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超日明三昧經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爾時城中有大長者。
名曰解法度。
供養先佛無數百千。
殖衆德本不可稱限。
稽首諸佛禮敬難量。
咨受法言。
于無上正真道意志不退轉。
不起法忍出于智慧。
所度無極善權所濟不可計議。
與眷屬俱來詣佛所。
稽首畢一面坐。
叉手白佛。
供養世尊得何功德。
佛告長者。
奉華散佛生生端正衣飯自然。
燒香芬熏身體香潔名德遠聞。
其然燈者天眼明慧不處窈冥。
幢幡施者所在富樂财寶無限。
上缯蓋者緻得屋宅覆蓋不露。
音樂倡伎樂佛塔寺及樂一切得天耳徹聽。
履屣車乘施者得輕舉能飛。
一心向佛得知宿命。
慈察衆生知一切心。
以法施與得諸漏盡。
以食施與常值法會。
以衣施與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我滅度後其有供養形像舍利。
德皆如是稍稍順法。
因斯得度無為之道。
解法長者複白佛言。
甯有供養殊過于斯華香幡蓋伎樂履屣車乘飯食衣服者乎。
佛言有。
又問何所是。
佛言。
發菩薩意哀念一切終始之患欲令濟度。
大慈大悲不厭生死。
求諸總持三藏之奧。
優奧難量無極之慧。
平滅三塗導以三寶。
分别于空無相無願。
超三脫門得三達智。
睹人根本本無處所因緣而生。
觀一切法亦無去來。
六情自然如水上沫。
四谛無谛譬如野馬。
了本無已乃為正谛。
慈悲喜護布施以法。
仁愛衆生勸益群黎等利一切。
六度無極善權方便。
随順而化不惡生死。
又如飛鳥飛行空中樂于終始。
譬如華果苑園流泉戲廬。
不違大聖真妙之海。
不畏四魔。
降伏衆邪六十二見。
化發九十六種諸徑之惑。
舍聲聞緣覺之行。
知無我無人無壽無命。
遵修正真無上大道。
斯供最勝。
自觀己身如幻化耳。
十二因緣了無端緒。
所以者何。
本無有癡緣對而興。
從癡緻行。
從行緻識。
從識緻名色。
從名色緻六入。
從六入緻習。
從習緻痛。
從痛緻愛。
從愛緻取。
從取緻有。
從有緻生。
從生緻死。
從死緻憂。
從憂戚悲感不可意惱。
了知本無尚無有癡。
何有行識名色六入習痛愛取有生老死憂悲之患。
永無有也。
諸緣悉除不住三界不樂泥洹。
無大道念無小道想。
遊生老死譬如日月不出不入。
于世間人有出有入。
菩薩如是。
開化一切現生三界。
說三乘教便現滅度。
于一切人見諸生滅。
于菩薩法無有生滅。
是供養者。
最為殊勝為尊為上。
無極無底之供養也。
佛說是時。
十萬天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解法長者及諸眷屬。
皆立不退轉不起法忍。
于是調意菩薩白佛言。
何謂為調何謂為寶。
佛言。
若有罵詈撾捶咒詛心無有異。
毀辱輕慢陵侮唾賤心無有異。
若稱譽恭順宣揚功德心無有異。
若稽首歸命跪拜尊敬心無有異。
設以天福轉輪豪聖愛欲之樂以勸示之心無有異。
假以地獄餓鬼畜生災怪恐逼心無有異。
知命非常苦空非身示以勳之心無有異。
若以聲聞緣覺之法用誘進之心無有異。
