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細。
朝來未食須望我耳。
師子避之。
婦得進路。
回複于前化作白狼。
婦辭如前。
狼又避焉。
又化為虎。
适梵志遠。
乃遂退矣。
婦還睹太子獨坐。
慘然怖曰。
吾兒如之而今獨坐。
兒常望睹吾以果歸。
奔走趣吾。
躄地複起。
跳踉喜笑。
曰母歸矣。
饑兒飽矣。
今不睹之。
将以惠人乎。
吾坐兒立各在左右。
睹身有塵。
競共拂拭。
今兒不來。
又不睹處。
卿以惠誰。
可早相語。
禱祀乾坤。
情實難雲。
乃緻良嗣。
今兒戲具。
泥象泥牛泥馬泥豬雜巧諸物縱橫于地。
睹之心感。
吾且發狂。
将為虎狼鬼[魅-未+勿]盜賊吞乎。
疾釋斯結。
吾必死矣。
太子久而乃言。
有一梵志來索兩兒雲。
年盡命微欲以自濟。
吾以惠之。
婦聞斯言。
感踴躄地。
宛轉哀恸流淚且雲。
審如所夢。
一夜之中夢睹老[穴/老]貧窭梵志。
割吾兩乳執之疾馳。
正為今也。
哀恸呼天。
動一山間雲。
吾子如之當如行求乎。
太子睹妻哀恸尤甚。
而謂之曰。
吾本盟爾隆孝奉遵。
吾志大道。
尚濟衆生。
無求不惠。
言誓甚明。
而今哀恸以亂我心。
妻曰。
太子求道厥勞何甚。
夫士家尊在于妻子之間。
靡不自由。
豈況人尊乎。
願曰。
所索必獲如一切智。
帝釋諸天佥然議曰。
太子弘道普施無蓋。
試之以妻觀心如何。
釋化為梵志來之其前曰。
吾聞子懷以乾坤之仁。
普濟群生布施無逆。
故來歸情。
子妻賢貞德馨遠聞。
故來乞丐。
傥肯相惠乎。
答曰大善。
以右手持水澡梵志手。
左手提妻适欲授之。
諸天稱壽莫不歎善。
天地卒然大動。
人鬼靡不驚焉。
梵志曰止。
吾不取也。
答曰。
斯婦豈有惡耶。
婦人之惡斯都無有。
婦人之禮斯為備首矣。
然其父王唯有斯女。
盡禮事婿不避塗炭。
衣食趣可不求細甘。
勤力精健顔華逾輩。
卿取吾喜除患最善。
梵志曰。
婦之賢快誠如子言。
敬諾受之。
吾以寄子無以惠人。
又曰。
吾是天帝釋非世庸人也。
故來試子。
子尚佛慧影範難雙矣。
今欲何願恣求必從。
太子曰。
願獲大富常好布施無貪逾今。
令吾父王及國臣民思得相見。
天帝釋曰善。
應時不現。
梵志喜獲其志行不覺疲。
連牽兩兒欲得望使。
兒王者之孫。
榮樂自由。
去其二親為繩所縛。
結處皆傷。
哀号呼母。
鞭而走之。
梵志晝寝。
二兒迸逃。
自沈池中。
荷蒻覆上。
水蟲編身。
寤行尋求。
又得兒矣。
捶杖縱橫。
血流丹地。
天神愍念解縛愈傷。
為生甘果令地柔軟。
兄弟摘果。
更相授啖。
曰斯果之甘猶苑中果。
斯地柔軟如王邊缊綖矣。
兄弟相扶仰天呼母。
涕泣流身。
梵志所行。
其地岑岩。
礫石刺棘。
身及足跖。
其瘡毒痛。
若睹樹果。
或苦且辛。
梵志皮骨相連。
兩兒肌膚光澤。
顔色複故。
歸到其家。
喜笑且雲。
吾為爾得奴婢二人。
自從所使。
妻睹兒曰。
奴婢不爾。
斯兒端正。
手足悅澤不任作勞。
孚行炫賣。
更買所使。
又為妻使。
欲之異國。
天惑其路。
乃之本土。
兆民識焉。
佥曰。
斯太子兒也。
大王孫矣。
哽噎詣門上聞。
王呼梵志将兒入宮。
宮人巨細靡不噓唏。
王呼欲抱。
兩兒不就。
王曰何以。
兒曰。
昔為王孫今為奴婢。
奴婢之賤。
緣坐王膝乎。
問梵志曰。
緣得斯兒。
對之如事。
曰賣兒幾錢。
梵志未答。
男孫剿曰。
男直銀錢一千。
特牛百頭。
女直金錢二千牸牛二百頭。
王曰。
男長而賤。
女幼而貴。
其有緣乎。
對曰。
太子既聖且仁。
潤齊二儀天下喜附。
猶孩依親。
斯獲天下之明圖。
而見遠逐捐處山澤。
虎狼毒蟲與之為鄰。
食果衣草。
雷雨震人。
夫财币草芥之類耳。
坐見迸棄。
故知男賤也。
黎庶之女。
苟以華色處在深宮。
