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
不起于坐。
即如其像三昧正受。
到忍世界至靈鹫山。
當在如來法座中間。
化作八萬四千億衆寶蓮華。
紫金莖白銀葉。
嚴飾淨好光明巍巍。
照諸會者。
辄如所念即時辦足。
文殊師利問能仁佛。
唯然世尊。
今化現此八萬四千衆寶蓮華。
紫金莖白銀葉。
清淨嚴好。
此誰瑞應而現此變。
佛告文殊。
有菩薩名曰妙音。
從紫金離垢宿華王佛土而來。
與八萬四千菩薩俱。
進至此忍界。
欲見吾身稽首咨問。
欲得聽聞正法華經。
故先見瑞。
文殊師利複問佛言。
其人宿本積何功德造殊妙行。
而今緻此奇特洪勳。
住何三昧本造立行。
願欲聞之。
所行三昧神足變化。
吾等聞之當受奉行。
見諸菩薩顔貌色像。
為何等類。
舉動進止何所饒益。
甚哉世尊。
唯現瑞應。
使諸菩薩來至于此。
衆會欲見之。
佛語文殊。
卿當啟白衆寶如來。
令現瑞應。
使諸菩薩鹹來至此各現身相。
一切衆會皆欲見之。
文殊師利即受其教。
辄啟滅度衆寶如來。
尋現瑞應。
于時妙音菩薩而于本土忽然不現。
與八萬四千菩薩俱。
動諸佛土雨寶蓮華。
同時發作百千億伎樂。
諸來菩薩各自現形。
其眼明好猶如绀色。
顔貌充滿如月盛明。
體紫金光。
無央數億百千功德莊嚴其身。
威神巍巍智慧光光。
奇相衆好文飾光顔。
身力無極。
其身處在七寶交絡。
于虛空中去地四丈九尺。
與諸菩薩眷屬圍繞到忍世界至靈鹫山。
下寶交路。
手執寶瑛其價百千。
詣能仁佛稽首足下。
以持貢上能仁如來。
複白佛言。
紫金離垢宿王華如來緻問無量。
起居輕利遊步康強。
又問。
世尊說法如常乎。
衆生一切受者增進耶。
蠲除狐疑順法律不也。
将無多懷淫怒癡行憎嫉饕餮不。
能恭敬孝順父母聽受道法如法奉行不。
随邪見愛惜财寶諸根不定。
為降諸魔衆官屬乎。
又諸衆生。
聽受滅度衆寶如來所說法耶。
今諸菩薩故來詣此。
本土如來之所發遣。
欲得奉見七寶塔寺滅度衆寶如來。
問訊啟受聖體康甯說法如何。
衆生普受行如法不。
衆寶如來現住久如。
我等故來。
欲得睹見衆寶如來形像所類。
願佛現之。
時能仁佛語衆寶如來。
今妙音菩薩及諸眷屬。
欲見世尊聖體形像。
衆寶如來尋時贊曰。
善哉善哉。
族姓子。
卿能故來見能仁佛。
稽首咨受正法華經。
及複欲睹文殊師利啟諸不逮。
時蓮華首菩薩問佛。
妙音菩薩往宿命時。
積何德本。
乃緻斯變無極神聖。
時能仁佛告蓮華首菩薩曰。
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佛。
号雲雷音王如來至真等正覺。
講說經道六度無極菩薩法藏。
天上天下靡不蒙安。
時妙音菩薩。
聞其所說欣然意解。
鼓百千音樂娛樂其佛。
八萬四千衆寶妙器。
貢上至尊。
如是精進供養如來萬二千歲。
又族姓子。
妙音菩薩往宿命時。
從雲雷音王如來之世。
修無上法種此功德。
未曾懈廢。
傳如來旨化諸愚冥。
不識至真悉令信樂。
欲知爾時妙音菩薩。
今妙音菩薩是也。
用彼世時布施寶器衆伎樂音。
又複供養無數諸佛。
億千佛所殖衆德本修治衆行。
前世值遇億百千垓江河沙等諸佛世尊。
今蓮華首。
為現妙音菩薩所行。
不可限量變無數形。
為諸衆生宣布講化正法華經。
或現梵天形色貌而誘立之。
或現天帝形或尊豪形。
或将軍形化導衆兵。
或息意天王轉輪聖王諸散小王。
尊者長者諸令長形。
沙門梵志形像色貌。
說正法華經。
或現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形。
宮人婇女長者夫人諸貧賤女形。
男女大小而誘立之。
說正法華經。
或阿須倫形。
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人非人形像色貌。
而誘立之。
說正法華經。
或入地獄餓鬼畜生及諸八難。
所在擁護而救濟之。
