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如來興顯經卷第四

關燈
億百千垓佛之世界。

    滿其中塵。

    一切諸佛。

    自然有音。

    而說經法。

    吾等于此。

    而現告诏。

    猶如餘黨。

    被蒙開化。

    亦如一切諸佛講法。

    等無差特。

    又若百千國中塵數一切菩薩。

    皆得神通。

    入諸三昧。

    因見十方佛當授決。

    一切悉獲一生補處。

    歸于無上正真之道。

    千佛國土滿中塵數衆生之類。

    志發無上正真道意。

    皆為聖尊所見授決。

    盡于将來無數佛土滿塵之劫。

    當得為佛。

    号曰佛界之乎如來至真等正覺。

    而常建立于斯法講。

    當來菩薩。

    聞所未聞。

    宣暢奉行。

    于此四域一切世界衆生悉知。

    猶若此界群萌被蒙。

    開化道教。

    而順律者。

    十方佛國亦複如是。

    億百千垓。

    不可限量。

    不可稱計。

    不可思議。

    無有邊際。

    道所化度。

    盡虛空界。

    諸佛境土。

    諸所黎庶鹹被開化。

    十方諸佛。

    威神照明。

    如來宿本。

    建立所緻。

    逮得諸法。

    遵修德本。

    如來聖慧。

    無能喻者。

    佛教随時。

    導利遍禦。

    諸菩薩衆。

    所獲從宜。

    諸根調定。

    宿世所行。

    無所亡失。

    普賢菩薩。

    威神恢廣。

    為諸通慧。

    威聖恺悌。

    悉見十方不可計量億百千垓佛土。

    滿塵諸菩薩等品數如是。

    悉來集會。

    充于十方諸法境界。

    示現無極嚴淨菩薩。

    奮演大光。

    感動一切諸佛世界。

    驚駭天宮。

    降伏魔衆。

    滅除一切衆惡諸趣。

    宣暢如來無量威尊。

    不可稱計諸法之樂。

    贊如來德。

    弦出無量。

    而雨一切。

    無有崖底。

    衆寶奇特。

    種種供具。

    示現無極。

    各各異身。

    一切鹹為如來法門。

    己身之器。

    所受無量。

    承佛聖旨。

    悉共同音。

    演一等聲。

    善哉善哉。

    卿佛之子。

    乃能頒宣如來無等倫法。

    又所玩習。

    皆順普賢。

    達無量稱。

    入音聲号。

    親從如來。

    辭來至此。

    其佛世界。

    名曰普光。

    其法亦然。

    如今于此。

    等無有異。

    鹹說斯法。

    承佛聖旨。

    逮如來典。

    是為佛子。

    證明現在。

    佛所建立。

    詣此衆會。

    又如于今。

    至此會者。

    十方法界。

    所教無限。

    亦複如是。

    鹹同虛空。

    諸佛國土。

    一一界土。

    四方之域。

    顯示如來之所建立。

    佛之國土不可限量。

    百千佛土滿其中塵諸菩薩來。

    皆是如來威神之德。

    修無等倫。

    以此章句。

    于是嚴飾。

    審谛無損。

    無能過者。

    于斯普賢菩薩。

    悉觀一切諸菩薩德。

    察法際已。

    宣暢大聖之姓族也。

    理釋諸佛無極之道如來之法。

    而無有侶。

    即便咨嗟。

    廣達無邊。

    悉宿德本。

    剖判光動。

    一切無形。

    演說佛典。

    普解衆生志性所趣。

    靡不遍睹。

    令諸群黎逮得。

    應時不舍法句。

    使諸菩薩念不可量。

    道法光明。

    綜了縷練。

    世尊無極。

    建立無慢。

    現言歌詠。

    一切如來。

    悉為一身。

    合一法體。

    又複宣暢往本大行。

    精進力勢。

    無所藏匿。

    吉祥之力。

    等際所有。

    承佛威神道之所感。

    無可為喻。

    無言乃達。

    爾時普賢。

    重告之曰。

    菩薩大士。