假以菩薩空無之慧大乘化之心無有異。
是則謂調。
何謂為寶。
佛言。
發菩薩心欲度一切斯則寶也。
尊敬于佛不随外道斯則寶也。
解經順教不逆大化斯則寶也。
謙敬衆僧及于聖衆斯則寶也。
布施一切無所悕望斯則寶也。
奉戒順禁發菩薩願斯則寶也。
忍辱之力伏意不亂斯則寶也。
精進恪勤修道務本斯則寶也。
一心行定正不邪迷斯則寶也。
智慧幽微不堕六衰斯則寶也。
善權方便各得其所斯則寶也。
慈心弘普志不孅介斯則寶也。
常懷悲愍矜哀危厄斯則寶也。
安和喜悅不忻不戚斯則寶也。
擁護一切無不救度斯則寶也。
以法施與不道不俗斯則寶也。
撫育衆生無所愛惡斯則寶也。
務存長益無所損耗斯則寶也。
等利一切無偏邪意斯則寶也。
常執謙沖未嘗慢恣斯則寶也。
若有罵詈而不結恨斯則寶也。
假使撾捶計若無身斯則寶也。
設使怒害以仁恻報斯則寶也。
如令輕易不念其惡斯則寶也。
解知非身不計吾我斯則寶也。
了一切苦不樂放逸斯則寶也。
物非我有無色眩惑斯則寶也。
舍聲聞行不為緣覺斯則寶也。
尚修神化于五至六斯則寶也。
釋六十二不堕邪見斯則寶也。
不安泥洹不危生死斯則寶也。
常以大法開化未聞斯則寶也。
為一切人示現法橋救攝諸厄斯則寶也。
解三界空一切自然斯則寶也。
蓮花淨菩薩白佛言。
何為菩薩得至淨行。
世尊曰。
不為愛欲所點污斯則清淨。
心常光潔不協恚毒斯則清淨。
于三界塵無所染礙斯則清淨。
不僥滅度不忍生死斯則清淨。
不計終始出入無為斯則清淨。
常行大慈不舍大哀斯則清淨。
無大道想無小道求斯則清淨。
光英菩薩白佛言。
何因菩薩光耀普照。
佛言。
然燈廟寺學問智慧博綜無厭。
顯授道明令達真僞。
遵習聖典十二部經。
度諸有海二六牽連。
常志大乘消衆人患至微妙慧。
斯則菩薩光耀普照。
解縛菩薩白佛言。
何緣菩薩解一切縛。
佛言。
了三處空于去來今無所想著三垢則除。
分别色空痛想行識亦複如是。
一切本無不著不斷。
一無所求亦無所舍。
是為菩薩解一切縛。
寶事菩薩白佛言。
以何為寶以何為石。
世尊曰。
歸佛法衆不為非法。
棄舍諸徑九十六種。
不願聲聞緣覺常志大道。
大慈大悲救濟衆生五道之惑。
是則為寶。
十二因緣所見迷謬。
不識大法空無之慧。
是則為石。
恩施菩薩白佛言。
何謂菩薩施恩衆生。
佛言。
其未發意者皆令發之。
其退轉者使不退轉。
于諸所生使無所起。
其未具足至一生補處。
是為菩薩施恩于一切。
帝天菩薩白佛言。
何謂菩薩能化諸天。
佛言。
在于欲界現欲無常。
譬如人夢示清淨行。
在于色界為現大慈菩薩之行。
在無色界為現深妙之法。
無所依猗。
不猗欲界。
不猗色界。
不猗無色界。
不猗小乘。
不猗大道。
是為菩薩能化諸天。
水天菩薩白佛言。
何謂菩薩解知本淨。
世尊告曰。
菩薩了知一切諸法如幻如化一切本無。
譬如水原本初清淨無有垢濁。
所以者何。
水适定住則清如故。
以了本無便逮法身。
大導師菩薩白佛言。
何謂菩薩為一切導。
世尊告曰。
見悭貪者導令布施。
放逸者導令護戒。
恚怒者導令忍辱。
懈怠者導令精進。
亂意者導令一心。
愚冥者導令智慧。
其無道心導之大乘。
是為菩薩為一切導。
龍施菩薩白佛言。
何謂菩薩不惜身命。
