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聖勇菩薩等造
宋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同譯經梵才大師紹德慧詢等奉 诏譯
稽首一切智 妙湛圓融德
聖支分相貌 無作同真際
我意靜無诤 忘稱贊布施
以四大為本 白淨生無變
往昔于人中 常修寂靜行
以拘蘇摩華 合掌而奉散
遠離諸罪惡 解脫諸煩惱
為人天愛敬 演說無上道
由意寂靜故 獲得清淨法
世間相常住 無盡無修作
彼世間衆生 聞相應功德
起決定信解 住如來密藏
息連動遷變 滅虛妄颠倒
彼勝智功能 如燈常遍照
是諸有情類 自性本無垢
依止佛世尊 樂修真淨業
謂聞三寶名 及師長教誨
随順善行學 蠲除我慢意
往昔調禦師 勤修菩薩道
依布施愛語 及利行同事
攝取于勝慧 脫染污萦縛
利樂于有情 增長諸白法
由施力圓滿 生梵天種族
唯增上淨業 而為其根本
若起于我慢 及無勝慧力
于自種類中 而生多慢類
于百千萬種 離生之喜樂
由颠倒取故 彼則不能證
又彼寂靜處 福德最殊勝
具廣大色相 非小因所得
唯舍家出家 彼菩提薩埵
具足大智慧 能堪任荷負
彼于過去世 久修六度行
已斷除障染 為出離後邊
具廣大慈心 憐愍衆生類
彼自性真實 無别染污因
是時天帝釋 觀察于世間
來驗彼人行 其心無傾動
而作如是言 今此善男子
出現于世間 最為殊勝者
于遷變無常 心安固若是
以淨妙飲食 伸供養恭敬
諸天及世人 鹹皆獲善利
憶念修淨因 契無相真智
如是修行者 能治煩惱病
住清淨學處 質直而無僞
觀察勝義谛 離染無修作
啟方便慈門 施平等安樂
發生于勝解 無邪命希求
棄背諸有為 直跻于實際
成就清淨道 相應諸功德
于雜染因緣 畢竟皆除斷
常崇奉恭信 如來秘密藏
離妄執分别 息除于恚惱
随順勝種族 而生于染習
如影随其形 如母生于子
菩薩悲願力 愍恤諸群生
勇猛捐自身 不生憂苦想
我今以微善 歸命伸稱贊
願衆聖冥加 祈悉地成就
投身飼虎緣起第一
爾時世尊将諸大衆。
詣般遮羅大聚落所至一林中。
謂阿難曰。
汝于此間為我敷座。
佛坐其上語諸比丘。
汝等欲見我往昔時修行苦行舍利已不。
白言。
願見。
于時世尊以手按地六種震動。
有七寶塔湧現其前。
世尊即起作禮右旋。
阿難汝可開此塔戶。
見七寶函珍奇間飾。
阿難。
汝可複開此函。
見有舍利白如珂雪。
汝可持此大士骨來。
世尊受已令衆谛觀。
而說頌曰。
菩薩勝功德 勤修六度行 勇猛求菩提 大舍心無倦 汝等比丘鹹伸禮敬。
此之舍利乃是無量戒定慧香之所熏修。
時會作禮歎未曾有。
時阿難陀白言。
世尊。
如來大師出過三界。
以何因緣禮此身骨。
佛言。
阿難。
我因此故得至成佛。
為報往恩故茲緻禮。
今為汝等斷除疑惑說昔因緣。
志心谛聽。
阿難。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有一國王名曰大車。
王有三子。
摩诃波羅。
摩诃提婆。
摩诃薩埵。
是時大王縱賞山谷。
三子皆從。
至大竹林于中憩息。
次複前行見有一虎。
産生七子已經七日。
第一王子作如是言。
七子圍繞無暇尋食。
饑渴所逼必啖其子。
第二王子聞是說已。
哀哉此虎将死不久。
我有何能而濟彼命。
第三王子作是思念。
我今此身于百千生虛棄敗壞曾無少益。
雲何今日而不能舍。
時諸王子作是議已。
徘徊久之俱舍而去。
薩埵王子便作是念。
當使我身成大善業。
于生死海作大舟航。
若舍此者。
則棄無量癰疽惡疾百千怖畏。
是身唯有便利不淨。
筋骨連持
詣般遮羅大聚落所至一林中。
謂阿難曰。
汝于此間為我敷座。
佛坐其上語諸比丘。
汝等欲見我往昔時修行苦行舍利已不。
白言。
願見。
于時世尊以手按地六種震動。
有七寶塔湧現其前。
世尊即起作禮右旋。
阿難汝可開此塔戶。
見七寶函珍奇間飾。
阿難。
汝可複開此函。
見有舍利白如珂雪。
汝可持此大士骨來。
世尊受已令衆谛觀。
而說頌曰。
菩薩勝功德 勤修六度行 勇猛求菩提 大舍心無倦 汝等比丘鹹伸禮敬。
此之舍利乃是無量戒定慧香之所熏修。
時會作禮歎未曾有。
時阿難陀白言。
世尊。
如來大師出過三界。
以何因緣禮此身骨。
佛言。
阿難。
我因此故得至成佛。
為報往恩故茲緻禮。
今為汝等斷除疑惑說昔因緣。
志心谛聽。
阿難。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有一國王名曰大車。
王有三子。
摩诃波羅。
摩诃提婆。
摩诃薩埵。
是時大王縱賞山谷。
三子皆從。
至大竹林于中憩息。
次複前行見有一虎。
産生七子已經七日。
第一王子作如是言。
七子圍繞無暇尋食。
饑渴所逼必啖其子。
第二王子聞是說已。
哀哉此虎将死不久。
我有何能而濟彼命。
第三王子作是思念。
我今此身于百千生虛棄敗壞曾無少益。
雲何今日而不能舍。
時諸王子作是議已。
徘徊久之俱舍而去。
薩埵王子便作是念。
當使我身成大善業。
于生死海作大舟航。
若舍此者。
則棄無量癰疽惡疾百千怖畏。
是身唯有便利不淨。
筋骨連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