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聖勇菩薩等造
宋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同譯經梵才大師紹德慧詢等奉 诏譯
最勝神化緣起第四
爾時世尊遊化居止摩竭陀國王舍城中。
将諸弟子大阿羅漢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彼國王名洴沙王。
禀性仁賢久植德本。
已證初果得不壞信。
奉佛之心倍加隆厚。
常以上妙飲食衣服卧具醫藥。
供養如來及比丘衆。
是時國中先有外道六師之徒富闌那等。
久在王境宣布邪教。
诳惑民庶信服者衆。
王有一弟崇尚其宗。
四事欽承謂其有道。
佛日初出法寶肇興。
王意殷勤俾令歸向。
固執邪說不從勸谕。
乃白王言。
我自有師不複緻敬彼瞿昙也。
王複謂曰。
福田難遇可營珍馔供養如來。
然王所教理不敢違。
當設大齋不限來者。
若其自至我當延之。
備設飲食敷置床座。
乃令從者密召六師。
應命而來處尊而坐。
佛及衆僧不自來赴。
王謂弟曰。
汝雖不能躬詣請佛特遣一人白言。
時至。
佛受請已将諸大衆威儀詳肅來赴會所。
見諸外道先踞高位。
乃以神足移彼六師及徒衆等皆置下行。
彼鹹相顧名起移坐。
坐定複見已在其下。
如此至三。
俯仰而坐。
次行淨水。
佛語施主。
先與汝師澡瓶口塞。
從佛為首水乃注下。
次當施食。
佛語施主。
當請汝師以施其食。
六師口噤不能出言。
但指于佛。
佛咒願梵音清徹聽者樂聞。
次當行食。
佛語施主。
先奉汝師。
食乃住空。
持至佛所。
食即還下。
佛與衆僧飯食已訖。
盥漱齒木敷座而坐。
次當說法。
佛語施主。
令汝師說。
如前口噤。
但指佛說。
是時如來以梵音聲。
廣為衆會演微妙法。
大衆聞已鹹悉了達。
洴沙王弟心淨信解。
歸依三寶得證初果。
自餘衆會有得二果。
乃至漏盡無生果者。
時外道輩所向失利。
甚懷恚惱。
心無暫安。
各于靜處求學奇術。
天魔波旬慮其怯弱。
不能保護昔所授法。
乃下化作六師相狀。
于一人前現五人術。
飛行空中身出水火。
分形散體種種變現。
由是邪徒更相恃賴。
念前被辱衆心離散。
今察己能定可勝彼。
即詣王前自誇神異。
請對試之見其優劣。
時洴沙王乃哂之曰。
觀汝邪徒愚迷特甚。
佛德廣大言莫能宣。
欲以螢火與日争明。
蹄岑之水比于巨海。
蟻垤之阜等于須彌。
野幹卑軀方于師子。
小大相形昭然自顯。
六師白言。
大王。
未測我之殊變。
何因偏心見薄如此。
期後七日請置試場。
王詣佛所具陳上事。
唯願世尊暫屈威神。
伏除邪黨悉歸正道。
佛言。
大王。
我自知時。
王聞是語。
謂佛許可。
即敕臣吏擇寬廣處。
修治平正使令清淨。
建立幢幡施設床座。
當其會日人民企望。
于是如來将諸大衆。
自王舍城往毗耶離國。
時彼大王名曰[口*栗]磋。
将諸臣庶奉迎于佛。
六師邪徒鹹唱是言。
久知瞿昙智術微淺。
将迫較勝畏而避去。
時洴沙王聞佛前進。
辦諸供具滿五百車。
王及臣民可十萬數。
備其所須悉随佛往。
外道即白[口*栗]磋王言。
請與沙門捔其神化。
王乃謂曰。
咄哉癡人。
自雲有道。
但慮汝輩自贻毀辱。
王白佛言。
六師紛纭欲比奇術。
唯願如來制其邪惡。
佛言。
大王。
我自知時。
聞說是已謂佛許可。
嚴治備辦如洴沙王。
民庶伫觀期在明日。
是時如來自毗耶離。