世尊告曰。
菩薩觀世所有非常苦空非身。
我不有身身非我有。
一切如影因形
名曰解法度。
供養先佛無數百千。
殖衆德本不可稱限。
稽首諸佛禮敬難量。
咨受法言。
于無上正真道意志不退轉。
不起法忍出于智慧。
所度無極善權所濟不可計議。
與眷屬俱來詣佛所。
稽首畢一面坐。
叉手白佛。
供養世尊得何功德。
佛告長者。
奉華散佛生生端正衣飯自然。
燒香芬熏身體香潔名德遠聞。
其然燈者天眼明慧不處窈冥。
幢幡施者所在富樂财寶無限。
上缯蓋者緻得屋宅覆蓋不露。
音樂倡伎樂佛塔寺及樂一切得天耳徹聽。
履屣車乘施者得輕舉能飛。
一心向佛得知宿命。
慈察衆生知一切心。
以法施與得諸漏盡。
以食施與常值法會。
以衣施與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我滅度後其有供養形像舍利。
德皆如是稍稍順法。
因斯得度無為之道。
解法長者複白佛言。
甯有供養殊過于斯華香幡蓋伎樂履屣車乘飯食衣服者乎。
佛言有。
又問何所是。
佛言。
發菩薩意哀念一切終始之患欲令濟度。
大慈大悲不厭生死。
求諸總持三藏之奧。
優奧難量無極之慧。
平滅三塗導以三寶。
分别于空無相無願。
超三脫門得三達智。
睹人根本本無處所因緣而生。
觀一切法亦無去來。
六情自然如水上沫。
四谛無谛譬如野馬。
了本無已乃為正谛。
慈悲喜護布施以法。
仁愛衆生勸益群黎等利一切。
六度無極善權方便。
随順而化不惡生死。
又如飛鳥飛行空中樂于終始。
譬如華果苑園流泉戲廬。
不違大聖真妙之海。
不畏四魔。
降伏衆邪六十二見。
化發九十六種諸徑之惑。
舍聲聞緣覺之行。
知無我無人無壽無命。
遵修正真無上大道。
斯供最勝。
自觀己身如幻化耳。
十二因緣了無端緒。
所以者何。
本無有癡緣對而興。
從癡緻行。
從行緻識。
從識緻名色。
從名色緻六入。
從六入緻習。
從習緻痛。
從痛緻愛。
從愛緻取。
從取緻有。
從有緻生。
從生緻死。
從死緻憂。
從憂戚悲感不可意惱。
了知本無尚無有癡。
何有行識名色六入習痛愛取有生老死憂悲之患。
永無有也。
諸緣悉除不住三界不樂泥洹。
無大道念無小道想。
遊生老死譬如日月不出不入。
于世間人有出有入。
菩薩如是。
開化一切現生三界。
說三乘教便現滅度。
于一切人見諸生滅。
于菩薩法無有生滅。
是供養者。
最為殊勝為尊為上。
無極無底之供養也。
佛說是時。
十萬天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解法長者及諸眷屬。
皆立不退轉不起法忍。
于是調意菩薩白佛言。
何謂為調何謂為寶。
佛言。
若有罵詈撾捶咒詛心無有異。
毀辱輕慢陵侮唾賤心無有異。
若稱譽恭順宣揚功德心無有異。
若稽首歸命跪拜尊敬心無有異。
設以天福轉輪豪聖愛欲之樂以勸示之心無有異。
假以地獄餓鬼畜生災怪恐逼心無有異。
知命非常苦空非身示以勳之心無有異。
若以聲聞緣覺之法用誘進之心無有異。
假以菩薩空無之慧大乘化之心無有異。
是則謂調。
何謂為寶。
佛言。
發菩薩心欲度一切斯則寶也。
尊敬于佛不随外道斯則寶也。
解經順教不逆大化斯則寶也。
