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經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鹞山中。
時與五百應儀。
菩薩千人共坐。
中有菩薩名阿泥察。
佛說經道。
常靖心恻聽。
寂然無念。
意定在經。
衆祐知之。
為說菩薩六度無極難逮高行。
疾得為佛。
何謂為六。
一曰布施。
二曰持戒。
三曰忍辱。
四曰精進。
五曰禅定。
六曰明度無極高行。
布施度無極者。
厥則雲何。
慈育人物。
悲愍群邪。
喜賢成度。
護濟衆生。
跨天逾地潤弘河海。
布施衆生。
饑者食之。
渴者飲之。
寒衣熱涼。
疾濟以藥。
車馬舟輿。
衆寶名珍。
妻子國土。
索即惠之。
猶太子須大拏。
布施貧乏。
若親育子。
父王屏逐。
愍而不怨。
(一) 昔者菩薩。
其心通真。
睹世無常。
榮命難保。
盡财布施。
天帝釋睹菩薩慈育群生布施濟衆。
功勳巍巍。
德重十方。
懼奪己位。
因化為地獄。
現于其前曰。
布施濟衆。
命終魂靈入于太山地獄。
燒煮萬毒為施受害也。
爾惠為乎。
菩薩報曰。
豈有施德而入太山地獄者乎。
釋曰。
爾其不信可問辜者。
菩薩問曰。
爾以何緣處地獄乎。
罪人曰。
吾昔處世。
空家濟窮。
拯拔衆厄。
今受重辜處太山獄。
菩薩問曰。
仁惠獲殃。
受施者如之乎。
釋曰。
受惠者。
命終升天。
菩薩報曰。
吾之拯濟唯為衆生。
假如子雲誠吾願矣。
慈惠受罪吾必為之。
危己濟衆菩薩上志也。
釋曰。
爾何志願尚斯高行。
答曰。
吾欲求佛擢濟衆生。
令得泥洹不複生死。
釋聞聖趣。
因卻叩頭曰。
實無布施慈濟衆生。
遠福受禍入太山獄者也。
子德動乾坤。
懼奪吾位。
故示地獄以惑子志耳。
愚欺聖人原其重尤。
既悔過畢。
稽首而退。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
号薩波達。
布施衆生恣其所索。
愍濟厄難常有悲怆。
天帝釋睹王慈惠德被十方。
天神鬼龍佥然而曰。
天帝尊位初無常人。
戒具行高慈惠福隆。
命盡神遷則為天帝。
懼奪己位。
欲往試之以照真僞。
帝命邊王曰。
今彼人王慈潤霶霈福德巍巍。
恐于志求奪吾帝位。
爾化為鴿疾之王所。
佯恐怖求哀彼王。
彼王仁惠必受爾歸。
吾當尋後從王索爾。
王終不還。
必當市肉。
以當其處。
吾詭不止。
王意清真。
許終不違。
會自割身肉以當其重也。
若其秤肉随而自重。
肉盡身痛其必悔矣。
意有悔者所志不成。
釋即化為鷹。
邊王化為鴿。
鴿疾飛趣于王足下。
恐怖而雲。
大王哀我。
吾命窮矣。
王曰。
莫恐莫恐吾今活汝。
鷹尋後至。
向王說曰。
吾鴿爾來。
鴿是吾食。
願王相還。
王曰。
鴿來以命相歸。
已受其歸。
吾言守信終始無違。
爾苟得肉吾自足爾令重百倍。
鷹曰。
吾唯欲鴿不用餘肉。
希王當相惠而奪吾食乎。
王曰。
已受彼歸信重天地。
何心違之乎。
當以何物令汝置鴿歡喜去矣。
鷹曰。
若王慈惠必濟衆生者。
割王肌肉令與鴿等。
