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花經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十方佛前咨受正法。
若在天上世間豪貴。
若在佛前自然化生七寶蓮華。
于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
号曰智積。
自啟其佛。
當還本土。
時能仁佛告智積曰。
吾有菩薩。
名溥首童真。
且待斯須可與相見。
宣叙闊别咨講經典乃還本土。
于是溥首坐七寶蓮華。
有千葉大如車輪。
與諸菩薩俱坐蓮華。
從龍王宮踴出大海。
溥首童真。
皆退下華禮二佛已。
與智積菩薩對相問訊。
智積菩薩問溥首曰。
所詣海淵化度幾何。
答曰。
其數無量不可稱限。
非口所宣非心所計。
如今不久自當有應。
所說未竟。
尋有蓮華從海踴出在虛空中。
無數菩薩皆坐其上。
此皆溥首在海之所化。
悉發大意。
其志無上正真道者。
普在空中講大乘事。
本發聲聞意者。
在于虛空說弟子行。
解知大乘。
溥首前謂智積曰。
在海所化其現若茲。
智積菩薩以頌問曰。
至仁慧無量 化海衆寶數 唯為露聖旨 分别說其意 溥首答曰。
在于海中惟但敷演正法華經。
智積又問。
其法甚深尊妙難及。
能有尋時得佛者乎。
溥首答曰。
龍王有女厥年八歲。
聰明智慧與衆超異。
發大道意志願弘廣。
性行和雅而不倉卒。
便可成佛。
智積又問。
我睹能仁。
是仁大師。
本求佛道為菩薩時。
積功累德精進不懈。
曆劫難計乃得佛道。
不信此女便成正覺。
言語未竟女忽然現。
稽首作禮繞佛三匝。
卻住贊曰。
功祚殊妙達 現相三十二 諸天所敬侍 神龍皆戴仰 一切衆生類 莫不宗奉者 今我欲成佛 說法救群生 時舍利弗即謂女言。
汝雖發意有無極慧。
佛不可得。
又如女身。
累劫精進功積顯著。
尚不得佛。
所以者何。
以女人身未階五位。
一曰天帝。
二曰梵天。
三曰天魔。
四曰轉輪聖王。
五曰大士。
其女即以一如意珠價當是世時孚供上佛。
佛辄受之。
女謂舍利弗及智積曰。
吾以此珠供上世尊。
佛授疾不。
答曰。
俱疾。
女曰。
今我取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
速疾于斯。
于斯變成男子菩薩。
尋即成佛。
相三十二衆好具足。
國土名号衆會皆見。
怪未曾有。
無央數人天龍鬼神。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三千世界六反震動。
三萬道迹得不退轉。
皆當逮成無上正真道。
舍利弗智積菩薩。
默然無言。
正法華經勸說品第十二 爾時有菩薩。
名曰藥王。
複有菩薩。
名曰大辯。
與二萬菩薩俱。
于世尊前面自啟白。
惟願大聖。
自安宣教。
勿以為慮。
如來至真滅度之後。
我等當共分布此經講說示人。
假使有人儱戾自用。
性不修調。
薄德無福心懷自大。
著供養利不備善本。
離于解脫難可成就。
我等世尊。
興忍辱力在于彼世。
受此經典書持誦說。
供養奉事懷佩在身。
除于吾我班宣斯經。
報安住恩。
爾時會中五百比丘學不學者。
前白佛言。
唯然世尊。
吾等堪任宣布此經。
又複大聖。
他方世界如來聲聞諸學不學。
