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如來興顯經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想天。
一切三千大千世界。
悉處虛空。
如是計之。
一切三界群生有形。
不離虛空。
而想吾我。
虛無所計。
則無所猗。
空無所著。
亦不迫迮。
生死亦然。
察于十方所周虛空。
含受一切諸佛世界。
亦無所受。
如是仁者。
諸聲聞乘。
緣覺之慧。
有為行慧。
無為行慧。
皆以依猗如來之慧。
如來智慧之所開化。
大道通達。
普入一切。
無不周接。
無所想念。
亦無挂礙。
辄以聖智。
多所濟導。
是為第六。
于是頌曰。
旨極從下方 起至于上界 一切三千國 欲色及無色 所住無所住 諸界無吾我 亦不計有常 不念于斷絕 安住慧如是 一切慧之本 諸學及不學 并諸緣覺乘 衆菩薩明達 而志懷愍哀 若建立道門 佛智慧最上 複次佛子。
猶如下方。
而生大藥。
達山王頂。
号無根原。
又大藥者。
根通地下。
過于金剛。
六萬八百千由旬。
住于水界。
安隐而立。
無能拔者。
其原分布。
悉遍周匝閻浮提土。
萬物萌芽。
繞集一切樹木根株。
近莖生莖近枝生枝。
近節生節。
近葉生葉。
近華生華。
近實生實。
其有天下。
樹木華果。
皆因之生。
又大藥者。
其根轉體。
體令根轉。
以用二事。
不生萬物。
近于地獄。
依水純陰故。
雖在于彼而不回轉。
是以于法而不得生。
又其餘處。
大地之場。
所布根原藥之所生。
盡極其地。
法應當然也。
如來道慧。
亦複如是。
從本清淨。
則以大哀。
生堅固元。
平等覺種。
乃為真谛。
微妙達要。
而不可動。
斯謂根也。
善權方便。
則謂莖也。
慧則枝也。
法界節也。
一心脫門三昧正受無所破壞。
葉也。
覺意莊嚴。
華也。
究暢樹形。
諸通慧也。
解度知見實也。
辯才之議。
靡不通達。
則謂地也。
其如來慧。
無有根著。
用何等故。
而無根著。
永無所信。
是則名曰為究暢矣。
則無根著。
所可興發。
悉無所行。
斷菩薩行。
則為無本故。
謂如來也。
演菩薩行。
斯則名曰無所依猗。
若有菩薩。
親近如來無極慧原。
則不違舍一切衆生。
因其道根。
而生大哀。
近于莖者。
堅精進也。
因其莖。
次生其枝。
度無極也而長成就。
近枝生葉。
學于禁戒。
靜寂知時也。
近于華者。
謂諸相好。
若幹德本也。
節謂随時。
次生果者。
則謂究暢。
不起法忍。
至無粗辭。
柔仁和雅。
又其實者。
為諸通慧。
則為道果也。
以是之故。
如來之慧。
不由二事而有所生也。
何等為二。
謂無為及與有為之大曠谷。
若堕于溪澗。
而遊無極無為之事。
于諸聲聞緣覺之乘。
又其志性。
不與俱合。
亦無所畏。
遊于三愛三流之原。
于如來慧。
亦無所生。
亦不退還。
若有所生。
已達聖性。
修平等心。
于諸菩薩。
無有彼此。
且觀正覺。
大道晖赫。
巍巍無底。
而為真谛。
慧不增減。
其根堅住。
令諸衆生。
究竟通達。
了無笃信。
是為佛子第七之事。
于是頌曰。
于雪山岡嶺 藥名無根著 其藥有大神 威曜無等倫 普長育一切 叢林諸樹木 而根莖葉枝 枝因諸根無 一切諸佛種 自然成道慧 德旨亦如是 遵修一切智 曉了行佛道 奉宣于聖路 等習于慈哀 生長覺明哲 複次佛子。
譬劫災變。
大火熙赫。
燒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樹木。
藥草萬物。
及至圍神大圍神山。
大金剛山。
莫不焚冶。
假使有人。
取枯茭草肥松重閣。
以投盛火。
