六度集經卷第四

關燈
眼。

    以付使者。

    函之馳還本土。

    相國以付嬖妾。

    嬖妾懸著床前。

    罵曰。

    不從吾欲鑿眼快乎。

    大王夢蛇蜂螫太子目。

    寤即哽噎。

    曰吾子将有異乎。

    嬖妾曰。

    王存之至。

    聊有斯夢。

    必無異也。

    太子以琴樂索食濟命。

    展轉諸國至妃父王之國。

    王有妙琴。

    呼而聽之。

    其音咨嗟已先王之德。

    未為孤兒無親之哀音。

    其妃解音。

    哽噎曰。

    吾君子窮哉。

    王曰何謂。

    妃具陳之。

    辭親曰。

    斯自妾命。

    女二其姓非貞也。

    請翼從至孝之君子。

    二親舉哀。

    妃将太子還其本國。

    王聞有妙琴者。

    呼而作之。

    形容憔悴唯識其聲。

    王曰。

    汝是吾子法施者乎。

    太子伏地哽噎。

    王後宮人。

    舉國巨細莫不哀恸。

    妃本末陳之。

    王曰。

    嗚呼女人不仁。

    猶粳飯之糅毒。

    佛教遠之不亦宜乎。

    即收相國及嬖妾。

    以棘笞之。

    焬膠渧其瘡中。

    熇即裂之。

    為坑生埋矣。

    佛告諸比丘。

    太子宿命嘗賣白珠。

    彼妾時為富姓女。

    乘車行路。

    相國時為禦者。

    呼賣珠童。

    曰視汝珠來。

    持珠而不買。

    淫視言調。

    童子恚曰。

    不還吾珠而為淫視。

    吾鑿汝目。

    女及禦者。

    俱曰。

    棘笞膠渧裂肉生埋汝可乎。

    夫善惡已施。

    禍福自随。

    猶影之系形。

    惡熟罪成。

    如響之應聲。

    為惡欲其無殃。

    猶下種令不生矣。

    菩薩受佛淨戒。

    甯脫眼而死。

    不犯淫生也。

    爾時太子法施者我身是也。

    相國者調達是。

    嬖妾者調達妻是也。

    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一) 昔者菩薩。

    兄弟三人。

    遭世枯旱。

    黎民相啖。

    俱行索食。

    以濟微命。

    經曆山險乏食有日。

    兩兄各雲。

    以婦濟命可乎。

    大兄。

    先殺其妻。

    分為五分。

    小弟仁恻。

    哀而不食。

    中兄複殺。

    弟殊哽噎。

    兩兄欲殺弟妻。

    弟曰。

    殺彼全己非佛仁道。

    吾不為也。

    将妻入山采果自供。

    處山曆年。

    山中有一跛人。

    婦與私通。

    謀殺其婿。

    詭曰。

    妾義當勞養。

    而君為之。

    明日翼從。

    願俱曆苦。

    曰山甚險阻。

    爾無行也。

    三辭不從。

    遂便俱行。

    婦睹山高谷深。

    排婿落之。

    水邊有神。

    神接令安。

    婦喜得所。

    還跛共居。

    婿尋水行睹商人焉。

    本末自陳。

    商人愍之。

    載至豐國。

    其國王崩。

    又無太子。

    群臣相讓。

    适無立者。

    令梵志占。

    行路之人有應相者。

    立之為王。

    梵志睹菩薩。

    即曰善哉。

    斯有道之君。

    可為兆民天仁之覆矣。

    群僚黎庶。

    揮淚歎善。

    莫不稱壽。

    奉載入宮。

    授以帝位。

    即以四等養民。

    衆邪之術。

    都廢之矣。

    授以五戒。

    宣布十善。

    率土持戒。

    于是天帝祐護其國。

    鬼妖奔迸。

    毒氣消歇。

    谷果豐熟。

    鄰國化正。

    仇憾更親。

    襁負雲集。

    婦嬰其跛婿。

    入國乞丐。

    陳昔将婿避世之難。

    今來歸仁。

    國人巨細莫不雅奇。

    佥曰。

    賢婦可書矣。

    夫人曰。

    可重賜也。

    王即見婦問曰。

    識天子不。

    婦怖叩頭。

    王為宮人本末陳之。

    執正臣曰。

    斯可戮矣。

    王曰。

    諸佛以仁為三界上寶。

    吾甯殒軀命。

    不去仁道也。

    夫人使人驅之出國。

    掃其足迹。

    佛告鹙鹭子。

    王者吾身是。

    跛人者調達是。

    婦者好首是也。

    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二) 昔者菩薩。

    時為凡夫。

    博學佛經。

    深解罪福。

    衆道醫術。

    禽獸鳴啼。

    靡不具照。

    睹世愦濁。

    隐而不仕。

    尊尚佛戒唯正是從。

    處貧窮困。

    為商賃擔。

    過水邊飯。

