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報應受供養品第二
(一一)船師請佛渡水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伊羅拔河邊有諸船師。
止住河側。
爾時如來将諸比丘。
詣彼聚落。
欲渡于水化諸船師。
是諸人等。
見佛來至。
各懷歡喜。
乘船渡水。
前禮佛足白言。
世尊。
明日屈意。
乘船渡水。
佛即然可。
莊嚴船舫。
平治道路。
除去瓦石污穢不淨。
豎立幢幡。
香水灑地。
散衆妙華。
莊嚴船舫。
待佛及僧。
爾時世尊明日時到。
将諸比丘。
往至河側。
乘船渡水。
至彼聚落。
敷座而坐。
諸船師等。
察衆坐定。
手自斟酌肴膳飲食。
供養訖已。
皆于佛前。
渴仰聞法。
爾時世尊即為如應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
見是供養。
及渡于水。
怪未曾有。
前白佛言。
如來先世。
宿殖何福。
今者乃有如是自然供養。
及以渡水。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毗閻婆。
将諸比丘。
遊行他國。
教化衆生。
至一河側。
有諸商客。
赍持珍寶。
從他邦來。
到彼河岸。
見佛世尊及六萬二千阿羅漢衆。
深生信敬。
前白佛言。
欲渡水耶。
佛即然可。
設諸肴膳。
供佛僧已。
唯願世尊。
在前而渡。
傥有劫賊。
奪諸比丘衣缽所須。
爾時世尊即便渡水。
為諸商人。
種種說法。
各懷歡喜。
發菩提心。
即授商主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商主者。
則我身是。
彼時商客者。
今六萬二千阿羅漢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自緻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二)觀頂王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世尊将諸羅漢六萬二千。
詣拘毗羅國。
彼諸民衆。
禀性賢善慈仁孝順。
意志寬博。
于時如來作是念言。
吾今當作牛頭栴檀重閣講堂。
化彼民衆。
作是念已。
時天帝釋知佛心念。
即共天龍夜叉究槃荼等。
各各赍持牛頭栴檀樹。
奉上世尊。
為于如來。
造大講堂。
天諸床榻卧具被褥。
天須陀食。
自然備有供養佛僧。
時彼民衆。
見是事已。
怪未曾有。
各作是言。
今者如來乃能有是大功德利。
乃感諸天置斯供養。
即共同時往詣佛所。
前禮佛足。
卻住一面。
佛即為其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見是諸天所獻供養及以床榻。
歎未曾有。
而白佛言。
不審如來。
宿殖何福。
乃使諸天置斯供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曰梵行。
将諸比丘遊行教化。
到觀頂王所。
聞佛來至。
出城奉迎前禮佛足。
請佛及僧。
臨顧屈意。
受我三月四事供養。
佛即然可。
尋便安置重閣講堂。
床榻卧具。
及諸肴膳。
供養三月。
複以妙衣。
各施一領。
佛便為王。
種種說法。
心懷歡喜。
發菩提心。
即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過度衆生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觀頂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今六萬二千阿羅漢是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
自緻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三)法護王請佛洗浴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五百賈客。
往詣他邦。
販買求利。
涉路進引。
到曠野中。
迷失徑路。
靡知所趣。
值天暑熱。
渴乏欲死。
各各跪拜諸天神等。
以求福祐。
皆無有感。
時諸商人中。
有一優婆塞。
白衆人言。
如來世尊常以大悲。
晝夜六時觀察衆生。
誰受苦厄。
而往拔濟。
我等今者。
鹹共至心。
稱南無佛陀。
以救苦厄。
時諸商客。
聞是語已。
各各同聲。
稱南無佛陀。
願見救濟此諸渴熱。
于時如來遙聞衆客稱佛名号。
與天帝釋尋往到彼諸賈客所。
降大甘雨。
熱渴得除。
各懷歡喜。
達到本國。
請佛及僧。
佛即然可。
豎立幢幡。
懸諸寶鈴。
香水灑地。
散諸妙華。
燒種種香。
備辦肴膳。
往白世尊。
唯聖知時。
食具已辦。
爾時世尊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往至其家。
受彼供已。
時諸商人渴仰聞法。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
而白佛言。
如來世尊。
宿殖何福。
乃使商客置斯供養。
複獲道果。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栴檀香。
将諸比丘。
詣法護王國。
值天亢旱。
苗稼不收。
王聞佛來。
将諸群臣。
奉迎世尊。
受我三月四事供養。
佛即然可。
于其城内。
複造浴池。
浴洗佛僧。
發大誓願。
持此功德。
願天帝釋。
降大甘雨。
遍閻浮提。
潤益苗稼給濟衆生。
發是願已。
天尋降雨。
莫不蒙賴。
即造八萬四千寶瓶。
盛佛浴水。
賜閻浮提八萬四千諸城各與一瓶。
敕令造塔而供養之。
因發無上菩提之心。