卧即缊綖。
蓋以寶帳。
衣天下之名服。
食天下之貢獻。
故女貴也。
王曰。
年八孩童有高士之論。
豈況其父乎。
宮人巨細聞其諷谏莫不舉哀。
梵志曰。
直銀錢一千。
特牛牸牛各百頭。
惠爾者善。
不者自已。
王曰諾。
即雇如數。
梵志退矣。
王抱兩孫坐之于膝。
王曰。
屬不就抱。
今來何疾乎。
對曰。
屬是奴婢。
今為王孫。
曰汝父處山何食自供。
兩兒俱曰。
薇菜樹果以自給耳。
日與禽獸百鳥相娛。
亦無愁心。
王遣使者迎焉。
使者就道。
山中樹木俯仰屈伸。
似有跪起之禮。
百鳥悲鳴哀音感情。
太子曰。
斯者何瑞。
妻卧地曰。
父意解釋。
使者來迎。
神祇助喜。
故興斯瑞。
妻自亡兒卧地。
使者到乃起拜王命矣。
使者曰。
王逮皇後捐食銜泣。
身命日衰。
思睹太子。
太子左右顧望。
戀慕山中樹木流泉。
收淚升車。
自使者發舉國歡喜。
治道掃除豫施帳幔。
燒香散華伎樂幢蓋。
舉國趍跄。
稱壽無量。
大子入城頓首謝過。
退勞起居。
王複以國藏珍寶都付太子勸令布施。
鄰國困民歸化首尾。
猶衆川之歸海。
宿怨都然。
拜表稱臣。
貢獻相銜。
賊寇尚仁。
偷賊競施。
幹戈戢藏。
囹圄毀矣。
群生永康。
十方稱善。
積德不休。
遂獲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禦天人師獨步三界為衆聖王矣。
佛告諸比丘。
吾受諸佛重任誓濟群生。
雖嬰極苦。
今為無蓋尊矣。
太子後終生兜術天。
自天來下由白淨王生。
今吾身是也。
父王者阿難是。
妻者俱夷是。
子男羅雲是。
女者羅漢朱遲母是。
天帝釋者彌勒是。
射獵者優陀耶是。
阿周陀者大迦葉是。
賣兒梵志者調達是。
妻者今調達妻旃遮是。
吾宿命來勤苦無數。
終不恐懼而違弘誓矣。
以布施法為弟子說之。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二
朝來未食須望我耳。
師子避之。
婦得進路。
回複于前化作白狼。
婦辭如前。
狼又避焉。
又化為虎。
适梵志遠。
乃遂退矣。
婦還睹太子獨坐。
慘然怖曰。
吾兒如之而今獨坐。
兒常望睹吾以果歸。
奔走趣吾。
躄地複起。
跳踉喜笑。
曰母歸矣。
饑兒飽矣。
今不睹之。
将以惠人乎。
吾坐兒立各在左右。
睹身有塵。
競共拂拭。
今兒不來。
又不睹處。
卿以惠誰。
可早相語。
禱祀乾坤。
情實難雲。
乃緻良嗣。
今兒戲具。
泥象泥牛泥馬泥豬雜巧諸物縱橫于地。
睹之心感。
吾且發狂。
将為虎狼鬼[魅-未+勿]盜賊吞乎。
疾釋斯結。
吾必死矣。
太子久而乃言。
有一梵志來索兩兒雲。
年盡命微欲以自濟。
吾以惠之。
婦聞斯言。
感踴躄地。
宛轉哀恸流淚且雲。
審如所夢。
一夜之中夢睹老[穴/老]貧窭梵志。
割吾兩乳執之疾馳。
正為今也。
哀恸呼天。
動一山間雲。
吾子如之當如行求乎。
太子睹妻哀恸尤甚。
而謂之曰。
吾本盟爾隆孝奉遵。
吾志大道。
尚濟衆生。
無求不惠。
言誓甚明。
而今哀恸以亂我心。
妻曰。
太子求道厥勞何甚。
夫士家尊在于妻子之間。
靡不自由。
豈況人尊乎。
願曰。
所索必獲如一切智。
帝釋諸天佥然議曰。
太子弘道普施無蓋。
試之以妻觀心如何。
釋化為梵志來之其前曰。
吾聞子懷以乾坤之仁。
普濟群生布施無逆。
故來歸情。
子妻賢貞德馨遠聞。
故來乞丐。
傥肯相惠乎。
答曰大善。
以右手持水澡梵志手。
左手提妻适欲授之。
諸天稱壽莫不歎善。
天地卒然大動。
人鬼靡不驚焉。
梵志曰止。
吾不取也。
答曰。
斯婦豈有惡耶。
婦人之惡斯都無有。
婦人之禮斯為備首矣。
然其父王唯有斯女。
盡禮事婿不避塗炭。
衣食趣可不求細甘。
勤力精健顔華逾輩。
卿取吾喜除患最善。
梵志曰。
