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頌曰。
諸佛現世 甚難得值 久不瞻睹 今日乃觐 僥幸來至 蠲除愛欲 具足充滿 于三千刹 諸大導師 飽滿饑虛 古來至今 未曾見聞 如靈瑞華 鮮可遭值 道慧難遇 時時乃有 我等宮殿 雅麗無量 承佛威神 而得獲此 唯垂大哀 納受所進 願處其中 顯現道因 時諸梵天勸請世尊。
惟轉法輪分别經典。
令諸天神沙門梵志。
多所愍傷普安一切。
天上世間悉當蒙恩。
于是梵天與群侍俱。
等心同聲。
而歎頌曰。
幸願世尊 廣演經典 加哀當轉 大聖法輪 講若幹法 聲若雷震 惟願愍傷 吹大法螺 以大經典 雨于世界 分别善教 微妙之誨 我等勸助 願講道慧 開度衆生 億百千垓 西南方西北方東北方。
各各如是。
無數梵天不可計限。
上方下方各各如是。
自在宮殿。
睹見光明靡不周接。
怪之未有。
各從斯去。
五百億百千世界諸梵天衆。
各舍宮殿來詣佛所。
有大梵天名曰妙識。
即歎偈曰。
善哉願諸佛 世吼獲聖明 為三界衆生 開示正覺乘 普為世間眼 達見于十方 開通甘露門 度脫無數人 乃昔往古世 人中尊變現 空無思想念 使現于十方 長益樂地獄 好喜畜生處 後生堕餓鬼 億數難思議 亡失于天身 壽終堕惡趣 若得聽佛法 進獲平等道 志行趣佛慧 将護衆黎庶 皆得歸安隐 不失快樂想 常不行佛道 不處于正法 違無量聖教 即堕于惡趣 睹見世光明 以善故來至 發一切衆生 而行于慈哀 逮見于世尊 解空慧無漏 諸天及世間 于斯悉勸助 宮殿妙無量 猶如威神德 普施明月珠 大導師願受 人尊願受供 愍傷幸宮殿 令此群品類 逮得無上道 佛告諸比丘。
于時五百百千億大梵天衆。
贊歎佛已。
啟勸令佛轉大法輪。
開度十方安隐世人。
複歎頌曰。
思願講說 無上法輪 惟雷法鼓 尊妙法音 度脫衆生 勤苦之患 加哀示現 無為大道 我等勸助 唯聖說法 救護餘類 及世間人 音聲柔軟 敷揚美響 億百千劫 積累德行 佛告諸比丘。
大通衆慧如來。
爾時見十方無央數百千億衆生勸請說法。
及十六子國王太子。
轉大法輪三轉十二事。
開化發起沙門梵志諸天龍神衆魔梵天及世人民。
為說苦本是為苦谛。
至習盡道由是盡苦。
苦盡至道十二緣起具足分别。
從癡緻行。
從行緻識。
從識緻名色。
從名色緻六入。
從六入緻習。
從習緻痛。
從痛緻愛。
從愛緻受。
從受緻有。
從有緻生。
從生緻老病死憂苦大患。
又告比丘。
大通衆慧如來三說經法。
須臾之頃分别此誼。
令十六億百千垓衆漏盡意解。
逮得六通三達之智。
無央數人皆得度脫。
如是至三。
第四說經。
江河沙等億百千垓群生聽經。
一一皆獲漏盡意解。
諸聲聞衆不可稱計。
爾時十六國王太子以家之信出家為道。
皆為沙彌。
聰明智慧多有方便。
以曾供養億百千佛。
造立衆行。
求無上正真道。
俱白佛言。
今大會聲聞衆。
無央數億百千人。
有大神足已具成就。
惟為我等。
講演無上正真道誼。
願弘慧見指示其處。
當從如來學大聖教。
以共勸進觀察其本。
于時世尊。
悉見幼童國王太子心之所念。
則為國王及諸眷屬講說經法。
八十億百千垓人皆作沙門。
