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四

關燈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成道品第十 是時最勝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

    雲何十住菩薩于十地中而淨其行。

    是時世尊告最勝曰。

    所謂菩薩修神妙道廣度衆生。

    以性空法暢演文字進修禁戒。

    其德無量不可思議亦無有限。

    一切世人所不能及。

    天龍鬼神及神尊者。

    無能齊限稱歎其德。

    賢聖默然初無所說。

    若有所演悉成章句。

    示現神足到十方國。

    面觐禮敬諸佛世尊。

    複入定意解脫正受。

    周普恒沙諸佛國土。

    見諸正覺聞奇異要。

    皆悉過度邪部之業。

    志若安明亦不傾動。

    心如虛空無所想念。

    分别曉了法界起滅。

    其所說法皆應聖印。

    遊諸正受初無差違。

    十方諸佛所說言教。

    與聖法律不相違背。

    所出音聲微妙殊絕。

    觀諸世界等若虛空。

    意念充滿解脫之門。

    補處菩薩辯才通達義應識機。

    心與道慧而共相應。

    何謂為心。

    何謂道慧。

    周流世典現入邪業。

    是謂為心。

    專精一意在度世法。

    是謂道慧。

    舍悭布施使無想報。

    調意和順審谛安詳。

    是謂為心。

    正入寂寞不興諸想。

    澹泊自守不離聖典。

    是謂道慧。

    若在生死務修其法。

    雖處其中亦不厭惡。

    是菩薩心。

    若複菩薩在八難中不閑之處。

    不起颠倒有二見心。

    悉能度于始終之病。

    是謂道慧。

    于世俗法嗟歎泥洹無為之道。

    所造功德終不唐捐。

    是謂為心。

    菩薩遊于諸法之空。

    達了清淨而無所有。

    是謂道慧。

    觀乎前人随其本意。

    而為分别所應之法。

    是謂為心。

    菩薩入定觀一法慧。

    同于百千諸法之相。

    是謂道慧。

    決意惠施不惜所有。

    國财妻子無所愛吝。

    是謂為心。

    處在平等無三乘道。

    淨于道場盡歸佛道。

    是謂道慧。

    是謂十住菩薩大士。

    道心所入靡不周備。

    守護身口不令放逸。

    歎譽具足八大人念。

    當念少欲止足之行。

    奉修禁戒而無沾污。

    能為衆生淨于塵垢。

    若見衆生每自歎己毀辱他人。

    自大貢高憍慢豪貴。

    懷淫怒癡不善之法。

    如斯之類。

    便能與說忍辱之德。

    皆使衆生随時自緻無所從生法忍。

    于中立勤愍困厄不及道者。

    意猛精進心不退轉。

    分别一切德本之業。

    不見集聚共合偶者。

    複不見散有若幹别。

    所興福業而無所住非不有住。

    悉與相應而無所應。

    不見有應不見無應。

    無應不應是謂審谛。

    心常娛樂禅思脫門。

    思惟四食除去染著。

    觀察盡滅不起定意。

    所聞強記辄能諷誦。

    慧無所亂分别根原無有處所。

    欲尋其本亦不可得。

    為衆生宣三十七品。

    解空無相無願之行。

    常能奉持崇于佛道。

    随諸報應令得道果。

    諸佛世尊所可宣說亦無若幹。

    所因興出斯是真谛。

    乃至滅度亦複如是。

    無有他想雜念之心。

    是謂最勝十住菩薩善權方便無所弊礙。

    以無礙道修于等覺。

    而為衆生轉其法輪。

    令不退轉堅固之地。

    十住菩薩立堅固誓。

    接度衆生而無有難。

    譬若工巧造印章人。

    知人姓字便為克記。

    随類記識亦不錯誤。

    菩薩大士亦複如是。

    以賢聖印而印生死。

    随器成辦終不謬誤。

    複當審谛思惟此義。

    印非泥本泥非印原。

    然能示現名号姓字。

    菩薩聖慧亦複如是。

    執慧寶印印可衆生。

    随器布現使成名号。

    便能出生三乘道教。

    如于良田種于谷子。

    莖節萌芽展轉成長。

    谷敗芽生無複本體。

    深自思惟芽非本子亦不離本。

    菩薩大士亦複如是。

    因緣合會乃應法律。

    觀諸衆生所興瑕穢三患六礙十二因緣。

    邪疑身見颠倒之想。

    便為演說苦空非身無常之法。

    然後乃說如爾法性。

    分别苦谛習盡道谛。

    離于重擔永獲寂滅。

    複當思惟原究本末因其所生乃有斯患。

    悉由無明無黠慧法。

    緻于老病生死苦惱。

    我當方便煎消其病。

    漸漸令入賢聖法律。

    以滅無明生老病死永無有餘。

    講演空觀寂然之法。

