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各自閉眼。
我等樹神。
能令汝等到世尊所。
時諸比丘。
聞是語已。
尋各閉目。
不覺。
忽然至世尊所。
忏悔罪咎。
各取涅槃。
皆由彼時出家持戒。
今得值我。
獲道果證。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五百比丘者。
今此須拔陀等。
五百力士比丘是。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三八)兔燒身供養仙人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名曰拔提。
出家入道。
心常好樂白衣緣務。
三業俱廢。
爾時如來。
觀此拔提善根已熟。
應受我化。
告阿難言。
汝往喚彼拔提比丘。
來到我所。
尋即往喚。
佛敕拔提。
汝可往詣山林樹間修習善法。
尋受佛教。
詣山林間。
坐禅行道。
未久之間。
得阿羅漢果。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前白佛言。
今此拔提比丘。
宿殖何福。
雖複出家。
常樂俗緣。
複值世尊。
得獲道果。
佛告比丘。
非但今日能化彼耶。
過去世事。
我亦化彼。
時諸比丘。
複白佛言。
不審世尊。
過去世時。
其事雲何。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此賢劫中。
波羅奈國。
有一仙人。
在山林間。
食果飲水。
修習仙道。
經曆多年。
值天亢旱花果不茂。
饑渴所逼。
便欲入村乞食自活。
時有菩薩兔王。
與諸兔等。
随逐水草。
俱行見是長須仙人。
為饑渴所逼。
欲入村落乞食自活。
便前白言。
受我明日少許微供。
并有好法。
汝可聽受。
仙人聞已。
作是念言。
彼兔王者。
或能值見飛鳥走獸命盡之者。
為我作食。
尋即許可。
時彼兔王。
知仙人許。
尋集諸兔及彼仙人。
宣說妙法。
手複拾薪。
積之于地。
每自燃火。
自投其身。
在大火中。
時彼仙人。
即前抱捉。
無常之命。
已就後世。
仙人唱言。
和上大師雲何。
一旦今見孤背舍棄我去。
更不聞法。
悲感哽曀。
[口*睪]天而哭。
悶絕躄地。
悲不能言。
當爾之時。
地大震動。
天雨妙花。
覆兔王上。
時彼仙人。
見彼兔王修于大悲。
不敢食啖。
收其骸骨。
起塔供養。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菩薩兔王。
則我身是。
彼時仙人者。
今拔提比丘是。
皆由彼時随順我語來聽法故。
今得值我。
出家得道。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三九)法護王子為母所殺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提婆達多。
愚癡無智。
常懷嫉妒。
嗔恚罵詈。
向佛世尊。
如來終不向提婆達多有嫌恨心。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前白佛言。
不審世尊。
其事雲何。
佛告比丘。
非但今日為彼所罵。
過去世時。
亦常惡罵。
我恒忍受。
時諸比丘。
複白佛言。
願樂欲聞過去世時。
敷演解說。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此賢劫中。
波羅奈國有王。
名曰梵摩達多。
正法治化。
人民熾盛。
豐樂無極。
有二夫人。
一名善意。
二名修善意。
其大夫人。
體性調順。
甚适王情。
然無子息。
第二夫人。
唯有一子。
聰明慈仁。
孝順父母。
王甚愛念。
遣詣學堂。
讀誦書典。
将大夫人。
出城遊戲。
歡喜受樂。
持少酒食。
送與城内第二夫人。
夫人嗔恚。
惡口罵詈。
我甯刺汝王子咽殺。
取血而飲。
今終不飲王所送酒。
使者還馳。
以狀白王。
王聞是語。
複生嗔恚。
尋即遣人。
送王子與試為能不。
夫人得已。
即欲刺咽。
王子歸躬。
合掌向母。
我無過罪。
何為見爾。
母答子曰。
汝父敕殺。
非我咎也。
聞是語已。
即便向母。
忏悔罪咎。
其母不聽。
即便刺殺。
乘是善心。
生忉利天。
我于爾時。
故是凡夫。
為母所殺及以罵辱。
終無恨心。
況我今者。
超出三界。
雲何不能向提婆達多生慈悲耶。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王一子者。
則我身是。
彼時母者。
今提婆達多是。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悲喜交集。
作禮而退。
(四○)劫賊樓陀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劫賊。
名曰樓陀。
腰帶利劍。
手把弓箭。
在于道次。
劫奪民物。
用自存活。
遂經數日。
饑渴所逼。
遙見比丘持缽而行至一樹下。
作是念言。
彼人缽中。
必有飲食。
今當往彼奪取食之。
若彼食竟。
開腹取啖。
作是念已。
尋即趍向。
相去不遠。
小複亭住。
時彼比丘。
尋知賊意。
今若不喚必當殺我。
增彼罪咎。
墜堕三塗。
不如先喚施彼飲食。
作是念已。
即便遙喚。
汝速疾來。
我施汝食。
賊作是念。
今此比丘。
遙知我饑。
喚我與食。
尋即來前。
食彼飯已。
充足飽滿。
發歡喜心。
時彼比丘。
即便為說種種妙法。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求索出家。
精勤修習。
得阿羅漢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
諸天世人。
所見敬仰。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撰集百緣經卷第四
