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得如是大利。
況複勤加役身出力。
于将來世。
必獲無上大利益事。
我今當就勤加役力入海采寶。
作是念已。
即便唱令。
告衆人言。
誰欲入海采大珍寶。
我為商主。
衆人競集共作要誓。
入于大海。
各獲珍寶。
皆安隐還。
設諸肴膳請佛及僧。
供養訖已。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即便以身五體投地。
發大誓願。
以此供養善根功德。
使未來世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解脫者。
為作解脫。
無安隐者。
為作安隐。
未涅槃者。
令使涅槃。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以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世見是窳惰子入海采寶設諸肴膳供養我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此窳惰子。
于未來世。
過三阿僧祇劫。
當得作佛。
号精進力。
過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四)五百商客入海采寶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有一商主。
将五百賈客。
共入大海。
船破還回。
晝夜勤加跪拜諸神。
以求福祐。
第二第三。
重複入海。
船壞如前。
時彼商主。
福德力故。
竟不溺水。
還達本土。
生大苦惱。
作是念言。
我每曾聞。
有佛世尊。
得一切智。
諸天世人無有及者。
哀愍衆生。
自利利他。
我今當稱彼佛名号。
入于大海。
若安隐還。
當以所得珍寶之半。
奉施彼佛。
作是念已。
即集商人。
共入大海。
稱佛名号。
大獲珍寶。
安隐回還。
達到家中。
觀其寶物。
愛戀貪惜。
不肯施佛。
作是念言。
若減此寶。
持半與者。
自無已許。
我今當就持此寶物。
盡持與婦。
當從彼邊。
索少許錢。
市易薰陸。
持詣隻桓。
燒香供養。
作是念已。
如其設計。
索得兩錢。
市易薰陸。
持詣隻桓。
燒香供養。
佛以神力。
令此香煙叆叇垂布遍覆隻桓。
時彼商主。
睹斯香煙。
深于佛前而自悔責。
我今雲何向佛世尊。
吝惜此寶。
而不施與。
今者如來。
實有神力。
令此香煙遍覆隻桓。
甚為希有。
我今當設肴膳飲食。
請佛及僧。
就舍供養。
作是念已。
即便長跪。
請佛世尊。
佛默然許。
還歸到舍。
辦具飲食。
明日時到。
遣使白佛。
食具已辦。
唯聖知時。
爾時如來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往到其家。
受彼供已。
佛為說法悭貪過惡。
心開意解。
更取寶珠。
散佛頂上。
于虛空中。
變成寶蓋。
随佛行住。
見是變已。
即便己身五體投地。
發大誓願。
以此供養善根功德。
于未來世。
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解脫者。
為作解脫。
無安隐者。
為作安隐。
未涅槃者。
使令涅槃。
發是願已。
佛即微笑。
從其面門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以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是商主以慚愧心供養我不。
阿難白佛。
唯然已見。
今此商主以供養我故。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生天上人中。
常受快樂。
過三阿僧祇劫。
當得作佛。
号曰寶盛。
度脫衆生。
不可稱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五)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有一織師。
名曰須摩。
貧窮困苦。
家無升鬥。
常行客織。
用自存活。
又于一日。
作是念言。
我以先身不布施故。
今值貧窮。
困苦如是。
我于今者。
複不布施。
于将來世。
遂貧轉劇。
作是念已。
我今當更勤加役力。
推求少物。
持用布施。
于未來世。
傥得是報。
即便求索。
得少許縷。
涉道歸家至一巷中。
遙見世尊。
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入城乞食。
前詣佛所。
尋持此縷。
奉施世尊。
世尊受已。
即現衣破。
尋用縫衣。
時須漫那見佛世尊縫補破衣。
心懷歡喜。
前禮佛足。
發大誓願。
即于佛前。
而說偈言。
所施雖微少 值大良福田 奉施世尊已 誓願後成佛 過度群萠類 其數不可量 大威德世尊 當證知此事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汝今值我故 歸誠發信施 未來當成佛 号名曰十綖 名聞遍十方 度脫不可量 爾時須摩聞佛世尊說此偈已。
深生信敬。
五體投地。
發大誓願。
持此施綖所有功德。
于未來世。
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解脫者。
為作解脫。
無安隐者。
為作安隐。
未涅槃者。
令使涅槃。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有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是貧人須摩以綖施我。
心懷歡喜發大誓願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彼須摩者以殷重心。
施我綖故。
于未來世。
當得作佛。
号曰十綖。
廣度衆生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六)婆持加困病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有一長者。
字婆持加。
甚大惡性。
喜生嗔恚。
無有一類與共親善。
然于六師生信敬心。
于後時間。
遇疾困病。
無人瞻視飲食醫藥。
餘命無幾。
作是念言。
我今困苦。
理極正爾。
誰能救濟我所壽命。
我當終身善好奉事。
思惟是已。
唯佛世尊能救我命。
即于佛所。
生殷重心。
渴仰欲見。