    逮得法忍。

    有十事。

    以能具足于法忍者。

    則無陰蓋。

    便緻一切法忍之地。

    于諸佛法。

    而無挂礙。

    何謂為十。

    一達音響。

    二柔順行。

    三不起法忍。

    四曰喻幻。

    五曰野馬。

    六曰若夢。

    七曰呼響。

    八曰若影。

    九曰如化。

    十曰如空。

    是為菩薩逮十法忍。

    彼則何謂為音響忍。

    諸所聞音。

    不懷恐怖。

    不畏不懅。

    喜樂思順。

    諸所遵行。

    無所違失。

    是音響忍。

    何謂柔順法忍。

    菩薩随順應遊法生。

    而觀察法。

    造立行等。

    不為逆亂設使諸法。

    應柔順者。

    當度度之。

    志性清淨。

    遵修平等。

    勤加精進。

    順入成就。

    是柔順法忍。

    何謂菩薩不起法忍。

    菩薩設睹諸法有所生者。

    都無處所。

    不計滅盡。

    亦無所見。

    其不生者則無所滅。

    其無滅者則無所盡。

    其無盡者則無所壞。

    其無壞者則無崖底。

    其無底者則寂然地。

    其寂然地者則澹泊也。

    其澹泊者則無所行。

    其無所行者則無所願。

    是為不起第三法忍。

    何謂菩薩喻幻法忍。

    曉了諸法一切如幻因緣而成。

    笃信一法。

    濟度若幹無央數法。

    以無數法。

    等入一法。

    入于吾我。

    入無所入。

    諸所建立。

    導利衆行。

    悉無所著。

    猶如巨象衆乘之上。

    若幻不與衆象車騎步人遊居。

    不與男女童子童女。

    大小遊居。

    不與樹木枝葉華實。

    而俱遊居。

    菩薩曉了一切諸法。

    若如幻者。

    不合不散不與地水火風。

    而俱遊居。

    不與晝夜十五日。

    一月一歲。

    而俱遊居。

    不計百年千年。

    不與日月劫數。

    而俱遊居。

    不與影響諸所見衆。

    而俱遊居。

    不與若幹。

    亦不若幹而俱遊居。

    不以若幹入于一事。

    而俱遊居。

    不與微妙及劣下極。

    柔軟粗犷。

    而俱遊居。

    不與鮮少弘多遊居。

    不與有限無限遊居。

    不與若幹各異衆會并處色者。

    而俱遊居。

    其衆會者。

    不與幻變。

    而俱遊居。

    其所幻變。

    不與衆會。

    而俱遊居。

    無居不居。

    無所不居。

    而等濟度。

    一切諸見。

    及若幹幻。

    各各異見。

    于斯諸見。

    永無所見。

    乃見一切諸趣根原。

    是為佛子。

    名曰菩薩遊入如幻。

    而度于世。

    世所行塵勞世。

    國土俗遊法世。

    吾我世。

    痛癢世。

    有為世。

    離有世。

    合會世。

    無合會世。

    分别世。

    所造行世。

    是為菩薩濟度世名。

    則為幻化普入諸世。

    不受衆生。

    不壞衆生。

    不受國土。

    不敗國土。

    不受于法。

    亦不壞法。

    不念過事。

    于過去事。

    亦無所想。

    亦不離想。

    亦無當來。

    亦無造行。

    不堕未然。

    不住現在。

    不毀所存。

    則于佛道。

    而不馳騁。

    不想念道。

    亦不與佛。

    亦不勸佛而取滅度。

    不住諸願。

    不舍所誓。

    遵修平等。

    亦不嚴淨。

    無所挂礙開導國土。

    勸使進入。

    無所破壞。

    住于法本而不動轉。

    等入吾我。

    亦不違毀吾我之想陰種諸入。

    訓誨衆行。

    蠲除所著。

    度脫黎庶。

    于斯諸行。

    無所依猗。

    曉了諸法。

    而悉平等。

    永不可得。

    分别諸法但假字耳。

    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