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一

關燈
投地。

    發大誓願。

    以此香氣散華灑水所有功德。

    于未來世。

    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解脫者。

    為作解脫。

    無安隐者涅槃者。

    使令涅槃。

    發是願已。

    佛即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以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是彼大梵志香花淨水供養我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彼大梵志于未來世。

    過三阿僧祇劫。

    當得成佛。

    号曰不動。

    度脫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九)佛說法度二王出家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二國王。

    常共忿诤。

    多害民衆。

    晝夜陰謀。

    無有休息。

    時波斯匿王觀彼二王。

    流轉生死。

    恐難拔濟。

    于生死中。

    欲使解脫。

    往詣佛所。

    頭面禮足。

    卻坐一面白言。

    世尊。

    今者如來無上法王。

    觀諸衆生有苦厄者。

    為作救護。

    于鬥诤間。

    能令和解。

    今此二王。

    常共鬥诤。

    多所傷害。

    久挾怨仇。

    不可和解。

    唯願世尊和彼二王。

    使不鬥诤。

    佛即然許。

    爾時如來于其後日。

    著衣持缽。

    将諸比丘而自圍繞。

    詣波羅奈國鹿野苑中。

    時彼二王各集兵衆。

    便欲戰擊。

    一則怯弱。

    甚大惶怖。

    退詣佛所。

    前禮佛足。

    卻坐一面。

    佛即為王。

    說非常偈。

     高者亦随堕  常者亦有盡 生者皆有死  合會有别離 爾時國王聞佛世尊說是偈已。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即于佛前。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

    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

    法服著身。

    便成沙門。

    精勤修習。

    得阿羅漢果。

    彼第二王聞佛世尊度其彼王已令出家。

    心意泰然。

    無複怖畏。

    次來佛所。

    頂禮佛足。

    卻坐一面。

    聽佛說法。

    甚懷歡喜。

    尋請世尊。

    佛即然可。

    還歸本國。

    設諸肴膳。

    請佛及僧。

    飯食已訖。

    即于佛前。

    發大誓願。

    以此供養善根功德。

    于未來世。

    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解脫者。

    為作解脫。

    無安隐者。

    為作安隐。

    未涅槃者。

    為作涅槃。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以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見此槃遮耶王供養我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由供養我故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過三阿僧祇劫。

    當得成佛。

    号曰無勝。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長者七日作王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

    及阿阇世。

    恒共忿诤。

    各集四兵。

    象兵馬兵車兵步兵。

    而共交戰。

    時波斯匿王軍衆悉敗。

    如是三戰。

    軍故壞敗。

    唯王單己道入城内。

    甚懷憂慘。

    愧恥委地。

    忘寝不食。

    時有長者。

    多财饒寶。

    不可稱計。

    聞王愁惱。

    來白王言。

    奴家多有金銀珍寶。

    恣王所用。

    可買象馬賞募健兒。

    還與戰擊。

    可得勝彼。

    今者何故。

    憂慘如是。

    王即然可。

    大出珍寶。

    奉上與王。

    募索健兒。

    遍行諸國。

    以求策謀。

    有一健夫。

    來應其募。

    到祇洹門中。

    見二将士共論戰法。

    一将士言。

    于陣前鋒。

    先置健夫。

    次置中者。

    後置劣者。

    聞是語已。

    還歸白王。

    具說将士所論兵法。

    王聞是語。

    即集四兵。

    如彼所論。

    健者置前。

    劣者在後。

    尋共交戰。

    即破彼軍。

    獲其象馬。

    即便捉得阿阇世王。

    大用歡慶。

    與共同載羽寶之車。

    将詣佛所白言。

    世尊。

    我于彼王。

    長夜之中。

    初無怨嫉。

    而彼于我。

    返生怨仇。

    然阿阇世其父先王。

    是我親友。

    不忍害命。

    今欲放去還歸本國。

    爾時佛贊波斯匿王。

    善哉善哉。

    于親非親。

    心常平等。

    賢聖所贊。

    即便為王而說偈言。

     負則生憂懼  勝則懷欣慶 汝今放彼王  二俱生歡喜 若能息勝負  最妙第一樂 時波斯匿王聞佛世尊說是偈已。

    即放阿阇世。

    還詣本國。

    自歸舍衛。

    而自念言。

    吾今所以戰鬥獲勝。

    由彼長者資我珍寶。

    賞募将士。

    今得勝耳。

    作是念已。

    即召長者。

    而告之言。

    吾由汝故。

    資我珍寶賞募勇健。

    戰鬥得勝。

    我今當還報卿之恩。

    恣汝所願。

    是時長者跪白王言。

    施我無畏。

    敢有所道。

    王即答曰。

    聽汝所說。

    長者白言。

    我今願欲代王七日治政天下。

    王尋聽許。

    滿長者願。

    即為擊鼓立正為王。

    擊鼓唱令。

    使其境内鹹令聞知。

    皆得自在。

    尋即遣使敕諸小王。

    各令七日罷諸王課。

    來朝拜我。

    歸依三寶。

    請佛供養。

    七日既滿。

    甚大歡喜。

    即便以身五體投地。

    發大誓願。

    持此七日作王功德。

    于未來世。

    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安隐者。

    為作安隐。

    無解脫者。

    為作解脫。

    未涅槃者。

    令使涅槃。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以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叵見彼大長者七日作王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彼大長者。

    由請我故。

    于未來世。

    過三阿僧祇劫。

    當得作佛。

    号曰最勝。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佛說是長者作王緣時。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阿羅漢者。

    有發辟支佛心者。

    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撰集百緣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