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四

關燈
竟善。

    複有菩薩八不閑處興顯三寶使不斷絕。

    或有菩薩以權方便随前衆生應變适化。

    複有菩薩閑居靜處觀有為法如幻如化。

    或有菩薩樂在空慧觀此形體如彼牆壁。

    或有菩薩心意質直所行清淨亦無穢污。

    複有菩薩情性至密所遊之方而無漏失。

    複有菩薩心趣一道不使衆生聞三乘之名。

    複有菩薩志樂解明洗浴前人永無塵穢。

    爾時世尊在大衆中贊歎彼菩薩曰。

    善哉善哉海藏菩薩。

    乃能吾前于大衆中而師子吼。

    歎譽菩薩所入定意。

    使來會者悉得聞知。

    斯諸正士所遊定意三昧正受。

    不可思議無能逮者。

    非是二乘所能思量。

    菩薩積德不自為已。

    念拔衆生受苦惱者。

    正使三千大千刹土。

    其中風起彌滿世界。

    周旋速疾如随岚風。

    設有人撿道迹之人。

    心欲專逝于中往來。

    尋能成辦而無挂礙。

    況複菩薩神通大士三昧正受而可思議。

    轉念之間以過恒沙無量刹土。

    複以六度十善之法。

    教化衆生訓以善道。

    其心永安不可動轉。

    志行寂靜亦無錯亂。

    若興心行亦無能及。

    斯由前世衆德具足。

    志行庠序不别種類。

    大慈無盡亦無窮極。

    一切諸法常自存在。

    衆生不達謂有興衰。

    法法自生法法自滅。

    法不生法法不滅法。

    法生法滅性不移轉。

    斯是菩薩大士之道。

    非諸凡俗之所及也。

    衆生之類在于生死不達道本。

    謂為法性而有變易。

    設當爾者此事不然。

    菩薩從初發意以來。

    行施行戒衆德具足。

    所獲果報得成道者。

    由解空觀虛無寂靜。

    宣揚去來神妙行業皆悉成辦。

    入諸菩薩所修行地。

    遊于殊勝無量佛國。

    勸發衆生度生死岸。

    曉了根門随時适化靡所不濟。

    或以世俗威儀禮節。

    或以神足神通道慧育養生類。

    分别六情塵勞興衰。

    眼耳鼻口身意所起。

    眼亦無常亦無真實。

    去亦無處來亦無迹。

    耳鼻口身意亦複如是。

    過去當來現在之法。

    亦不見生亦不見滅。

    群生愚惑計有常想。

    何以故。

    最勝當知。

    菩薩大士權智普備。

    行于無量諸度無極。

    立成信地廣修諸法。

    為諸如來所見稱歎。

    除去妄想得無量智。

    辯才無礙常懷慚愧。

    觀法無起不見動搖。

    或以相好莊嚴佛土。

    所行與法不相違錯。

    入于甚深一切道智。

    咨嗟聽法亦無厭足。

    權智隻步降伏衆魔。

    或至有想無想之處。

    或至梵天帝釋宮舍。

    或至十方恒沙國土。

    所遊之方興有佛法。

    所設玄遠不可思議。

    除去慢惰亦無是非。

    爾時世尊複告最勝。

    菩薩達士修于無量正覺法門。

    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直行。

    總持強記而無缺漏。

    以法意止有為無為。

    有記無記有漏無漏。

    十力具足諸法無畏。

    三昧正受斷除陰蓋。

    曉了分别不退轉地。

    複以三昧正受之力。

    超越慧業五十七法。

    菩薩當念使不忘失。

    若人布施求諸天福。

    或求鬼神諸龍宮中。

    或以施心生四天王。

    複有欲得生二十八鬼神将軍。

    斯皆不真不獲其願。

    爾時世尊便與最勝。

    而說斯偈。

     身淨不行惡  口行無四殃 意法不念罪  是菩薩總持 頒宣無量德  永無悭貪心 神通除闇冥  是菩薩總持 教人布施時  無令有願求 失願堕三塗  功勞唐有捐 吾昔求正覺  想著經劫限 方便涉生死  五道為遊觀 複于阿僧祇  造修立德本 由不得自在  遊戲四淵池 今雖得成佛  獨王三千界 斯緣去想念  得入玄路門 道場放金光  億神來歸命 随沙門善神  皆來而自歸 是故最勝。

