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方等頂王經(一名維摩诘子問)
關燈
小
中
大
。
諸法本末無有内外。
以了如是心不怯弱。
不難三界三界悉空。
若有菩薩曉是本無。
獨步三世而無所難。
達于生死猶如虛空無形本亦無名。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形無名。
用無明故馳逸三界轉輪無際。
猶如五事住于虛空不能為垢。
自然之故心本清淨。
權未即解便有三毒五陰六衰客塵所蔽。
雖有是非不污本淨心亘開達。
暢三世空便入大道。
佛時頌曰。
衆生猶如幻 其幻無所有 所宣如是者 永無所複畏 己身與他人 二俱虛無寂 以能曉了是 則永無所畏 其内及外法 不計有所在 無以怯弱心 不難于世俗 諸法無所礙 猶如旋虛空 所至如虛空 是法為自然 若能曉了斯 菩薩無所畏 分别一切法 解了衆生行 彼不得衆生 其法皆如是 以剖判諸界 其界無所有 是曰入道行 斯曰無上道 以緻此至業 知衆生心行 諸界及衆生 二俱無所有 以念彼如是 皆了一切法 其内及外事 無合會望想 以為不除法 乃曰真本際 斯法無思議 乃曰為佛法 此悉無所有 悉亦無所成 所行能如是 計數無有人 以無為之慧 乃曰為佛慧 是乘為大衆 普安于一切 永不畏此世 世亦無所有 其在于世界 普世一切界 菩薩無所行 求于無上慧 是法為深遠 佛法不可思 若法無可獲 是則近佛道 其佛及經法 此一切悉無 若行如是者 則得近佛道 以行如是者 俗人無與侶 其心無所著 彼乃近佛道 佛複告善思。
若有菩薩大士聞是深經。
若讀持諷誦心不恐怖。
善被弘誓心如金剛。
疾近佛樹坐于道場。
近佛境界得親至真無礙脫門。
觀于無為無合會處。
到于十方諸佛世界。
建習大慈無蓋道哀。
成十八不共諸佛之法。
三世最尊慧喻日月。
德無等侶慧過虛空。
道明巍巍不可為喻。
逮無邊聖無見頂相。
若有聞是無限雅典。
以斯深卷為人班宣而信樂者。
往過去世曾見諸佛亦不可計。
又不輕慢戲笑之者。
佛以豫見觀其人本早信此經如來久睹。
若不信樂習斯經典。
聞之調戲則外異學諸魔官屬放逸之人也。
信是法者是佛弟子佛則是師為親成就下其須發而作沙門。
其不信者則外邪業。
九十六種反逆道法。
佛時頌曰。
見佛坐樹下 行于真道場 其不信佛道 是慧不可得 其無挂礙法 究竟不可得 了法無處所 是曰為解脫 意入于聖慧 一切法之王 諸法及道慧 非佛之所宣 有為及無為 愚所發望想 諸菩薩無想 諸佛大聖明 普觀于斯世 世悉不可得 所用曉了世 是亦無處所 佛聖及衆生 于是無望想 其無思想者 善哉慈無上 假使衆生界 法界亦複然 是乃名之曰 菩薩無所著 以睹于悲哀 其哀無形貌 其哀以無貌 非愚所了行 五事在虛空 不有無處所 一切俗如是 是乃無上哀 其無上正法 乃曰為佛法 此無所貪世 是為自然法 護世之所照 其色無所有 以是無色法 乃曰無見頂 虛空無有邊 普平不可獲 是為佛正法 名曰無能觀 其慧不可逮 是無上大道 慧以不可得 斯無有堅固 此際及彼岸 所見若不見 深解不行斯 是非妄想求 念是智慧法 斯法則平等 違此佛教法 則非善親友 無勤若勤度 乃曰到虛妄 其不行平等 則非善親友 以發興斯法 若複滅斯法 此等諸比丘 不善思佛教 以能斷衆苦 本淨無所有 如是說法者 則班宣佛教 佛複告善思。
若說諸行皆從習緻。
用三界習故修道習。
有計吾我故行大慈修無蓋哀。
倚于三界行三脫門。
