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超日明三昧經卷下

關燈
界曰除冥。

    劫曰光明。

    佛住百億萬歲說法。

    恒沙菩薩得不起法忍。

    一生補處亦複如是。

    諸阿羅漢不可稱計。

    爾時人民被服飲食。

    當如第二忉利天上。

    時諸衆會聞佛授決滿百千人發無上正真道意。

    無數菩薩得不起法忍。

    八萬比丘漏盡意解。

    十萬天人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地即大動。

    空中散花其堕如雨。

    箜篌樂器不鼓自鳴。

    億百諸天于空中皆歎頌曰。

     甚哉深法  難值難聞  幸哉吾等 宿有餘福  今乃得聞  何其快哉 佛複告慧施。

    人在世間生死之縛。

    但用不解深法計吾我人。

    猶如猩猩誘诳以酒。

    知不能釋為人所獲。

    世人若茲。

    綢缪五陰六衰之患。

    恒計吾我。

    不知苦空無我非身。

    犯則有殃不自抑制。

    而為三毒五蓋所縛。

    不得解脫返真谛道。

    如木生火不覺自燒。

    不了空行計吾我人亦複如是。

    自誤堕冥入三惡道。

    譬如劇賊劫抄寇害。

    自謂健快。

    俗人著色痛想行識。

    沒溺垢穢罪蔽陰蓋。

    不解大法殊妙深義。

    有癡恩愛則生為人。

    十二結縛六十二見疑網塵羅迷惑諸邪九十六徑。

    研精諸法分别空無。

    如幻如化如夢芭蕉野馬水月呼聲之響。

    不計吾我。

    知色自然痛想自然。

    痛想自然行識自然。

    行識自然四大自然。

    四大自然三界自然。

    三界自然泥洹自然。

    泥洹自然乃能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不在生死不處滅度。

    則應大乘深妙之慧。

    譬如有人體得重疾欲自療治。

    當服順藥反飲毒藥。

    謂攻身病害腹傷藏。

    不即更服除毒之散。

    尋能殺人悔無所及。

    學道之士亦複如是。

    本發道意為菩薩行。

    奉四等心慈悲喜護。

    遵行六度而皆有想有所希望。

    便堕聲聞緣覺之乘。

    假使适成不樂因出。

    得至大乘躊躇不了。

    便住中者即堕小乘。

    譬如庶人之食。

    如是轉輪聖王食之為毒藥也。

    譬如甘露上味。

    具藥多所療治衆人之病。

    菩薩如是以大乘法。

    多所療治于一切人生老病死淫怒癡厄衆想之患也。

    佛說是時。

    千天人發無上正真道意。

    五百天子得不起法忍。

     于是有菩薩。

    名曰慧英。

    問文殊師利。

    何謂菩薩博聞多知。

    文殊師利答曰。

    從無央數恒沙等劫。

    積累功德不以為厭。

    聞四等心亦不厭足。

    修四恩法亦不厭足。

    行六度無極亦不厭足。

    空無相無願亦不厭足。

    大慈大悲亦不厭足。

    進五神通亦不厭足。

    教化衆生亦不厭足。

    為大乘教亦不厭足。

    現聲聞緣覺普化一切亦不厭足。

    示現泥洹住泥洹中還生死界亦不厭足。

    不去不來無所不至。

    譬如虛空無所不至不出不入無所不達無所不遍。

    是者名曰博聞多知。

    不以過去為計數。

    不以當來有限礙。

    不以現在有處所。

    無去來今三世之限。

    于三塗等無三界想無泥洹念。

    無道無俗不附不舍。

    是者乃謂博聞多知。

    于所聞者亦無所聞。

    于所見者亦無所見。

    于所言亦無所言。

    于所度亦無所度。

    是者乃謂博聞多智。

    慧英又問。

    何謂行者何謂成就。

    答曰。

    發菩薩意行四等心。

    大慈大悲無極之慧。

    布施攝人。

    戒忍精進一心智慧以救衆生。

    行稍漸進。

    是謂行者。

    行過于空無相無願之法。

    不見吾我不見三世。

    不見泥洹及與生死是謂成就。

     大英菩薩又問佛言。

    人生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老病死何所從來去至何所。

