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于今者。
見此婦女。
以金銀璎珞散我上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此婦女者。
于未來世。
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受諸快樂。
過十三劫成佛。
号曰金輪璎珞。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二四)老母善愛悭貪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波斯匿王。
後宮婇女。
名曰善愛。
年在老邁。
極大悭貪。
不好惠施。
卻坐飲食。
時大目連。
欲化彼故。
著衣持缽。
以神通力。
從地踴出。
住老母前。
從其乞食。
老母嗔恚不肯布施。
飲食已訖。
有一殘果及洗器水。
臭而不啖。
爾時目連即從乞索。
老母嗔恚尋即将與。
目連得已。
踴身虛空。
作十八變。
時彼老母見是變已。
心懷信敬。
歸誠忏悔。
即于其夜。
便取命終。
生曠野中在一樹下。
食果飲水以自存活。
緻經數時。
波斯匿王将諸群臣。
遊獵射戲。
馳逐群鹿。
渴乏欲死。
遙見彼樹。
希望求水。
馳奔趣向。
去樹不遠。
有火炎起。
遮不聽近。
但遙見人坐其樹下。
王即遙問。
汝是何人。
在此樹下。
彼即答言。
我是波斯匿。
王後宮婇女。
年在朽邁。
名曰善愛。
不好惠施。
命終生此。
唯願大王慈哀憐愍。
為我設供。
請佛及僧。
使我脫此弊惡之身。
王即問言。
為汝設福。
可得知不。
彼人答言。
設福必得。
王自當見。
爾時波斯匿王聞是語已。
敕諸兵衆。
相去百步。
安置一人。
令聲相承。
還歸城内。
為其設供。
請佛及僧。
若彼得福。
使諸兵衆各各承聲。
須臾聞我。
令知虛實。
尋即為設。
請佛及僧。
咒願已竟。
彼樹下人。
百味飲食。
自然在前。
彼波斯匿王。
已知為實。
即于佛前。
深生信敬。
佛為說法。
得須陀洹果。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二五)含香長者請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名曰含香。
财寶無量。
不可稱計。
禀性賢柔。
敬信三寶。
每自思惟。
我今此身。
及諸财寶。
虛僞非真。
如水中月。
如熱時炎。
不可久保。
作是念已。
往詣佛所。
前禮佛足。
卻住一面。
而白佛言。
我欲設供請佛及僧。
唯垂聽許。
佛即然可。
還歸家中。
設諸肴膳。
遣使白佛。
食具已辦。
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
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往詣其家。
受其供已心懷歡喜。
取一小床。
在佛前坐。
渴仰聞法。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因發誓願。
以此供養善根功德。
使我來世得成正覺。
廣度衆生。
如佛無異。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
而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此含香長者設諸肴膳供養佛僧不。
阿難白佛。
唯然已見。
此大長者。
以是供養善根功德。
于未來世九十劫中。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
常受快樂。
最後身得成辟支佛。
号曰含香。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二六)船師渡佛僧過水緣 佛在摩竭提國。
将諸比丘。
漸次遊行。
到恒河側。
時有船師。
住在河邊。
佛告船師。
汝今為我渡諸衆僧。
船師答曰。
與我價直。
然後當渡。
佛告船匠。
我亦船師。
于三界中。
互相濟度。
出生死海。
不亦快乎。
如鴦掘摩羅。
嗔恚熾盛。
殺害人民。
我亦度彼出生死海。
如摩那答陀。
極大憍慢。
卑下他人。
我亦度彼出生死海。
如憂留頻螺迦葉。
愚癡偏多。
無有智慧。
我亦度彼出生死海。
如是等比。
無量衆生。
我亦皆度出生死海。
盡不索直。
汝今何故。
特從我索。
然後渡人。
爾時世尊。
如是種種與其說法。
心遂堅固。
而不肯渡。
時河下流。
複有船師。
聞佛所說。
心懷歡喜。
便前白言。
我今為佛渡諸衆僧。
佛即然可莊嚴船舫。
喚僧乘船。
時諸比丘。
或在虛空。
或在中流。
或在彼岸。
時諸船師。
見佛及僧現如是等種種神變。
甚懷信敬。
歎未曾有。
敬禮佛僧。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時前船師索價直者。
見後船師渡佛僧竟。
複見神變。
深生慚愧。
即便以身五體投地。
歸誠向佛。
至心忏悔。
請佛及僧。
佛即然可。
還歸家中。
設諸肴膳百味飲食。
手自斟酌。
供佛僧已。
取一小床在佛前坐。
渴仰聞法。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因發誓願。
以此供養善根功德。
使我來世得成正覺。
廣度衆生。
如佛無異。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
而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以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是船師慚愧自責設供忏悔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彼船師者。
以是忏悔設供功德。
于未來世。
經十三劫。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
常受快樂。
受最後身。
得成辟支佛。
号曰度生死海。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二七)婢使以栴檀香塗佛足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彼城中。
有大長者。
有一婢使。
禀性賢善。
敬信三寶。
每于一時。
為其大家。
磨栴檀香。
暫出門外。
見佛世尊。
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入城乞食。
心懷喜悅。
尋還入内。
取少栴檀。
