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牟尼。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法護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
今諸比丘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是故今者得緻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四)佛救濟度病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那羅聚落。
多諸疫鬼殺害民衆。
各競求請塞天善神。
悕望疫病漸得除降。
如是數跪。
病無降愈。
時聚落中。
有一優婆塞。
語衆人言。
如來在世利安衆生。
我等當共一心稱南無佛陀。
以求救濟病苦之患。
時諸人等聞是語已。
鹹各同時。
稱南無佛陀。
唯願世尊大慈憐愍。
覆蔭我等疾疫病苦。
爾時世尊常以大悲。
晝夜六時。
觀察衆生。
誰受苦厄。
尋往化度。
使修善法永拔諸苦。
見此疫病諸人民等同時一心。
稱佛名号。
以救疫病。
爾時如來将諸比丘。
往彼聚落。
以大慈悲。
熏諸民衆。
勸令修善。
疫鬼同時。
皆悉退散。
無複衆患。
時聚落人。
見于如來利安民衆。
各作是言。
我等今者。
蒙佛遺恩。
得濟軀命。
明當設會請佛世尊。
作是語已。
各詣佛所。
前禮佛足。
長跪請佛。
唯願世尊。
受我等請。
佛即然可。
時諸民衆。
知佛許已。
還歸家中。
平治道路。
除去瓦石污穢不淨。
豎立幢幡。
懸諸寶鈴。
香水灑地。
散諸妙華。
安置床榻。
備辦肴膳。
往白世尊。
食具已辦。
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來入聚落。
受其供已。
時諸民衆渴仰聞法。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
而白佛言。
如來世尊。
宿殖何福。
乃感民衆置斯供養及除疫病。
爾時佛告諸比丘衆。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日月光。
将諸比丘至梵摩王國。
受王供已。
長跪白佛。
願見救濟此諸民衆災疫疾患。
爾時世尊尋持所著僧伽梨衣。
授與彼王。
系于幢頭。
各共供養。
疫鬼同時。
自然退散。
無複災患。
王大歡喜。
發菩提心。
佛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梵摩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
今諸比丘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是故今者緻得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五)天帝釋供養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提婆達多極大愚癡。
憍慢嫉妒。
教阿阇世王。
立非法制。
擊鼓唱令。
不聽民衆赍持供養詣瞿昙所。
時彼城中有信佛者。
聞是制限。
憂愁涕泣。
悲感懊惱。
感天宮殿動搖不安。
時天帝釋作是念言。
我此宮殿。
有何因緣。
如是動搖。
尋自觀察。
見阿阇世王。
立非法制。
令彼城人憂愁涕泣。
感我宮殿動搖如是。
尋即來下。
高聲唱言。
我今自當供養佛僧。
作是唱已。
即往佛所。
前禮佛足。
長跪請佛。
唯願世尊。
及比丘僧。
盡其形壽。
受我供養。
佛不然可。
複白佛言。
若不受我終身供養。
當受五年。
佛亦不許。
複白佛言。
若不受五年。
當受五月。
佛亦不許。
複白佛言。
若不受五月。
當受五日。
佛即然可。
尋變迦蘭陀竹林。
如毗阇耶殿。
床榻卧具。
天須陀食。
盛以金器。
與天衆。
手自斟酌。
供養佛僧。
時阿阇世王在高樓上。
遙見迦蘭陀竹林。
猶天宮殿。
天須陀食。
盛以寶器。
見天帝釋與諸天衆手自斟酌供養佛僧。
時阿阇世王睹斯事已。
即自悔責。
極大嗔恚。
罵提婆達多。
汝是癡人。
雲何教我橫加非法向于世尊。
作是語已。
即于佛所。
深生信敬。
時諸群臣。
前白王言。
願王今者改先制限。
令諸民衆得見如來随意供養。
尋敕司官。
擊鼓唱令。
自今以去。
聽諸民衆。
設諸肴膳。
供養佛已。
爾時世尊即便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
歎未曾有。
而白佛言。
如來世尊。
宿殖何福。
乃使天帝置斯供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曰寶殿。
将諸比丘。
遊行教化到伽翅王國。
聞佛來至。
将諸群臣。
奉迎世尊。
長跪請佛。
受我三月四事供養。
佛即然可。
受其供已。
佛便為王種種說法。
發菩提心。
佛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伽翅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
今諸比丘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自緻成佛。
故有人天而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六)佛現帝釋形化婆羅門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彼國中。
有一輔相。
名曰梨車。
信邪倒見。
不信因果。
教阿阇世。
反逆殺父。
自立為主。
心懷喜悅。
敕諸臣民。
施設大會。
聚集百千諸婆羅門共立峻制。
不聽往至詣瞿昙所咨禀所受。
諸婆羅門。
聞是語已。
皆不複往。
每于一時。
密共聚會。
或有說言。
我韋陀經說雲。
瞿昙沙門者。