    群烏衆噪。

    商人心懼。

    森然毛豎。

    菩薩笑之。

    飯已即去。

    還其本土。

    雇其婿直曰。

    烏鳴爾笑。

    将有以乎。

    答曰。

    烏雲彼有白珠。

    其價甚重。

    汝殺取其珠。

    吾欲食其肉故笑之耳。

    曰爾不殺為乎。

    答曰。

    夫不睹佛經者為滔天之惡。

    而謂之無殃。

    斯為自欺矣。

    吾睹無上正真之典籍。

    觀菩薩之清仁。

    蜎飛蚑行蠕動之類。

    愛而不殺。

    草芥非己有即不取。

    夫好殺者不仁。

    好取者不清。

    吾前世為好取之穢。

    今獲其殃。

    處困陋之貧。

    為子賃客。

    今又犯之。

    種無量之罪。

    非佛弟子矣。

    吾甯守道貧賤而死。

    不為無道富貴而生也。

    貨主曰善哉。

    唯佛教真。

    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三) 昔者菩薩。

    處世貧困。

    為商人賃。

    入海采利。

    船住不行。

    商人巨細靡不恐懼。

    請禱神祇。

    上下赒拯。

    貧人唯三自歸。

    守戒不犯。

    悔過自責。

    日夜各三。

    慈心誓願。

    十方衆生莫有恐怖。

    如吾今日也。

    吾後得佛當度斯類矣。

    乃至七日船不移邁。

    海神訛與貨主夢曰。

    汝棄貧人吾與汝去。

    貨主得夢。

    怆然悼之。

    私密言議。

    貧人微察具照所以。

    曰無以吾一人之體喪衆命也。

    貨主作[竺-二+稗]給其糇量。

    下著[竺-二+稗]上。

    推[竺-二+稗]遠之。

    大魚覆船盡吞商人。

    貧人随風。

    得岸還其本土。

    九族欣怿。

    貧人以三自歸五戒十善。

    奉齋忏悔慈向衆生。

    故得是福。

    貧人者我身是也。

    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四) 昔者菩薩。

    守戒隐居。

    不慕時榮。

    依蔭四姓為其守墓。

    若有喪葬。

    辄展力助。

    喪主感焉。

    以寶惠之。

    所獲多少。

    辄還四姓。

    四姓曰。

    子展力緻此寶。

    胡為相還。

    道士曰。

    吾守君野。

    彼葬君地。

    大義論之。

    寶即君有也。

    四姓歎曰善哉。

    古之賢者豈能逾子乎。

    即擇青衣中有賢行。

    兼華色者給之為妻。

    分家财以成其居。

    道士曰。

    進其行高其德。

    爾時貧道士者吾身是也。

    妻者裘夷是。

    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五) 昔者菩薩。

    身為凡人。

    歸命三尊。

    守戒不虧。

    與舅俱行。

    炫賣自濟。

    之彼異國。

    舅先渡水。

    止獨母家。

    家有幼女。

    女啟母曰。

    後有澡盤。

    可從商人易白珠也。

    母順女意以示商人。

    以刀刮視照其真寶。

    佯投地曰。

    污吾手矣。

    即出進路。

    母子恥焉。

    童子後至。

    女重請珠。

    母曰。

    前事之恥可為今戒也。

    女曰。

    觀此童儒有仁人之相。

    非前貪殘矣。

    又以示之。

    童儒曰。

    斯紫磨金也。

    盡吾貨易之可乎。

    母曰諾。

    童子曰。

    匈吾金錢二枚。

    以雇渡耶。

    舅尋還曰。

    今以少珠惠汝取屬盤來。

    母曰。

    有良童子。

    盡以名珠雇吾金盤。

    猶謝其賤矣。

    爾不急去。

    且加爾杖。

    舅至水邊。

    蹋地呼曰。

    還吾寶來。

    性急椎胸吐血而死。

    甥還其金已睹殒矣。

    哽噎曰。

    貪乃至于喪身乎。

    菩薩守信以獲寶。

    調達貪欺以喪身。

    童子者吾身也。

    舅者調達是。

    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三六) 昔者菩薩。

    無數劫時。

    兄弟資貨求利養親。

    之于異國。

    令弟以珠現其國王。

    王睹弟顔華欣然可之。

    以女許焉。

    求珠千萬。

    弟還告兄。

    兄追之王所。

    王又睹兄容貌堂堂。

    言辄聖典。

    雅相難齊。

    王重嘉焉。

    轉女許之。

    女情泆豫兄心存曰。

    婿伯即父。

    叔妻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