于時彼佛觀諸沙門心之本原。
為二萬劫說正法華方等經典菩薩所行一切佛護。
皆已周遍。
四部衆會普等無異。
十六幼童沙彌兄弟。
聞佛所說悉共受持。
諷誦講贊。
其佛授決。
當得無上正真之道。
說是經已聲聞歡喜。
十六沙彌無數億百千垓諸菩薩衆皆得本志。
彼佛說是。
于八萬劫未曾休懈。
說斯經已。
即入靜室精思閑定。
四十萬劫三昧正受。
爾時十六王子為沙彌者。
行菩薩道本是佛子。
睹見世尊獨處閑居。
各各豫嚴法座。
欲用敷演廣彼法誼。
于時都會八萬四千劫分别說經。
一一菩薩化度六十萬江河沙億百千垓。
處于無上正真道。
皆立大乘。
其大通衆慧如來八十四萬劫。
乃從三昧興就法座。
普告一切諸比丘衆。
十六王子所建功德難及無量。
至未曾有智慧巍巍。
則以供養無數億百千諸佛。
衆行具足普受聖慧。
入于道明合集佛智。
諸比丘衆皆當稽首。
恭敬自歸十六仁賢。
數數莫懈。
其志聲聞緣覺乘。
已得聲聞緣覺之路。
若行菩薩及成就者。
其新發意皆當付此。
諸族姓子。
聽所說經不拒逆者。
皆當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成佛聖慧。
諸族姓子順世尊教。
以是正法數數分别為一切說。
其十六子具菩薩乘。
一一開化六十江河沙等人。
所生之處常共俱會。
亦複普說聽正法誼。
各各值見四十億百千諸佛世尊。
或當複更見諸佛者。
今我班宣四輩。
佛言欲知爾時十六國王子乎。
答曰不及也。
佛言。
今皆成無上正真之道。
今悉現在處于十方說法救護。
無數億百千垓兆載聲聞衆。
不可稱
諸佛現世 甚難得值 久不瞻睹 今日乃觐 僥幸來至 蠲除愛欲 具足充滿 于三千刹 諸大導師 飽滿饑虛 古來至今 未曾見聞 如靈瑞華 鮮可遭值 道慧難遇 時時乃有 我等宮殿 雅麗無量 承佛威神 而得獲此 唯垂大哀 納受所進 願處其中 顯現道因 時諸梵天勸請世尊。
惟轉法輪分别經典。
令諸天神沙門梵志。
多所愍傷普安一切。
天上世間悉當蒙恩。
于是梵天與群侍俱。
等心同聲。
而歎頌曰。
幸願世尊 廣演經典 加哀當轉 大聖法輪 講若幹法 聲若雷震 惟願愍傷 吹大法螺 以大經典 雨于世界 分别善教 微妙之誨 我等勸助 願講道慧 開度衆生 億百千垓 西南方西北方東北方。
各各如是。
無數梵天不可計限。
上方下方各各如是。
自在宮殿。
睹見光明靡不周接。
怪之未有。
各從斯去。
五百億百千世界諸梵天衆。
各舍宮殿來詣佛所。
有大梵天名曰妙識。
即歎偈曰。
善哉願諸佛 世吼獲聖明 為三界衆生 開示正覺乘 普為世間眼 達見于十方 開通甘露門 度脫無數人 乃昔往古世 人中尊變現 空無思想念 使現于十方 長益樂地獄 好喜畜生處 後生堕餓鬼 億數難思議 亡失于天身 壽終堕惡趣 若得聽佛法 進獲平等道 志行趣佛慧 将護衆黎庶 皆得歸安隐 不失快樂想 常不行佛道 不處于正法 違無量聖教 即堕于惡趣 睹見世光明 以善故來至 發一切衆生 而行于慈哀 逮見于世尊 解空慧無漏 諸天及世間 于斯悉勸助 宮殿妙無量 猶如威神德 普施明月珠 大導師願受 人尊願受供 愍傷幸宮殿 令此群品類 逮得無上道 佛告諸比丘。