    色痛想行識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地水火風空眼耳鼻口身心從何所來去至何所。

    佛言。

    皆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

    緣合則有緣離則滅。

    如幻如化如畫如鼓。

    如雨如電皆從因緣。

    有緣有生無緣無對。

    生死如是等無有異也。

    大英又問。

    何謂無所從來無所從去因緣合成。

    佛言。

    作人行者則得為人。

    作天行者則得為天。

    作地獄行則入地獄。

    作畜生行則受畜生作餓鬼行則為餓鬼。

    無五行則無五道。

    無五道則無出入。

    名曰人本。

    無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無心意識故無三界。

    名之人本。

    未有人物有色無見。

    何謂有色無見。

    地色水色火色風色。

    定者謂地。

    清者謂水。

    明者謂火。

    攝者謂風。

    天地未然未有三界。

    是四色者而常自然。

    無有作者自然動起。

    唯道能名及至補處能名斯者無像之色亦曰心色。

    阿惟越緻見心心色。

    阿惟顔見四色心。

    如來見未有四色心之本也。

    于三界中而不然者是為心色名心本故曰非不然于菩薩法故曰為然無心色志三界自然。

    自然如空乃名曰道。

    于是諸法無合無散。

    所以者何。

    假使合者則人本也。

    假使散者則生死也。

    見生死病泥洹之樂則名聲聞。

    處在中間無益一切名曰緣覺。

    無合無散不處行洹不惡生死乃名之曰法身。

    法身無形普入一切。

    亦無所入無所不入。

    說是經時。

    五千天人得無所從生法忍。

    無央數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于是阿難問世尊曰。

    欲發道意為菩薩者當以何為本。

    佛言。

    精進不懈分别空慧。

    欲度一切不見吾我及與壽命。

    是則為本。

    又問曰。

    甯有遲疾。

    佛言。

    亦有亦無。

    又問。

    何謂為有。

    何謂為無。

    佛言。

    有者從精進而不懈怠積殖功德。

    布施戒忍精進一心智慧善權方便慈悲喜護四恩空行。

    得無上正真之道。

    不從懈怠得。

    斯謂有也。

    無者道無處所無形無名譬如虛空。

    不從造作而可獲也。

    無所造作無心意識。

    無内無外亦無中間。

    無取無舍乃應入道。

    斯謂無也。

    所以者何。

    乃往曆劫其數難計會。

    有轉輪王名曰自在。

    王有千子勇猛傑異。

    國土七寶主四天下。

    治以正法不加刑罰。

    爾時有佛。

    号曰寶妙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世尊。

    時佛說法。

    初語亦善中語亦善竟語亦善。

    分别其義微妙具足。

    淨修梵行演法弘普。

    時會菩薩無數億衆。

    聲聞緣覺不可稱限。

    時轉輪王供養侍佛積有年歲。

    千子寶臣大衆翼從。

    俱詣佛所。

    稽首足下卻一面坐。

    佛為廣說菩薩之行。

    多所安隐多所救護。

    于一切人為第一尊。

    王及諸子寶臣翼從之衆。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夙夜精進不敢倦息。

    供養如來一切所安。

    于是千子悉于佛前自試功德。

    各各探策誰前作佛。

    得上策者餘降不如次第作佛。

    懈怠薄德最當在後。

    尋如所言各各探策。

    有一太子最後得策。

    窮久下第乃得作佛。

    則時愁戚不能自勝。

    便自投身如大山崩。

    吾身雲何最後作佛。

     佛告之曰勿得憂感。

    道無有限亦無遠近。

    能分别解空無之慧便在前耳。

    于時太子聞佛所說即時踴躍。

    即發無上正真道意。

    得不起法忍。

    行大慈悲。

    解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