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此有四章)
(一一)波耶王經
昔者波羅奈國王名波耶。
治國以仁。
幹戈廢。
杖楚滅。
囹圄毀。
路無呼嗟。
群生得所。
國豐民熾。
諸天歎仁。
王城廣長四百裡。
圍千六百裡。
王日飯此中人。
皆從其願。
鄰國聞其國豐熟。
災害消滅。
與臣謀曰。
彼國豐熟兆民富樂。
吾欲得之。
往必克矣。
臣妾佥曰。
喜從王願。
即興師之仁國。
仁國群臣以聞欲距之矣。
仁王慘然而曰。
以吾一人之身戮兆民身。
愛吾一人命杌兆民之命。
一口再食一身數衣。
與時何诤。
而去春天之德取豺狼之殘乎。
吾甯去一世之命不去大志。
恕己安群生。
蓋天之仁也。
權謂臣曰。
各退明日更議。
夜則逾城。
遁邁入山坐一樹下。
有梵志來。
其年六十。
問王曰。
彼仁國王萬福無恙乎。
答曰。
彼王已喪命矣。
梵志聞之頓地哀恸。
王問之曰。
汝哀何甚重乎。
答曰。
吾聞彼王仁逮群生潤如帝釋。
故馳歸命。
而彼凋喪。
吾老窮矣。
王曰。
彼仁王者我則是也。
鄰國王聞吾國豐熟。
民熾寶多。
命其武士曰。
得吾首者賞男女之使各千人馬千疋牛千頭金銀各千斤。
今子取吾首。
金冠及劍為明證。
之彼王所。
賞重多可為傳世之資。
吾心欣然也。
答曰。
不仁逆道甯死不為也。
王曰。
斯翁恃吾以活而令窮哉。
吾今以首惠汝。
令汝無罪。
起稽首十方流涕誓曰。
群生危者吾當安之。
背真向邪者。
吾當令歸命三尊。
今以首拔子之窮。
令子無罪矣。
引劍自毀。
以濟彼難。
梵志以首冠劍詣彼王所。
王問舊臣。
仁王力當千人。
而為此子所獲乎。
舊臣頓首躄地。
哀恸痛莫能對。
更問梵志。
梵志本末陳之。
兆民路踴巷哭。
或吐血者。
或息絕而屍視者。
彼王逮臣武士巨細靡不噢咿。
王仰天長歎曰。
吾無道哉。
殘天仁子矣。
取仁王屍及首連之以金薄。
其身坐著殿上。
三十二年為天子。
後乃立其子為王。
鄰國靡不子愛之也。
仁王壽終即生天上。
佛告諸比丘。
仁王者我身是。
鄰國王者目連是。
其國群臣者今諸比丘是。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二)波羅奈國王經 昔者波羅奈國王太子名迦蘭。
兄弟二人。
父王喪身。
以國相讓。
無适立者。
兄将妻遁邁入山學道。
止臨江水。
時他國有犯罪者。
國政杌其手足截其鼻耳敗舡流之。
罪人呼天相屬。
道士聞之怆然。
悲楚曰。
彼何人哉。
厥困尤甚。
夫弘慈恕己危命濟群生之厄者。
斯大士之業矣。
投身于水蕩波截流。
引舟著岸。
負之還居。
勤心養護。
瘡愈命全。
積年有四。
慈育無倦。
妻淫無避與罪人通謀殺其婿。
曰子殺之吾與子居。
罪人曰。
彼賢者矣。
奈何殺之。
妻辭如前。
罪人曰。
吾無手足不能殺也。
妻曰子坐。
吾自有計矣。
詐為首疾。
告其婿曰。
斯必山神所為也。
吾欲解之。
明日從君以求祈福。
婿曰大善。
明日遂行山岸高四十裡。
三面壁立。
睹者皆懼。
妻曰。
術法子向日立。
吾自祭之。
婿即向日妻佯繞之數周。
推落山下。
山半有樹。
樹葉緻厚而柔軟也。
道士攀枝得立。
樹果甘美食之自全。
樹側有龜。
亦日食果。
睹樹有人。
懼不敢往。
其饑五日冒昧趣果。
兩俱無害。
遂相摩近。
道士超踴騎龜。
龜驚跳下地。
天神祐之。
兩俱無損。
因還故國弟以國讓兄。
兄以恕己。
弘慈拯濟群生。
王治其國。
日出布施。
四百裡内。
人車馬衆寶飯食自由。
東西南北惠育如之。
王功名周著。
十方歎德。
妻以婿為死。
國人無識己者。
負杌婿入國。
自陳結發室家遭世衰亂。
身更凋殘。
服天王慈惠。
