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六

關燈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諸天來下供養品第六 (五一)賢面悭貪受毒蛇身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名曰賢面。

    财寶無量。

    不可稱計。

    多諸谄曲悭貪嫉妒。

    終無施心。

    乃至飛鳥驅不近舍。

    有諸沙門及婆羅門貧窮乞丐從其乞者。

    惡口罵之。

    勤求資産。

    積聚為業。

    不修惠施。

    其後命終。

    受毒蛇身。

    還守本财。

    有近之者。

    嗔恚猛盛。

    怒眼視之。

    能令使死。

    遂之聞于頻婆娑羅王。

    王聞是已。

    心懷驚怪。

    作是思惟。

    今此毒蛇。

    嗔恚熾盛。

    見則害人。

    唯佛世尊。

    能得調伏。

    作是念已。

    即将群臣。

    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

    卻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今此城中。

    有一長者。

    資财無量。

    不肯惠施。

    今便命終。

    受毒蛇身。

    還守本财。

    嗔恚熾盛。

    近則害人。

    唯願世尊。

    降伏此蛇莫使害人。

    佛默許可。

    于其後日。

    著衣持缽。

    往詣蛇所。

    蛇見佛來。

    嗔恚熾盛。

    欲螫如來。

    佛以慈力。

    于五指端。

    放五色光。

    照彼蛇身。

    即得清涼。

    熱毒消除。

    心懷喜悅。

    舉頭四顧。

    是何福人。

    能放此光。

    照我身體。

    使得清涼。

    快不可言。

    爾時世尊。

    見蛇調伏。

    而告之曰。

    賢面長者。

    汝于前身。

    以悭貪故受此弊形。

    今者雲何。

    故複惜著。

    縱毒螫人。

    為惡滋甚。

    于将來世。

    必受大苦。

    蛇聞佛語。

    深自克責。

    蓋障雲除。

    自憶宿命。

    作長者時。

    所作惡業。

    今得是報。

    方于佛所。

    深生信敬。

    爾時世尊。

    知此毒蛇心已調伏。

    而告之言。

    汝于前身。

    不順我語。

    受此蛇形。

    今宜調順受我教敕。

    蛇答佛曰。

    随佛見授。

    不敢違敕。

    佛告蛇言。

    汝若調順。

    入我缽中。

    佛語已竟。

    尋入缽中。

    将詣林中。

    時頻婆娑羅王。

    及諸臣民。

    聞佛世尊調化毒蛇盛缽中來。

    合國人民。

    皆共往看。

    在佛缽中。

    蛇見衆人。

    深生慚愧。

    厭此蛇身。

    即便命終。

    生忉利天。

    即自念言。

    我造何福。

    得來生天。

    即自親察。

    見在世間。

    受毒蛇身。

    由見佛故。

    生信敬心。

    厭惡蛇身。

    得來生此。

    受天快樂。

    今當還報佛世尊恩。

    頂戴天冠。

    著諸璎珞。

    莊嚴其身。

    赍持香華。

    光明照曜。

    來詣佛所。

    前禮佛足。

    供養訖已。

    卻坐一面。

    聽佛說法。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即于佛前。

    以偈贊佛。

     巍巍大聖尊  功德悉滿足 能開諸盲冥  尋得于佛果 除去煩惱垢  超越生死海 今蒙佛恩德  得閉三惡道 爾時天子。

    贊歎佛已。

    繞佛三匝。

    還詣天宮。

    時頻婆娑羅王。

    于其晨朝。

    來詣佛所白言。

    世尊。

    昨夜光明。

    照于世尊。

    為是釋梵轉輪聖王二十八部鬼神将耶。

    佛告王曰。

    亦非釋梵諸天神等來聽法也。

    乃是昔日。

    悭貪長者。

    得生天上。

    來供養我。

    是彼光耳。

    時頻婆娑羅王聞佛說是悭貪緣時。

    在會諸人。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有得阿羅漢者。

    有發辟支佛心者。

    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五二)月光兒生天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婆羅門。

    其所營務。

    耕田為業。

    于其匹對。

    婢以為婦。

    足滿十月。

    生一男兒。

    名曰月光。

    年漸長大。

    與須達兒。

    出外觀看。

    到僧坊中。

    見諸比丘勤加誦習。

    時婆羅門兒。

    即便得聞一四句偈深生信敬。

    即還歸家。

    卻後七日。

    即便命終。

    生忉利天。

    時兒父母。

    悲号涕哭。

    心情懊惱。

    不能自制。

    即抱死屍。

    往詣冢間。

    号泣而言。

    我唯一子今舍我去。

    誰當看我。

    痛不可言。

    我甯随死。

    不能歸家。

    時諸親屬種種谏曉。

    故不肯歸。

    精誠感應。

    使兒宮殿動搖不安。

    尋自觀察。

    知從人中得生天上。

    及見父母。

    在于冢間。

    抱我死屍。

    悲感哽咽。

    不能自止。

    感我宮殿動搖如是。

    愍其父母。

    即從天下。

    自變其身。

    作仙人形。

    到父母邊。

    五熱炙身。

    時婆羅門。

    問仙人言。

    汝今何故。

    五熱炙身。

    為何所求。

    仙人答曰。

    我今欲求作一國王。

    以金作車。

    衆寶廁填。

    日月天子。

    在我左右。

    使四天王。

    步牽我車。

    遍四天下。

    不亦快乎。

    時婆羅門。

    答仙人曰。

    汝今假使百年之中。

    晝夜炙身。

    欲求如此珍寶之車。

    及以諸天侍衛汝者。

    終不可得。

    于是仙人。

    複問婆羅門。

    汝今抱是死屍。

    為求何願。

    婆羅門言。

    我唯一子。

    舍我死去。

    是以懷抱。

    望得還活。

    仙人答曰。

    汝今抱是死屍。

    晝夜号泣。

    滿于百年。

    子終叵得。

    時婆羅門。

    聞仙人語。

    心懷慚愧。

    止不複哭。

    默然而住。

    時兒天子。

    變仙人形。

    還服本身。

    白父母言。

    汝一子者。

    今我身是。

    以我一時。

    詣僧坊中。

    聞一四句偈。

    心懷歡喜。

    内發信心。

    便取命終。

    今得生天。

    我今欲為解釋父母憂苦之故。

    作仙人形。

    來相曉喻。

    于是父母。

    聞天子語。

    尋即信解。

    喜不自勝。

    于時天子。

    頂戴天冠。

    著諸璎珞。

    莊嚴其身。

    赍持香花。

    勸于父母。

    共詣佛所。

    供養佛已。

    卻坐一面。

    佛即為其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一時俱得須陀洹果。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前白佛言。

    今此天子。

    宿殖何福。

    能于今者。

    善言慰喻。

    解釋父母。

    止不涕泣。

    及獲道果。

    佛告比丘。

    非但今日解釋父母使不憂惱。

    過去世時。

    亦曾解釋。

    使不憂惱。

    時諸比丘。

    聞是語已。

    複白佛言。

    不審世尊。

    過去世時。

    其事雲何。

    唯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