婦之賢快誠如子言。
敬諾受之。
吾以寄子無以惠人。
又曰。
吾是天帝釋非世庸人也。
故來試子。
子尚佛慧影範難雙矣。
今欲何願恣求必從。
太子曰。
願獲大富常好布施無貪逾今。
令吾父王及國臣民思得相見。
天帝釋曰善。
應時不現。
梵志喜獲其志行不覺疲。
連牽兩兒欲得望使。
兒王者之孫。
榮樂自由。
去其二親為繩所縛。
結處皆傷。
哀号呼母。
鞭而走之。
梵志晝寝。
二兒迸逃。
自沈池中。
荷蒻覆上。
水蟲編身。
寤行尋求。
又得兒矣。
捶杖縱橫。
血流丹地。
天神愍念解縛愈傷。
為生甘果令地柔軟。
兄弟摘果。
更相授啖。
曰斯果之甘猶苑中果。
斯地柔軟如王邊缊綖矣。
兄弟相扶仰天呼母。
涕泣流身。
梵志所行。
其地岑岩。
礫石刺棘。
身及足跖。
其瘡毒痛。
若睹樹果。
或苦且辛。
梵志皮骨相連。
兩兒肌膚光澤。
顔色複故。
歸到其家。
喜笑且雲。
吾為爾得奴婢二人。
自從所使。
妻睹兒曰。
奴婢不爾。
斯兒端正。
手足悅澤不任作勞。
孚行炫賣。
更買所使。
又為妻使。
欲之異國。
天惑其路。
乃之本土。
兆民識焉。
佥曰。
斯太子兒也。
大王孫矣。
哽噎詣門上聞。
王呼梵志将兒入宮。
宮人巨細靡不噓唏。
王呼欲抱。
兩兒不就。
王曰何以。
兒曰。
昔為王孫今為奴婢。
奴婢之賤。
緣坐王膝乎。
問梵志曰。
緣得斯兒。
對之如事。
曰賣兒幾錢。
梵志未答。
男孫剿曰。
男直銀錢一千。
特牛百頭。
女直金錢二千牸牛二百頭。
王曰。
男長而賤。
女幼而貴。
其有緣乎。
對曰。
太子既聖且仁。
潤齊二儀天下喜附。
猶孩依親。
斯獲天下之明圖。
而見遠逐捐處山澤。
虎狼毒蟲與之為鄰。
食果衣草。
雷雨震人。
夫财币草芥之類耳。
坐見迸棄。
故知男賤也。
黎庶之女。
苟以華色處在深宮。
卧即缊綖。
蓋以寶帳。
衣天下之名服。
食天下之貢獻。
故女貴也。
王曰。
年八孩童有高士之論。
豈況其父乎。
宮人巨細聞其諷谏莫不舉哀。
梵志曰。
直銀錢一千。
特牛牸牛各百頭。
惠爾者善。
不者自已。
王曰諾。
即雇如數。
梵志退矣。
王抱兩孫坐之于膝。
王曰。
屬不就抱。
今來何疾乎。
對曰。
屬是奴婢。
今為王孫。
曰汝父處山何食自供。
兩兒俱曰。
薇菜樹果以自給耳。
日與禽獸百鳥相娛。
亦無愁心。
王遣使者迎焉。
使者就道。
山中樹木俯仰屈伸。
似有跪起之禮。
百鳥悲鳴哀音感情。
太子曰。
斯者何瑞。
妻卧地曰。
父意解釋。
使者來迎。
神祇助喜。
故興斯瑞。
妻自亡兒卧地。
使者到乃起拜王命矣。
使者曰。
王逮皇後捐食銜泣。
身命日衰。
思睹太子。
太子左右顧望。
戀慕山中樹木流泉。
收淚升車。
自使者發舉國歡喜。
治道掃除豫施帳幔。
燒香散華伎樂幢蓋。
舉國趍跄。
稱壽無量。
大子入城頓首謝過。
退勞起居。
王複以國藏珍寶都付太子勸令布施。
鄰國困民歸化首尾。
猶衆川之歸海。
宿怨都然。
拜表稱臣。
貢獻相銜。
賊寇尚仁。
偷賊競施。
幹戈戢藏。
囹圄毀矣。
群生永康。
十方稱善。
積德不休。
遂獲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禦天人師獨步三界為衆聖王矣。
佛告諸比丘。
吾受諸佛重任誓濟群生。
雖嬰極苦。
今為無蓋尊矣。
太子後終生兜術天。
自天來下由白淨王生。
今吾身是也。
父王者阿難是。
妻者俱夷是。
子男羅雲是。
女者羅漢朱遲母是。
天帝釋者彌勒是。
射獵者優陀耶是。
阿周陀者大迦葉是。
賣兒梵志者調達是。
妻者今調達妻旃遮是。
吾宿命來勤苦無數。
終不恐懼而違弘誓矣。
以布施法為弟子說之。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