統領大衆詣拘睒彌國。
時彼大王名曰優填。
集諸臣民悉來奉迎。
毗耶人民明晨問佛。
雲何已往拘睒彌國。
六師由是高心愈增語其徒曰。
見必窮逼。
時[口*栗]磋王聞佛前進。
亦備供具滿五百車以俟供養。
王及臣民充七萬數。
備其所須悉随佛後。
自拘睒彌國往越隻國。
自越隻國往特叉屍羅國。
以至波羅奈國迦毗羅衛國舍衛國等。
于時世尊所曆之境。
王及臣民千萬億衆。
悉來奉迎供養恭敬。
每至一國。
彼六師輩常逐于後求佛捔試。
廣炫己能皆如前說。
時諸國王所将臣民。
無量百千萬億之衆。
充塞川野集舍衛國。
時彼大王名曰勝軍。
有大名稱威德特尊。
時六師輩前白王言。
請與沙門較其優劣。
潛奔諸國意欲求避。
我與徒屬今逐至此。
時勝軍王謂外道曰。
如來聖德難可思議。
汝輩凡愚辄論勝負。
王詣佛所具陳上事。
唯願世尊略施神化。
普令諸國一切群迷睹佛神通辨其邪正。
佛言。
大王。
此非小緣。
今正是時。
如其所請。
王敕臣吏嚴治會所。
廣積香華敷設床座。
諸來大衆皆悉雲集。
當月一日于晨朝時。
佛與大衆初至論場。
勝軍大王是日設食。
淨心親手以奉楊枝。
佛受嚼已擲殘置地。
忽然之間發生根莖以至青翠。
漸次高大三百由旬。
其條傍布二百由旬。
枝葉華果七寶所成。
有多種色随色發光。
食其果者味如甘露。
一切人民睹是神變鹹生信重。
贊言希有。
佛随機宜為說妙法。
聞法解悟得不退轉。
次第二日拘睒彌國優填大王請佛供養。
佛于兩邊化二大山。
高廣嚴好七寶合成衆色晃曜。
一山之上出粳稻飯。
香滑甘美如蘇陀味。
諸國土中無量有情。
共來食之皆得豐足。
一山上出細嫩香草。
食無苦澀而能充足。
象馬牛羊諸傍生類皆得飽滿。
諸國人民睹是神變鹹生信重。
贊言希有。
佛為說法皆悉悟解得須陀洹果。
次第三日大越支國純真陀王。
請佛供養奉佛淨水。
盥漱棄地成
将諸弟子大阿羅漢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彼國王名洴沙王。
禀性仁賢久植德本。
已證初果得不壞信。
奉佛之心倍加隆厚。
常以上妙飲食衣服卧具醫藥。
供養如來及比丘衆。
是時國中先有外道六師之徒富闌那等。
久在王境宣布邪教。
诳惑民庶信服者衆。
王有一弟崇尚其宗。
四事欽承謂其有道。
佛日初出法寶肇興。
王意殷勤俾令歸向。
固執邪說不從勸谕。
乃白王言。
我自有師不複緻敬彼瞿昙也。
王複謂曰。
福田難遇可營珍馔供養如來。
然王所教理不敢違。
當設大齋不限來者。
若其自至我當延之。
備設飲食敷置床座。
乃令從者密召六師。
應命而來處尊而坐。
佛及衆僧不自來赴。
王謂弟曰。
汝雖不能躬詣請佛特遣一人白言。
時至。
佛受請已将諸大衆威儀詳肅來赴會所。
見諸外道先踞高位。
乃以神足移彼六師及徒衆等皆置下行。
彼鹹相顧名起移坐。
坐定複見已在其下。
如此至三。
俯仰而坐。
次行淨水。
佛語施主。
先與汝師澡瓶口塞。
從佛為首水乃注下。
次當施食。
佛語施主。
當請汝師以施其食。
六師口噤不能出言。
但指于佛。
佛咒願梵音清徹聽者樂聞。
次當行食。
佛語施主。
先奉汝師。
食乃住空。
持至佛所。
食即還下。
佛與衆僧飯食已訖。
盥漱齒木敷座而坐。
次當說法。
佛語施主。
令汝師說。
如前口噤。
但指佛說。
是時如來以梵音聲。
廣為衆會演微妙法。
大衆聞已鹹悉了達。
洴沙王弟心淨信解。
歸依三寶得證初果。
自餘衆會有得二果。