爾時世尊
況複勤加役身出力。
于将來世。
必獲無上大利益事。
我今當就勤加役力入海采寶。
作是念已。
即便唱令。
告衆人言。
誰欲入海采大珍寶。
我為商主。
衆人競集共作要誓。
入于大海。
各獲珍寶。
皆安隐還。
設諸肴膳請佛及僧。
供養訖已。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即便以身五體投地。
發大誓願。
以此供養善根功德。
使未來世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解脫者。
為作解脫。
無安隐者。
為作安隐。
未涅槃者。
令使涅槃。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以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世見是窳惰子入海采寶設諸肴膳供養我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此窳惰子。
于未來世。
過三阿僧祇劫。
當得作佛。
号精進力。
過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四)五百商客入海采寶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有一商主。
将五百賈客。
共入大海。
船破還回。
晝夜勤加跪拜諸神。
以求福祐。
第二第三。
重複入海。
船壞如前。
時彼商主。
福德力故。
竟不溺水。
還達本土。
生大苦惱。
作是念言。
我每曾聞。
有佛世尊。
得一切智。
諸天世人無有及者。
哀愍衆生。
自利利他。
我今當稱彼佛名号。
入于大海。
若安隐還。
當以所得珍寶之半。
奉施彼佛。
作是念已。
即集商人。
共入大海。
稱佛名号。
大獲珍寶。
安隐回還。
達到家中。
觀其寶物。
愛戀貪惜。
不肯施佛。
作是念言。
若減此寶。
持半與者。
自無已許。
我今當就持此寶物。
盡持與婦。
當從彼邊。
索少許錢。
市易薰陸。
持詣隻桓。
燒香供養。
作是念已。
如其設計。
索得兩錢。
市易薰陸。
持詣隻桓。
燒香供養。
佛以神力。
令此香煙叆叇垂布遍覆隻桓。
時彼商主。
睹斯香煙。
深于佛前而自悔責。
我今雲何向佛世尊。
吝惜此寶。
而不施與。
今者如來。
實有神力。
令此香煙遍覆隻桓。
甚為希有。
我今當設肴膳飲食。
請佛及僧。
就舍供養。
作是念已。
即便長跪。
請佛世尊。
佛默然許。
還歸到舍。
辦具飲食。
明日時到。
遣使白佛。
食具已辦。
唯聖知時。
爾時如來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往到其家。
受彼供已。
佛為說法悭貪過惡。
心開意解。
更取寶珠。
散佛頂上。
于虛空中。
變成寶蓋。
随佛行住。
見是變已。
即便己身五體投地。
發大誓願。
以此供養善根功德。
于未來世。
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解脫者。
為作解脫。
無安隐者。
為作安隐。
未涅槃者。
使令涅槃。
發是願已。
佛即微笑。
從其面門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以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是商主以慚愧心供養我不。
阿難白佛。
唯然已見。
今此商主以供養我故。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生天上人中。
常受快樂。
過三阿僧祇劫。
當得作佛。
号曰寶盛。
度脫衆生。
不可稱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五)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有一織師。
名曰須摩。
貧窮困苦。
家無升鬥。
常行客織。
用自存活。
又于一日。
作是念言。
我以先身不布施故。
今值貧窮。
困苦如是。
我于今者。
複不布施。
于将來世。
遂貧轉劇。
作是念已。
我今當更勤加役力。
推求少物。
持用布施。
于未來世。
傥得是報。
即便求索。
得少許縷。
涉道歸家至一巷中。
遙見世尊。
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入城乞食。
前詣佛所。
尋持此縷。
奉施世尊。
世尊受已。
即現衣破。
尋用縫衣。
時須漫那見佛世尊縫補破衣。
心懷歡喜。
前禮佛足。
發大誓願。
即于佛前。
而說偈言。
所施雖微少 值大良福田 奉施世尊已 誓願後成佛 過度群萠類 其數不可量 大威德世尊 當證知此事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汝今值我故 歸誠發信施 未來當成佛 号名曰十綖 名聞遍十方 度脫不可量 爾時須摩聞佛世尊說此偈已。
深生信敬。
五體投地。
發大誓願。
持此施綖所有功德。
于未來世。
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解脫者。
為作解脫。
無安隐者。
為作安隐。
未涅槃者。
令使涅槃。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有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是貧人須摩以綖施我。
心懷歡喜發大誓願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彼須摩者以殷重心。
施我綖故。
于未來世。
當得作佛。
号曰十綖。
廣度衆生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六)婆持加困病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有一長者。
字婆持加。
甚大惡性。
喜生嗔恚。
無有一類與共親善。
然于六師生信敬心。
于後時間。
遇疾困病。
無人瞻視飲食醫藥。
餘命無幾。
作是念言。
我今困苦。
理極正爾。
誰能救濟我所壽命。
我當終身善好奉事。
思惟是已。
唯佛世尊能救我命。
即于佛所。
生殷重心。
渴仰欲見。
爾時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