塗佛足上。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于今者。
見此婦女。
以金銀璎珞散我上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此婦女者。
于未來世。
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受諸快樂。
過十三劫成佛。
号曰金輪璎珞。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二四)老母善愛悭貪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波斯匿王。
後宮婇女。
名曰善愛。
年在老邁。
極大悭貪。
不好惠施。
卻坐飲食。
時大目連。
欲化彼故。
著衣持缽。
以神通力。
從地踴出。
住老母前。
從其乞食。
老母嗔恚不肯布施。
飲食已訖。
有一殘果及洗器水。
臭而不啖。
爾時目連即從乞索。
老母嗔恚尋即将與。
目連得已。
踴身虛空。
作十八變。
時彼老母見是變已。
心懷信敬。
歸誠忏悔。
即于其夜。
便取命終。
生曠野中在一樹下。
食果飲水以自存活。
緻經數時。
波斯匿王将諸群臣。
遊獵射戲。
馳逐群鹿。
渴乏欲死。
遙見彼樹。
希望求水。
馳奔趣向。
去樹不遠。
有火炎起。
遮不聽近。
但遙見人坐其樹下。
王即遙問。
汝是何人。
在此樹下。
彼即答言。
我是波斯匿。
王後宮婇女。
年在朽邁。
名曰善愛。
不好惠施。
命終生此。
唯願大王慈哀憐愍。
為我設供。
請佛及僧。
使我脫此弊惡之身。
王即問言。
為汝設福。
可得知不。
彼人答言。
設福必得。
王自當見。
爾時波斯匿王聞是語已。
敕諸兵衆。
相去百步。
安置一人。
令聲相承。
還歸城内。
為其設供。
請佛及僧。
若彼得福。
使諸兵衆各各承聲。
須臾聞我。
令知虛實。
尋即為設。
請佛及僧。
咒願已竟。
彼樹下人。
百味飲食。
自然在前。
彼波斯匿王。
已知為實。
即于佛前。
深生信敬。
佛為說法。
得須陀洹果。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二五)含香長者請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名曰含香。
财寶無量。
不可稱計。
禀性賢柔。
敬信三寶。
每自思惟。
我今此身。
及諸财寶。
虛僞非真。
如水中月。
如熱時炎。
不可久保。
作是念已。
往詣佛所。
前禮佛足。
卻住一面。
而白佛言。
我欲設供請佛及僧。
唯垂聽許。
佛即然可。
還歸家中。
設諸肴膳。
遣使白佛。
食具已辦。
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
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往詣其家。
受其供已心懷歡喜。
取一小床。
在佛前坐。
渴仰聞法。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因發誓願。
以此供養善根功德。
使我來世得成正覺。
廣度衆生。
如佛無異。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
而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此含香長者設諸肴膳供養佛僧不。
阿難白佛。
唯然已見。
此大長者。
以是供養善根功德。
于未來世九十劫中。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
常受快樂。
最後身得成辟支佛。
号曰含香。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二六)船師渡佛僧過水緣 佛在摩竭提國。
将諸比丘。
漸次遊行。
到恒河側。
時有船師。
住在河邊。
佛告船師。
汝今為我渡諸衆僧。
船師答曰。
與我價直。
然後當渡。
佛告船匠。
我亦船師。
于三界中。
互相濟度。
出生死海。
不亦快乎。
如鴦掘摩羅。
嗔恚熾盛。
殺害人民。
我亦度彼出生死海。
如摩那答陀。
極大憍慢。
卑下他人。
我亦度彼出生死海。
如憂留頻螺迦葉。
愚癡偏多。
無有智慧。
我亦度彼出生死海。
如是等比。
無量衆生。
我亦皆度出生死海。
盡不索直。
汝今何故。
特從我索。
然後渡人。
爾時世尊。
如是種種與其說法。
心遂堅固。
而不肯渡。
時河下流。
複有船師。
聞佛所說。
心懷歡喜。
便前白言。
我今為佛渡諸衆僧。
佛即然可莊嚴船舫。
喚僧乘船。
時諸比丘。
或在虛空。
或在中流。
或在彼岸。
時諸船師。
見佛及僧現如是等種種神變。
甚懷信敬。
歎未曾有。
敬禮佛僧。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時前船師索價直者。
見後船師渡佛僧竟。
複見神變。
深生慚愧。
即便以身五體投地。
歸誠向佛。
至心忏悔。
請佛及僧。
佛即然可。
還歸家中。
設諸肴膳百味飲食。
手自斟酌。
供佛僧已。
取一小床在佛前坐。
渴仰聞法。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因發誓願。
以此供養善根功德。
使我來世得成正覺。
廣度衆生。
如佛無異。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
而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以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是船師慚愧自責設供忏悔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彼船師者。
以是忏悔設供功德。
于未來世。
經十三劫。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
常受快樂。
受最後身。
得成辟支佛。
号曰度生死海。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二七)婢使以栴檀香塗佛足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彼城中。
有大長者。
有一婢使。
禀性賢善。
敬信三寶。
每于一時。
為其大家。
磨栴檀香。
暫出門外。
見佛世尊。
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入城乞食。
心懷喜悅。
尋還入内。
取少栴檀。
塗佛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