于意雲何。
甯有一葉得不燒乎。
答曰不得不燒。
欲令不燒。
未之有也。
報曰如是。
尚可使火不燒樹木大積薪草。
有欲限節。
如來聖慧三達神智。
衆生之數。
國土多少。
諸法之底。
去來現在無央數劫。
令不普見。
而有微礙。
不悉及者。
未之有也。
所以者何。
正覺道慧。
無有限量。
不可計會。
靡不通徹。
故号如來至真等正覺。
是為第八。
于是頌曰。
若劫之遭患 天地被陶冶 一時悉焦然 男女樹木果 佛子且憶察 于斯諸遊居 金剛尚消融 何況枯草木 山陵諸所有 豈可脫不燒 安住之智慧 皆能分别知 當來衆生類 若幹劫佛土 諸佛悉明達 如是無限量 複次佛子。
猶如災變風起之時。
而有大風。
名曰毀明。
則發且興。
毀壞圍神。
大圍神山及金剛山。
一切三千大千世界。
吹令破散。
使無有餘。
又複有風名因緣蓋。
吹于三千大千世界。
飄舉擎接。
越置他佛國。
假使于彼因緣蓋風。
獨值自恣。
無毀明風。
便當摧破十方。
不可限量諸佛境界。
如是仁者。
如來則有無極大慧。
名曰毀壞一切塵欲。
正覺以斯無極大慧。
吹除一切諸菩薩衆塵勞挂礙。
如來次有無量聖達。
名曰總攝大權方便。
則能消滅愛結之患。
至妙道場。
因複開化新發菩薩。
一切諸根。
未純熟者。
設諸如來。
不總攝斯大權方便。
成大道場。
令無央數不可計會諸菩薩衆。
修于聲聞緣覺之乘。
世尊。
順從善權方便。
令諸菩薩大士之等。
超越聲聞緣覺之地。
由斯自在。
而無所住。
是為第九。
于是頌曰。
劫中若恐懅 諸天亂不安 神圍須彌山 鹹悉為毀壞 風即時興起 無能制止者 無量諸佛土 糜碎無有餘 有諸十方者 聖慈得自在 則以毀破碎 諸菩薩塵勞 彼複有道風 遵修于善權 尋便以救護 聲聞行者安 複次佛子。
如來之慧。
遊入一切聖智巍巍。
靡不周遍一切黎庶。
終始之界。
所以者何。
若有欲想。
世尊之慧。
欲及達者。
未之有也
一切三千大千世界。
悉處虛空。
如是計之。
一切三界群生有形。
不離虛空。
而想吾我。
虛無所計。
則無所猗。
空無所著。
亦不迫迮。
生死亦然。
察于十方所周虛空。
含受一切諸佛世界。
亦無所受。
如是仁者。
諸聲聞乘。
緣覺之慧。
有為行慧。
無為行慧。
皆以依猗如來之慧。
如來智慧之所開化。
大道通達。
普入一切。
無不周接。
無所想念。
亦無挂礙。
辄以聖智。
多所濟導。
是為第六。
于是頌曰。
旨極從下方 起至于上界 一切三千國 欲色及無色 所住無所住 諸界無吾我 亦不計有常 不念于斷絕 安住慧如是 一切慧之本 諸學及不學 并諸緣覺乘 衆菩薩明達 而志懷愍哀 若建立道門 佛智慧最上 複次佛子。
猶如下方。
而生大藥。
達山王頂。
号無根原。
又大藥者。
根通地下。
過于金剛。
六萬八百千由旬。
住于水界。
安隐而立。
無能拔者。
其原分布。
悉遍周匝閻浮提土。
萬物萌芽。
繞集一切樹木根株。
近莖生莖近枝生枝。
近節生節。
近葉生葉。
近華生華。
近實生實。
其有天下。
樹木華果。
皆因之生。
又大藥者。
其根轉體。
體令根轉。
以用二事。
不生萬物。
近于地獄。
依水純陰故。
雖在于彼而不回轉。
是以于法而不得生。
又其餘處。
大地之場。
所布根原藥之所生。
盡極其地。
法應當然也。
如來道慧。
亦複如是。
從本清淨。
則以大哀。
生堅固元。
平等覺種。
乃為真谛。
微妙達要。
而不可動。
斯謂根也。
善權方便。
則謂莖也。
慧則枝也。
法界節也。
一心脫門三昧正受無所破壞。
葉也。
覺意莊嚴。
華也。
究暢樹形。
諸通慧也。
解度知見實也。
辯才之議。
靡不通達。
則謂地也。
其如來慧。
無有根著。
用何等故。