吾欣而受之。
王曰。
大善。
即自割髀肉秤之令與鴿重等。
鴿逾自重自割如斯。
身肉都盡未與重等。
身瘡之痛其為無量。
王以慈忍心願鴿活。
又命近臣曰。
爾疾殺我秤髓令與鴿重等。
吾奉諸佛受正真之重戒。
濟衆生之危厄。
雖有衆邪之惱。
猶若微風。
焉能動太山乎。
鷹照王懷守道不移慈惠難齊。
各複本身。
帝釋邊王稽首于地曰。
大王。
欲何志尚惱苦若茲。
人王曰。
吾不志天帝釋及飛行皇帝之位。
吾睹衆生沒于盲冥。
不睹三尊不聞佛教。
恣心于兇禍之行。
投身于無擇之獄。
睹斯愚惑。
為之恻怆。
誓願求佛。
拔濟衆生之困厄令得泥洹。
天帝驚曰。
愚謂大王欲奪吾位。
故相擾耳。
将何敕誨。
王曰。
使吾身瘡愈複如舊。
令吾志尚布施濟衆行高逾今。
天帝即使天醫神藥傳身。
瘡愈色力逾前。
身瘡斯須豁然都愈。
釋卻稽首。
繞王三匝歡喜而去。
自是之後。
布施逾前。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三) 昔者菩薩貧窭尤困。
與諸商人俱之他國。
其衆皆有信佛之志。
布施窮乏濟度衆生。
等人佥曰。
衆皆慈惠。
爾将何施。
答曰。
夫身假借之類靡不棄捐。
吾睹海魚。
巨細相吞心為怆怆。
吾當以身代其小者。
令得須臾之命也。
即自投海。
海大魚飽小者得活。
魂靈化為鳣魚之王。
身有裡數。
海邊有國。
其國枯旱。
黎庶饑馑更相吞啖。
魚為流淚曰。
衆生擾擾其苦痛哉。
吾身有裡數之肉。
可供黎民旬月之乏。
即自蕩身上于國渚。
舉國啖之以存生命。
辇肉數月而魚猶生。
天
一時佛在王舍國鹞山中。
時與五百應儀。
菩薩千人共坐。
中有菩薩名阿泥察。
佛說經道。
常靖心恻聽。
寂然無念。
意定在經。
衆祐知之。
為說菩薩六度無極難逮高行。
疾得為佛。
何謂為六。
一曰布施。
二曰持戒。
三曰忍辱。
四曰精進。
五曰禅定。
六曰明度無極高行。
布施度無極者。
厥則雲何。
慈育人物。
悲愍群邪。
喜賢成度。
護濟衆生。
跨天逾地潤弘河海。
布施衆生。
饑者食之。
渴者飲之。
寒衣熱涼。
疾濟以藥。
車馬舟輿。
衆寶名珍。
妻子國土。
索即惠之。
猶太子須大拏。
布施貧乏。
若親育子。
父王屏逐。
愍而不怨。
(一) 昔者菩薩。
其心通真。
睹世無常。
榮命難保。
盡财布施。
天帝釋睹菩薩慈育群生布施濟衆。
功勳巍巍。
德重十方。
懼奪己位。
因化為地獄。
現于其前曰。
布施濟衆。
命終魂靈入于太山地獄。
燒煮萬毒為施受害也。
爾惠為乎。
菩薩報曰。
豈有施德而入太山地獄者乎。
釋曰。
爾其不信可問辜者。
菩薩問曰。
爾以何緣處地獄乎。
罪人曰。
吾昔處世。
空家濟窮。
拯拔衆厄。
今受重辜處太山獄。
菩薩問曰。
仁惠獲殃。
受施者如之乎。
釋曰。
受惠者。
命終升天。
菩薩報曰。
吾之拯濟唯為衆生。
假如子雲誠吾願矣。
慈惠受罪吾必為之。
危己濟衆菩薩上志也。
釋曰。
爾何志願尚斯高行。
答曰。
吾欲求佛擢濟衆生。
令得泥洹不複生死。
釋聞聖趣。
因卻叩頭曰。
實無布施慈濟衆生。