謙敬衆僧及于聖衆斯則寶也。
布施一切無所悕望斯則寶也。
奉戒順禁發菩薩願斯則寶也。
忍辱之力伏意不亂斯則寶也。
精進恪勤修道務本斯則寶也。
一心行定正不邪迷斯則寶也。
智慧幽微不堕六衰斯則寶也。
善權方便各得其所斯則寶也。
慈心弘普志不孅介斯則寶也。
常懷悲愍矜哀危厄斯則寶也。
安和喜悅不忻不戚斯則寶也。
擁護一切無不救度斯則寶也。
以法施與不道不俗斯則寶也。
撫育衆生無所愛惡斯則寶也。
務存長益無所損耗斯則寶也。
等利一切無偏邪意斯則寶也。
常執謙沖未嘗慢恣斯則寶也。
若有罵詈而不結恨斯則寶也。
假使撾捶計若無身斯則寶也。
設使怒害以仁恻報斯則寶也。
如令輕易不念其惡斯則寶也。
解知非身不計吾我斯則寶也。
了一切苦不樂放逸斯則寶也。
物非我有無色眩惑斯則寶也。
舍聲聞行不為緣覺斯則寶也。
尚修神化于五至六斯則寶也。
釋六十二不堕邪見斯則寶也。
不安泥洹不危生死斯則寶也。
常以大法開化未聞斯則寶也。
為一切人示現法橋救攝諸厄斯則寶也。
解三界空一切自然斯則寶也。
蓮花淨菩薩白佛言。
何為菩薩得至淨行。
世尊曰。
不為愛欲所點污斯則清淨。
心常光潔不協恚毒斯則清淨。
于三界塵無所染礙斯則清淨。
不僥滅度不忍生死斯則清淨。
不計終始出入無為斯則清淨。
常行大慈不舍大哀斯則清淨。
無大道想無小道求斯則清淨。
光英菩薩白佛言。
何因菩薩光耀普照。
佛言。
然燈廟寺學問智慧博綜無厭。
顯授道明令達真僞。
遵習聖典十二部經。
度諸有海二六牽連。
常志大乘消衆人患至微妙慧。
斯則菩薩光耀普照。
解縛菩薩白佛言。
何緣菩薩解一切縛。
佛言。
了三處空于去來今無所想著三垢則除。
分别色空痛想行識亦複如是。
一切本無不著不斷。
一無所求亦無所舍。
是為菩薩解一切縛。
寶事菩薩白佛言。
以何為寶以何為石。
世尊曰。
歸佛法衆不為非法。
棄舍諸徑九十六種。
不願聲聞緣覺常志大道。
大慈大悲救濟衆生五道之惑。
是則為寶。
十二因緣所見迷謬。
不識大法空無之慧。
是則為石。
恩施菩薩白佛言。
何謂菩薩施恩衆生。
佛言。
其未發意者皆令發之。
其退轉者使不退轉。
于諸所生使無所起。
其未具足至一生補處。
是為菩薩施恩于一切。
帝天菩薩白佛言。
何謂菩薩能化諸天。
佛言。
在于欲界現欲無常。
譬如人夢示清淨行。
在于色界為現大慈菩薩之行。
在無色界為現深妙之法。
無所依猗。
不猗欲界。
不猗色界。
不猗無色界。
不猗小乘。
不猗大道。
是為菩薩能化諸天。
水天菩薩白佛言。
何謂菩薩解知本淨。
世尊告曰。
菩薩了知一切諸法如幻如化一切本無。
譬如水原本初清淨無有垢濁。
所以者何。
水适定住則清如故。
以了本無便逮法身。
大導師菩薩白佛言。
何謂菩薩為一切導。
世尊告曰。
見悭貪者導令布施。
放逸者導令護戒。
恚怒者導令忍辱。
懈怠者導令精進。
亂意者導令一心。
愚冥者導令智慧。
其無道心導之大乘。
是為菩薩為一切導。
龍施菩薩白佛言。
何謂菩薩不惜身命。
世尊告曰。
菩薩觀世所有非常苦空非身。
我不有身身非我有。
一切如影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