而無根著。
永無所信。
是則名曰為究暢矣。
則無根著。
所可興發。
悉無所行。
斷菩薩行。
則為無本故。
謂如來也。
演菩薩行。
斯則名曰無所依猗。
若有菩薩。
親近如來無極慧原。
則不違舍一切衆生。
因其道根。
而生大哀。
近于莖者。
堅精進也。
因其莖。
次生其枝。
度無極也而長成就。
近枝生葉。
學于禁戒。
靜寂知時也。
近于華者。
謂諸相好。
若幹德本也。
節謂随時。
次生果者。
則謂究暢。
不起法忍。
至無粗辭。
柔仁和雅。
又其實者。
為諸通慧。
則為道果也。
以是之故。
如來之慧。
不由二事而有所生也。
何等為二。
謂無為及與有為之大曠谷。
若堕于溪澗。
而遊無極無為之事。
于諸聲聞緣覺之乘。
又其志性。
不與俱合。
亦無所畏。
遊于三愛三流之原。
于如來慧。
亦無所生。
亦不退還。
若有所生。
已達聖性。
修平等心。
于諸菩薩。
無有彼此。
且觀正覺。
大道晖赫。
巍巍無底。
而為真谛。
慧不增減。
其根堅住。
令諸衆生。
究竟通達。
了無笃信。
是為佛子第七之事。
于是頌曰。
于雪山岡嶺 藥名無根著 其藥有大神 威曜無等倫 普長育一切 叢林諸樹木 而根莖葉枝 枝因諸根無 一切諸佛種 自然成道慧 德旨亦如是 遵修一切智 曉了行佛道 奉宣于聖路 等習于慈哀 生長覺明哲 複次佛子。
譬劫災變。
大火熙赫。
燒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樹木。
藥草萬物。
及至圍神大圍神山。
大金剛山。
莫不焚冶。
假使有人。
取枯茭草肥松重閣。
以投盛火。
于意雲何。
甯有一葉得不燒乎。
答曰不得不燒。
欲令不燒。
未之有也。
報曰如是。
尚可使火不燒樹木大積薪草。
有欲限節。
如來聖慧三達神智。
衆生之數。
國土多少。
諸法之底。
去來現在無央數劫。
令不普見。
而有微礙。
不悉及者。
未之有也。
所以者何。
正覺道慧。
無有限量。
不可計會。
靡不通徹。
故号如來至真等正覺。
是為第八。
于是頌曰。
若劫之遭患 天地被陶冶 一時悉焦然 男女樹木果 佛子且憶察 于斯諸遊居 金剛尚消融 何況枯草木 山陵諸所有 豈可脫不燒 安住之智慧 皆能分别知 當來衆生類 若幹劫佛土 諸佛悉明達 如是無限量 複次佛子。
猶如災變風起之時。
而有大風。
名曰毀明。
則發且興。
毀壞圍神。
大圍神山及金剛山。
一切三千大千世界。
吹令破散。
使無有餘。
又複有風名因緣蓋。
吹于三千大千世界。
飄舉擎接。
越置他佛國。
假使于彼因緣蓋風。
獨值自恣。
無毀明風。
便當摧破十方。
不可限量諸佛境界。
如是仁者。
如來則有無極大慧。
名曰毀壞一切塵欲。
正覺以斯無極大慧。
吹除一切諸菩薩衆塵勞挂礙。
如來次有無量聖達。
名曰總攝大權方便。
則能消滅愛結之患。
至妙道場。
因複開化新發菩薩。
一切諸根。
未純熟者。
設諸如來。
不總攝斯大權方便。
成大道場。
令無央數不可計會諸菩薩衆。
修于聲聞緣覺之乘。
世尊。
順從善權方便。
令諸菩薩大士之等。
超越聲聞緣覺之地。
由斯自在。
而無所住。
是為第九。
于是頌曰。
劫中若恐懅 諸天亂不安 神圍須彌山 鹹悉為毀壞 風即時興起 無能制止者 無量諸佛土 糜碎無有餘 有諸十方者 聖慈得自在 則以毀破碎 諸菩薩塵勞 彼複有道風 遵修于善權 尋便以救護 聲聞行者安 複次佛子。
如來之慧。
遊入一切聖智巍巍。
靡不周遍一切黎庶。
終始之界。
所以者何。
若有欲想。
世尊之慧。
欲及達者。
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