乃至漏盡無生果者。
時外道輩所向失利。
甚懷恚惱。
心無暫安。
各于靜處求學奇術。
天魔波旬慮其怯弱。
不能保護昔所授法。
乃下化作六師相狀。
于一人前現五人術。
飛行空中身出水火。
分形散體種種變現。
由是邪徒更相恃賴。
念前被辱衆心離散。
今察己能定可勝彼。
即詣王前自誇神異。
請對試之見其優劣。
時洴沙王乃哂之曰。
觀汝邪徒愚迷特甚。
佛德廣大言莫能宣。
欲以螢火與日争明。
蹄岑之水比于巨海。
蟻垤之阜等于須彌。
野幹卑軀方于師子。
小大相形昭然自顯。
六師白言。
大王。
未測我之殊變。
何因偏心見薄如此。
期後七日請置試場。
王詣佛所具陳上事。
唯願世尊暫屈威神。
伏除邪黨悉歸正道。
佛言。
大王。
我自知時。
王聞是語。
謂佛許可。
即敕臣吏擇寬廣處。
修治平正使令清淨。
建立幢幡施設床座。
當其會日人民企望。
于是如來将諸大衆。
自王舍城往毗耶離國。
時彼大王名曰[口*栗]磋。
将諸臣庶奉迎于佛。
六師邪徒鹹唱是言。
久知瞿昙智術微淺。
将迫較勝畏而避去。
時洴沙王聞佛前進。
辦諸供具滿五百車。
王及臣民可十萬數。
備其所須悉随佛往。
外道即白[口*栗]磋王言。
請與沙門捔其神化。
王乃謂曰。
咄哉癡人。
自雲有道。
但慮汝輩自贻毀辱。
王白佛言。
六師紛纭欲比奇術。
唯願如來制其邪惡。
佛言。
大王。
我自知時。
聞說是已謂佛許可。
嚴治備辦如洴沙王。
民庶伫觀期在明日。
是時如來自毗耶離。
統領大衆詣拘睒彌國。
時彼大王名曰優填。
集諸臣民悉來奉迎。
毗耶人民明晨問佛。
雲何已往拘睒彌國。
六師由是高心愈增語其徒曰。
見必窮逼。
時[口*栗]磋王聞佛前進。
亦備供具滿五百車以俟供養。
王及臣民充七萬數。
備其所須悉随佛後。
自拘睒彌國往越隻國。
自越隻國往特叉屍羅國。
以至波羅奈國迦毗羅衛國舍衛國等。
于時世尊所曆之境。
王及臣民千萬億衆。
悉來奉迎供養恭敬。
每至一國。
彼六師輩常逐于後求佛捔試。
廣炫己能皆如前說。
時諸國王所将臣民。
無量百千萬億之衆。
充塞川野集舍衛國。
時彼大王名曰勝軍。
有大名稱威德特尊。
時六師輩前白王言。
請與沙門較其優劣。
潛奔諸國意欲求避。
我與徒屬今逐至此。
時勝軍王謂外道曰。
如來聖德難可思議。
汝輩凡愚辄論勝負。
王詣佛所具陳上事。
唯願世尊略施神化。
普令諸國一切群迷睹佛神通辨其邪正。
佛言。
大王。
此非小緣。
今正是時。
如其所請。
王敕臣吏嚴治會所。
廣積香華敷設床座。
諸來大衆皆悉雲集。
當月一日于晨朝時。
佛與大衆初至論場。
勝軍大王是日設食。
淨心親手以奉楊枝。
佛受嚼已擲殘置地。
忽然之間發生根莖以至青翠。
漸次高大三百由旬。
其條傍布二百由旬。
枝葉華果七寶所成。
有多種色随色發光。
食其果者味如甘露。
一切人民睹是神變鹹生信重。
贊言希有。
佛随機宜為說妙法。
聞法解悟得不退轉。
次第二日拘睒彌國優填大王請佛供養。
佛于兩邊化二大山。
高廣嚴好七寶合成衆色晃曜。
一山之上出粳稻飯。
香滑甘美如蘇陀味。
諸國土中無量有情。
共來食之皆得豐足。
一山上出細嫩香草。
食無苦澀而能充足。
象馬牛羊諸傍生類皆得飽滿。
諸國人民睹是神變鹹生信重。
贊言希有。
佛為說法皆悉悟解得須陀洹果。
次第三日大越支國純真陀王。
請佛供養奉佛淨水。
盥漱棄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