慕四大故行無常苦空非身。
以生老病死求四無畏。
用十二因緣了十二部經。
以十八種行十八不共諸佛之法。
用十方衆犯十惡故。
行十善求十種力。
用三弊故緻三達智。
著六情故行六度無極六通獨步。
應病與藥使濟危厄。
佛猶良醫經法如藥。
用疾病故而有醫藥。
無病則無藥一切本空。
無形無名亦無假号。
心等如空無比無侶。
忽然無際爾乃應道。
佛時頌曰。
其無所住法 于中習所行 班宣修消除 去佛法大遠 若于斯寂法 造虛妄思想 以虛妄之法 不親近滅度 其宣于诤訟 斯為之滅度 善思當了是 斯無正見行 若有修行道 宣布反逆事 朋友亂颠倒 是為學者業 佛所演講說 菩薩大名稱 當來諸就學 故勸化行道 若有奉持是 佛所化深妙 用一切衆生 以為供養佛 若有明智者 受持是真法 斯等将來世 用正法存立 其不行是法 心立存思想 自謂則應慧 不用餘緻道 佛說是經時。
善思童子。
尋時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忻然大悅湧在虛空。
去地四丈九尺。
時佛忻笑。
五色光明巍巍甚妙。
青黃赤白紅紫之色從佛口出。
照于十方無量佛土。
還繞佛三匝從頂上入。
六反振動是三千大千世界。
上虛空中天雨細搗栴檀香。
木蜜衆香。
雨天好華晃耀人目。
箜篌樂器不鼓自鳴。
莊嚴虛空周匝十方靡不校飾。
此三千大千世界。
羅列諸寶交露[王*屈]琦妙帳。
高閣樹木流水浴池。
五音俱發和雅悲哀。
聞見此變莫不悅豫得未曾有。
賢者阿難即從坐起。
偏露右臂更整衣服。
長跪叉手前白佛言。
以何緣笑。
既笑當有意。
以偈歎佛。
聖尊未曾妄 大明不虛忻 慈愍世雄說 何緣而忻笑 天處虛空中 供養人中上 各口而歌詠 快哉宣經典 如高燈電光 若幹色微妙 斯耀亦如斯 光光照遠近 如諸佛之法 授與正道決 還繞身三匝 忽沒于頂上 聖尊笑輝耀 若幹種光色 出佛口入頂 唯說此瑞意 爾時世尊。
為賢者阿難。
說頌曰。
善思族姓子 造立德無量 當成如來覺 逮緻天人尊 佛語阿難。
是善思童子。
當值不可計會億垓兆佛。
世世随侍未曾遠之。
常用至心供養諸佛。
衣被飯食床榻卧具病瘦醫藥。
佛滅度後供養舍利。
興衆寶塔高四萬裡。
以持舍利著衆寶塔奉事供養。
以好名香衆華衣服衆妙若幹種寶伎樂幢幡栴檀雜香。
以解脫華及衆缯彩。
以用供事諸如來至真等正覺。
最後末世當得佛道。
号無垢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佛世尊。
爾時大聖。
即說頌
諸法本末無有内外。
以了如是心不怯弱。
不難三界三界悉空。
若有菩薩曉是本無。
獨步三世而無所難。
達于生死猶如虛空無形本亦無名。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形無名。
用無明故馳逸三界轉輪無際。
猶如五事住于虛空不能為垢。
自然之故心本清淨。
權未即解便有三毒五陰六衰客塵所蔽。
雖有是非不污本淨心亘開達。
暢三世空便入大道。
佛時頌曰。
