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五

關燈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神足品第十二 是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

    世尊。

    雲何菩薩于施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有進有退。

    複有菩薩從初發意至成作佛。

    未曾處在父母胞胎常得化生。

    複以神足遊諸佛國。

    亦無國土之想。

    唯願世尊。

    一一分别使将來世諸學菩薩道者知其所趣。

    爾時世尊告最勝曰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一一分别。

    最勝白佛。

    願樂欲聞。

    佛告最勝。

    若有菩薩行施戒忍心念有想。

    精進禅智。

    一切諸法興想著意。

    或有世界無世界想。

    見有衆生無衆生想。

    見有去來無去來心。

    見有現在無現在意。

    見有著斷無著斷心。

    斯是初地根力成就。

    便當與十法相應。

    雲何為十。

    所謂如來神德不可限量。

    如爾一相無所挂礙。

    正覺名号不見染著。

    一切諸法不見越度。

    等現三乘不見所趣不著世界解知名号無去來今。

    所謂名相。

    謂一切智亦名法界。

    懷來道故将護彼志不傷其心。

    如是最勝。

    斯諸法者亦無處所。

    來亦不知所從來處。

    去亦不知為從何滅。

    菩薩行戒忍辱精進亦複如是。

    戒亦無戒忍亦無忍。

    解知精進不見有進。

    若人持戒恒護彼短。

    設見毀戒不以為恨。

    見戒完具不受用喜。

    是謂菩薩成就于戒。

    菩薩行忍心不增減。

    有人來取菩薩身體節節支解。

    執心堅固不可沮壞。

    菩薩具施戒忍精進禅思智慧。

    其想著斷心不懷二。

    不起不滅興若幹念。

    于諸罪福平等無二。

    複當思惟三向梵堂空無相願。

    不見空義與相願合。

    相願亦不見與空合。

    無願不見與空相合。

    空相不見與無願合亦不不合。

    無相不見與空無願合。

    空無願不見與無相合亦不不合。

    去來現在亦複如是。

    複次最勝。

    菩薩神足非思非慮。

    龍種境界不可思議。

    亦不著世複非離世。

    往來周旋都無住處。

    願相諸法亦複如是。

    菩薩進前修其道果。

    聖道自然不見邊岸。

    若有人來求其端緒。

    于賢聖法則為自損。

    如是最勝。

    菩薩戒聞慧施六重清淨之法。

    義理深邃得修梵行。

    若有菩薩得修德本。

    獲斯深法微妙之要。

    于無餘滅度而取滅度。

    教授衆生無去來際乃謂為道。

    菩薩現入愛欲之中。

    觀察根原而為說法。

    或時入滅盡定。

    斷出入息永無有餘。

    形體膀脹漏諸不淨。

    衆生睹者興無常想。

    又觀衆生有定有亂。

    随宜示現令得解脫。

    或以威儀道品之法。

    訓誨一切除其重擔。

    神智五法是菩薩業。

    十八微細是菩薩業。

    十六金剛是菩薩業。

    二十一戒賢聖所修是菩薩業。

    在樹王下思惟三十四法是菩薩業。

    于施戒等不見吾我是菩薩業。

    去來現在分别不住是菩薩業。

    如是最勝。

    菩薩所修境界難量。

    解知報應乃得趣道。

    其有來者随因緣合。

    聲從空來耳識往聽。

    言教書疏非真非實。

    随緣合會随緣散落。

    緣合則合緣散則散。

    散不自知為從何散。

    聚不自知為從何聚。

    是時最勝前白佛言。

    善哉善哉。

    快說斯法種種分别說緣本末。

    為諸菩薩被大德铠。

    令無數人發大道意。

    稱歎菩薩功業所趣。

    及如來号十法德義。

    諸來會者鹹得聞知。

    如來智業無所挂礙。

    若有菩薩聞斯法者。

    陰衰諸蓋永得消除。

    使諸衆生靡不通達。

    我等世尊。

    自今日始奉尊如來所訓道教。

    純熟之行不敢放逸布施調意。

    恒常分别一切文字。

    章句義理悉現在前。

    心懷平等如空覆蓋。

    所行慈哀普周一切。

    随其根源而開化之。

    常以四等加被衆生食以甘露。

    棄除一切恚恨結使。

    放舍十法去離三毒。

    拔其九惱亂想之法。

    死魔塵埃傷害人心永使無餘。

    分别十二因緣之本。

    從癡緣行至生老死。

    複當思惟緣起所趣。

    癡滅則行滅至老病死亦複如是。

    随其種類察其根原然後投藥持心堅固。

    明審衆人心所思念斯為善行。

    重為說法不令流馳。

    穢濁衆想不複興起。

    是故最勝。

    菩薩宣布所設言教。

    多所饒益多所成就。

    視彼衆生如母愛子。

    随時将養無增減意。

    恒在正見不随異學。

    在大衆中如師子王。

    思惟體中地水火風。

    地動則水微。

    水動則火微。

    火動則風微。

