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緣 為顯無黠 令得眼目
講說生死 憂苦空患 一切世間
悉從生有 當知因是 緻于終沒
如來适說 是法欲竟 若幹種類
無央數人 八十億垓 衆生之俦
于時聽者 住聲聞乘 何況餘方
立第一地 彼時最勝 所說經法
如江河沙 黎庶清淨 都盧志于
聲聞之行 導師聖衆 計數若茲
一切共算 不能稱限 衆等品類
一一如是 皆悉若斯 立大上慧
于時至尊 十六聖子 等俱學者
齊共同心 一切出家 鹹為沙彌
而悉分别 佛方等經 吾等當成
世之明父 汝黨如是 皆得上慧
斯諸衆生 悉令如此
又如世尊 為法之眼 最勝至誠
見人心本 幼少為童 常行平等
而為衆生 說上尊道 億百千垓
無底譬喻 示現因緣 尋獲報應
分别所興 諸通敏慧 如諸菩薩
所當造行 于時大聖 為現真谛
顯揚宣布 斯正法華 普雨講說
大方等經 若幹千頌 不可思念
無能限量 如江河沙 于時适說
斯之經典 則入靜室 三昧等觀
八十四萬 劫中澹然 世雄尊師
定意如斯 時諸沙彌 觐瞻大聖
在于靜室 而不出遊 開化人民
無數億千 覺了禅定 清淨無漏
第一始設 于大法座 宣揚說此
仁賢經典 于安住教 流布佛化
如是比像 所造弘廣 于江河沙
不可稱限 億百千數 皆聽啟受
安住之子 一一開導 算諸黎庶
無能限量 于時最勝 滅度之後
悉得觐于 四十億佛 彼諸學士
适聞斯名 便即供養 兩足之尊
有四事行 離垢為貴 悉得佛道
現在十方 斯十六童 皆是佛子
普在八方 敷弘道誼 于彼所說
及聽受者 是諸聲聞 悉佛弟子
步步各各 若幹色像 今當親近
發大道意 吾身爾時 寤不覺者
皆令一切 鹹得聽受 爾諸賢者
号聲聞子 善權方便 示諸人道
吾前世時 報應如斯 應所說法
是其因緣 假使不忍 修尊佛道
比丘當知 魔所娆因 随其本性
兇弊縱恣 志不奉行 不樂空慧
無數百世 渴不值水 又當愚騃
常處恐懼 無數丈夫 百千之衆
發迹而行 欲度曠野 又睹曠野
殊迥艱難 其裡計數 五百逾旬
有一大人 賢聖明哲 導師開化
心無所畏 為彼賈人 導示徑路
曠野懸邈 多有艱恐 無數億人
創礙羸憊 各對導師 而自訴訟
吾等疲弊 不能進前 徒類今日
欲退還歸 導師聰明 為方便父
諄諄宣喻 誘誨委曲 矜憐闇塞
欲棄寶退 壞敗本計 中路規還
吾今甯可 設神足力 化造立作
廣大城郭 嚴莊若幹 億千人民
而立房室 令微妙好 又當複化
大江流河 苑園浴池 華實滋茂
台館殿宇 牆垣绮[女*(替-曰+貝)] 男女若幹
巨億百千 誘恤勉勵 使不恐懼
各自僥慶 歡喜悅豫 今日得至
于此大城 入市所娛 所欲之具
心懷忻然 如得滅度 爾等及吾
諸難以除 以親親故 歡悅所安
今日一切 恣所施為 從己所樂
周遍觀采 與卿同心 故鄭重說
悉來聚集 聽聞所說 吾以神足
化作大城 吾時觀察 枯燥荊棘
每懼仁等 創楚悔還 即設善權
化現衆諸 且宜精志 順路進前
佛告比丘 吾亦如是 見無央數
億千衆生 患厭勤苦 周旋迷惑
以方便教 而開導之 故佛念斯
如是利誼 厭于佛道 不得滅度
一切道父 而覺了之 賢等事辦
今得羅漢 故勸助立 住斯德報
偶察諸賢 得至羅漢 汝等一切
皆棄衆苦 一切衆會 乃演斯法
諸佛大聖 善權方便 講說佛教
大仙救護 其乘有一 未曾有二
休息爾等 故分别說 由是教化
此諸比丘 當興精進 第一英妙
諸仁當志 一切敏慧 菩薩典法
無有滅度 我常發求 成諸通慧
得達十方 最勝之法 顔貌殊妙
相三十二 當得佛道 乃應滅度
諸大導師 說法如是 且令休息
自謂滅度 适得休息 言獲無為
緣是之故 暢諸通慧
正法華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