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切諸法最為元首。
猶若須彌衆山中高。
如月盛滿星中最明。
大慧光明照曜三界。
為諸法首無上道王。
猶如日出普照天下消衆幽冥。
此經如是。
蠲除一切愚癡闇蔽。
皆入道明。
猶天帝釋忉利天上諸天中王。
此經如是。
一切諸法衆經典主。
攬持十方度脫一切。
猶梵天王處第七宮。
制禦諸天莫不奉命。
此經如是。
普濟衆生學與不學。
教導三乘行君父業。
猶如四道及至緣覺。
皆超一切諸凡夫學。
正法華經亦複如斯。
皆超一切上中下乘。
處衆生之原化諸不逮。
猶如菩薩所行高遠。
過諸聲聞緣覺之業覆護三世。
此經如是。
調禦諸法。
悉令成就無上正真。
猶如世尊三界法王。
被道服飾三十二相誘衆愚蔽。
此經如是。
從菩薩學乃至如來。
開導聲聞諸緣覺等。
皆使成就無上正真。
猶族姓子。
斯經典者為三界護。
度脫衆生危厄之難。
飽滿饑虛衆情之患。
寒者溫暖。
熱者清涼。
有裸露者皆得衣被。
開導衆生悉令入道。
猶如導師将護衆賈。
菩薩如是。
養育衆生若如慈母。
譬如船師渡人往返。
菩薩如是。
周旋三界度脫一切滅衆闇冥。
猶如炬火滅衆闇冥。
化生老死 。
猶轉輪王制禦四域。
此經如是。
以聖道明照耀三界。
猶如大明消天下冥。
此經如是。
緻不退轉無從生忍至成佛道。
佛告宿王華菩薩。
斯經典者。
度脫一切衆苦之患。
拔斷諸垢三毒疹疾。
救濟生死諸系牢獄。
若聞此經。
尋即解了能書寫者。
其功德福無能稱計。
何況聞持懷抱誦說。
華香供養雜香澤香然燈幢幡。
若有聞持藥王菩薩往古學品。
受持思念之。
其福過彼衆物供養。
不可稱載。
若有女人。
聞此經法尋即受持。
便于此世畢女形壽。
後得男子。
若有女人。
于五濁世最後末俗。
聞是經法能奉行者。
于是壽終生安養國。
見無量壽佛。
與諸菩薩眷屬圍繞。
生寶蓮華坐師子座。
無淫怒癡除去衆結。
亦無貪嫉未曾懷恨。
适生其國得五神通。
逮不退轉不起法忍。
已逮法忍。
辄得睹見七十二億兆載江河沙諸如來衆。
适見諸佛。
眼根清淨。
眼根已淨。
所見一切十方諸佛。
遙贊歎之。
善哉善哉。
族姓子。
汝乃值是能仁佛世。
間佛所說正法華經。
受持諷誦為他人說。
此功德福。
火不能燒水不能漂。
盜賊怨家縣官不侵。
千佛嗟歎不能究竟。
所獲功德不可限量。
巍巍如是。
緣斯功德。
降伏衆魔。
棄諸怨敵。
渡生死難周旋諸患。
又族姓子。
以是經法伏衆惡逆。
為諸千佛所見建立。
擁護汝身。
天上世間而無俦匹。
自舍如來。
未有聲聞及諸菩薩。
功德福祐智慧定意。
無有等侶。
佛告宿王華菩薩。
若有學人。
受是經者。
所逮聖明勢力威德。
超越若斯。
是故仁者。
若有講說此藥王品。
有贊善者。
後生為人。
口中自然優缽華香。
身栴檀香。
若聞此經贊歎善者。
其人現在功德遠聞。
佛已豫歎其人功勳。
佛告宿王華。
吾以是經囑累汝等衆生喜見往古法品。
最後末俗五濁之世。
流布天下閻浮利内。
無能中壞。
其魔波旬不能得便。
及魔宮屬邪神鬼魅。
無能害者。
天龍羅刹鸠洹厭鬼。
無敢當者。
又宿王華。
是藥王品威德所立。
所流布處若有疾病。
聞是經法病則消除。
無有衆患。
因是功德。
後緻正真無老病死。
若有比丘。
最後末世。
手執青蓮華。
滿盛雜香。
供散法師。
心自念言。
假使有人。
求菩薩乘至此道場。
吾授斯華以為草座。
敷佛樹下降伏衆魔。
具足法鼓吹大法螺。
緣此濟度生死之海。
若大乘學。
見諸比丘持是經卷。
當觀其人功德如是。
佛說是藥王菩薩往古品時。
八萬四千菩薩。
即皆逮得曉一切音方便總持。
于時衆寶如來贊言。
善哉善哉。
