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一

關燈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彼南方有一婆羅門。

    名曰滿賢。

    财寶無量。

    不可稱計。

    似毗沙門天。

    德信賢善。

    體性調順。

    自利利他。

    慈愍衆生。

    如母愛子。

    于異學所。

    施設大會種種肴膳。

    常恒供養百千諸外道等。

    悕望欲求生梵天上。

    時彼滿賢有一親友。

    從王舍城來詣彼國。

    到滿賢所。

    歎佛法僧所有功德。

    名聲遠徹。

    三達遐鑒。

    名婆伽婆。

    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為諸天龍夜叉。

    揵闼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國王長者。

    及諸民衆。

    皆共供養尊重贊歎。

    彼所修習。

    其味精妙。

    遍于世界。

    無不欽仰。

    時婆羅門聞彼親友歎佛功德。

    深生信敬。

    尋上高樓。

    手執香花。

    長跪合掌。

    遙請世尊。

    作如是言。

    如來今者實有功德。

    使我所燒香氣。

    馚馥遍王舍城。

    并所散花。

    當佛頂上于虛空中變成花蓋。

    作是誓已。

    香花尋至。

    當佛頂上。

    變成花蓋。

    香煙垂布遍王舍城。

    爾時阿難見斯變已。

    前白佛言。

    如此香雲。

    為從何來。

    佛告阿難。

    南方有國。

    名曰金地。

    彼有長者。

    字曰滿賢。

    遙請于我及比丘僧。

    吾當往彼受其供養。

    汝等各自皆乘神通。

    往受彼請。

    時諸比丘。

    受佛敕已。

    乘虛往彼。

    去祠不遠。

    佛以神力。

    隐千比丘。

    唯現單己。

    執持應器。

    至滿賢所。

    爾時長者。

    聞佛來至。

    将五百徒衆。

    各各赍持百味飲食。

    奉迎如來。

    見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光明晖曜。

    如百千日。

    安詳雅步。

    威儀可觀。

    前禮佛足。

    善來世尊。

    慈哀憐愍。

    今見納受我等施食。

    佛告長者。

    設欲施者。

    投此缽中。

    及五百徒衆。

    所赍飲食。

    各各手自投佛缽中。

    不能使滿。

    奇哉世尊。

    有是神力心即調伏。

    千比丘僧。

    缽亦皆滿。

    忽然現前。

    繞佛世尊。

    時彼長者歎未曾有。

    即便以身五體投地。

    發大誓願。

    持此施食善根功德。

    未來世中。

    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未解脫者。

    為作解脫。

    未安隐者。

    為作安隐。

    未涅槃者。

    令入涅槃。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遍照世界。

    作種種色。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有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頗見富那長者供養我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于未來世。

    過三阿僧祇劫。

    具菩薩行。

    修大悲心。

    滿足六波羅蜜。

    當得成佛。

    号曰滿賢。

    過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佛說是滿賢緣時。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阿羅漢者。

    有發辟支佛心者。

    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二)名稱女請佛緣 佛在毗舍離。

    彌猴河岸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入城乞食。

    到師子家。

    時彼長者有一兒婦。

    字曰名稱。

    見佛威顔種種相好。

    莊嚴其身。

    前白大家。

    如此之身。

    叵可得不。

    姑即答曰。

    汝今若能修諸功德。

    發于無上廣大心者。

    亦可獲得所有相好。

    時彼兒婦聞此語已。

    便從姑妐。

    求索财物。

    設會請佛。

    飯食已訖。

    持種種花。

    散佛頂上。

    在虛空中變成花蓋随佛行住。

    見是變已。

    喜不自勝。

    五體投地。

    發大誓願。

    以此供養所作功德。

    于未來世。

    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解脫者為作解脫。

    無安隐者。

    為作安隐。

    未涅槃者。

    為作涅槃。

    爾時世尊觀彼女人發廣大心。

    即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遍照世界。

    作種種色。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有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此名稱女人供養我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今此名稱發廣大心。

    善根功德。

    過三阿僧祇劫。

    具菩薩行。

    修大悲心。

    滿足六波羅蜜。

    當得作佛。

    名曰寶意。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佛說是名稱緣時。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阿羅漢者。

    有發辟支佛心者。

    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三)窳惰子難陀見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有一長者。

    财寶無量。

    不可稱計。

    唯有一子。

    名曰難陀。

    甚為窳惰。

    常喜睡眠。

    不肯行坐。

    然極聰慧。

    與衆超絕。

    于寝卧中。

    聽采經論。

    無不博達其中義味。

    時父長者見子聰明善解經論。

    作是念言。

    我今當請富蘭那等外道六師。

    來至家中。

    令教我子。

    作是念已。

    設諸肴膳。

    尋即請呼。

    飯食已訖。

    白六師言。

    我唯一子甚為窳惰。

    眠不肯起。

    唯願大師。

    為我教诏。

    令修家業及以經論。

    時六師等即共相将。

    往到子所。

    而卧不起。

    況複為其請命敷坐。

    時父長者見子如是。

    以手榰頰。

    甚用苦惱憂愁不樂。

    爾時世尊常以大悲。

    晝夜六時觀察衆生。

    誰受苦惱。

    辄往至彼。

    為其說法。

    使令開解。

    即便見彼長者。

    為子所惱扶頰而坐。

    将諸比丘來至其家。

    于時窳子。

    忽然驚起。

    為佛敷坐。

    前禮佛足。

    卻坐一面。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呵責窳惰多諸過咎。

    尋自悔責。

    深生信敬。

    佛便授其一栴檀杖。

    與彼窳子。

    汝今若能于精勤中。

    少加用心。

    扣打此杖。

    所出音聲甚可愛樂。

    聞此聲已。

    能見地中所有伏藏。

    時窳惰子。

    尋即取杖。

    扣打出聲。

    皆悉得見地中伏藏。

    喜不自勝。

    而作是念。

    我今于此精勤之中。

    少許用心。

    尚能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