    四法動者諸情衰微神離其身。

    臨時宗親有何恃怙。

    唯有善法乃可憑耳。

    複當思惟深觀之法。

    諸佛所遊正受三昧。

    順其本則不失威儀。

    分别有無漏失之行。

    超越世間八法之業。

    利衰毀譽不染其心。

    計我人壽命都無處所。

    最勝當知。

    若有衆生懷倒見心。

    來诘菩薩所行法則。

    若從一劫至百千劫。

    承受一住菩薩所說。

    言辭流利無能障塞。

    是故當知。

    菩薩所行無能及者。

    不可以譬喻為比。

    所以然者。

    皆是菩薩神足變動之所設為。

    往至十方禮事諸佛興敬供養。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所至到處辄為衆生興顯道法。

    蠲除一切始終之難。

    諸有怨儲遭苦惱者自然消滅。

    所以眷屬成就者何。

    皆由舍棄憍慢自大。

    或時在于大衆之中。

    其聲流利若如梵音。

    使三部衆獲其志願。

    趣使引入無為究竟之地而滅度之。

    亦如大龍興無蓋雲。

    雨于三千大千世界。

    百谷草木普蒙其潤随時滋長。

    菩薩大士亦複如是。

    暢一音聲以八解脫法味之水布道法教。

    使三千世普蒙其度。

    其解脫者志若金剛内外清淨。

    複以神足禁戒法律。

    自璎珞身衆相炳著如純金山。

    所經過處令各得所。

    其聞法者笃信不疑。

    複令衆生入覺意三昧。

    使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形之類。

    蜎飛蠕動自識宿命。

    皆令衆生覺本習緒知苦所由。

    因是皆發菩薩之心。

    奉遵修行如來正受。

    是時聞法衆生用心精勤。

    承佛威神明識來趣。

    随其遠近盡來趣至淨妙道場。

    至道場者其志堅固入無所畏。

    不複恐懼其志究竟。

    利根衆生或經一日二日三日。

    乃至七日舍其形壽。

    而取命終皆生天上。

    其德純熟行不缺者。

    便生十方諸佛刹土。

    生天衆生自取天上若幹種華。

    及諸雜香所有自然供養之具。

    而來供養散諸大衆及來會者。

    花處虛空皆不堕地。

    化成自然寶交露台。

    以大音聲而自贊歎。

    我等善利快蒙斯福。

    乃能遇此覺意三昧。

    使三千大千世界獲其所願。

    如是世尊快得善利。

    複以香花别供養最勝菩薩。

    今蒙仁恩得遭值此覺意三昧。

    使我等身鹹蒙慶會。

    其有衆生得聞覺意三昧不笃信者。

    當知此人乃前世時。

    不遭此三昧之所緻也。

    是時世尊告來會者。

    吾昔無數阿僧祇劫行此三昧。

    使我今日得成阿惟三佛。

    過去無數恒沙諸佛及當來者。

    皆當修此覺意三昧。

    三昧威德不可稱量。

    其聞名者悉皆啟發菩薩大心不可複計。

    四部之衆皆逮此三昧定意。

    複有百千諸來會者。

    即于座上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世尊。

    複放覺花定意三昧光明。

    照彼三千大千世界地獄餓鬼畜生之類。

    衆苦消滅皆得還生在人道中自識宿命。

    是時座上有四億衆。

    見此瑞應各生患厭。

    心自思惟夫生有死皆由因緣。

    死此生彼牽連不斷。

    淫之為源斯由貪愛。

    我等願樂生無欲國。

    乃得修此覺意三昧定意正受。

    是時世尊。

    知來會者心中所念而告之曰。

    西方去此無數佛土。

    有佛名無量壽。

    其土清淨無淫怒癡。

    悉同一心皆由蓮華中生。

    不因父母情欲生也。

    純是童男亦無女形無大小便。

    以禅悅樂法無想念識以為飯食。

    共相敬念如父如母。

    欲生彼者可發誓願。

    時四億衆即于座上。

    同心發願求生彼土。

    爾時世尊。

    即如其像放覺意三昧光明照彼國土。

    使四億人得見彼土如來世尊及化生菩薩。

    其國廣博純金銀琉璃衆寶雜廁。

    無三惡道八難之苦。

    見彼國已。

    此四億人随其形壽。

    皆得同時生彼國土而得修此覺意三昧。

    斯由本誓發願所緻。

    覺意三昧之所感動其德如是。

     恭敬品第十三 是時最勝菩薩複白佛言。

    雲何種類菩薩常從佛聞法而興恭敬意加勇躍不能自勝。

    世尊告曰。

    斯法要者猶那提神藥。

    若人服食斯神藥者。

    心神悅豫自然濡滿。

    淫怒癡除無複衆病。

    其聞此法一句之義至大乘者。

    超出妄想得離惡趣。

    志願自在未獲者獲。

    諸根具足未常缺漏。

    若使有人專心一意勤修正行。

    無他餘念而順其法。

    諸塵垢病自然消除。

    若善男子善女人。

    得音響信加敬正法。

    樹下端坐一心思惟。

    設意倒錯複從一始。

    若意不定當自克責。

    有何不及惡心不除。

    勤苦劫數不在道撿。

    何日進成而獲無漏。

    因平等法得蒙度脫。

    如是最勝。

    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