故來乞丐。
國人嘉其如斯。
教之曰。
天王普慈育逮群生。
明日當出東門布施。
汝其逆之。
貴汝善行賜汝必多。
明日從王乞丐。
王默識之。
具為群臣說妻本末。
一臣曰當燒之。
一臣曰斬之。
執法大臣曰。
夫罪莫大于去正入邪為悖逆之行者矣。
當釘兇人著蠱女之背使長負焉。
群臣佥曰。
善哉從其所好。
執持之明矣。
王以十善化民靡不欣戴。
王逮臣民終生天上。
罪人夫妻死入地獄。
佛告諸比丘。
時王者我身是。
罪人者調達是。
妻者懷杅女子是。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三)薩和檀王經 昔者國王号薩和檀。
解曰一切施也。
有所求索不逆人意。
布施如是。
其王名字流聞八方莫不聞知。
時文殊師利欲往試之。
化作年少婆羅門。
從異國來詣王宮門。
語守門者。
我從遠來欲見大王。
時守門者即白如此。
王甚歡喜。
即出奉迎。
如子見父。
前為作禮。
便請令坐。
問訊。
道人所從來耶。
冒涉塗路得無疲倦。
逝心言。
我在他國聞王功德。
故來相見。
今欲乞丐。
王言大善。
所欲得者莫自疑難。
今我名為一切之施。
欲求何等。
婆羅門言。
我不用餘。
欲得王身與我作奴。
及王夫人為我作婢。
若能爾者便随我去。
王甚歡悅。
報言大善。
今我身者。
定自可得願屬道人供給使令。
其夫人者大國王女當往問之。
時王即入語夫人言。
今有道人。
年少端正。
從遠方來。
欲乞我身持用作奴。
今複并欲索卿作婢。
當如之何。
其夫人言。
王報雲何。
王言。
我已許之作奴。
未許卿耳。
時夫人言。
王為相棄獨自得便不念度我。
是時夫人即随王出。
白道人言。
願得以身供道人使。
時婆羅門複語王言。
審實爾不。
吾今欲去。
王白道人。
我生布施未曾有悔。
從道人耳。
逝心曰。
汝當随我皆悉徒跣。
不得著履。
當
治國以仁。
幹戈廢。
杖楚滅。
囹圄毀。
路無呼嗟。
群生得所。
國豐民熾。
諸天歎仁。
王城廣長四百裡。
圍千六百裡。
王日飯此中人。
皆從其願。
鄰國聞其國豐熟。
災害消滅。
與臣謀曰。
彼國豐熟兆民富樂。
吾欲得之。
往必克矣。
臣妾佥曰。
喜從王願。
即興師之仁國。
仁國群臣以聞欲距之矣。
仁王慘然而曰。
以吾一人之身戮兆民身。
愛吾一人命杌兆民之命。
一口再食一身數衣。
與時何诤。
而去春天之德取豺狼之殘乎。
吾甯去一世之命不去大志。
恕己安群生。
蓋天之仁也。
權謂臣曰。
各退明日更議。
夜則逾城。
遁邁入山坐一樹下。
有梵志來。
其年六十。
問王曰。
彼仁國王萬福無恙乎。
答曰。
彼王已喪命矣。
梵志聞之頓地哀恸。
王問之曰。
汝哀何甚重乎。
答曰。
吾聞彼王仁逮群生潤如帝釋。
故馳歸命。
而彼凋喪。
吾老窮矣。
王曰。
彼仁王者我則是也。
鄰國王聞吾國豐熟。
民熾寶多。
命其武士曰。
得吾首者賞男女之使各千人馬千疋牛千頭金銀各千斤。
今子取吾首。
金冠及劍為明證。
之彼王所。
賞重多可為傳世之資。
吾心欣然也。
答曰。
不仁逆道甯死不為也。
王曰。
斯翁恃吾以活而令窮哉。
吾今以首惠汝。
令汝無罪。
起稽首十方流涕誓曰。
群生危者吾當安之。
背真向邪者。
吾當令歸命三尊。
今以首拔子之窮。
令子無罪矣。
引劍自毀。
以濟彼難。
梵志以首冠劍詣彼王所。
王問舊臣。
仁王力當千人。
而為此子所獲乎。
舊臣頓首躄地。
哀恸痛莫能對。
更問梵志。
梵志本末陳之。
兆民路踴巷哭。
或吐血者。
或息絕而屍視者。
彼王逮臣武士巨細靡不噢咿。
王仰天長歎曰。
吾無道哉。
殘天仁子矣。
取仁王屍及首連之以金薄。
其身坐著殿上。
三十二年為天子。
後乃立其子為王。
鄰國靡不子愛之也。
