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聖勇菩薩等造
宋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同譯經梵才大師紹德慧詢等奉 诏譯
慈心龍王消伏怨害緣起第七
菩薩往昔以嗔因緣堕于龍中有三種毒。
所謂氣毒眼毒觸毒。
又由别報福業力故。
身具衆色如七寶聚。
不假日月光明所照。
常與無量百千諸龍。
周匝圍繞以為眷屬。
變現人身容色端正。
住毗陀山幽邃之處。
多諸林木華果茂盛。
清淨池沼甚可愛樂。
與諸龍女作衆歌舞共相娛樂。
止住其中經于無量百千萬歲。
是時有一金翅鳥王。
飛騰翔集從空而下。
欲取諸龍以為所食。
當其來時抟風鼓翼摧山碎石。
江河川源悉皆幹竭。
時彼諸龍及龍女等。
見是事已心大驚怖。
所著璎珞嚴身之具。
顫掉不安悉墜于地。
鹹作是言。
今此大怨。
喙如金剛。
所觸皆碎。
将來啖我。
其當奈何。
是時龍王初聞此說極生憂惱。
由宿善力複更思惟。
心乃無畏。
然此金翅具大威力。
唯我一身可能禦彼。
謂諸龍曰。
汝等但當從吾之後。
必無所害。
若我不能與其朋屬作守護者。
何用如是大身之為。
爾時龍王詣金翅所。
心無怯弱。
而白彼言。
幸少留神共議此事。
汝于我身常生怨害。
我于仁者都無此念。
以宿惡業招此大身。
雖具三種氣眼觸毒。
未嘗于他暫興損害。
度己之能可相抗敵。
亦能遠去令汝不見。
我今所以不委去者。
多有諸龍依附于我。
由此不欲兩相交戰。
是故于汝不起怨心。
金翅複言。
汝誠于我無怨心耶。
龍曰。
我雖獸身善達業報。
審知小惡感果尤重。
如影随形不相離也。
我及汝身今堕惡道。
皆由先世造作罪因。
汝當憶念如來所說。
非以怨心能解怨結。
唯起慈忍可使銷除。
譬如火聚投之幹薪。
轉增熾然無有窮已。
以嗔報嗔理亦如此。
是時金翅聞是說已。
怨心即息善心生焉。
複向龍王作如是說。
汝今能以慈忍之力息我嗔恚。
如汲流泉滅其炎火。
使我心地頓得清涼。
龍王複言。
我昔與汝無量世時。
先于佛所曾受戒法。
心非清淨複不堅持。
為求名聞而相憎嫉。
以是因緣堕于惡道。
我曾發露故能憶持。
汝由覆藏今皆忘失。
汝今應當憶本正念。
發慈忍心淨修梵行。
金翅複言。
我從今日普施諸龍安隐無畏。
即離龍宮還歸本處。
龍王乃慰諸龍眷屬。
複問之曰。
汝見金翅生恐怖不。
各作是言。
極大怖懼。
龍曰。
世間衆生若見汝者。
生大恐怖亦如此也。
爾等諸龍愛惜身命。
與諸衆生等無有異。
當觀自身以況他身。
是故應起大慈之心。
由我修習慈心因緣。
使其怨對還歸本處。
一切有情流轉生死。
所可依怙無越慈心。
大慈心者猶如良藥。
能愈衆生煩惱重病。
大慈心者猶如明燈。
能破衆生三毒黑暗。
大慈心者猶如船筏。
能渡衆生三有苦海。
大慈心者猶如伴侶。
能越生死險難惡道。
大慈心者如摩尼珠。
能滿衆生所求善願。
我由往昔失慈心故。
堕此龍中不得解脫。
若諸衆生建立慈門。
則能出生無量善法。
閉塞一切愚癡昏暗。
諸煩惱緣而不能入。
常生人天解脫安樂。
諸龍眷屬聞是說已。
悉除嗔恚皆起慈心。
是時龍王見諸同類從己所化。
而自慶言。
善哉。
我今所作已辦。
令汝已除無量惡毒。
以善淨法補置其處。
複為汝等建立清淨八戒齋法當奉持之。
閻浮衆生以八戒水洗浣身心令得清淨。
斷除無量貪嗔癡垢。
于人天路而作資糧。
若能持是八戒齋法。
當知是人雖無妙服。
則為已具慚愧之衣。
當知是人雖無垣牆。
則能禦捍六根怨賊。
當知是人雖非上族。
則為已住聖種姓中。
當知是人雖無璎珞。
則具衆善莊嚴其身。
當知是人雖無珍寶。
則集人天七種法财。
不依橋梁超越險道。
受八戒者功德如此。
時彼諸龍各作是言。
我今願聞八戒名字。
我當頂受勤而行之。
龍王告曰。
其八戒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六者不得過日中食。
