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如奴法。
莫得不掩。
王與夫人。
皆言唯諾。
從大家教不敢違命。
時婆羅門便将奴婢涉道而去。
文殊師利。
即以化人代其王處及夫人身。
領理國事令其如故。
王夫人者。
本大國王女。
端正無雙。
手足柔軟。
生長深宮不更寒苦。
又複重身懷妊數月。
步随大家舉身皆痛。
足底破傷不能複前。
疲極在後。
時婆羅門還顧罵言。
汝今作婢。
當如婢法。
不可以汝本時之态。
夫人長跪白言不敢。
但小疲極住止息耳。
[口*戒]言疾來促随我後。
前到國市别賣奴婢。
各與一主相去數裡。
時有長者買得此奴使守斯舍。
諸有埋者令收其稅不得妄動。
是時婢者所屬大家夫人甚妒。
晨夜令作初不懈息。
其後數日時婢挽娠所生男兒。
夫人恚言。
汝為婢使那得此兒。
促取殺之。
随大家教即殺其兒。
持行埋之往到奴所。
得共相見言。
生一男兒今日已死。
不持錢來今甯可得唐埋之不。
其奴報曰。
大家甚急。
備聞此者罪我不小。
卿促持去。
更索餘處不須住此。
王與夫人雖得相見。
不說勤苦。
各無怨心。
如是言語須臾之頃。
恍惚如夢。
王及夫人。
自然還在本國中宮正殿上坐。
如前不異。
及諸群臣後宮婇女。
皆悉如故。
所生太子亦自然活。
王及夫人心内自疑。
何緣緻此。
文殊師利在虛空中。
坐七寶蓮華上現身色相。
贊言善哉。
今汝布施至誠如是。
王與夫人踴躍歡喜。
即前作禮。
文殊師利。
為說經法。
三千刹土為大震動。
覆一國人。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王與夫人應時即得不起法忍。
佛告阿難。
是時王者即我身是。
時夫人者今俱夷是。
時太子者今羅雲是。
佛言。
阿難。
我宿命時。
布施如是。
用一切人故不惜身命。
至無數劫無有恨悔。
無所榮冀。
自緻正覺。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四)須大拏經 昔者葉波國王号曰濕随。
其名薩阇。
治國以正。
黎庶無怨。
王有太子。
名須大拏。
容儀光世。
慈孝難齊。
四等普護。
言不傷人。
王有一子寶之無量。
太子事親同之于天。
有知之來。
常願布施拯濟群生。
令吾後世受福無窮。
愚者不睹非常之變。
謂之可保。
有智之士照有五家。
乃尚布施之士。
十方諸佛緣一覺無所著尊靡不歎施為世上寶。
太子遂隆普施。
惠逮衆生。
欲得衣食者應聲惠之。
金銀衆珍車馬田宅無求不與。
光馨遠被。
四海咨嗟。
父王有一白象。
威猛武勢躄六十象。
怨國來戰。
象辄得勝。
諸王議曰。
太子賢聖無求不惠。
遣梵志八人之太子所令乞白象。
若能得之吾重謝子。
受命即行。
著鹿皮衣履屣執瓶。
[肆-聿+支]杖遠涉曆諸郡縣千有餘裡到葉波國。
俱柱杖翹一腳向宮門立。
謂衛士曰。
吾聞太子布施貧乏潤逮群生。
故自遠涉乞吾所乏衛士即入如事表聞。
太子聞之欣然馳迎。
猶子睹親。
稽首接足慰勞之曰。
所由來乎苦體如何。
欲所求索以一腳住乎。
對曰。
太子德光周聞八方。
上達蒼天下至黃泉。
巍巍如太山靡不歎仰。
卿為天人之子。
吐言必信審。
尚布施不違衆願者。
今欲乞丐行蓮華上白象。
象名羅阇和大檀。
太子曰大善。
唯上諸君金銀雜寶恣心所求。
無以自難。
即敕侍者。
疾被白象金銀鞍勒牽之來矣。
左持象勒。
右持金甕。
澡梵志手。
慈歡授象。
梵志大喜。
即咒願竟。
俱升騎象含笑而去。
相國百揆靡不怅然。
佥曰。
斯象猛力之雄。
國恃以甯。
敵仇交戰。
辄為震奔。
而今惠仇國。
将何恃。
俱現陳曰。
夫白象者。
勢力能躄六十象。
斯國卻敵之寶。
而太子以惠重怨。