佛悉授決。
當成無上正真之道。
一切叉手而禮世尊。
八千比丘複白佛言。
大聖自安。
勿以為慮。
滅度之後。
當廣解說傳此經道。
亦當宣布他方世界。
所以者何。
此忍世界。
人多憍慢本德薄少。
心常懷亂如火毒然。
迷惑三界不能自安。
爾時大敬逵比丘尼。
與六千比丘尼俱。
瞻戴尊顔不以為厭。
啟白佛言。
道德至尊巍巍無量。
超絕虛空無能及者。
佛即告曰。
汝輩瞿昙彌。
勿懷悒悒而為愁戚悲顔觀佛。
恨言如來而不班宣。
獨不見蒙授無上至真正覺之決。
一切衆會等共和同。
爾乃演布授衆人決。
當至無上正真之道。
皆一等味味無有異。
從是已往。
汝當遭值三萬八千億諸佛之衆供養奉事。
當為菩薩常為法師。
此學不學六千比丘尼。
為諸衆生。
菩薩法師。
次第具足菩薩行已。
當成為佛。
号曰一切衆生鹹敬如來至真等正覺。
成佛以後開化人民。
各各展轉共相授決。
當成為佛。
度脫無數不可計人。
于是羅雲母比丘尼及持名聞。
各心念言。
今佛世尊而不愍念。
獨見遺棄。
于是大聖告名聞比丘尼。
今我班宣告語遠近。
當于十萬億佛修道。
常為法師奉菩薩行。
所遵具足當得作佛。
号具足百千光幢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為佛衆祐。
其世界名仁賢。
爾時其佛。
光明威神無數百千。
壽不可限。
時大敬逵及羅雲母比丘尼等。
得未曾有驚喜悅豫。
即說是偈。
而嗟歎佛。
世尊所開示 為衆之導師 開化于世界 并及于天人 天人所奉事 今者見慰撫 以為人導師 充滿悅我意 比丘尼說此頌已白世尊曰。
唯然大聖。
我等信樂是佛法訓。
堪任誦讀。
又及餘人他方世界。
于時世尊。
顧眄八十億垓百千逮諸總持開士講不退轉法輪。
時諸菩薩見佛照臨。
尋叉手啟白。
唯願大聖。
以斯經典付授我等。
講說宣布得此經卷。
專惟佛德。
諸族姓子仰 世尊。
俯察己身前世所行平等之願。
則于佛前而師子吼。
如來滅度後。
若此經法在于十方。
我等書寫受持諷誦。
思惟其誼分别布路。
顯化餘人亦令如斯。
承佛聖旨。
我之朋黨處殊異土。
大聖加恩。
将接我等使得成立爾時諸菩薩大士同心等意。
佛前而說頌曰。
唯然世尊 默然安聖 佛滅度後 光闡影訓 然後末世 恐有患難 當普班宣 分别說之 若撾捶罵詈 以石打擲者 大聖往來世 鄙當忍此愚 語言難可了 谀谄癡憍慢 然後處山岩 無獲謂有得 無便于智慧 當何以報答 獨行順心志 懷惡為無忍 在居貪惡聲 當為說經法 所講言決除 猶若此六通 兇暴秉毒心 處寂行斯想 入燕而獨住 不慕罵詈對 是我等無忍 猗著于利養 則是外道人 所說為已施 于經自精進 猶以供養利 于衆會中說 宣吾等名譽 若至國王宮 大臣及寮屬 并梵志長者 若餘比丘所 謗毀說我惡 所行如邪道 吾當悉忍此 當奉侍大聖 爾時離憂戚 若使能忍辱 以斯佛所說 悉當呵教之 劫亂比丘诤 兇暴大恐懼 悉罵詈我等 諸比丘如鬼 在世行恭敬 皆令忍苦患 以順柔軟性 故當說此經 吾等不貪身 亦不惜壽命 當堪奉持此 志願于佛道 世尊具知之 如兇惡比丘 然後來末世 當分别開解 顔色常不悅 數數犯不當 遊行不以時 衣服多不政 假使今世雄 滅度後末世 在衆會勇猛 分别說是經 若行求入城 傥有所慕索 所在當施與 佛知不令堕 用愛樂世原 興修仁善心 少欲行節限 逮善寂滅度 一切世光曜 十方悉來會 我當言至誠 悉見心不虛 正法華經卷第六