    當念專意除去想求。

    解了法界一相無形。

    修治佛土明慧不斷。

    不勸助業普施一切。

    無施無聖了無所生。

    平等一乘不見若幹。

    最勝。

    複當分别四谛。

    苦由何生複由何滅。

    此五陰身苦之根本。

    以審谛觀當求滅之習由苦生盡滅無餘。

    邪疑倒見有六十二。

    以無量智解無處所。

    複以四谛觀十二緣起從何生複從何滅。

    漸漸思惟乃知淨寂。

    身口意行亦複無主。

    亦無受者亦無來去亦無住處。

    從須陀洹上至正覺亦複如是。

    分别欲界色無色界。

    複次最勝。

    菩薩思惟知苦出要。

    苦習出要苦盡出要苦道出要。

    如實思惟。

    複當分别十六聖法甚深難測。

    三十六物惡露不淨。

    宣揚無上道果之慧。

    頒示訓誨導之以漸。

    諸佛深藏靡不貫達。

    所出言教終不虛發。

    或現大财殊特長者。

    因其所施攝取衆生。

    周旋往返令成其道。

    或以香華光明幡蓋。

    廣顯照曜皆使周遍。

    複以神足感動諸天。

    宣及佛道使趣一乘。

    故我累劫不以為拘。

    複現聲聞緣覺之道。

    托居山澤不現滅度。

    複入龍宮化諸龍子得在道撿。

    如是最勝。

    菩薩功業不可稱限。

    非口所宣非意思惟。

    或時菩薩生轉輪王家。

    天上世界悉蒙将導複受十善。

    若見衆生在饑儉中。

    辄以甘露令充其乏。

    荷負衆惱離愛欲中。

    菩薩比像不可稱量。

    複次最勝。

    菩薩當念千七百定意法門。

    令諸無著得成正覺。

    複有光明定意法門。

    令菩薩逮總持顯要。

    複有道樹蔭蓋定意法門。

    三千世界蒙獲覆蓋。

    複有雨世神珠定意法門。

    放百千億無數光明。

    一一光明出若幹種。

    苦空非身無我音響。

    聞音聲者皆發無上無見之心。

    複有水精無像定意法門。

    令十方世洞然一色。

    加出若幹音樂之聲。

    其聞音者自識宿命。

    知所從來處所窠窟。

    複有月盛滿足光明。

    在衆獨曜如月在星。

    複有日精光明。

    現衆生眼令知進趣。

    複有威神光明。

    授大乘決無能知者。

    複有無見頂相光明定意法門。

    在衆獨尊興恭敬故。

    複有舌相光明定意法門。

    處衆信用無诽謗故。

    如是最勝。

    菩薩所入比像千七百定意光明法門無量清淨。

    即于座上無數之衆聞斯法者。

    發于無上正真道意。

    自昔以來未曾聞見。

    是時東方去此無數恒沙世界。

    有一菩薩名曰寶勇。

    将諸眷屬前後圍繞。

    至此忍土前至佛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叉手向佛而歎頌曰。

     和顔色殊特  人中尊第一 塵勞無垢穢  施以無量德 其明照百億  鮮潔知無涯 慈悲一切人  獨步王三千 我等今日來  欲聞甘露慧 願演時得濟  如渴奔流泉 導師時乃至  如彼優昙缽 我等病根人  為救為作護 今我從來處  去此無數土 饑虛甚積久  願為宣示之 是時寶勇菩薩。

    以此偈贊佛已。

    複禮佛足各次第坐。

    爾時世尊。

    告來會者。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分别說于菩薩無生滅行。

    上中下善戢在心懷。

    時諸菩薩白世尊曰。

    願樂欲聞。

    世尊告曰。

    道者非生生亦非道。

    無想是道想亦非道。

    無者是道有者非道。

    無著是道著者非道。

    有欲成道斯亦非道。

    無成無欲乃謂為道。

    意系根門亦非真道。

    除根門者乃謂為道。

    時會菩薩。

    複生此念。

    雲何名為無生滅行。

    複言是道今言泥洹豈非道乎。

    爾時世尊。

    複知大會心之所念。

    告衆菩薩曰。

    雲何泥洹異于道乎。

    對曰非也。

    若使泥洹不異于道。

    何以故。

    言斯是泥洹斯是道耶。

    此是無為此是滅盡。

    此是快樂安隐之處。

    或複稱言此是名色六入。

    此興則興此滅則滅。

    複是泥洹道耶。

    對曰非也世尊。

    佛告曰。

    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道非泥洹泥洹非道。

    生是滅本然滅非生。

    道是泥洹之本。

    然泥洹亦非道也。

    名色六入亦複如是。

    爾時衆會。

    聞斯說法無生滅行定意觀時。

    皆逮得無生滅心不複退轉。

     十住斷結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