上中下士前後進退。
随其形體男女之像。
而開化之。
說正法華經。
或入中宮化皇後形。
度衆貴人。
蓮華首當知。
妙音菩薩。
将護忍界一切衆生。
又族姓子。
妙音菩薩。
以若幹變無數方便。
誘忍佛土演正法華經。
神足威德未曾損耗而複增益也。
聖慧道智亦複如是。
又族姓子。
妙音菩薩。
光明功勳智慧巍巍。
周旋十方随時開化。
輪轉無際皆使入律。
上中下願各令得所。
逮遊忍界。
複至他方江河沙佛土。
現菩薩身而為說法。
又現聲聞緣覺色像而開化。
示本行所學。
聞之亘然各成所志。
不違本誓。
若有衆生。
奉如來律。
以佛色像。
随其道律示現形貌。
顯授大道無上正真。
欲導慕泥洹 現已滅度。
因而示儀開化道慧。
妙音菩薩。
勢力聖智不可恻度。
超絕巍巍功德若斯。
無以為喻。
于是蓮華首菩薩前白佛言。
妙音菩薩。
積功累德堂堂乃爾。
唯然世尊。
住何三昧開化衆生不可限量。
能仁如來告蓮華首菩薩曰。
族姓子聽。
有三昧名現入衆像。
妙音菩薩。
住斯定意利益開化。
無限衆生使入道議。
佛說是妙音菩薩章句品時。
其諸菩薩與妙音開士俱發來者。
尋時皆逮現入衆像三昧正定。
其行殊勝。
于是忍界超越菩薩。
所修定意諸有限數。
若有逮緻現入衆像三昧。
便得總持。
攬持三世無不蒙濟。
時妙音菩薩。
供養能仁如來至真。
具足奉事衆寶如來塔寺舍利。
欲還本土。
前稽首能仁如來。
自歸而退。
與衆會别。
動震諸國雨衆蓮華。
同時和鼓百千億垓雅頌伎樂。
與八萬四千諸菩薩衆俱歸本土。
前稽首禮妙紫金離垢宿華王如來。
以詣忍界導利衆生。
又睹衆寶如來寶寺舍利。
及文殊師利藥王菩薩所逮精進無極道力。
見妙勇菩薩。
令是八萬四千菩薩。
皆得正行現入衆像三昧。
往到彼間俱共進行。
四萬二千天子。
聞正法華經。
皆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蓮華首菩薩逮正法華定。
正法華經卷第九
不起于坐。
即如其像三昧正受。
到忍世界至靈鹫山。
當在如來法座中間。
化作八萬四千億衆寶蓮華。
紫金莖白銀葉。
嚴飾淨好光明巍巍。
照諸會者。
辄如所念即時辦足。
文殊師利問能仁佛。
唯然世尊。
今化現此八萬四千衆寶蓮華。
紫金莖白銀葉。
清淨嚴好。
此誰瑞應而現此變。
佛告文殊。
有菩薩名曰妙音。
從紫金離垢宿華王佛土而來。
與八萬四千菩薩俱。
進至此忍界。
欲見吾身稽首咨問。
欲得聽聞正法華經。
故先見瑞。
文殊師利複問佛言。
其人宿本積何功德造殊妙行。
而今緻此奇特洪勳。
住何三昧本造立行。
願欲聞之。
所行三昧神足變化。
吾等聞之當受奉行。
見諸菩薩顔貌色像。
為何等類。
舉動進止何所饒益。
甚哉世尊。
唯現瑞應。
使諸菩薩來至于此。
衆會欲見之。
佛語文殊。
卿當啟白衆寶如來。
令現瑞應。
使諸菩薩鹹來至此各現身相。
一切衆會皆欲見之。
文殊師利即受其教。
辄啟滅度衆寶如來。
尋現瑞應。
于時妙音菩薩而于本土忽然不現。
與八萬四千菩薩俱。
動諸佛土雨寶蓮華。
同時發作百千億伎樂。
諸來菩薩各自現形。
其眼明好猶如绀色。
顔貌充滿如月盛明。
體紫金光。
無央數億百千功德莊嚴其身。
威神巍巍智慧光光。
奇相衆好文飾光顔。
身力無極。
其身處在七寶交絡。
于虛空中去地四丈九尺。
與諸菩薩眷屬圍繞到忍世界至靈鹫山。
下寶交路。
手執寶瑛其價百千。
詣能仁佛稽首足下。
以持貢上能仁如來。
複白佛言。
紫金離垢宿王華如來緻問無量。
起居輕利遊步康強。
又問。
世尊說法如常乎。
衆生一切受者增進耶。
蠲除狐疑順法律不也。
将無多懷淫怒癡行憎嫉饕餮不。
能恭敬孝順父母聽受道法如法奉行不。
随邪見愛惜财寶諸根不定。
為降諸魔衆官屬乎。
又諸衆生。
聽受滅度衆寶如來所說法耶。
今諸菩薩故來詣此。
本土如來之所發遣。
欲得奉見七寶塔寺滅度衆寶如來。
問訊啟受聖體康甯說法如何。
衆生普受行如法不。
衆寶如來現住久如。