于時五百百千億大梵天衆。
贊歎佛已。
啟勸令佛轉大法輪。
開度十方安隐世人。
複歎頌曰。
思願講說 無上法輪 惟雷法鼓 尊妙法音 度脫衆生 勤苦之患 加哀示現 無為大道 我等勸助 唯聖說法 救護餘類 及世間人 音聲柔軟 敷揚美響 億百千劫 積累德行 佛告諸比丘。
大通衆慧如來。
爾時見十方無央數百千億衆生勸請說法。
及十六子國王太子。
轉大法輪三轉十二事。
開化發起沙門梵志諸天龍神衆魔梵天及世人民。
為說苦本是為苦谛。
至習盡道由是盡苦。
苦盡至道十二緣起具足分别。
從癡緻行。
從行緻識。
從識緻名色。
從名色緻六入。
從六入緻習。
從習緻痛。
從痛緻愛。
從愛緻受。
從受緻有。
從有緻生。
從生緻老病死憂苦大患。
又告比丘。
大通衆慧如來三說經法。
須臾之頃分别此誼。
令十六億百千垓衆漏盡意解。
逮得六通三達之智。
無央數人皆得度脫。
如是至三。
第四說經。
江河沙等億百千垓群生聽經。
一一皆獲漏盡意解。
諸聲聞衆不可稱計。
爾時十六國王太子以家之信出家為道。
皆為沙彌。
聰明智慧多有方便。
以曾供養億百千佛。
造立衆行。
求無上正真道。
俱白佛言。
今大會聲聞衆。
無央數億百千人。
有大神足已具成就。
惟為我等。
講演無上正真道誼。
願弘慧見指示其處。
當從如來學大聖教。
以共勸進觀察其本。
于時世尊。
悉見幼童國王太子心之所念。
則為國王及諸眷屬講說經法。
八十億百千垓人皆作沙門。
于時彼佛觀諸沙門心之本原。
為二萬劫說正法華方等經典菩薩所行一切佛護。
皆已周遍。
四部衆會普等無異。
十六幼童沙彌兄弟。
聞佛所說悉共受持。
諷誦講贊。
其佛授決。
當得無上正真之道。
說是經已聲聞歡喜。
十六沙彌無數億百千垓諸菩薩衆皆得本志。
彼佛說是。
于八萬劫未曾休懈。
說斯經已。
即入靜室精思閑定。
四十萬劫三昧正受。
爾時十六王子為沙彌者。
行菩薩道本是佛子。
睹見世尊獨處閑居。
各各豫嚴法座。
欲用敷演廣彼法誼。
于時都會八萬四千劫分别說經。
一一菩薩化度六十萬江河沙億百千垓。
處于無上正真道。
皆立大乘。
其大通衆慧如來八十四萬劫。
乃從三昧興就法座。
普告一切諸比丘衆。
十六王子所建功德難及無量。
至未曾有智慧巍巍。
則以供養無數億百千諸佛。
衆行具足普受聖慧。
入于道明合集佛智。
諸比丘衆皆當稽首。
恭敬自歸十六仁賢。
數數莫懈。
其志聲聞緣覺乘。
已得聲聞緣覺之路。
若行菩薩及成就者。
其新發意皆當付此。
諸族姓子。
聽所說經不拒逆者。
皆當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成佛聖慧。
諸族姓子順世尊教。
以是正法數數分别為一切說。
其十六子具菩薩乘。
一一開化六十江河沙等人。
所生之處常共俱會。
亦複普說聽正法誼。
各各值見四十億百千諸佛世尊。
或當複更見諸佛者。
今我班宣四輩。
佛言欲知爾時十六國王子乎。
答曰不及也。
佛言。
今皆成無上正真之道。
今悉現在處于十方說法救護。
無數億百千垓兆載聲聞衆。
不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