若在天上世間豪貴。
若在佛前自然化生七寶蓮華。
于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
号曰智積。
自啟其佛。
當還本土。
時能仁佛告智積曰。
吾有菩薩。
名溥首童真。
且待斯須可與相見。
宣叙闊别咨講經典乃還本土。
于是溥首坐七寶蓮華。
有千葉大如車輪。
與諸菩薩俱坐蓮華。
從龍王宮踴出大海。
溥首童真。
皆退下華禮二佛已。
與智積菩薩對相問訊。
智積菩薩問溥首曰。
所詣海淵化度幾何。
答曰。
其數無量不可稱限。
非口所宣非心所計。
如今不久自當有應。
所說未竟。
尋有蓮華從海踴出在虛空中。
無數菩薩皆坐其上。
此皆溥首在海之所化。
悉發大意。
其志無上正真道者。
普在空中講大乘事。
本發聲聞意者。
在于虛空說弟子行。
解知大乘。
溥首前謂智積曰。
在海所化其現若茲。
智積菩薩以頌問曰。
至仁慧無量 化海衆寶數 唯為露聖旨 分别說其意 溥首答曰。
在于海中惟但敷演正法華經。
智積又問。
其法甚深尊妙難及。
能有尋時得佛者乎。
溥首答曰。
龍王有女厥年八歲。
聰明智慧與衆超異。
發大道意志願弘廣。
性行和雅而不倉卒。
便可成佛。
智積又問。
我睹能仁。
是仁大師。
本求佛道為菩薩時。
積功累德精進不懈。
曆劫難計乃得佛道。
不信此女便成正覺。
言語未竟女忽然現。
稽首作禮繞佛三匝。
卻住贊曰。
功祚殊妙達 現相三十二 諸天所敬侍 神龍皆戴仰 一切衆生類 莫不宗奉者 今我欲成佛 說法救群生 時舍利弗即謂女言。
汝雖發意有無極慧。
佛不可得。
又如女身。
累劫精進功積顯著。
尚不得佛。
所以者何。
以女人身未階五位。
一曰天帝。
二曰梵天。
三曰天魔。
四曰轉輪聖王。
五曰大士。
其女即以一如意珠價當是世時孚供上佛。
佛辄受之。
女謂舍利弗及智積曰。
吾以此珠供上世尊。
佛授疾不。
答曰。
俱疾。
女曰。
今我取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
速疾于斯。
于斯變成男子菩薩。
尋即成佛。
相三十二衆好具足。
國土名号衆會皆見。
怪未曾有。
無央數人天龍鬼神。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三千世界六反震動。
三萬道迹得不退轉。
皆當逮成無上正真道。
舍利弗智積菩薩。
默然無言。
正法華經勸說品第十二 爾時有菩薩。
名曰藥王。
複有菩薩。
名曰大辯。
與二萬菩薩俱。
于世尊前面自啟白。
惟願大聖。
自安宣教。
勿以為慮。
如來至真滅度之後。
我等當共分布此經講說示人。
假使有人儱戾自用。
性不修調。
薄德無福心懷自大。
著供養利不備善本。
離于解脫難可成就。
我等世尊。
興忍辱力在于彼世。
受此經典書持誦說。
供養奉事懷佩在身。
除于吾我班宣斯經。
報安住恩。
爾時會中五百比丘學不學者。
前白佛言。
唯然世尊。
吾等堪任宣布此經。
又複大聖。
他方世界如來聲聞諸學不學。
佛悉授決。
當成無上正真之道。
一切叉手而禮世尊。
八千比丘複白佛言。
大聖自安。
勿以為慮。
滅度之後。
當廣解說傳此經道。
亦當宣布他方世界。
所以者何。
此忍世界。