我等故來。
欲得睹見衆寶如來形像所類。
願佛現之。
時能仁佛語衆寶如來。
今妙音菩薩及諸眷屬。
欲見世尊聖體形像。
衆寶如來尋時贊曰。
善哉善哉。
族姓子。
卿能故來見能仁佛。
稽首咨受正法華經。
及複欲睹文殊師利啟諸不逮。
時蓮華首菩薩問佛。
妙音菩薩往宿命時。
積何德本。
乃緻斯變無極神聖。
時能仁佛告蓮華首菩薩曰。
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佛。
号雲雷音王如來至真等正覺。
講說經道六度無極菩薩法藏。
天上天下靡不蒙安。
時妙音菩薩。
聞其所說欣然意解。
鼓百千音樂娛樂其佛。
八萬四千衆寶妙器。
貢上至尊。
如是精進供養如來萬二千歲。
又族姓子。
妙音菩薩往宿命時。
從雲雷音王如來之世。
修無上法種此功德。
未曾懈廢。
傳如來旨化諸愚冥。
不識至真悉令信樂。
欲知爾時妙音菩薩。
今妙音菩薩是也。
用彼世時布施寶器衆伎樂音。
又複供養無數諸佛。
億千佛所殖衆德本修治衆行。
前世值遇億百千垓江河沙等諸佛世尊。
今蓮華首。
為現妙音菩薩所行。
不可限量變無數形。
為諸衆生宣布講化正法華經。
或現梵天形色貌而誘立之。
或現天帝形或尊豪形。
或将軍形化導衆兵。
或息意天王轉輪聖王諸散小王。
尊者長者諸令長形。
沙門梵志形像色貌。
說正法華經。
或現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形。
宮人婇女長者夫人諸貧賤女形。
男女大小而誘立之。
說正法華經。
或阿須倫形。
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人非人形像色貌。
而誘立之。
說正法華經。
或入地獄餓鬼畜生及諸八難。
所在擁護而救濟之。
上中下士前後進退。
随其形體男女之像。
而開化之。
說正法華經。
或入中宮化皇後形。
度衆貴人。
蓮華首當知。
妙音菩薩。
将護忍界一切衆生。
又族姓子。
妙音菩薩。
以若幹變無數方便。
誘忍佛土演正法華經。
神足威德未曾損耗而複增益也。
聖慧道智亦複如是。
又族姓子。
妙音菩薩。
光明功勳智慧巍巍。
周旋十方随時開化。
輪轉無際皆使入律。
上中下願各令得所。
逮遊忍界。
複至他方江河沙佛土。
現菩薩身而為說法。
又現聲聞緣覺色像而開化。
示本行所學。
聞之亘然各成所志。
不違本誓。
若有衆生。
奉如來律。
以佛色像。
随其道律示現形貌。
顯授大道無上正真。
欲導慕泥洹 現已滅度。
因而示儀開化道慧。
妙音菩薩。
勢力聖智不可恻度。
超絕巍巍功德若斯。
無以為喻。
于是蓮華首菩薩前白佛言。
妙音菩薩。
積功累德堂堂乃爾。
唯然世尊。
住何三昧開化衆生不可限量。
能仁如來告蓮華首菩薩曰。
族姓子聽。
有三昧名現入衆像。
妙音菩薩。
住斯定意利益開化。
無限衆生使入道議。
佛說是妙音菩薩章句品時。
其諸菩薩與妙音開士俱發來者。
尋時皆逮現入衆像三昧正定。
其行殊勝。
于是忍界超越菩薩。
所修定意諸有限數。
若有逮緻現入衆像三昧。
便得總持。
攬持三世無不蒙濟。
時妙音菩薩。
供養能仁如來至真。
具足奉事衆寶如來塔寺舍利。
欲還本土。
前稽首能仁如來。
自歸而退。
與衆會别。
動震諸國雨衆蓮華。
同時和鼓百千億垓雅頌伎樂。
與八萬四千諸菩薩衆俱歸本土。
前稽首禮妙紫金離垢宿華王如來。
以詣忍界導利衆生。
又睹衆寶如來寶寺舍利。
及文殊師利藥王菩薩所逮精進無極道力。
見妙勇菩薩。
令是八萬四千菩薩。
皆得正行現入衆像三昧。
往到彼間俱共進行。
四萬二千天子。
聞正法華經。
皆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蓮華首菩薩逮正法華定。
正法華經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