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衆比丘尼 及清信士
彼時所有 諸清信女 被蒙開化
聞經解慧 常當睹見 無數億佛
則颰陀和 五百人是 諸比丘衆
及比丘尼 清信士女 今見佛前
吾爾時悉 令聞尊法 皆開化之
使得曉了 于今佛身 滅度之後
數數當受 奉斯經卷 無數億億
而當思惟 未曾得聞 如是之法
假使有佛 億百千數 希聞講說
如斯等經 是故以聞 如是像典
自在聖尊 稱贊經典 我滅度後
若有說此 頻數當忍 受正法華
正法華經如來神足行品第二十
爾時于彼三千世界塵數億百千垓諸菩薩等從地踴出者。
一切皆悉住世尊前佥然叉手白大聖曰。
如來滅後。
布露經典遍諸佛國。
及世尊土滅度之處。
于彼所在講說斯經。
多所利益。
若有受持此妙典要。
講讀書寫為人說者。
德不可量。
于時溥首。
處于忍界諸菩薩無數億百千垓。
受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
諸天龍神健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及人非人。
如來皆為神足變化。
如來至真等正覺。
為現瑞應。
悉得柔順法忍。
皆令書寫正法華經。
化異世界億百千數諸菩薩等。
各各坐于諸寶樹下師子座上。
爾時能仁世尊。
及此一切如來正覺。
現其神足具足充滿。
百千歲中有所興立。
應時百千歲中功德自然。
而大光明滅除陰雲。
彈指之頃自然有聲靡不通達。
十方佛國一切世界六反震動。
諸天龍神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
承佛威神各随所住。
無央數千諸佛世界。
普悉睹見斯忍佛土。
又諸如來十方無數億百千垓。
各各自坐諸寶樹下師子座上。
能仁如來多寶世尊。
于彼七寶廟寺講堂。
自然嚴淨師子之座。
威曜顯赫無數無限。
不可計會億百千垓菩薩大士及四部衆。
見斯變化。
心中愕然驚喜無量。
得未曾有。
則聞空中音聲。
而歌頌曰。
仁者。
欲知過是無限不可思議億百千垓諸佛世界。
有佛世界。
名曰忍土。
于彼有佛。
号能仁如來。
為諸菩薩大士。
講正法華經方等典诏。
一切諸佛普護斯經。
用救菩薩大士。
以故諸賢。
心當質直清淨。
稽首歸命勸贊奉侍。
供養彼能仁正覺。
于時衆生聞空中自然之音。
有佛世尊。
号曰能仁。
這聞名稱。
應時叉手。
以若幹種華香衣服幢幡雜香。
舉手各散忍世界。
璎珞珠玑諸貫真珠如意寶珠。
而供養之。
其華香幡蓋璎珞珠玑明月寶珠。
自然來入于忍世界。
尋時合會為寶華蓋。
在于虛空悉覆諸佛及菩薩上。
時彼世尊告諸異行。
及佛前住諸菩薩衆。
如來正覺功德威神。
不可思議。
諸族姓子。
于無數億那術百千垓劫。
說此經誼不可究竟。
雖無央數若幹種經。
所不能及不可限盡。
欲度彼岸難得邊際。
諸族姓子。
舉要言之。
假令有人欲了斯經要。
悉佛威神普諸佛法。
諸世尊界諸佛精進。
諸佛閑居諸佛妙力。
示現是經。
故族姓子。
佛滅度後。
當以殷勤求此經典。
受持書寫精進奉行。
供養承事為他人說。
設使有人。
赍此經行講贊書寫。
思惟奉宣著于竹帛。
若在精舍齋堂室宅。
大林樹下若在水邊。
當起塔廟。
所以者何。
則為如來所處之地。
觀是道場佛所坐樹。
則當察之。
一切如來正覺所遊。
群聖世雄轉法輪處。
十方諸佛在中滅度。
等無差特。
于斯世尊。
而歎頌曰。
世愍哀法 不可思議 而常建立 神通之慧 亦複示現 普等明目 衆生一切 悉得歡喜 其舌神根 暢音梵天 演奮光明 億百千垓 諸群萌類 睹見神足 怪未曾有 皆入大道 又聖導師 興一大光 彈指之頃 宣洪音聲 即時普告 一切佛土 周遍十方 諸佛世界 如此變化 及餘感動 大聖所現 瑞應如是 如來爾時 皆令歡喜 佛滅度後 奉是經卷 安住宣暢 功德之法 無央數劫 不可思議 持是經卷 福祚之限 導師咨嗟 若幹無量 欲盡其限 不可邊崖 猶如虛空 不可窮極 名稱至德 無能思惟 持是經者 淨德常然 則為見佛 大聖導師 及吾于世 滅度大通 則此一切 諸菩薩衆 并複睹此 四部之會 其有值遇 斯經典者 則為遭見 今日之會 佛滅度後 亦複在此 及彼十方 諸佛世界 其有能持 此經卷者 則為睹觐 諸過去佛 及于十方 今現在佛 目自面見 供養奉持 悉當悅意 向人中上 在于道場 所可思惟 當速受持 于此經典 自然辯才 無所挂礙 設本種命 不能長者 當分别曉 于斯經誼 便當受持 于此世尊 曉了諸經 次第所歸 大聖世尊 滅度之後 假使有人 至誠說者 分别此經 議理所趣 則講審谛 諸經卷誼 其人光明 分别所覺 譬如日月 普照遠近 遊于天下 在所至到 勸化發起 無數菩薩 是故智慧 諸菩薩衆 聞如是像 經無等倫 我滅度後 奉此經典 其人不疑 于佛大道 正法華經藥王菩薩品第二十一 于是宿王華菩薩前白佛言。