中藏日虛。
太子自恣布施不休。
數年之間。
臣等懼舉國妻子必為施惠之物矣。
王聞其言慘然久而曰。
太子好喜佛道。
以赒窮濟乏慈育群生。
為行之元首。
縱得禁止假使拘罰斯為無道矣。
百揆佥曰。
切磋之教儀無失矣。
拘罰為虐臣敢聞之。
逐令出國置于田野。
十年之間令慚自悔。
臣等之願也。
王即遣使者就诰之曰。
象是國寶惠怨胡為。
不忍加罰。
疾出國去。
使者奉命诰之如斯。
太子對曰。
不敢違天命。
願乞布施濟乏七日出國無恨。
使者以聞。
王曰。
疾去不聽汝也。
使者反曰。
王命不從。
太子重曰。
不敢違天命。
吾有私财不敢侵國。
使者又聞。
王即聽之。
太子欣然敕侍者。
國中黎庶有窮乏者。
勸之疾來。
從其所欲恣之無違。
國土官爵田宅财寶。
幻夢之類靡不磨滅。
兆民巨細奔詣宮門。
太子以飲食衣被七寶諸珍。
恣民所欲布施訖竟。
貧者皆富。
妻名曼坻。
諸王之女。
顔華韑耀。
一國無雙。
自首至足皆以七寶璎珞。
謂其妻曰。
起聽吾言。
大王徙吾著檀特山十年為限。
汝知之乎。
妻驚而起視太子淚出。
且雲。
将有何罪乃見迸逐。
捐國尊榮處深山乎。
答其妻曰。
以吾布施虛耗國内。
名象戰寶以施怨家。
王逮群臣恚逐我耳。
妻即稱願使國豐熟。
王臣兆民富壽無極。
惟當建志于彼山澤成道弘誓矣。
太子曰。
惟彼山澤恐怖之處。
虎狼害獸難為止矣。
又有毒蟲魍魉斃鬼雷電霹靂風雨雲霧。
其甚可畏。
寒暑過度。
樹木難依。
蒺藜礫石非卿所堪。
爾王者之子生于榮樂長于中宮。
衣則細軟。
飲食甘美。
卧則帷帳。
衆樂聒耳。
願則恣心。
今處山澤。
卧則草蓐。
食則果蓏。
非人所忍。
何以堪之乎。
妻曰。
細靡衆寶帷帳甘美。
何益于己。
而與太子生離居乎。
大王出時以幡為幟。
火以煙為幟。
婦人以夫為幟。
吾恃太子猶孩恃親。
太子在國布施四遠。
吾辄同願。
今當曆險而猶
莫得不掩。
王與夫人。
皆言唯諾。
從大家教不敢違命。
時婆羅門便将奴婢涉道而去。
文殊師利。
即以化人代其王處及夫人身。
領理國事令其如故。
王夫人者。
本大國王女。
端正無雙。
手足柔軟。
生長深宮不更寒苦。
又複重身懷妊數月。
步随大家舉身皆痛。
足底破傷不能複前。
疲極在後。
時婆羅門還顧罵言。
汝今作婢。
當如婢法。
不可以汝本時之态。
夫人長跪白言不敢。
但小疲極住止息耳。
[口*戒]言疾來促随我後。
前到國市别賣奴婢。
各與一主相去數裡。
時有長者買得此奴使守斯舍。
諸有埋者令收其稅不得妄動。
是時婢者所屬大家夫人甚妒。
晨夜令作初不懈息。
其後數日時婢挽娠所生男兒。
夫人恚言。
汝為婢使那得此兒。
促取殺之。
随大家教即殺其兒。
持行埋之往到奴所。
得共相見言。
生一男兒今日已死。
不持錢來今甯可得唐埋之不。
其奴報曰。
大家甚急。
備聞此者罪我不小。
卿促持去。
更索餘處不須住此。
王與夫人雖得相見。
不說勤苦。
各無怨心。
如是言語須臾之頃。
恍惚如夢。
王及夫人。
自然還在本國中宮正殿上坐。
如前不異。
及諸群臣後宮婇女。
皆悉如故。
所生太子亦自然活。
王及夫人心内自疑。
何緣緻此。
文殊師利在虛空中。
坐七寶蓮華上現身色相。
贊言善哉。
今汝布施至誠如是。
王與夫人踴躍歡喜。
即前作禮。
文殊師利。
為說經法。
三千刹土為大震動。
覆一國人。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王與夫人應時即得不起法忍。
佛告阿難。
是時王者即我身是。
時夫人者今俱夷是。
時太子者今羅雲是。
佛言。
阿難。
我宿命時。
布施如是。
用一切人故不惜身命。
至無數劫無有恨悔。
無所榮冀。
