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六

關燈
世尊。

    演敷解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

    有一愚人。

    常好作賊。

    邪淫欺诳。

    伺官捉得。

    系縛詣王。

    王問罪狀。

    如上首實。

    尋敕令殺。

    當爾之時。

    我為其子。

    受性慈仁調順賢柔。

    舉國聞知。

    天為父故。

    向彼國王。

    請救父命。

    如是至三。

    王不能違。

    放令不殺得随意去。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作賊人者。

    今天子父是。

    爾時兒者。

    今天子是。

    由于一時迦葉佛所受三自歸故。

    今得值我出家得道。

    佛說是天子緣時。

    有得須陀洹者。

    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五三)采華供養佛得生天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豪富長者。

    皆共聚集。

    詣泉水上。

    作唱伎樂。

    而自娛樂。

    為娑羅花會。

    時彼會中。

    遣于一人。

    詣林樹間。

    采娑羅花。

    作諸花鬘。

    時采花人。

    還來會所。

    路見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懷歡喜。

    前禮佛足。

    以所采花。

    散佛世尊。

    于是而去。

    還複上樹。

    更欲采花。

    值樹枝折。

    墜堕命終。

    生忉利天。

    端政殊妙。

    以娑羅花。

    而作宮殿。

    帝釋問曰。

    汝于何處。

    造修福業而來生此。

    天子答曰。

    我閻浮提。

    采娑羅華。

    值見世尊。

    散花佛上。

    緣是功德。

    得來生此。

    爾時帝釋。

    見此天子。

    身體挺特。

    端政第一。

    說偈贊歎。

     身如真金色  照曜極鮮明 容貌極端政  諸天中最勝 爾時天子。

    即便說偈。

    答帝釋曰。

     我蒙佛恩德  散以娑羅花 由是善因緣  今得是果報 爾時天子。

    說是偈已。

    即共帝釋。

    來詣佛所。

    頂禮佛足。

    卻坐一面。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破二十億邪見業障。

    得須陀洹果。

    心懷欣慶。

    即于佛前說偈贊佛。

     巍巍大聖尊  最上無有比 父母及師長  功德無及者 幹竭四大海  超越白骨山 閉塞三惡道  能開三善門 爾時天子。

    說此偈已。

    頂禮佛足。

    繞佛三匝。

    還詣天上。

    時諸比丘。

    見此事已。

    于其晨朝。

    前白佛言。

    世尊。

    昨夜光明普曜隻桓。

    為是帝釋梵天王等四天王耶。

    二十八部鬼神将耶。

    佛告比丘。

    非是帝釋梵天鬼神四天王等。

    乃是昔日。

    采娑羅花。

    供養我者。

    今得生天。

    持諸香花。

    來供養我。

    是彼光耳。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五四)功德意供養塔生天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彼頻婆娑羅王。

    每日三時。

    将諸官屬。

    往詣佛所。

    禮觐世尊。

    于其後時。

    年漸老大。

    身體轉重。

    不能日日故往禮拜。

    時諸官人啟白王言。

    從佛世尊。

    索于發爪。

    後宮之中。

    造立塔寺。

    于此禮拜。

    香花燈明。

    而供養之。

    時王然可。

    往詣佛所啟白。

    世尊即以發爪。

    與頻婆娑羅王。

    于其宮内。

    造立塔寺。

    懸缯幡蓋。

    香花燈明。

    日三時供養。

    時王太子阿阇世共提婆達多。

    共為陰謀。

    殺害父王。

    自立為主。

    尋敕宮内。

    不聽禮拜供養彼塔。

    有犯之者。

    罪在不請。

    于其後時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

    有一宮人。

    字功德意。

    而自念言。

    此塔乃是大王所造。

    今者坌污。

    無人掃灑。

    我今此身。

    分受刑戮。

    掃灑彼塔。

    香花燈明。

    而供養之。

    作是念已。

    尋即然燈。

    供養彼塔。

    時阿阇世王。

    遙在樓上。

    見彼燈明。

    即大嗔恚。

    尋即遣人。

    往看是誰。

    見功德意然燈供養。

    使者還來。

    以狀白王。

    王敕喚來。

    問其所由。

    時功德意。

    即答王曰。

    今此塔者。

    先王所造供養之處。

    以此良日。

    掃除清淨。

    燃燈供養。

    時阿阇世。

    聞是語已。

    告功德意。

    汝不聞我先所約敕。

    功德意言。

    聞王所敕。

    然王今者。

    其所治化。

    不勝先王。

    時阿阇世。

    聞是語已。

    倍增嗔恚。

    即以劍斬殺功德意。

    乘此善心。

    即便命終。

    生忉利天。

    身光照曜。

    滿一由旬。

    時天帝釋。

    及諸天等。

    鹹來觀看。

    而問之言。

    汝造何福。

    得來生此。

    光明殊特。

    倍勝諸天。

    爾時天子。

    即以偈頌。

    答帝釋曰。

     如來出于世  如日月光明 照彼諸黑闇  皆悉普使明 見者生歡喜  心垢自然除 善哉無上尊  衆生良福田 信心修福德  我不惜身命 被害緻命終  得生于天上 爾時天子。

    向于帝釋。

    說此偈已。

    頂戴天冠。

    著諸璎珞。

    莊嚴其身。

    将諸天衆各赍香花。

    下供養佛光明普曜。

    于竹林。

    倍逾于常。

    前禮佛足。

    卻坐一面。

    佛即為其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即作是言自念我昔。

    積于白骨。

    過于須彌。

    涕泣雨淚。

    多于巨海。

    幹竭血肉。

    徒喪身命。

    今以得離。

    作是語已。

    繞佛三匝。

    還于天宮。

    時諸比丘。

    于其晨朝。

    白世尊言。

    昨夜光明。

    殊倍于常。

    為是帝釋梵天四天王乎。

    二十八部鬼神大将也。

    佛告諸比丘。

    亦非梵天鬼神大将。

    乃是頻婆娑羅王。

    後宮婇女。

    名功德意。

    供養塔故。

    為阿阇世王被害。

    命終生忉利天。

    來供養我。

    是彼光耳。

    佛說是功德意緣時。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阿羅漢者。

    有發辟支佛心者。

    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五五)須達多乘象勸化緣 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