宿王華菩薩。
卿能咨啟不可思議經典行業。
如來講說何以快哉。
正法華經妙吼菩薩品第二十二 于是世尊能仁如來。
即從眉頂大人之相演百千光。
照于東方千八百萬億江河沙諸佛國土。
靡不周遍。
過是諸佛土有世界。
名莊嚴照明。
其土有佛。
号離垢紫金宿華王如來至真等正覺。
與無央數諸菩薩衆眷屬圍繞。
宣布導化。
能仁如來所演光明。
遍照彼土。
又其佛土有一菩薩。
名曰妙音。
從過去佛殖衆德本。
供養無數百千兆垓諸佛正覺。
每見諸佛咨受經典。
逮成聖慧。
以得尊重三昧。
定法華三昧。
施離垢三昧。
樂宿王三昧。
無著光三昧。
慧印三昧。
普曉諸音三昧。
等集衆德三昧。
喜信淨三昧。
神足戲樂三昧。
慧光三昧。
嚴淨王三昧。
離垢光三昧。
離垢藏三昧。
無緣三昧。
日轉三昧。
取要言之。
普悉逮得億百千垓江河沙數諸三昧定。
其佛光明普遍周至照妙音菩薩。
妙音菩薩蒙佛聖光。
因詣佛所白世尊曰。
我欲往詣至忍世界。
見能仁佛稽首作禮。
咨受經典及欲緻敬文殊師利。
藥王菩薩。
妙勇菩薩。
宿王華菩薩。
尊意行菩薩。
淨王菩薩。
超藥菩薩。
咨講經義受諸不及。
令一切聞悉發道意。
其佛告曰。
往族姓子。
雖到彼土。
莫發異想而念其土懈廢下賤。
所以者何。
又族姓子。
彼忍世界。
其大陸地黑山雜糅。
衆垢石沙穢惡充滿。
溪澗山谷不與凡同。
其土佛身卑小丈六。
諸菩薩身長七八尺。
又卿本體高四萬二千逾旬。
而我現身八萬四千逾旬。
端正殊好色像第一。
威曜殊妙相好顔容難可比喻。
積百千德睹莫不歡。
又卿往至見彼土人。
慎莫心念起不可想。
如來菩薩佛土不如。
所以者何。
佛土本空。
衆生罪福。
現有不同。
妙音菩薩複白佛言。
承佛威神如來聖力。
道德巍巍以自娛樂。
往詣忍界。
如來道慧清淨之業。
辄當如法無所違失。
不敢起想。
于是時妙音菩薩心自念言
猶若須彌衆山中高。
如月盛滿星中最明。
大慧光明照曜三界。
為諸法首無上道王。
猶如日出普照天下消衆幽冥。
此經如是。
蠲除一切愚癡闇蔽。
皆入道明。
猶天帝釋忉利天上諸天中王。
此經如是。
一切諸法衆經典主。
攬持十方度脫一切。
猶梵天王處第七宮。
制禦諸天莫不奉命。
此經如是。
普濟衆生學與不學。
教導三乘行君父業。
猶如四道及至緣覺。
皆超一切諸凡夫學。
正法華經亦複如斯。
皆超一切上中下乘。
處衆生之原化諸不逮。
猶如菩薩所行高遠。
過諸聲聞緣覺之業覆護三世。
此經如是。
調禦諸法。
悉令成就無上正真。
猶如世尊三界法王。
被道服飾三十二相誘衆愚蔽。
此經如是。
從菩薩學乃至如來。
開導聲聞諸緣覺等。
皆使成就無上正真。
猶族姓子。
斯經典者為三界護。
度脫衆生危厄之難。
飽滿饑虛衆情之患。
寒者溫暖。
熱者清涼。
有裸露者皆得衣被。
開導衆生悉令入道。
猶如導師将護衆賈。
菩薩如是。
養育衆生若如慈母。
譬如船師渡人往返。
菩薩如是。
周旋三界度脫一切滅衆闇冥。
猶如炬火滅衆闇冥。
化生老死 。
猶轉輪王制禦四域。
此經如是。
以聖道明照耀三界。
猶如大明消天下冥。
此經如是。
緻不退轉無從生忍至成佛道。
佛告宿王華菩薩。
斯經典者。
度脫一切衆苦之患。
拔斷諸垢三毒疹疾。
救濟生死諸系牢獄。
若聞此經。
尋即解了能書寫者。
其功德福無能稱計。
何況聞持懷抱誦說。
華香供養雜香澤香然燈幢幡。
若有聞持藥王菩薩往古學品。
受持思念之。
其福過彼衆物供養。
不可稱載。
若有女人。
聞此經法尋即受持。
便于此世畢女形壽。
後得男子。
若有女人。
于五濁世最後末俗。
聞是經法能奉行者。
于是壽終生安養國。
見無量壽佛。
與諸菩薩眷屬圍繞。
生寶蓮華坐師子座。
無淫怒癡除去衆結。
亦無貪嫉未曾懷恨。