人多憍慢本德薄少。
心常懷亂如火毒然。
迷惑三界不能自安。
爾時大敬逵比丘尼。
與六千比丘尼俱。
瞻戴尊顔不以為厭。
啟白佛言。
道德至尊巍巍無量。
超絕虛空無能及者。
佛即告曰。
汝輩瞿昙彌。
勿懷悒悒而為愁戚悲顔觀佛。
恨言如來而不班宣。
獨不見蒙授無上至真正覺之決。
一切衆會等共和同。
爾乃演布授衆人決。
當至無上正真之道。
皆一等味味無有異。
從是已往。
汝當遭值三萬八千億諸佛之衆供養奉事。
當為菩薩常為法師。
此學不學六千比丘尼。
為諸衆生。
菩薩法師。
次第具足菩薩行已。
當成為佛。
号曰一切衆生鹹敬如來至真等正覺。
成佛以後開化人民。
各各展轉共相授決。
當成為佛。
度脫無數不可計人。
于是羅雲母比丘尼及持名聞。
各心念言。
今佛世尊而不愍念。
獨見遺棄。
于是大聖告名聞比丘尼。
今我班宣告語遠近。
當于十萬億佛修道。
常為法師奉菩薩行。
所遵具足當得作佛。
号具足百千光幢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為佛衆祐。
其世界名仁賢。
爾時其佛。
光明威神無數百千。
壽不可限。
時大敬逵及羅雲母比丘尼等。
得未曾有驚喜悅豫。
即說是偈。
而嗟歎佛。
世尊所開示 為衆之導師 開化于世界 并及于天人 天人所奉事 今者見慰撫 以為人導師 充滿悅我意 比丘尼說此頌已白世尊曰。
唯然大聖。
我等信樂是佛法訓。
堪任誦讀。
又及餘人他方世界。
于時世尊。
顧眄八十億垓百千逮諸總持開士講不退轉法輪。
時諸菩薩見佛照臨。
尋叉手啟白。
唯願大聖。
以斯經典付授我等。
講說宣布得此經卷。
專惟佛德。
諸族姓子仰 世尊。
俯察己身前世所行平等之願。
則于佛前而師子吼。
如來滅度後。
若此經法在于十方。
我等書寫受持諷誦。
思惟其誼分别布路。
顯化餘人亦令如斯。
承佛聖旨。
我之朋黨處殊異土。
大聖加恩。
将接我等使得成立爾時諸菩薩大士同心等意。
佛前而說頌曰。
唯然世尊 默然安聖 佛滅度後 光闡影訓 然後末世 恐有患難 當普班宣 分别說之 若撾捶罵詈 以石打擲者 大聖往來世 鄙當忍此愚 語言難可了 谀谄癡憍慢 然後處山岩 無獲謂有得 無便于智慧 當何以報答 獨行順心志 懷惡為無忍 在居貪惡聲 當為說經法 所講言決除 猶若此六通 兇暴秉毒心 處寂行斯想 入燕而獨住 不慕罵詈對 是我等無忍 猗著于利養 則是外道人 所說為已施 于經自精進 猶以供養利 于衆會中說 宣吾等名譽 若至國王宮 大臣及寮屬 并梵志長者 若餘比丘所 謗毀說我惡 所行如邪道 吾當悉忍此 當奉侍大聖 爾時離憂戚 若使能忍辱 以斯佛所說 悉當呵教之 劫亂比丘诤 兇暴大恐懼 悉罵詈我等 諸比丘如鬼 在世行恭敬 皆令忍苦患 以順柔軟性 故當說此經 吾等不貪身 亦不惜壽命 當堪奉持此 志願于佛道 世尊具知之 如兇惡比丘 然後來末世 當分别開解 顔色常不悅 數數犯不當 遊行不以時 衣服多不政 假使今世雄 滅度後末世 在衆會勇猛 分别說是經 若行求入城 傥有所慕索 所在當施與 佛知不令堕 用愛樂世原 興修仁善心 少欲行節限 逮善寂滅度 一切世光曜 十方悉來會 我當言至誠 悉見心不虛 正法華經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