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六

關燈
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名曰須達。

    以百千金錢。

    布施于佛。

    而作是念。

    如我今者。

    财富無量。

    雖以隻桓精舍百千金錢布施佛僧。

    不足為難。

    今若勸化貧窮下賤。

    減割針綖而用布施。

    乃名為難。

    複得無量無邊功德。

    作是念已。

    即便往白波斯匿王。

    尋便然可。

    即遣臣佐。

    于其城内。

    擊鼓唱令。

    語諸人言。

    須達長者。

    今欲勸化衆人以修惠施于七日頭。

    乘大白象。

    于四道頭街巷裡陌。

    處處勸化。

    時諸人等。

    心懷歡喜。

    競共布施。

    或以衣服璎珞金銀寶物。

    種種環玔針綖領帶。

    随家所有。

    持用布施。

    爾時有一貧窮女人。

    客作三月。

    得一張疊。

    須用作衣。

    見須達長者勸化諸人。

    即便問于其傍諸人。

    彼須達長者。

    多财饒寶。

    無所乏少。

    乃能見于地中伏藏。

    今何所乏。

    乃複從人。

    而行乞索。

    諸人語言。

    今彼長者。

    實無所乏。

    為憐愍故。

    勸化衆人。

    欲共修福請佛及僧。

    時此貧女。

    聞是語已。

    心懷歡喜。

    而作是言。

    由我先世不布施故今為貧窮。

    今若不施。

    後世遂劇。

    複自思惟。

    佛世難值。

    我今雖欲請佛及僧。

    為無所有。

    我今身上。

    唯此一[(畾/且)*毛]。

    若用布施。

    裸形而坐。

    設不用者。

    後無所望。

    我今窮苦。

    會當歸死。

    甯舍此[疊*毛]。

    持用布施。

    作是念已。

    即以此疊。

    于牕傭中。

    擲與須達。

    須達得已遣人往看。

    見貧女人裸形而坐。

    時彼使者。

    而問之言。

    汝今何故。

    用衣布施。

    貧女答言。

    我畏來世。

    遂更貧劇。

    以是之故。

    持用布施。

    時彼使者。

    具以事狀。

    往白須達。

    須達聞已。

    歎言奇哉。

    即脫身上所著服飾。

    用施貧女。

    貧女得已。

    心懷歡喜。

    我今布施。

    現得果報。

    況将來世。

    遂經數日。

    貧女命終。

    生忉利天。

    便自念言。

    我造何福。

    得生天上。

    尋自觀察。

    知在人中。

    極為貧窮。

    以疊布施。

    故得來生此。

    我今當還報佛之恩。

    及以須達。

    頂戴天冠。

    著諸璎珞。

    莊嚴其身。

    赍持香花。

    下供養佛及須達多。

    前禮佛足。

    卻坐一面。

    佛即為其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繞佛三匝。

    還歸天上。

    時諸比丘。

    于其晨朝。

    前白佛言。

    昨夜光明照曜。

    如來為是釋梵四天大王二十八部鬼神大将。

    佛告諸比丘。

    亦非釋梵諸神王等。

    乃是須達勸化貧女以疊布施。

    得生天上。

    來供養我。

    是其光耳。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貧窮女人者。

    今此天子是。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五六)鹦鹉子王請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夏安居竟。

    将諸比丘。

    欲遊行他國。

    時頻婆娑羅王。

    将諸群臣出城。

    遙望如來。

    世尊。

    為何所在。

    唯願慈愍。

    及比丘僧。

    來受我供。

    爾時世尊。

    遙知王意深生渴仰。

    及比丘僧。

    漸次遊行。

    詣摩竭提國。

    值諸群鳥中有鹦鹉子王。

    遙見佛來飛騰虛空。

    逆道奉迎。

    唯願世尊及比丘僧。

    慈哀憐愍。

    詣我林中。

    受一宿請。

    佛即然可。

    時鹦鹉王。

    知佛許已。

    還歸本林。

    敕諸鹦鹉。

    各來奉迎。

    爾時世尊。

    将諸比丘。

    詣鹦鹉林。

    各敷坐具。

    在于樹下。

    坐禅思惟。

    時鹦鹉王。

    見佛比丘寂然宴坐。

    甚懷喜悅。

    通夜飛翔。

    繞佛比丘。

    四向顧視。

    無諸師子虎狼禽獸及以盜賊觸惱世尊比丘僧不。

    至明清旦。

    世尊進引。

    鹦鹉歡喜。

    在前引導。

    向王舍城。

    白頻婆娑羅王言。

    世尊。

    今者将諸比丘。

    遂來在近。

    唯願大王。

    設諸肴膳。

    逆道奉迎。

    時頻婆娑羅王。

    聞是語已。

    敕設肴膳。

    執持幢幡香花伎樂。

    将諸群臣。

    逆道奉迎。

    時鹦鹉王。

    于其夜中。

    即便命終。

    生忉利天。

    忽然長大。

    如八歲兒。

    便作是念。

    我造何福。

    生此天子。

    尋自觀察。

    知從鹦鹉由請佛故一宿止住得來生此。

    我今當還報世尊恩。

    頂戴天冠。

    著諸璎珞莊嚴其身。

    赍持香花。

    而供養佛。

    卻坐一面。

    佛即為其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繞佛三匝。

    還歸天上。

    時諸比丘。

    于其晨朝。

    前白佛言。

    昨夜光明。

    為是釋梵四天大王二十八部鬼神将耶。

    佛告比丘。

    亦非釋梵諸神王等。

    乃是道路鹦鹉子王。

    請我及僧于林樹間。

    一宿止住。

    命終生天。

    來供養我。

    是其光耳。

    時諸比丘。

    複白佛言。

    今此天子。

    宿造何業。

    生鹦鹉中。

    複修何福。

    聞法獲果。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此賢劫中。

    波羅奈國有佛出世。

    号曰迦葉。

    于彼法中。

    有一長者。

    受持五戒。

    便于一時。

    毀犯一戒。

    故生鹦鹉中。

    餘四完具。

    今得值我。

    出家得道。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優婆塞者。

    今鹦鹉天子是。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五七)王遣使請佛命終生天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夏安居竟。

    将諸比丘。

    欲遊行他國。

    時須達長者。

    白波斯匿王言。

    我等今者久不見佛。

    願王今者。

    修書遣使。

    往請世尊。

    來詣此間。

    而共供養。

    時波斯匿王。

    聞是語已。

    尋即遣使。

    往請世尊。

    通書緻問。

    遙禮世尊。

    久不奉觐。

    唯垂哀愍。

    來受我請。

    爾時如來。

    即便然可。

    使者還啟白王言。

    世尊許可。

    王敕使者。

    莊嚴車乘。

    與彼使者。

    往迎世尊。

    願垂哀愍。

    可乘此車。

    受彼王請。

    時佛答曰。

    我有六通之神足。

    七覺之花鬘。

    八聖之道分。

    五衍之安車。

    是我神足。

    不須汝車。

    時彼使者。

    殷勤三請。

    唯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