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四

關燈


    唯有所食一升谷分。

    施婆羅門。

    得是谷已。

    問大王曰。

    乃能于此饑馑之中。

    能舍難舍。

    為求釋梵轉輪王乎。

    世俗榮樂。

    王即答言。

    我今以此惠施功德。

    不求釋梵及以轉輪世俗榮樂。

    願我未來得成正覺。

    拔濟衆生饑渴寒熱。

    發是願已。

    時婆羅門。

    贊言善哉。

    未曾有也。

    還複釋身。

    願王今者。

    約敕民衆。

    修治田種。

    卻後七日。

    我當降雨。

    時梵豫王。

    聞是語已。

    心大歡喜。

    敕諸民衆。

    及時耕種。

    滿七日頭。

    必當降雨。

    時諸民衆。

    聞王教令。

    各各竟共修治田作。

    七日頭到。

    降大甘雨。

    一切苗稼。

    皆得成熟。

    人民熾盛。

    豐樂無極。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梵豫王者。

    則我身是。

    以是之故。

    我常贊歎布施果報不可稱量。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三三)屍毗王剜眼施鹫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諸比丘。

    安居欲竟。

    自恣時到。

    春秋二時。

    常來集會。

    聽佛說法。

    其中或有浣衣薰缽打染縫治。

    如是各各。

    皆有所營。

    時彼衆中。

    有一比丘。

    名曰屍婆。

    年老目瞑。

    坐地縫衣。

    不見纴針。

    作是唱言。

    誰貪福德。

    為我纴針。

    爾時世尊。

    聞比丘語。

    尋即往至。

    捉比丘手。

    索針欲貫。

    時老比丘。

    識佛音聲。

    白言。

    世尊如來。

    往昔三阿僧祇劫。

    修大慈悲。

    滿足六波羅蜜。

    具菩薩行。

    斷除結使。

    功德備足。

    自緻作佛。

    今者何故猶于我所。

    求索福德。

    佛告比丘。

    由我昔來宿習不忘。

    故于汝所。

    猶修福德。

    時諸比丘聞佛世尊作是語已。

    即白佛言。

    如來往昔。

    于彼耆舊老比丘所。

    修何功德。

    願為解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中。

    波羅奈國有王。

    名曰屍毗。

    治正國土。

    人民熾盛豐樂無極。

    時屍毗王常好惠施。

    赈給濟乏。

    于諸财寶頭目髓腦。

    來有乞者。

    終不吝惜。

    精誠感應。

    動天宮殿。

    不安其所。

    時天帝釋。

    作是念言。

    我此宮殿。

    有何因緣。

    動搖如是。

    将非我今命欲盡耶。

    作是念已。

    尋自觀察。

    見屍毗王。

    不惜财寶。

    有來乞者。

    皆悉施與。

    精誠感應。

    動我宮殿。

    物不安所。

    我今當往試其善心。

    為虛為實。

    即便化作一大鹫身。

    飛來詣王。

    啟白王言。

    我聞大王。

    好喜布施。

    不逆衆生。

    我今故來。

    有所求索。

    唯願大王。

    遂我心願。

    時王聞已。

    甚懷歡喜。

    即答鹫言。

    随汝所求。

    終不吝惜。

    鹫白王言。

    我亦不須金銀珍寶及諸财物。

    唯須王眼。

    以為美膳。

    願王今者。

    見賜雙眼。

    時屍毗王。

    聞鹫語已。

    生大歡喜。

    手執利刀。

    自剜雙眼。

    以施彼鹫。

    不憚苦痛。

    無有毛發悔恨之心。

    爾時天地。

    六種震動。

    雨諸天花。

    鹫白王言。

    汝今剜眼。

    用施于我。

    無悔恨耶。

    王答鹫言。

    我施汝眼。

    今者實無悔恨之心。

    鹫語王言。

    若無悔心。

    以何為證。

    王答鹫言。

    今施汝眼。

    無悔心者。

    當令我眼還複如故。

    作是誓已。

    時王雙眼。

    如前無異。

    鹫複釋身。

    贊言奇哉未曾有也。

    汝于今者。

    能舍難舍。

    為求釋梵轉輪聖王世俗榮樂。

    王答釋曰。

    我今不求釋梵及以轉輪世俗榮樂。

    以此施眼善根功德。

    使我來世得成正覺。

    度脫衆生。

    發是願已。

    時天帝釋。

    還詣天宮。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屍毗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鹫者。

    今老比丘是。

    由于彼時布施眼目不吝惜故。

    自緻成佛。

    是故今者。

    猶于汝上。

    修于福德。

    尚無厭足。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三四)善面王求法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

    大悲熏心。

    以一切種智所得無上甘露妙法。

    廣為天人八部之衆。

    于其長夜常為說法。

    無有疲厭。

    不生懈惓。

    時諸比丘。

    見此事已。

    即白佛言。

    世尊。

    今者何故于其長夜。

    說法要。

    無有休息。

    然佛身心。

    都不疲厭。

    雲何如是。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善聽。

    當為汝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有國名波羅奈。

    王名善面。

    其王太子。

    名孫陀利。

    其國豐樂。

    人民熾盛。

    時善面王。

    聰明智慧。

    深樂道德。

    常求妙法。

    以衆珍寶。

    置于四衢。

    作是唱言。

    誰有妙法。

    為我說者。

    當以珍寶而以與之。

    以其至誠。

    感天宮殿。

    皆悉震動。

    爾時釋提桓因。

    尋即觀察。

    知善面王。

    為法情重。

    精誠感應。

    緻此動搖。

    即化其身。

    作羅刹像。

    鈎牙雙出。

    鋒刃長利。

    饑餓慞惶。

    甚可怖畏。

    來詣宮門。

    而自唱言。

    我有妙法。

    時王聞已。

    即出奉迎。

    求索聞法。

    時彼羅刹。

    即語王言。

    我雖有法。

    今定饑渴。

    不能宣說。

    王聞是已。

    即便為具種種飲食。

    而與羅刹。

    羅刹答言。

    我所食者。

    唯食熱血新肉。

    今此百味。

    非吾所食。

    時王太子。

    孫陀利者。

    聞此語已。

    白父王言。

    夫法音者。

    甚難得聞。

    我今以身施與羅刹。

    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