七者不坐高廣大床。
八者不得歌舞作樂香油塗身。
是名八戒清淨齋法。
要離愦鬧。
寂靜之處如理
所謂氣毒眼毒觸毒。
又由别報福業力故。
身具衆色如七寶聚。
不假日月光明所照。
常與無量百千諸龍。
周匝圍繞以為眷屬。
變現人身容色端正。
住毗陀山幽邃之處。
多諸林木華果茂盛。
清淨池沼甚可愛樂。
與諸龍女作衆歌舞共相娛樂。
止住其中經于無量百千萬歲。
是時有一金翅鳥王。
飛騰翔集從空而下。
欲取諸龍以為所食。
當其來時抟風鼓翼摧山碎石。
江河川源悉皆幹竭。
時彼諸龍及龍女等。
見是事已心大驚怖。
所著璎珞嚴身之具。
顫掉不安悉墜于地。
鹹作是言。
今此大怨。
喙如金剛。
所觸皆碎。
将來啖我。
其當奈何。
是時龍王初聞此說極生憂惱。
由宿善力複更思惟。
心乃無畏。
然此金翅具大威力。
唯我一身可能禦彼。
謂諸龍曰。
汝等但當從吾之後。
必無所害。
若我不能與其朋屬作守護者。
何用如是大身之為。
爾時龍王詣金翅所。
心無怯弱。
而白彼言。
幸少留神共議此事。
汝于我身常生怨害。
我于仁者都無此念。
以宿惡業招此大身。
雖具三種氣眼觸毒。
未嘗于他暫興損害。
度己之能可相抗敵。
亦能遠去令汝不見。
我今所以不委去者。
多有諸龍依附于我。
由此不欲兩相交戰。
是故于汝不起怨心。
金翅複言。
汝誠于我無怨心耶。
龍曰。
我雖獸身善達業報。
審知小惡感果尤重。
如影随形不相離也。
我及汝身今堕惡道。
皆由先世造作罪因。
汝當憶念如來所說。
非以怨心能解怨結。
唯起慈忍可使銷除。
譬如火聚投之幹薪。
轉增熾然無有窮已。
以嗔報嗔理亦如此。
是時金翅聞是說已。
怨心即息善心生焉。
複向龍王作如是說。
汝今能以慈忍之力息我嗔恚。
如汲流泉滅其炎火。
使我心地頓得清涼。
龍王複言。
我昔與汝無量世時。
先于佛所曾受戒法。
心非清淨複不堅持。
為求名聞而相憎嫉。
以是因緣堕于惡道。
我曾發露故能憶持。
汝由覆藏今皆忘失。
汝今應當憶本正念。
發慈忍心淨修梵行。
金翅複言。
我從今日普施諸龍安隐無畏。
即離龍宮還歸本處。
龍王乃慰諸龍眷屬。
複問之曰。
汝見金翅生恐怖不。
各作是言。
極大怖懼。
龍曰。
世間衆生若見汝者。
生大恐怖亦如此也。
爾等諸龍愛惜身命。
與諸衆生等無有異。
當觀自身以況他身。
是故應起大慈之心。
由我修習慈心因緣。
使其怨對還歸本處。
一切有情流轉生死。
所可依怙無越慈心。
大慈心者猶如良藥。
能愈衆生煩惱重病。
大慈心者猶如明燈。
能破衆生三毒黑暗。
大慈心者猶如船筏。
能渡衆生三有苦海。
大慈心者猶如伴侶。
能越生死險難惡道。
大慈心者如摩尼珠。
能滿衆生所求善願。
我由往昔失慈心故。
堕此龍中不得解脫。
若諸衆生建立慈門。
則能出生無量善法。
閉塞一切愚癡昏暗。
諸煩惱緣而不能入。
常生人天解脫安樂。
諸龍眷屬聞是說已。
悉除嗔恚皆起慈心。
是時龍王見諸同類從己所化。
而自慶言。
善哉。
我今所作已辦。
令汝已除無量惡毒。
以善淨法補置其處。
複為汝等建立清淨八戒齋法當奉持之。
閻浮衆生以八戒水洗浣身心令得清淨。
斷除無量貪嗔癡垢。
于人天路而作資糧。
若能持是八戒齋法。
當知是人雖無妙服。
則為已具慚愧之衣。
當知是人雖無垣牆。
則能禦捍六根怨賊。
當知是人雖非上族。
則為已住聖種姓中。
當知是人雖無璎珞。
則具衆善莊嚴其身。
當知是人雖無珍寶。
則集人天七種法财。
不依橋梁超越險道。
受八戒者功德如此。
時彼諸龍各作是言。
我今願聞八戒名字。
我當頂受勤而行之。
龍王告曰。
其八戒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六者不得過日中食。
七者不坐高廣大床。
八者不得歌舞作樂香油塗身。
是名八戒清淨齋法。
要離愦鬧。
寂靜之處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