适生其國得五神通。
逮不退轉不起法忍。
已逮法忍。
辄得睹見七十二億兆載江河沙諸如來衆。
适見諸佛。
眼根清淨。
眼根已淨。
所見一切十方諸佛。
遙贊歎之。
善哉善哉。
族姓子。
汝乃值是能仁佛世。
間佛所說正法華經。
受持諷誦為他人說。
此功德福。
火不能燒水不能漂。
盜賊怨家縣官不侵。
千佛嗟歎不能究竟。
所獲功德不可限量。
巍巍如是。
緣斯功德。
降伏衆魔。
棄諸怨敵。
渡生死難周旋諸患。
又族姓子。
以是經法伏衆惡逆。
為諸千佛所見建立。
擁護汝身。
天上世間而無俦匹。
自舍如來。
未有聲聞及諸菩薩。
功德福祐智慧定意。
無有等侶。
佛告宿王華菩薩。
若有學人。
受是經者。
所逮聖明勢力威德。
超越若斯。
是故仁者。
若有講說此藥王品。
有贊善者。
後生為人。
口中自然優缽華香。
身栴檀香。
若聞此經贊歎善者。
其人現在功德遠聞。
佛已豫歎其人功勳。
佛告宿王華。
吾以是經囑累汝等衆生喜見往古法品。
最後末俗五濁之世。
流布天下閻浮利内。
無能中壞。
其魔波旬不能得便。
及魔宮屬邪神鬼魅。
無能害者。
天龍羅刹鸠洹厭鬼。
無敢當者。
又宿王華。
是藥王品威德所立。
所流布處若有疾病。
聞是經法病則消除。
無有衆患。
因是功德。
後緻正真無老病死。
若有比丘。
最後末世。
手執青蓮華。
滿盛雜香。
供散法師。
心自念言。
假使有人。
求菩薩乘至此道場。
吾授斯華以為草座。
敷佛樹下降伏衆魔。
具足法鼓吹大法螺。
緣此濟度生死之海。
若大乘學。
見諸比丘持是經卷。
當觀其人功德如是。
佛說是藥王菩薩往古品時。
八萬四千菩薩。
即皆逮得曉一切音方便總持。
于時衆寶如來贊言。
善哉善哉。
宿王華菩薩。
卿能咨啟不可思議經典行業。
如來講說何以快哉。
正法華經妙吼菩薩品第二十二 于是世尊能仁如來。
即從眉頂大人之相演百千光。
照于東方千八百萬億江河沙諸佛國土。
靡不周遍。
過是諸佛土有世界。
名莊嚴照明。
其土有佛。
号離垢紫金宿華王如來至真等正覺。
與無央數諸菩薩衆眷屬圍繞。
宣布導化。
能仁如來所演光明。
遍照彼土。
又其佛土有一菩薩。
名曰妙音。
從過去佛殖衆德本。
供養無數百千兆垓諸佛正覺。
每見諸佛咨受經典。
逮成聖慧。
以得尊重三昧。
定法華三昧。
施離垢三昧。
樂宿王三昧。
無著光三昧。
慧印三昧。
普曉諸音三昧。
等集衆德三昧。
喜信淨三昧。
神足戲樂三昧。
慧光三昧。
嚴淨王三昧。
離垢光三昧。
離垢藏三昧。
無緣三昧。
日轉三昧。
取要言之。
普悉逮得億百千垓江河沙數諸三昧定。
其佛光明普遍周至照妙音菩薩。
妙音菩薩蒙佛聖光。
因詣佛所白世尊曰。
我欲往詣至忍世界。
見能仁佛稽首作禮。
咨受經典及欲緻敬文殊師利。
藥王菩薩。
妙勇菩薩。
宿王華菩薩。
尊意行菩薩。
淨王菩薩。
超藥菩薩。
咨講經義受諸不及。
令一切聞悉發道意。
其佛告曰。
往族姓子。
雖到彼土。
莫發異想而念其土懈廢下賤。
所以者何。
又族姓子。
彼忍世界。
其大陸地黑山雜糅。
衆垢石沙穢惡充滿。
溪澗山谷不與凡同。
其土佛身卑小丈六。
諸菩薩身長七八尺。
又卿本體高四萬二千逾旬。
而我現身八萬四千逾旬。
端正殊好色像第一。
威曜殊妙相好顔容難可比喻。
積百千德睹莫不歡。
又卿往至見彼土人。
慎莫心念起不可想。
如來菩薩佛土不如。
所以者何。
佛土本空。
衆生罪福。
現有不同。
妙音菩薩複白佛言。
承佛威神如來聖力。
道德巍巍以自娛樂。
往詣忍界。
如來道慧清淨之業。
辄當如法無所違失。
不敢起想。
于是時妙音菩薩心自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