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五

關燈
法者。

    不居三界亦不離之。

    複以三觀七露明禁而自防慎。

    常悔前過将來不造。

    當得諸佛十八之法四無所畏五根五力禅脫定門。

    其所說法平等無二。

    身黃金色相好自嚴。

    種種功德以自璎珞。

    音聲言訓達于十方。

    是謂最勝菩薩大士當獲十法功德。

    雲何為十。

    所聞正教專意思惟。

    從善知識亦不違慢。

    不自大不自下恒處于中。

    所施行業終不虛妄。

    谛入深慧意亦不亂。

    歡喜念施心悅無悔。

    若前布施無所選擇。

    達于苦際宣暢無我。

    神通自遊不失善權。

    是為十法獲十功德。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聞教專意聽  慎道無想願 憑受善知識  施念無悔吝 愛彼猶養已  高下随顔色 一心念恭敬  獲十功德福 最勝當知。

    善權适化智度無極。

    逮于菩薩大乘方等。

    如來出世愍于俗故。

    而現若幹行法不同。

    或現緣覺聲聞之乘。

    或在山崖深窟自隐。

    或複經行而自克責。

    挍計身中無一可貪。

    由是之故當自思惟。

    斯為如來之所開化。

    信吾言者而在心懷。

    于現法中即得滅度。

    雖在異學不改正行。

    為諸異學講演法鼓。

    其法無想亦無諸念。

    令其衆生盡諸有漏。

    諸有會者緻微妙慧。

    行有若幹志性不同。

    如是之比不可稱計。

    好慕聽經非圖一類。

    舍真就僞亦不可計。

    現在目前其數難量。

    或有菩薩專觀脫門。

    雖行備具貪在滅度。

    所以然者。

    未解善權故緻留難。

    如來神足導引使知。

    方自覺寤非菩薩行。

    複為波旬之所擾固。

    複從是退還在凡夫。

    最勝當知。

    如來晝夜三達觀察。

    誰根闇鈍退不進者。

    誰複進前上菩薩位。

    退如恒沙進如毫毛。

    心複自知而無神通。

    夫人初意其心堅固。

    設當成者衆生根斷。

    無為之法定無生滅。

    衆生疑惑謂為非真。

    善權方便務于真谛。

    願樂欲聽無從法忍。

    十二因緣法之深要。

    先當分别解空無相願。

    達知無常非真非有我人壽命虛無寂然。

    佛複告最勝菩薩及衆會。

    又自念吾昔未成佛時。

    為諸如來所見訓誨。

    複加威神所見接導。

    亦是本願行念所逮。

    得蒙清淨志趣安隐。

    今成如來平等正覺。

    衆行具足出現于世。

    斯由執意不退轉故。

    諸菩薩衆亦無央數。

    神足之變不可限量。

    降伏于魔無餘僥幸。

    若至城廓郡縣聚邑。

    其衆生類睹見吾者。

    執意聽經亦無他念。

    興隆三寶使不斷絕。

    欲求法者皆得充足獲安隐行。

    佛複告最勝菩薩。

    若有衆生信從法教空無相願。

    當行三十六事令不堕損。

    雲何菩薩行三十六事令不堕損。

    于是菩薩。

    分别三向亦不懷恨。

    雖處愛欲無所染污。

    觀于無常亦無觀想。

    心行清淨不失法性。

    求諸脫門法諸賢聖。

    懷來道故而濟衆生。

    妄見已斷悉知無常。

    應無所著等正覺行。

    随緣起滅除去縛著。

    所施為事不自為已。

    解知人本本無出生。

    壽是磨滅恒不久住。

    命逝變易如幻如化。

    過去永盡不見縱迹。

    來無形像複當受有。

    現在流馳靡知所趣。

    知業慧明神識不住。

    空慧止處縛解無縛。

    勤修三事複修除三。

    不猗空慧受其果證。

    将養形命令至道場。

    于欲無欲亦不離欲。

    諸佛正受恒現在前。

    往來周旋不生無想。

    志常著在諸神通慧。

    深入法藏不見所入。

    滅盡無生以為屋室。

    如如如爾無形無相。

    本無有際際亦無際。

    常不有常思惟無常。

    雖見生死亦不見生。

    入于五道解無五道。

    塵勞為縛己已離之。

    自守無為無悕無望。

    度人如空空無所成。

    身行口言無無所損。

    是謂最勝菩薩所行三十六事上妙之法。

    非是聲聞緣覺所及。

    當善察之為人解暢。

    無令衆生有诤訟心。

    所以然者。

    希有衆生能信之者。

    夫能宣暢緣業之法。

    斯乃應于無生之心。

    若觀衆生意不堅固。

    便當漸漸開使得解。

    得失雖殊亦當下意勿得稱已。

    設複有疑以本無觀。

    三世平等等無差特。

    亦不見等亦不見無等。

    見亦無見亦無複見況有色相。

    色自無色本無有色。

    色識無識豈有識耶。

    耳聲有識受外音故。

    鼻香起識自生臭惡。

    舌味生識分别好醜。

    身細滑識因彼粗澀。

    意法興識由前善惡。

    了達諸法無住不住亦不見住。

    最勝當知。

    吾我所有諸法所有本悉清淨亦不見淨。

