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四

關燈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出生菩薩品第四 (三一)蓮華王舍身作赤魚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

    秋果熟時。

    将諸比丘。

    遊行聚落。

    啖食果蓏。

    皆不消化。

    多有瘧疾。

    種種病生。

    不能坐禅讀誦行道。

    爾時阿難。

    前白佛言。

    如來世尊。

    宿造何福。

    凡所食啖。

    能使消化。

    不為身内作諸患苦。

    今者威顔益更鮮澤。

    佛告阿難。

    我自憶念過去世時。

    修行慈悲。

    和合湯藥。

    用施衆生。

    以是之故。

    得無病報。

    凡所食啖。

    皆悉消化。

    無有患苦。

    爾時阿難。

    複白佛言。

    不審世尊。

    過去世時。

    其事雲何。

    願為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

    波羅奈國有王。

    名曰蓮華。

    治正天下。

    人民熾盛。

    豐樂無極。

    無諸兵甲。

    不相征罰。

    饒諸象馬牛羊六畜。

    甘蔗蒲桃。

    及諸果蓏。

    甘甜而美。

    時彼人民。

    貪食多故。

    不能消化。

    種種病生。

    各相扶侍。

    來詣王所。

    求索醫藥。

    時蓮華王見是病人生大悲心。

    集喚衆醫。

    敕令合藥施于民衆。

    病者遂多。

    不能救療。

    時蓮華王。

    诘責衆醫。

    汝等今者有何事故。

    不治民衆。

    使來向我。

    諸醫白王。

    湯藥不具。

    是以不治。

    我等今者。

    尚有病苦。

    不能自治。

    況餘病者。

    時蓮華王。

    聞是語已。

    深用惆怅。

    問諸醫言。

    有何不具。

    諸醫答曰。

    須得赤魚肉血食者。

    病乃可差。

    我今諸醫。

    各各募索。

    了不能得。

    以是之故。

    病者遂多。

    死亡者衆。

    時蓮華王。

    作是念言。

    今者赤魚。

    鈎不可得。

    我當求願。

    作赤魚形。

    為治衆生身中諸病。

    作是念已。

    召喚太子及諸大臣。

    我以國土。

    囑累卿等。

    好共治化。

    莫枉民衆。

    時王太子。

    及諸大臣。

    聞是語已。

    悲感哽噎。

    涕泣堕淚。

    悲不能言。

    前白大王。

    我等諸臣。

    及以太子。

    有何非法。

    乃使大王有是恨語。

    時蓮華王。

    答其太子及以諸臣。

    我于今者。

    不見卿等有過狀耶。

    但此國内。

    一切民衆。

    多諸病苦。

    死亡者衆。

    須得赤魚血肉服者。

    病乃可差。

    是以我今欲舍此身。

    作赤魚形。

    治諸民病。

    是故今者。

    喚卿等來。

    委付國土。

    爾時太子。

    及諸大臣。

    聞王是語。

    [口*睪]天而哭。

    悲感哽噎。

    前抱王足。

    我等今者。

    賴王慈覆。

    國土豐樂。

    人民熾盛。

    得蒙存活。

    雲何一旦便欲孤棄舍我等去。

    時蓮花王。

    答太子曰。

    我今所作。

    亦為民衆。

    雲何卿等而見固遮。

    爾時大子及諸大臣。

    種種谏王不能使住。

    時蓮華王。

    捉持香花。

    尋上高樓。

    四方作禮。

    發大誓願。

    我舍此身。

    使我生彼波羅奈國大河之中。

    作大赤魚。

    有其食者衆病皆愈。

    發是願已。

    自投樓下。

    即便命終。

    生彼河中。

    作大赤魚。

    時諸民衆。

    聞彼河中有大赤魚。

    各赍斤斧競來破取。

    食其血肉。

    病皆除愈。

    其所割處。

    尋複還生。

    如是展轉。

    經十二年。

    給施衆生。

    無有毛發悔恨之心。

    于是命終。

    生忉利天。

    佛告阿難。

    欲知爾時蓮華王者。

    則我身是。

    由于彼時舍此身命活衆生故。

    無量世中。

    未曾病苦。

    乃至今者。

    自緻成佛。

    度脫衆生。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三二)梵豫王施婆羅門谷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諸比丘前白佛言。

    如來今者。

    以何因緣。

    常恒贊歎布施功德。

    不可度量。

    不審世尊。

    其事雲何。

    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我念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王名梵豫。

    治正國土。

    人民熾盛。

    豐樂無極。

    饒諸象馬。

    牛羊六畜。

    亦甚衆多。

    時彼國中。

    有一婆羅門。

    善能占相。

    稽白王言。

    今者土境。

    有火星出。

    天當亢旱。

    滿十二年。

    苗稼不收。

    人民饑餓。

    時梵豫王。

    聞是語已。

    甚懷憂愁。

    作是念言。

    我當雲何活此民衆。

    即敕算師。

    試算倉谷及以民衆。

    衆各得幾許。

    時諸算師。

    受王教敕。

    尋共算竟。

    各得一升。

    足供六年。

    死亡者衆。

    惟王單己所食谷分。

    有二升在。

    有婆羅門。

    在後來至。

    前白王言唯我一人。

    獨不得谷。

    命在旦夕。

    願王今者。

    所可分谷。

    見賜少許。

    時梵豫王。

    聞是語已。

    作是思惟。

    我今于此。

    少許饑渴。

    不能忍受。

    況于來世。

    無量世中。

    為衆生故。

    忍受諸苦。

    饑渴寒熱。

    思惟是已。

    即減半谷。

    施婆羅門。

    精誠感應。

    動天宮殿。

    不能自安。

    時天帝釋。

    作是念言。

    我此宮殿。

    有何因緣。

    動搖如是。

    将非我今命欲盡耶。

    而緻斯變。

    作是念已。

    尋即觀察。

    見梵豫王。

    于饑馑中。

    為衆生故。

    能舍難舍。

    感我宮殿。

    動搖如是。

    我今當往試其善心為虛僞耶。

    即便化作一婆羅門。

    拄杖羸瘦餘命無幾。

    來詣宮門。

    從王乞索。

    王自念言。

    我今此身。

    施與不施。

    會當歸死。

    作是念已。

    甯就惠施。

    利益衆生。

    死無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