仁王壽終即生天上。
佛告諸比丘。
仁王者我身是。
鄰國王者目連是。
其國群臣者今諸比丘是。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二)波羅奈國王經 昔者波羅奈國王太子名迦蘭。
兄弟二人。
父王喪身。
以國相讓。
無适立者。
兄将妻遁邁入山學道。
止臨江水。
時他國有犯罪者。
國政杌其手足截其鼻耳敗舡流之。
罪人呼天相屬。
道士聞之怆然。
悲楚曰。
彼何人哉。
厥困尤甚。
夫弘慈恕己危命濟群生之厄者。
斯大士之業矣。
投身于水蕩波截流。
引舟著岸。
負之還居。
勤心養護。
瘡愈命全。
積年有四。
慈育無倦。
妻淫無避與罪人通謀殺其婿。
曰子殺之吾與子居。
罪人曰。
彼賢者矣。
奈何殺之。
妻辭如前。
罪人曰。
吾無手足不能殺也。
妻曰子坐。
吾自有計矣。
詐為首疾。
告其婿曰。
斯必山神所為也。
吾欲解之。
明日從君以求祈福。
婿曰大善。
明日遂行山岸高四十裡。
三面壁立。
睹者皆懼。
妻曰。
術法子向日立。
吾自祭之。
婿即向日妻佯繞之數周。
推落山下。
山半有樹。
樹葉緻厚而柔軟也。
道士攀枝得立。
樹果甘美食之自全。
樹側有龜。
亦日食果。
睹樹有人。
懼不敢往。
其饑五日冒昧趣果。
兩俱無害。
遂相摩近。
道士超踴騎龜。
龜驚跳下地。
天神祐之。
兩俱無損。
因還故國弟以國讓兄。
兄以恕己。
弘慈拯濟群生。
王治其國。
日出布施。
四百裡内。
人車馬衆寶飯食自由。
東西南北惠育如之。
王功名周著。
十方歎德。
妻以婿為死。
國人無識己者。
負杌婿入國。
自陳結發室家遭世衰亂。
身更凋殘。
服天王慈惠。
故來乞丐。
國人嘉其如斯。
教之曰。
天王普慈育逮群生。
明日當出東門布施。
汝其逆之。
貴汝善行賜汝必多。
明日從王乞丐。
王默識之。
具為群臣說妻本末。
一臣曰當燒之。
一臣曰斬之。
執法大臣曰。
夫罪莫大于去正入邪為悖逆之行者矣。
當釘兇人著蠱女之背使長負焉。
群臣佥曰。
善哉從其所好。
執持之明矣。
王以十善化民靡不欣戴。
王逮臣民終生天上。
罪人夫妻死入地獄。
佛告諸比丘。
時王者我身是。
罪人者調達是。
妻者懷杅女子是。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三)薩和檀王經 昔者國王号薩和檀。
解曰一切施也。
有所求索不逆人意。
布施如是。
其王名字流聞八方莫不聞知。
時文殊師利欲往試之。
化作年少婆羅門。
從異國來詣王宮門。
語守門者。
我從遠來欲見大王。
時守門者即白如此。
王甚歡喜。
即出奉迎。
如子見父。
前為作禮。
便請令坐。
問訊。
道人所從來耶。
冒涉塗路得無疲倦。
逝心言。
我在他國聞王功德。
故來相見。
今欲乞丐。
王言大善。
所欲得者莫自疑難。
今我名為一切之施。
欲求何等。
婆羅門言。
我不用餘。
欲得王身與我作奴。
及王夫人為我作婢。
若能爾者便随我去。
王甚歡悅。
報言大善。
今我身者。
定自可得願屬道人供給使令。
其夫人者大國王女當往問之。
時王即入語夫人言。
今有道人。
年少端正。
從遠方來。
欲乞我身持用作奴。
今複并欲索卿作婢。
當如之何。
其夫人言。
王報雲何。
王言。
我已許之作奴。
未許卿耳。
時夫人言。
王為相棄獨自得便不念度我。
是時夫人即随王出。
白道人言。
願得以身供道人使。
時婆羅門複語王言。
審實爾不。
吾今欲去。
王白道人。
我生布施未曾有悔。
從道人耳。
逝心曰。
汝當随我皆悉徒跣。
不得著履。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