我等樹神。
能令汝等到世尊所。
時諸比丘。
聞是語已。
尋各閉目。
不覺。
忽然至世尊所。
忏悔罪咎。
各取涅槃。
皆由彼時出家持戒。
今得值我。
獲道果證。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五百比丘者。
今此須拔陀等。
五百力士比丘是。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三八)兔燒身供養仙人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名曰拔提。
出家入道。
心常好樂白衣緣務。
三業俱廢。
爾時如來。
觀此拔提善根已熟。
應受我化。
告阿難言。
汝往喚彼拔提比丘。
來到我所。
尋即往喚。
佛敕拔提。
汝可往詣山林樹間修習善法。
尋受佛教。
詣山林間。
坐禅行道。
未久之間。
得阿羅漢果。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前白佛言。
今此拔提比丘。
宿殖何福。
雖複出家。
常樂俗緣。
複值世尊。
得獲道果。
佛告比丘。
非但今日能化彼耶。
過去世事。
我亦化彼。
時諸比丘。
複白佛言。
不審世尊。
過去世時。
其事雲何。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此賢劫中。
波羅奈國。
有一仙人。
在山林間。
食果飲水。
修習仙道。
經曆多年。
值天亢旱花果不茂。
饑渴所逼。
便欲入村乞食自活。
時有菩薩兔王。
與諸兔等。
随逐水草。
俱行見是長須仙人。
為饑渴所逼。
欲入村落乞食自活。
便前白言。
受我明日少許微供。
并有好法。
汝可聽受。
仙人聞已。
作是念言。
彼兔王者。
或能值見飛鳥走獸命盡之者。
為我作食。
尋即許可。
時彼兔王。
知仙人許。
尋集諸兔及彼仙人。
宣說妙法。
手複拾薪。
積之于地。
每自燃火。
自投其身。
在大火中。
時彼仙人。
即前抱捉。
無常之命。
已就後世。
仙人唱言。
和上大師雲何。
一旦今見孤背舍棄我去。
更不聞法。
悲感哽曀。
[口*睪]天而哭。
悶絕躄地。
悲不能言。
當爾之時。
地大震動。
天雨妙花。
覆兔王上。
時彼仙人。
見彼兔王修于大悲。
不敢食啖。
收其骸骨。
起塔供養。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菩薩兔王。
則我身是。
彼時仙人者。
今拔提比丘是。
皆由彼時随順我語來聽法故。
今得值我。
出家得道。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三九)法護王子為母所殺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提婆達多。
愚癡無智。
常懷嫉妒。
嗔恚罵詈。
向佛世尊。
如來終不向提婆達多有嫌恨心。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前白佛言。
不審世尊。
其事雲何。
佛告比丘。
非但今日為彼所罵。
過去世時。
亦常惡罵。
我恒忍受。
時諸比丘。
複白佛言。
願樂欲聞過去世時。
敷演解說。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此賢劫中。
波羅奈國有王。
名曰梵摩達多。
正法治化。
人民熾盛。
豐樂無極。
有二夫人。
一名善意。
二名修善意。
其大夫人。
體性調順。
甚适王情。
然無子息。
第二夫人。
唯有一子。
聰明慈仁。
孝順父母。
王甚愛念。
遣詣學堂。
讀誦書典。
将大夫人。
出城遊戲。
歡喜受樂。
持少酒食。
送與城内第二夫人。
夫人嗔恚。
惡口罵詈。
我甯刺汝王子咽殺。
取血而飲。
今終不飲王所送酒。
使者還馳。
以狀白王。
王聞是語。
複生嗔恚。
尋即遣人。
送王子與試為能不。
夫人得已。
即欲刺咽。
王子歸躬。
合掌向母。
我無過罪。
何為見爾。
母答子曰。
汝父敕殺。
非我咎也。
聞是語已。
即便向母。
忏悔罪咎。
其母不聽。
即便刺殺。
乘是善心。
生忉利天。
我于爾時。
故是凡夫。
為母所殺及以罵辱。
終無恨心。
況我今者。
超出三界。
雲何不能向提婆達多生慈悲耶。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王一子者。
則我身是。
彼時母者。
今提婆達多是。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悲喜交集。
作禮而退。
(四○)劫賊樓陀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劫賊。
名曰樓陀。
腰帶利劍。
手把弓箭。
在于道次。
劫奪民物。
用自存活。
遂經數日。
饑渴所逼。
遙見比丘持缽而行至一樹下。
作是念言。
彼人缽中。
必有飲食。
今當往彼奪取食之。
若彼食竟。
開腹取啖。
作是念已。
尋即趍向。
相去不遠。
小複亭住。
時彼比丘。
尋知賊意。
今若不喚必當殺我。
增彼罪咎。
墜堕三塗。
不如先喚施彼飲食。
作是念已。
即便遙喚。
汝速疾來。
我施汝食。
賊作是念。
今此比丘。
遙知我饑。
喚我與食。
尋即來前。
食彼飯已。
充足飽滿。
發歡喜心。
時彼比丘。
即便為說種種妙法。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求索出家。
精勤修習。
得阿羅漢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
諸天世人。
所見敬仰。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撰集百緣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