    諸法吾我本無所有不見所有。

    無亦自無亦不見無。

    慧解菩薩皆無所有。

    菩薩解慧不猗身口。

    亦不自高複不自下。

    從本至竟了達自然。

    如是菩薩解空慧義。

    便成無上正真等正覺。

    多所建立多所饒益。

    爾時座上諸來會者。

    四部之衆及八部鬼神。

    心懷踴躍不能自勝各興恭敬。

    以天香花意花大意花散于佛上。

    及散諸菩薩大弟子上。

    悉在虛空羅列而住。

    作唱伎樂自然而鳴。

    複有諸天側塞虛空。

    皆發大聲自然雷震。

    皆自歎曰。

    今所聞法自昔未有。

    為諸菩薩講論法要空無之法。

    所造言行意皆堅強。

    前在鹿野苑中。

    與諸天世人所轉法輪蓋不足言。

    今聞如來說空無法無生無滅。

    最第一義世之無雙不可稱量。

    自昔聞法未如是也。

    善哉世尊。

    使我等心永無猶豫。

    疑網悉除無餘結恨。

    是時世尊。

    告來會者。

    慧解菩薩為一切衆生故。

    心不去離諸法之本。

    況當遠離空無之法。

    此事不然。

    菩薩習學不當興意生于是非。

    若在諸法念無所著。

    法實甚深不可思議。

    習智淺者用無黠故堕四颠倒而興陰蓋。

    以去持入複生十二緣著以生。

    便與六十二見共相受入以生受入。

    複與一切諸塵勞垢而共合同。

    如是菩薩常當遠離。

    不與同處亦不離之。

    從癡至死世間亂想及意所念。

    若見精進心不慕及。

    諸見懈怠亦不慢惰。

    有奉戒者複不有異。

    見毀戒者意等無二。

    忍體滿具嗔緻惡道。

    一心不亂諸想不興。

    智拔濟苦永盡無餘。

    恒當遠離一切諸念去其世事。

    雲何為世事。

    所謂五陰六衰四大四患。

    十八本持十二因緣。

    與心不相應者。

    是謂世俗法。

    佛告最勝。

    若有菩薩于三世中而行布施。

    亦莫思惟過世受報。

    不念過世所施财物。

    亦複不念過世受物之人。

    不念過世所施之處。

    所住屋舍不念種姓。

    生某家字某亦複不念。

     爾時所施今乃獲報。

    設今造福後報倍勝。

    如是菩薩。

    為不成就為堕邊際。

    為在魔界為斷佛種。

    終不至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

    所以然者。

    有想著故。

    想著施者非真實果。

    若複菩薩念現在施及當來施。

    常當牢意無衆亂想。

    或時菩薩給施所乏衣被飯食。

    床褥卧具病瘦醫藥。

    随其所須而不有逆。

    欲成無上等正覺者。

    解諸法空了達為一。

    空法無相空法不生。

    無造無作無所施為。

    不見來時亦不見去。

    以法性空觀了無形。

    戒品慧品定品解脫品解脫見慧品。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法界如法界定。

    法界觀法界無著。

    佛如佛定。

    佛觀佛無著。

    佛者無我亦無所生。

    道意意明。

    法意意明。

    衆意意明。

    此十三行無漏慧觀。

    當來過去現在十三。

    佛以睹見一切諸界。

    分别其界無來無往。

    不見出生法自常住。

    亦不見動亦不見轉還。

    一切衆生自起識想。

    有不信者而取化之。

    三場清淨修如來室。

    諸法若幹行不究竟。

    所說亦異受者不同。

    欲淨三場及五眼者。

    現轉法輪無礙之想。

    先行十三無漏之觀。

    是謂最勝菩薩摩诃薩無礙之智無礙慧根。

    為衆生故示現法界姓字名号。

    無量無限不可思議。

    皆是善權智力所及。

    是時最勝複白佛言。

    雲何菩薩入定三昧。

    修行善權攝智不亂。

    佛告最勝。

    于是菩薩入無著定。

    身意口教無所挂礙。

    觀諸佛土如掌觀珠。

    化育衆生亦無所著。

    放大光明導引一切而轉法輪佛力無礙。

    或以菩薩以為眷屬。

    複以佛智自璎珞身住如佛住。

    遊至諸國如佛所遊。

    淨諸刹土以佛之度而度脫之。

    其心盟誓以教教人以智訓人。

    是謂最勝諸佛所入定意三昧。

    所遊所行不可思議。

    不恐不畏無所忌難。

    聽無厭足心不轉還亦不疲惓。

    不舍當歸堕于餘法。

    何以故。

    以其菩薩在諸法中志意曠大。

    弘誓之心不可沮壞。

    發心起學修佛正法無底之源。

    加被衆生而不舍離。

    解衆生空諸法亦爾。

    諸法空者道性亦爾。

    善察衆生進趣來往。

    以大慈心遍滿一切。

    三世諸佛所行法則而不差違。

    無形像法而悉成就。

    所以者何。

    猶如男子以意寶珠懸著空中。

    其有觀者莫不歡喜。

    色甚微妙所照無礙。

    自不言我廣有所照。

    菩薩大士亦複如是。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