皆是我等天之大主。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法護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
今諸比丘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是故今者得緻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四)佛救濟度病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那羅聚落。
多諸疫鬼殺害民衆。
各競求請塞天善神。
悕望疫病漸得除降。
如是數跪。
病無降愈。
時聚落中。
有一優婆塞。
語衆人言。
如來在世利安衆生。
我等當共一心稱南無佛陀。
以求救濟病苦之患。
時諸人等聞是語已。
鹹各同時。
稱南無佛陀。
唯願世尊大慈憐愍。
覆蔭我等疾疫病苦。
爾時世尊常以大悲。
晝夜六時。
觀察衆生。
誰受苦厄。
尋往化度。
使修善法永拔諸苦。
見此疫病諸人民等同時一心。
稱佛名号。
以救疫病。
爾時如來将諸比丘。
往彼聚落。
以大慈悲。
熏諸民衆。
勸令修善。
疫鬼同時。
皆悉退散。
無複衆患。
時聚落人。
見于如來利安民衆。
各作是言。
我等今者。
蒙佛遺恩。
得濟軀命。
明當設會請佛世尊。
作是語已。
各詣佛所。
前禮佛足。
長跪請佛。
唯願世尊。
受我等請。
佛即然可。
時諸民衆。
知佛許已。
還歸家中。
平治道路。
除去瓦石污穢不淨。
豎立幢幡。
懸諸寶鈴。
香水灑地。
散諸妙華。
安置床榻。
備辦肴膳。
往白世尊。
食具已辦。
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
來入聚落。
受其供已。
時諸民衆渴仰聞法。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
而白佛言。
如來世尊。
宿殖何福。
乃感民衆置斯供養及除疫病。
爾時佛告諸比丘衆。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日月光。
将諸比丘至梵摩王國。
受王供已。
長跪白佛。
願見救濟此諸民衆災疫疾患。
爾時世尊尋持所著僧伽梨衣。
授與彼王。
系于幢頭。
各共供養。
疫鬼同時。
自然退散。
無複災患。
王大歡喜。
發菩提心。
佛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梵摩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
今諸比丘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是故今者緻得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五)天帝釋供養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提婆達多極大愚癡。
憍慢嫉妒。
教阿阇世王。
立非法制。
擊鼓唱令。
不聽民衆赍持供養詣瞿昙所。
時彼城中有信佛者。
聞是制限。
憂愁涕泣。
悲感懊惱。
感天宮殿動搖不安。
時天帝釋作是念言。
我此宮殿。
有何因緣。
如是動搖。
尋自觀察。
見阿阇世王。
立非法制。
令彼城人憂愁涕泣。
感我宮殿動搖如是。
尋即來下。
高聲唱言。
我今自當供養佛僧。
作是唱已。
即往佛所。
前禮佛足。
長跪請佛。
唯願世尊。
及比丘僧。
盡其形壽。
受我供養。
佛不然可。
複白佛言。
若不受我終身供養。
當受五年。
佛亦不許。
複白佛言。
若不受五年。
當受五月。
佛亦不許。
複白佛言。
若不受五月。
當受五日。
佛即然可。
尋變迦蘭陀竹林。
如毗阇耶殿。
床榻卧具。
天須陀食。
盛以金器。
與天衆。
手自斟酌。
供養佛僧。
時阿阇世王在高樓上。
遙見迦蘭陀竹林。
猶天宮殿。
天須陀食。
盛以寶器。
見天帝釋與諸天衆手自斟酌供養佛僧。
時阿阇世王睹斯事已。
即自悔責。
極大嗔恚。
罵提婆達多。
汝是癡人。
雲何教我橫加非法向于世尊。
作是語已。
即于佛所。
深生信敬。
時諸群臣。
前白王言。
願王今者改先制限。
令諸民衆得見如來随意供養。
尋敕司官。
擊鼓唱令。
自今以去。
聽諸民衆。
設諸肴膳。
供養佛已。
爾時世尊即便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乃至發于無上菩提心者。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
歎未曾有。
而白佛言。
如來世尊。
宿殖何福。
乃使天帝置斯供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曰寶殿。
将諸比丘。
遊行教化到伽翅王國。
聞佛來至。
将諸群臣。
奉迎世尊。
長跪請佛。
受我三月四事供養。
佛即然可。
受其供已。
佛便為王種種說法。
發菩提心。
佛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伽翅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
今諸比丘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自緻成佛。
故有人天而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六)佛現帝釋形化婆羅門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彼國中。
有一輔相。
名曰梨車。
信邪倒見。
不信因果。
教阿阇世。
反逆殺父。
自立為主。
心懷喜悅。
敕諸臣民。
施設大會。
聚集百千諸婆羅門共立峻制。
不聽往至詣瞿昙所咨禀所受。
諸婆羅門。
聞是語已。
皆不複往。
每于一時。
密共聚會。
或有說言。
我韋陀經說雲。
瞿昙沙門者。
皆是我等天之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