時栴檀佛即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成佛。
号釋迦
伊羅拔河邊有諸船師。
止住河側。
爾時如來将諸比丘。
詣彼聚落。
欲渡于水化諸船師。
是諸人等。
見佛來至。
各懷歡喜。
乘船渡水。
前禮佛足白言。
世尊。
明日屈意。
乘船渡水。
佛即然可。
莊嚴船舫。
平治道路。
除去瓦石污穢不淨。
豎立幢幡。
香水灑地。
散衆妙華。
莊嚴船舫。
待佛及僧。
爾時世尊明日時到。
将諸比丘。
往至河側。
乘船渡水。
至彼聚落。
敷座而坐。
諸船師等。
察衆坐定。
手自斟酌肴膳飲食。
供養訖已。
皆于佛前。
渴仰聞法。
爾時世尊即為如應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
見是供養。
及渡于水。
怪未曾有。
前白佛言。
如來先世。
宿殖何福。
今者乃有如是自然供養。
及以渡水。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毗閻婆。
将諸比丘。
遊行他國。
教化衆生。
至一河側。
有諸商客。
赍持珍寶。
從他邦來。
到彼河岸。
見佛世尊及六萬二千阿羅漢衆。
深生信敬。
前白佛言。
欲渡水耶。
佛即然可。
設諸肴膳。
供佛僧已。
唯願世尊。
在前而渡。
傥有劫賊。
奪諸比丘衣缽所須。
爾時世尊即便渡水。
為諸商人。
種種說法。
各懷歡喜。
發菩提心。
即授商主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商主者。
則我身是。
彼時商客者。
今六萬二千阿羅漢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自緻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二)觀頂王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世尊将諸羅漢六萬二千。
詣拘毗羅國。
彼諸民衆。
禀性賢善慈仁孝順。
意志寬博。
于時如來作是念言。
吾今當作牛頭栴檀重閣講堂。
化彼民衆。
作是念已。
時天帝釋知佛心念。
即共天龍夜叉究槃荼等。
各各赍持牛頭栴檀樹。
奉上世尊。
為于如來。
造大講堂。
天諸床榻卧具被褥。
天須陀食。
自然備有供養佛僧。
時彼民衆。
見是事已。
怪未曾有。
各作是言。
今者如來乃能有是大功德利。
乃感諸天置斯供養。
即共同時往詣佛所。
前禮佛足。
卻住一面。
佛即為其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見是諸天所獻供養及以床榻。
歎未曾有。
而白佛言。
不審如來。
宿殖何福。
乃使諸天置斯供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曰梵行。
将諸比丘遊行教化。
到觀頂王所。
聞佛來至。
出城奉迎前禮佛足。
請佛及僧。
臨顧屈意。
受我三月四事供養。
佛即然可。
尋便安置重閣講堂。
床榻卧具。
及諸肴膳。
供養三月。
複以妙衣。
各施一領。
佛便為王。
種種說法。
心懷歡喜。
發菩提心。
即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過度衆生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觀頂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今六萬二千阿羅漢是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
自緻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三)法護王請佛洗浴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五百賈客。
往詣他邦。
販買求利。
涉路進引。
到曠野中。
迷失徑路。
靡知所趣。
值天暑熱。
渴乏欲死。
各各跪拜諸天神等。
以求福祐。
皆無有感。
時諸商人中。
有一優婆塞。
白衆人言。
如來世尊常以大悲。
晝夜六時觀察衆生。
誰受苦厄。
而往拔濟。
我等今者。
鹹共至心。
稱南無佛陀。
以救苦厄。
時諸商客。
聞是語已。
各各同聲。
稱南無佛陀。
願見救濟此諸渴熱。
于時如來遙聞衆客稱佛名号。
與天帝釋尋往到彼諸賈客所。
降大甘雨。
熱渴得除。
各懷歡喜。
達到本國。
請佛及僧。
佛即然可。
豎立幢幡。
懸諸寶鈴。
香水灑地。
散諸妙華。
燒種種香。
備辦肴膳。
往白世尊。
唯聖知時。
食具已辦。
爾時世尊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往至其家。
受彼供已。
時諸商人渴仰聞法。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
而白佛言。
如來世尊。
宿殖何福。
乃使商客置斯供養。
複獲道果。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栴檀香。
将諸比丘。
詣法護王國。
值天亢旱。
苗稼不收。
王聞佛來。
将諸群臣。
奉迎世尊。
受我三月四事供養。
佛即然可。
于其城内。
複造浴池。
浴洗佛僧。
發大誓願。
持此功德。
願天帝釋。
降大甘雨。
遍閻浮提。
潤益苗稼給濟衆生。
發是願已。
天尋降雨。
莫不蒙賴。
即造八萬四千寶瓶。
盛佛浴水。
賜閻浮提八萬四千諸城各與一瓶。
敕令造塔而供養之。
因發無上菩提之心。
時栴檀佛即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成佛。
号釋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