藥王菩薩
一切皆悉住世尊前佥然叉手白大聖曰。
如來滅後。
布露經典遍諸佛國。
及世尊土滅度之處。
于彼所在講說斯經。
多所利益。
若有受持此妙典要。
講讀書寫為人說者。
德不可量。
于時溥首。
處于忍界諸菩薩無數億百千垓。
受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
諸天龍神健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及人非人。
如來皆為神足變化。
如來至真等正覺。
為現瑞應。
悉得柔順法忍。
皆令書寫正法華經。
化異世界億百千數諸菩薩等。
各各坐于諸寶樹下師子座上。
爾時能仁世尊。
及此一切如來正覺。
現其神足具足充滿。
百千歲中有所興立。
應時百千歲中功德自然。
而大光明滅除陰雲。
彈指之頃自然有聲靡不通達。
十方佛國一切世界六反震動。
諸天龍神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
承佛威神各随所住。
無央數千諸佛世界。
普悉睹見斯忍佛土。
又諸如來十方無數億百千垓。
各各自坐諸寶樹下師子座上。
能仁如來多寶世尊。
于彼七寶廟寺講堂。
自然嚴淨師子之座。
威曜顯赫無數無限。
不可計會億百千垓菩薩大士及四部衆。
見斯變化。
心中愕然驚喜無量。
得未曾有。
則聞空中音聲。
而歌頌曰。
仁者。
欲知過是無限不可思議億百千垓諸佛世界。
有佛世界。
名曰忍土。
于彼有佛。
号能仁如來。
為諸菩薩大士。
講正法華經方等典诏。
一切諸佛普護斯經。
用救菩薩大士。
以故諸賢。
心當質直清淨。
稽首歸命勸贊奉侍。
供養彼能仁正覺。
于時衆生聞空中自然之音。
有佛世尊。
号曰能仁。
這聞名稱。
應時叉手。
以若幹種華香衣服幢幡雜香。
舉手各散忍世界。
璎珞珠玑諸貫真珠如意寶珠。
而供養之。
其華香幡蓋璎珞珠玑明月寶珠。
自然來入于忍世界。
尋時合會為寶華蓋。
在于虛空悉覆諸佛及菩薩上。
時彼世尊告諸異行。
及佛前住諸菩薩衆。
如來正覺功德威神。
不可思議。
諸族姓子。
于無數億那術百千垓劫。
說此經誼不可究竟。
雖無央數若幹種經。
所不能及不可限盡。
欲度彼岸難得邊際。
諸族姓子。
舉要言之。
假令有人欲了斯經要。
悉佛威神普諸佛法。
諸世尊界諸佛精進。
諸佛閑居諸佛妙力。
示現是經。
故族姓子。
佛滅度後。
當以殷勤求此經典。
受持書寫精進奉行。
供養承事為他人說。
設使有人。
赍此經行講贊書寫。
思惟奉宣著于竹帛。
若在精舍齋堂室宅。
大林樹下若在水邊。
當起塔廟。
所以者何。
則為如來所處之地。
觀是道場佛所坐樹。
則當察之。
一切如來正覺所遊。
群聖世雄轉法輪處。
十方諸佛在中滅度。
等無差特。
于斯世尊。
而歎頌曰。
世愍哀法 不可思議 而常建立 神通之慧 亦複示現 普等明目 衆生一切 悉得歡喜 其舌神根 暢音梵天 演奮光明 億百千垓 諸群萌類 睹見神足 怪未曾有 皆入大道 又聖導師 興一大光 彈指之頃 宣洪音聲 即時普告 一切佛土 周遍十方 諸佛世界 如此變化 及餘感動 大聖所現 瑞應如是 如來爾時 皆令歡喜 佛滅度後 奉是經卷 安住宣暢 功德之法 無央數劫 不可思議 持是經卷 福祚之限 導師咨嗟 若幹無量 欲盡其限 不可邊崖 猶如虛空 不可窮極 名稱至德 無能思惟 持是經者 淨德常然 則為見佛 大聖導師 及吾于世 滅度大通 則此一切 諸菩薩衆 并複睹此 四部之會 其有值遇 斯經典者 則為遭見 今日之會 佛滅度後 亦複在此 及彼十方 諸佛世界 其有能持 此經卷者 則為睹觐 諸過去佛 及于十方 今現在佛 目自面見 供養奉持 悉當悅意 向人中上 在于道場 所可思惟 當速受持 于此經典 自然辯才 無所挂礙 設本種命 不能長者 當分别曉 于斯經誼 便當受持 于此世尊 曉了諸經 次第所歸 大聖世尊 滅度之後 假使有人 至誠說者 分别此經 議理所趣 則講審谛 諸經卷誼 其人光明 分别所覺 譬如日月 普照遠近 遊于天下 在所至到 勸化發起 無數菩薩 是故智慧 諸菩薩衆 聞如是像 經無等倫 我滅度後 奉此經典 其人不疑 于佛大道 正法華經藥王菩薩品第二十一 于是宿王華菩薩前白佛言。
藥王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