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四

關燈
計菩薩東方現在甚樂世界。

    有二佛号無怒山崗如來至真等正覺。

    東南方現在二佛。

    号師子響師子幢如來。

    南方現在二佛。

    号一住常滅度如來。

    西南方現在二佛。

    号帝幢梵幢如來。

    西方現在二佛。

    号無量壽超度因緣如來。

    西北方現在二佛。

    号栴檀神通山藏念如來。

    北方現在二佛。

    号樂雨雨音王如來。

    東北方現在二佛。

    号除世懼。

    今吾能仁。

    于忍世界。

    得成如來至真等正覺。

    合十六尊。

     又告比丘。

    吾等十六為沙彌時。

    在彼佛世講說經法。

    衆生聽受。

    一一菩薩開化無量諸江河沙億百千垓。

    發無上正真道者。

    今得成就為菩薩道。

    住聲聞地者。

    漸當誘進無上大道。

    稍稍當成最正覺。

    所以者何。

    如來之慧難限難計。

    不可逮及為若此也。

    又告比丘。

    何所是乎。

    吾為菩薩時。

    開化無量億百千垓江河沙等。

    聽聞咨受諸通慧者。

    當來末世。

    或有發意。

    學弟子乘。

    成為聲聞。

    後不肯聽受菩薩之教。

    不解佛慧不行菩薩。

    一切志在無為之想。

    謂當滅度。

    甫當往至他佛世界。

    順殊異行生異佛國。

    當求道慧志聽啟受。

    爾乃解知如來之法。

    有一滅度無有二乘也。

    皆是如來善權方便說三乘耳。

    如來正覺滅度之時。

    若有供養以清淨行。

    信樂妙言趣于經典。

    一心定意為大禅思。

    當知爾時觀于如來。

    皆普合會諸菩薩衆。

    會諸聲聞聽受此法。

    爾乃睹見世間佛道。

    無二滅度也。

    如來正覺善權說耳。

    其樂下劣小乘行者。

    則自亡失遠乎人種。

    不解人本為欲所縛。

    如來滅度時。

    若有聞說歡喜信者。

    佛恩所護。

     假喻曠野五百裡路。

    迥絕無人亦無國君。

    有一導師聰慧明達。

    方策密謀隐知遠近。

    将衆賈人欲度懸迥。

    皆俱疲怠不能自前。

    各思戀曰。

    予等安處聖興之土。

    本國平雅有君長師父。

    今來遠涉極不任進。

    甯可共還免離苦難。

    導師愍之。

    發來求寶中路而悔。

    設權方便于大曠野。

    度四千裡若八千裡。

    以神足力化作大城。

    告衆商人無懷廢退。

    大國已至可住休息。

    随意所欲飯食自恣。

    欲得大寶于此索之。

    又告比丘。

    商人見城人民興盛。

    快樂無極怪未曾有。

    離苦獲安喜用自慰。

    無複憂恐饑乏之患。

    自謂無為如得滅度。

    停止有日隐知欲厭。

    即沒化城令無處所。

    告衆賈曰。

    速當轉進到大寶地。

    吾見汝等行疲心懼。

    故現此城。

     又告比丘。

    如來如是。

    為人等倫唱道經誼。

    睹見生死長久艱難虛乏之患。

    現于三乘。

    禅定一心使得滅度。

    又佛從本說有一乘。

    聞佛講法不受道慧。

    若患厭者謂當積行甚為勤苦。

    如來悉見其心所念志疲懈想。

    為現聲聞緣覺易得。

    猶如無導化作大城。

    人民饒裕商者晏息。

    視如厭玩沒之不現。

    為衆商人說幻化城。

    其導師者謂如來也。

    大曠野者謂五道生死。

    衆商賈人謂諸學者。

    将行求寶謂說道慧菩薩行法。

    中路厭玩不肯進者。

    謂佛難得累劫積功不可卒成。

    誘以聲聞緣覺易辦。

    化作城者謂羅漢泥洹。

    沒城不現謂臨滅度。

    佛在前立勸發無上正真道意。

    其羅漢事限礙非真不至大道。

    若至他方與佛相見。

    得不退轉無所從生。

    乃為大寶究竟之事。

    佛語諸比丘。

    如來說法爾等聞之。

    謂悉備足。

    不知所作尚未成辦。

    又如來慧普見世間一切人心。

    示現泥洹。

    如來至真等正覺。

    善權方便說有三乘。

    爾時世尊欲重解誼。

    說斯頌曰。

     昔有大通  衆慧導師  适坐道場 于佛樹下  其佛定處  具十中劫 尚未得成  究竟道誼  諸天龍神 阿須倫等  普發精進  供養最勝 雨諸天華  紛紛如降  用散等覺 人中之導  于虛空中  暢發雷震 而以進貢  上尊大聖  最勝在彼 行甚勤苦  所行久長  成無上道 專精思惟  于十中劫  乃成正覺 大通衆慧  諸天人民  億百千垓 一切衆生  歡喜踴躍  彼佛本有 諸子十六  皆順禀受  人中道化 衆庶之類  億百千垓  眷屬圍繞 造兩足尊  前稽首禮  師長聖尊 殷勤啟谏  願說經典  勇猛師子 講未聞者  飽滿我等  及世人民 十六荒域  及此世界  久遠空墟 大聖乃興  梵天宮殿  亘然大明 現衆瑞應  悉分别說  東方世界 億百千垓  五百國土  自然震動 彼有大梵  自處其宮  威神功德 巍巍最上  于時睹見  此本瑞應 尋即造詣  愍傷俗者  則以天華 供散大仁  皆用宮殿  奉上世尊 鼓樂弦歌  贊佛功德  勸谏正導 令轉法輪  時人中尊  默然受之 尋為如應  解說經法  南方西方 北方世界  上方下方  四隅境域 億千垓衆  梵天悉來  各獻所珍 以為供養  又複下方  諸界梵天 普亦如是  等無有異  皆以宮殿 奉上大聖  嗟歎如來  悉共勸助 願轉法輪  光闡心目  無數億劫 難得值遇  惟垂示現  往古根力 加哀開[門@為]  甘露法門  普等法眼 分别慧誼  宣揚群典  若幹品類 時佛為說  遍示四谛  一切具解 十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