自緻正覺。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四)須大拏經 昔者葉波國王号曰濕随。
其名薩阇。
治國以正。
黎庶無怨。
王有太子。
名須大拏。
容儀光世。
慈孝難齊。
四等普護。
言不傷人。
王有一子寶之無量。
太子事親同之于天。
有知之來。
常願布施拯濟群生。
令吾後世受福無窮。
愚者不睹非常之變。
謂之可保。
有智之士照有五家。
乃尚布施之士。
十方諸佛緣一覺無所著尊靡不歎施為世上寶。
太子遂隆普施。
惠逮衆生。
欲得衣食者應聲惠之。
金銀衆珍車馬田宅無求不與。
光馨遠被。
四海咨嗟。
父王有一白象。
威猛武勢躄六十象。
怨國來戰。
象辄得勝。
諸王議曰。
太子賢聖無求不惠。
遣梵志八人之太子所令乞白象。
若能得之吾重謝子。
受命即行。
著鹿皮衣履屣執瓶。
[肆-聿+支]杖遠涉曆諸郡縣千有餘裡到葉波國。
俱柱杖翹一腳向宮門立。
謂衛士曰。
吾聞太子布施貧乏潤逮群生。
故自遠涉乞吾所乏衛士即入如事表聞。
太子聞之欣然馳迎。
猶子睹親。
稽首接足慰勞之曰。
所由來乎苦體如何。
欲所求索以一腳住乎。
對曰。
太子德光周聞八方。
上達蒼天下至黃泉。
巍巍如太山靡不歎仰。
卿為天人之子。
吐言必信審。
尚布施不違衆願者。
今欲乞丐行蓮華上白象。
象名羅阇和大檀。
太子曰大善。
唯上諸君金銀雜寶恣心所求。
無以自難。
即敕侍者。
疾被白象金銀鞍勒牽之來矣。
左持象勒。
右持金甕。
澡梵志手。
慈歡授象。
梵志大喜。
即咒願竟。
俱升騎象含笑而去。
相國百揆靡不怅然。
佥曰。
斯象猛力之雄。
國恃以甯。
敵仇交戰。
辄為震奔。
而今惠仇國。
将何恃。
俱現陳曰。
夫白象者。
勢力能躄六十象。
斯國卻敵之寶。
而太子以惠重怨。
中藏日虛。
太子自恣布施不休。
數年之間。
臣等懼舉國妻子必為施惠之物矣。
王聞其言慘然久而曰。
太子好喜佛道。
以赒窮濟乏慈育群生。
為行之元首。
縱得禁止假使拘罰斯為無道矣。
百揆佥曰。
切磋之教儀無失矣。
拘罰為虐臣敢聞之。
逐令出國置于田野。
十年之間令慚自悔。
臣等之願也。
王即遣使者就诰之曰。
象是國寶惠怨胡為。
不忍加罰。
疾出國去。
使者奉命诰之如斯。
太子對曰。
不敢違天命。
願乞布施濟乏七日出國無恨。
使者以聞。
王曰。
疾去不聽汝也。
使者反曰。
王命不從。
太子重曰。
不敢違天命。
吾有私财不敢侵國。
使者又聞。
王即聽之。
太子欣然敕侍者。
國中黎庶有窮乏者。
勸之疾來。
從其所欲恣之無違。
國土官爵田宅财寶。
幻夢之類靡不磨滅。
兆民巨細奔詣宮門。
太子以飲食衣被七寶諸珍。
恣民所欲布施訖竟。
貧者皆富。
妻名曼坻。
諸王之女。
顔華韑耀。
一國無雙。
自首至足皆以七寶璎珞。
謂其妻曰。
起聽吾言。
大王徙吾著檀特山十年為限。
汝知之乎。
妻驚而起視太子淚出。
且雲。
将有何罪乃見迸逐。
捐國尊榮處深山乎。
答其妻曰。
以吾布施虛耗國内。
名象戰寶以施怨家。
王逮群臣恚逐我耳。
妻即稱願使國豐熟。
王臣兆民富壽無極。
惟當建志于彼山澤成道弘誓矣。
太子曰。
惟彼山澤恐怖之處。
虎狼害獸難為止矣。
又有毒蟲魍魉斃鬼雷電霹靂風雨雲霧。
其甚可畏。
寒暑過度。
樹木難依。
蒺藜礫石非卿所堪。
爾王者之子生于榮樂長于中宮。
衣則細軟。
飲食甘美。
卧則帷帳。
衆樂聒耳。
願則恣心。
今處山澤。
卧則草蓐。
食則果蓏。
非人所忍。
何以堪之乎。
妻曰。
細靡衆寶帷帳甘美。
何益于己。
而與太子生離居乎。
大王出時以幡為幟。
火以煙為幟。
婦人以夫為幟。
吾恃太子猶孩恃親。
太子在國布施四遠。
吾辄同願。
今當曆險而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