遠福受禍入太山獄者也。
子德動乾坤。
懼奪吾位。
故示地獄以惑子志耳。
愚欺聖人原其重尤。
既悔過畢。
稽首而退。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
号薩波達。
布施衆生恣其所索。
愍濟厄難常有悲怆。
天帝釋睹王慈惠德被十方。
天神鬼龍佥然而曰。
天帝尊位初無常人。
戒具行高慈惠福隆。
命盡神遷則為天帝。
懼奪己位。
欲往試之以照真僞。
帝命邊王曰。
今彼人王慈潤霶霈福德巍巍。
恐于志求奪吾帝位。
爾化為鴿疾之王所。
佯恐怖求哀彼王。
彼王仁惠必受爾歸。
吾當尋後從王索爾。
王終不還。
必當市肉。
以當其處。
吾詭不止。
王意清真。
許終不違。
會自割身肉以當其重也。
若其秤肉随而自重。
肉盡身痛其必悔矣。
意有悔者所志不成。
釋即化為鷹。
邊王化為鴿。
鴿疾飛趣于王足下。
恐怖而雲。
大王哀我。
吾命窮矣。
王曰。
莫恐莫恐吾今活汝。
鷹尋後至。
向王說曰。
吾鴿爾來。
鴿是吾食。
願王相還。
王曰。
鴿來以命相歸。
已受其歸。
吾言守信終始無違。
爾苟得肉吾自足爾令重百倍。
鷹曰。
吾唯欲鴿不用餘肉。
希王當相惠而奪吾食乎。
王曰。
已受彼歸信重天地。
何心違之乎。
當以何物令汝置鴿歡喜去矣。
鷹曰。
若王慈惠必濟衆生者。
割王肌肉令與鴿等。
吾欣而受之。
王曰。
大善。
即自割髀肉秤之令與鴿重等。
鴿逾自重自割如斯。
身肉都盡未與重等。
身瘡之痛其為無量。
王以慈忍心願鴿活。
又命近臣曰。
爾疾殺我秤髓令與鴿重等。
吾奉諸佛受正真之重戒。
濟衆生之危厄。
雖有衆邪之惱。
猶若微風。
焉能動太山乎。
鷹照王懷守道不移慈惠難齊。
各複本身。
帝釋邊王稽首于地曰。
大王。
欲何志尚惱苦若茲。
人王曰。
吾不志天帝釋及飛行皇帝之位。
吾睹衆生沒于盲冥。
不睹三尊不聞佛教。
恣心于兇禍之行。
投身于無擇之獄。
睹斯愚惑。
為之恻怆。
誓願求佛。
拔濟衆生之困厄令得泥洹。
天帝驚曰。
愚謂大王欲奪吾位。
故相擾耳。
将何敕誨。
王曰。
使吾身瘡愈複如舊。
令吾志尚布施濟衆行高逾今。
天帝即使天醫神藥傳身。
瘡愈色力逾前。
身瘡斯須豁然都愈。
釋卻稽首。
繞王三匝歡喜而去。
自是之後。
布施逾前。
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三) 昔者菩薩貧窭尤困。
與諸商人俱之他國。
其衆皆有信佛之志。
布施窮乏濟度衆生。
等人佥曰。
衆皆慈惠。
爾将何施。
答曰。
夫身假借之類靡不棄捐。
吾睹海魚。
巨細相吞心為怆怆。
吾當以身代其小者。
令得須臾之命也。
即自投海。
海大魚飽小者得活。
魂靈化為鳣魚之王。
身有裡數。
海邊有國。
其國枯旱。
黎庶饑馑更相吞啖。
魚為流淚曰。
衆生擾擾其苦痛哉。
吾身有裡數之肉。
可供黎民旬月之乏。
即自蕩身上于國渚。
舉國啖之以存生命。
辇肉數月而魚猶生。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