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經卷第三

關燈
時滿體成。

    産為百男。

    生有上聖之智。

    不啟而自明。

    顔景跨世。

    相好希有。

    力幹勢援。

    兼人百倍。

    言音之響有若師子之吼。

    王即具白象百頭七寶鞍勒。

    以供聖嗣。

    令征鄰國。

    四鄰降伏。

    鹹稱臣妾。

    又伐所生之國。

    國人巨細靡不悚栗。

    王曰。

    孰有能卻斯敵者乎。

    夫人曰。

    大王無懼。

    視敵所由攻城何方。

    臨之興觀。

    為王降之。

    王即視敵所由而立觀矣。

    母登觀揚聲曰。

    夫逆之大。

    其有三矣。

    不遠群邪招二世咎。

    斯一也。

    生不識親而逆孝行。

    斯二也。

    恃勢殺親毒向三尊。

    斯三也。

    懷斯三逆其惡無蓋。

    爾等張口。

    信現于今。

    母捉其乳天令湩射遍百子口。

    精誠之感飲乳情哀。

    佥然俱曰。

    斯則吾親。

    泣涕交頸。

    叉手步進。

    叩頭悔過。

    親嗣始會。

    靡不哀恸。

    二國和睦。

    情過伯叔。

    異方欣然靡不稱善。

    諸子睹世無常如幻。

    辭親學道。

    遠世穢垢。

    九十九子皆得緣一覺。

    一子理國。

    父王崩為王。

    大赦衆罪壞牢獄裂池塞。

    免奴使。

    慰孝悌。

    養孤獨。

    開帑藏大布施。

    随民之願給。

    以十善為國法。

    人人帶誦。

    家有孝子。

    興立塔寺供養沙門。

    誦經論道口無四惡。

    諸毒歇盡。

    壽命益長。

    天帝養護。

    猶親育子。

    佛告諸沙門。

    留為王者吾身是也。

    父王者今白淨王是。

    母者舍妙是。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四) 昔者菩薩。

    時為梵志。

    經學明達。

    國人師焉。

    弟子五百。

    皆有儒德。

    體好布施猶自護身。

    時世有佛。

    号啑如來無所著正真尊最正覺。

    将導三界還神本無。

    菩薩睹佛。

    欣然自歸。

    請佛及僧七日留家。

    以禮供養。

    梵志弟子各诤所主。

    一人年稚師使之行。

    還請事作。

    師曰。

    有事無作者爾攝之焉。

    童子對曰。

    唯燈無主者也。

    師曰。

    善哉弟子。

    以瓷盛麻油膏。

    淨自洗浴。

    白[疊*毛]纏頭。

    自手然之。

    天人龍鬼睹其猛力。

    靡不拊手驚愕。

    而歎世未曾有。

    斯必為佛矣。

    佛嘉之焉。

    令明徹夜而頭不損。

    心定在經霍然無想。

    七日若茲都無懈惓念矣。

    佛則授決。

    卻無數劫汝當為佛。

    号曰錠光。

    項中肩上各有光明。

    教授拯濟衆生獲度。

    其為無量。

    天人鬼龍。

    聞當為佛。

    靡不嘉豫稽首拜賀。

    梵志念曰。

    彼其得佛吾必得也。

    須當受決而佛去焉。

    前稽首曰。

    今設微供誠吾盡心。

    願授吾決。

    佛告梵志。

    童子作佛之時當授爾決。

    梵志聞當得佛。

    喜忘有身。

    自斯之後。

    遂大布施。

    饑食寒衣。

    病給醫藥。

    蜎飛蚑行蠕動之類。

    随其所食以時濟之。

    八方諸國。

    稱為仁父也。

    佛告舍利弗。

    童子者錠光佛是。

    梵志者吾身是也。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五) 昔者菩薩。

    為大理家。

    積财巨億。

    常奉三尊。

    慈向衆生。

    觀市睹鼈。

    心悼之焉。

    問價貴賤。

    鼈主知菩薩有普慈之德尚濟衆生。

    财富難數貴賤無違。

    答曰。

    百萬。

    能取者善。

    不者吾當烹之。

    菩薩答曰。

    大善。

    即雇如直持鼈歸家。

    澡護其傷。

    臨水放之。

    睹其遊去。

    悲喜誓曰。

    太山餓鬼衆生之類。

    世主牢獄早獲免難。

    身安命全如爾今也。

    稽首十方。

    叉手願曰。

    衆生擾擾。

    其苦無量。

    吾當為天為地。

    為旱作潤。

    為漂作筏。

    饑食渴漿。

    寒衣熱涼。

    為病作醫。

    為冥作光。

    若有濁世颠倒之時。

    吾當于中作佛度彼衆生矣。

    十方諸佛皆善其誓。

    贊曰善哉。

    必獲爾志。

    鼈後夜來龁其門。

    怪門有聲使出睹鼈。

    還如事雲。

    菩薩視之。

    鼈人語曰。

    吾受重潤。

    身體獲全。

    無以答潤。

    蟲水居物知水盈虛。

    洪水将至必為巨害矣。

    願速嚴舟。

    臨時相迎。

    答曰大善。

    明晨詣門如事啟王。

    王以菩薩宿有善名。

    信用其言。

    遷下處高。

    時至鼈來曰。

    洪水至。

    可速下載。

    尋吾所之。

    可獲無患。

    船尋其後。

    有蛇趣船。

    菩薩曰取之。

    鼈雲大善。

    又睹漂狐。

    曰取之。

    鼈亦雲善。

    又睹漂人搏頰呼天。

    哀濟吾命。

    曰取之。

    鼈曰慎無取也。

    凡人心僞。

    鮮有終信。

    背恩追勢。

    好為兇逆。

    菩薩曰。

    蟲類爾濟。

    人類吾賤。

    豈是仁哉。

    吾不忍也。

    于是取之。

    鼈曰悔哉。

    遂之豐土。

    鼈辭曰。

    恩畢請退。

    答曰。

    吾獲如來無所著至真正覺者。

    必當相度。

    鼈曰大善。

    鼈退蛇狐各去。

    狐以穴為居。

    獲古人伏藏紫磨名金百斤。

    喜曰。

    當以報彼恩矣。

    馳還曰。

    小蟲受潤獲濟微命。

    蟲穴居之物。

    求穴以自安。

    獲金百斤。

    斯穴非冢非家非劫非盜。

    吾精誠之所緻。

    願以貢賢。

    菩薩深惟。

    不取徒捐。

    無益于貧民。

    取以布施。

    衆生獲濟。

    不亦善乎。

    尋而取之。

    漂人睹焉。

    曰分吾半矣。

    菩薩即以十斤惠之。

    漂人曰。

    爾掘冢劫金。

    罪福應柰何。

    不半分之。

    吾必告有司。

    答曰。

    貧民困乏。

    吾欲等施。

    爾欲專之。

    不亦偏乎。

    漂人遂告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