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一

關燈


    常以大悲。

    晝夜六時。

    觀察衆生。

    誰受苦惱。

    我當往彼而拔濟之。

    軟語說法。

    令彼心悅。

    若堕惡道。

    為設方便。

    而拔濟之。

    安置人天。

    使得道果。

    爾時如來即便觀察。

    見彼長者。

    為病所困。

    燋悴叵濟。

    無人瞻養。

    即放光明。

    照病者身。

    令得清涼。

    心即惺悟。

    喜不自勝。

    五體投地。

    歸命于佛。

    爾時世尊。

    知婆持加善根已熟應受我化。

    即便往詣彼長者家。

    忽然驚起。

    合掌奉迎。

    善來世尊。

    敷座而坐。

    佛問婆持加。

    汝今患苦。

    何者最劇。

    答曰。

    我今身心俱受苦惱。

    佛自念言。

    我于曠劫。

    所修慈悲。

    誓療衆生身心俱病。

    時天帝釋。

    知佛所念。

    即詣香山。

    采拾藥草名曰白乳。

    以奉世尊。

    佛得此藥。

    授與婆持加。

    令使服盡。

    病悉除愈。

    身心快樂。

    即于佛所。

    倍生信敬。

    即便為佛及比丘僧。

    設諸肴膳。

    供養已訖。

    複以上妙好衣價直百千兩金。

    奉上佛僧。

    發大誓願。

    以此供養善根功德。

    如今世尊治我身心。

    一切衆病。

    快得安樂。

    使我來世。

    治諸衆生身心俱病。

    使得安樂。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有何因緣。

    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頗見彼長者子以其病差設供請我及比丘僧不。

    阿難白言。

    唯然已見。

    于将來世。

    得成為佛。

    号釋迦牟尼。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七)王家守池人花散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波斯匿王未聞有佛。

    晝夜六時。

    赍持香花。

    奉事天神。

    佛以出世。

    得成正覺。

    将欲教化波斯匿王。

    故著衣持缽。

    往詣王所。

    時波斯匿王見佛來至。

    光明晃昱。

    照曜天地。

    威儀庠序。

    人中挺特。

    心懷歡喜。

    請命使坐。

    設諸肴膳。

    供養訖竟。

    佛便為王。

    種種說法。

    即于佛所。

    深生信敬。

    舍事天神。

    心不奉拜。

    于是波斯匿王日複三時。

    赍持香花。

    供養如來。

    時送花人。

    奉王花已。

    自捉一花。

    欲詣市肆。

    路值外道即問之曰。

    汝赍此花。

    為欲賣不。

    答言欲賣。

    時須達長者複來到邊。

    複問彼人。

    汝捉此花。

    為欲賣不。

    皆言欲賣。

    時此二主。

    各共诤競。

    倍共償價。

    遂至百千兩金。

    故不肯止。

    時赍花人問外道言。

    汝買此花。

    為何所作。

    外道答言我用供養那羅延天。

    以求福祐。

    次問須達長者。

    汝買此花。

    用作何等。

    須達答言。

    用供養佛赍花人言。

    雲何為佛。

    須達答言。

    前睹無窮。

    卻睹無極。

    三界中尊。

    諸天世人。

    皆共敬仰。

    時赍花人。

    聞是語已。

    密懷歡喜。

    作是念言。

    須達長者安詳審谛而不卒暴。

    乃于今日。

    為此一花。

    共償價數。

    乃至百千兩金。

    赍持欲去。

    今者必有大利益事。

    不計貴賤。

    必欲得之。

    時赍花人。

    即答二主。

    我華不賣。

    自欲持去用供養佛。

    須達聞已。

    喜不自勝。

    尋将彼人。

    見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甚懷信敬。

    持所捉花。

    而散佛上。

    于虛空中變成花蓋随佛行住。

    見是變已。

    即便以身。

    五體投地。

    發大誓願。

    以此散花善根功德。

    使我來世。

    盲冥衆生。

    為作眼目。

    無歸依者。

    為作歸依。

    無救護者。

    為作救護。

    無解脫者。

    為作解脫。

    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發是願已。

    佛便微笑。

    從其面門。

    出五色光。

    繞佛三匝。

    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

    前白佛言。

    如來尊重。

    不妄有笑。

    以何因緣今者微笑。

    唯願世尊。

    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

    汝今見此守園人不。

    持此一花。

    散我上者。

    于未來世。

    過三阿僧祇劫。

    當得成佛。

    号曰花盛。

    度脫衆生。

    不可限量。

    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八)二梵志各诤勝如來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二梵志。

    一者。

    深信佛法。

    常說如來所有功德。

    三界中尊最為第一。

    其第二者深著邪見。

    言諸外道六師之徒亦最第一無與等者。

    如是紛纭。

    遂共诤競。

    無有休息。

    乃至上聞。

    波斯匿王召二梵志。

    問其所由。

    有此诤競信外道者言。

    我所奉事富蘭那等。

    實有神力。

    殊勝于彼瞿昙沙門。

    王複問彼信佛者曰。

    汝今所事瞿昙沙門。

    有何神力。

    梵志答曰。

    我所奉事瞿昙沙門絕有神力。

    無有及者。

    時波斯匿王聞其二大梵志語已。

    而告之曰。

    卿等今者。

    各自稱譽。

    所奉天神最為第一。

    我今為汝到七日頭。

    于平博處。

    聚集人民百千萬衆。

    試彼神驗。

    卿等二人。

    各自燒香。

    散花灑水。

    請汝師等來此會中當共供養。

    時二梵志聞王語已。

    各相然可。

    至七日頭。

    王敕民衆。

    聚集已訖。

    時二梵志在大衆前。

    各發誓願信富蘭那者。

    尋取香花并及淨水在大衆前發大誓願。

    若我所奉富蘭那等。

    有神力者。

    令此香花并及淨水。

    于虛空中至我師所令知我心來赴此會。

    若無神力。

    使此香花及以淨水住而不去。

    作是誓已。

    尋散香花并及淨水。

    皆住不去即便堕地。

    時諸大衆見是事已。

    無有神驗。

    各相謂言今富蘭那等實無神力虛受國中我等供養。

    作是語已。

    時信佛者。

    于大衆前。

    複取香花及以淨水。

    散于空中作是誓言。

    如來今者實有神力。

    使此香氣所散諸花及以淨水。

    至如來所。

    亦知我心來赴此會作是誓已。

    尋即遙散。

    煙雲垂布。

    遍覆舍衛所散諸花。

    于虛空中。

    變成花蓋。

    至如來上。

    随佛行住。

    及以淨水如琉璃。

    遙灑佛前地。

    尋即來至。

    時諸大衆睹斯變已歎未曾有。

    深于佛所。

    生信敬心。

    舍不奉事諸外道等。

    時彼梵志所願既獲。

    即便以身五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