    皆使有歸令得恃怙。

    廣其慧明至于解脫。

    悉共崇習微妙之智。

    了淫怒癡等無差特。

    尋其原本亦不可别。

    以獲消滅衆想之念。

    終不懷恨生增減心。

    得離一切諸種陰蓋縛著結使。

    無複挂礙心常遊于解脫之門。

    嗟歎三寶功德之業。

    常念遠離貪欲之患。

    堪為衆生宣布功勳。

    菩薩精進于彼無疑。

    示現空慧而開導之。

    凡所學法。

    盡無所著。

    以次成就于不退轉。

    頒宣經道淨修佛座。

    招引衆生來入佛境。

    令得滅度永無起滅。

    是謂菩薩無上衆祐要典。

    如是菩薩當作是觀。

    十住所入不可思議。

    修于平等不二之門。

    達于三世不斷三寶。

    除去三垢成三脫門。

    菩薩于彼示不思議。

    從初發意至于十住。

    常歎開士所修禁戒。

    德香之熏靡不周遍。

    彈指之頃皆悉曉了音響之義。

    于諸通慧而得成就。

    悉能講演無量法要。

    于諸文字解無所著亦無識想。

    尋其處所了無窠窟。

    若有學人系識在色心不違之。

    常懷希望縛著不舍。

    遊于生死周旋往來。

    意常迷荒不能自拔。

    有此結網則墜生死。

    輪轉五道無複休息。

    菩薩執正禦諸亂想。

    不為五陰之所流馳斷諸陰蓋。

    亦不使色痛想行識令有起滅。

    思惟安般出入息念。

    複當分别四大造色。

    地水火風各有其性。

    若使彼識不在五處。

    便能成就不壞法界。

    識不流馳十二塵勞。

    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更意法。

    是謂無漏慧根之識。

    非為生死染污之識。

    若能消滅外不馳騁。

    于一切法則無希望。

    設有所猗便生識想。

    有所僥幸亦名為識。

    菩薩起學無所受入。

    心不生念無所慕樂。

    所施功勞不望其報。

    有為有漏斯為識種。

    修無為行乃謂無識。

    菩薩闡揚慧明之燈。

    豎無為炬放大光明。

    顯示殊勝無等之教。

    為求質直不求文飾。

    住于道業其身自然無能及者。

    能顯一切諸佛國土。

    于中示現獨步無畏。

    複于諸法永無所獲。

    亦不選擇見有高下。

    心應自在不懷怯弱。

    随其音響而教化之。

    若為衆生說深法要。

    舍離一切所興因緣。

    悉了衆生心之所念。

    志性所趣善惡之法。

    皆能周普諸佛國土。

    諸佛世尊所修平等。

    不見衆生佛國清淨。

    若見有行則毀法界。

    是故菩薩心無所住。

    若睹衆生住于起分。

    則于法性自生識累。

    不起不滅識無所住。

    是謂清淨無為道慧。

    設無道慧平等之法。

    諸佛世尊終不愍哀興出于世。

    菩薩弘誓行業無本。

    亦不住本達于自然。

    不有精勤有所成辦。

    不見疲厭有懈怠者。

    于平等觀無生無滅。

    勇猛精進受菩薩莂。

    悉能分别經典本末。

    采取要慧除去塵勞。

    觀察生死及與滅度不以為異。

    恒自懷抱深經之義。

    探采遠近寂然無迹。

    雖度衆生亦無想識。

    親善知識心無所著。

    不計吾我及與壽命。

    分别思惟空無相願不起不滅。

    若在欲界思惟欲愛穢臭不淨。

    色無色界受形之處達知不淨。

    因欲開化迷惑之徒。

    故為說此真谛之義。

    分别空無悉無處所。

    不見造作有形質者。

    無作不作不見依猗。

    住無所住亦無根本。

    亦複不見受三惡趣。

    不見生天食封自然。

    顯示徑路使入道義。

    無所希望悉無所行。

    于諸法觀自緻自然。

    諸法之相不可究竟。

    亦如虛空而無邊際。

    十住菩薩教人惠施不興想礙。

    持戒忍辱精進一心。

    宣暢智慧善權方便。

    慈悲喜護救攝貧匮建立大道。

    十住菩薩雖未升于如來正座。

    已能究暢慧海之源。

    莊嚴土地修清淨國。

    放大光明普緻衆生。

    訓以正法悉歸于道。

    建立慧業而獲大乘。

    十方諸佛恒将護之。

    常以威神助揚其德。

    乃至作佛成一切智為無上道。

    不使魔衆而得其便。

    十住菩薩以自覺知功德具滿。

    欲成作佛坐樹王下。

    先當修行習四意止。

    分别身意各各有性。

    便自觀身起滅興衰。

    心自慶賀永離苦惱。

    觀身因緣成精進定。

    思惟此身報應之對因緣合成。

    散則磨滅。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