衆生猶如幻 其幻無所有 所宣如是者 永無所複畏 己身與他人 二俱虛無寂 以能曉了是 則永無所畏 其内及外法 不計有所在 無以怯弱心 不難于世俗 諸法無所礙 猶如旋虛空 所至如虛空 是法為自然 若能曉了斯 菩薩無所畏 分别一切法 解了衆生行 彼不得衆生 其法皆如是 以剖判諸界 其界無所有 是曰入道行 斯曰無上道 以緻此至業 知衆生心行 諸界及衆生 二俱無所有 以念彼如是 皆了一切法 其内及外事 無合會望想 以為不除法 乃曰真本際 斯法無思議 乃曰為佛法 此悉無所有 悉亦無所成 所行能如是 計數無有人 以無為之慧 乃曰為佛慧 是乘為大衆 普安于一切 永不畏此世 世亦無所有 其在于世界 普世一切界 菩薩無所行 求于無上慧 是法為深遠 佛法不可思 若法無可獲 是則近佛道 其佛及經法 此一切悉無 若行如是者 則得近佛道 以行如是者 俗人無與侶 其心無所著 彼乃近佛道 佛複告善思。
若有菩薩大士聞是深經。
若讀持諷誦心不恐怖。
善被弘誓心如金剛。
疾近佛樹坐于道場。
近佛境界得親至真無礙脫門。
觀于無為無合會處。
到于十方諸佛世界。
建習大慈無蓋道哀。
成十八不共諸佛之法。
三世最尊慧喻日月。
德無等侶慧過虛空。
道明巍巍不可為喻。
逮無邊聖無見頂相。
若有聞是無限雅典。
以斯深卷為人班宣而信樂者。
往過去世曾見諸佛亦不可計。
又不輕慢戲笑之者。
佛以豫見觀其人本早信此經如來久睹。
若不信樂習斯經典。
聞之調戲則外異學諸魔官屬放逸之人也。
信是法者是佛弟子佛則是師為親成就下其須發而作沙門。
其不信者則外邪業。
九十六種反逆道法。
佛時頌曰。
見佛坐樹下 行于真道場 其不信佛道 是慧不可得 其無挂礙法 究竟不可得 了法無處所 是曰為解脫 意入于聖慧 一切法之王 諸法及道慧 非佛之所宣 有為及無為 愚所發望想 諸菩薩無想 諸佛大聖明 普觀于斯世 世悉不可得 所用曉了世 是亦無處所 佛聖及衆生 于是無望想 其無思想者 善哉慈無上 假使衆生界 法界亦複然 是乃名之曰 菩薩無所著 以睹于悲哀 其哀無形貌 其哀以無貌 非愚所了行 五事在虛空 不有無處所 一切俗如是 是乃無上哀 其無上正法 乃曰為佛法 此無所貪世 是為自然法 護世之所照 其色無所有 以是無色法 乃曰無見頂 虛空無有邊 普平不可獲 是為佛正法 名曰無能觀 其慧不可逮 是無上大道 慧以不可得 斯無有堅固 此際及彼岸 所見若不見 深解不行斯 是非妄想求 念是智慧法 斯法則平等 違此佛教法 則非善親友 無勤若勤度 乃曰到虛妄 其不行平等 則非善親友 以發興斯法 若複滅斯法 此等諸比丘 不善思佛教 以能斷衆苦 本淨無所有 如是說法者 則班宣佛教 佛複告善思。
若說諸行皆從習緻。
用三界習故修道習。
有計吾我故行大慈修無蓋哀。
倚于三界行三脫門。
慕四大故行無常苦空非身。
以生老病死求四無畏。
用十二因緣了十二部經。
以十八種行十八不共諸佛之法。
用十方衆犯十惡故。
行十善求十種力。
用三弊故緻三達智。
著六情故行六度無極六通獨步。
應病與藥使濟危厄。
佛猶良醫經法如藥。
用疾病故而有醫藥。
無病則無藥一切本空。
無形無名亦無假号。
心等如空無比無侶。
忽然無際爾乃應道。
佛時頌曰。
其無所住法 于中習所行 班宣修消除 去佛法大遠 若于斯寂法 造虛妄思想 以虛妄之法 不親近滅度 其宣于诤訟 斯為之滅度 善思當了是 斯無正見行 若有修行道 宣布反逆事 朋友亂颠倒 是為學者業 佛所演講說 菩薩大名稱 當來諸就學 故勸化行道 若有奉持是 佛所化深妙 用一切衆生 以為供養佛 若有明智者 受持是真法 斯等将來世 用正法存立 其不行是法 心立存思想 自謂則應慧 不用餘緻道 佛說是經時。
善思童子。
尋時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忻然大悅湧在虛空。
去地四丈九尺。
時佛忻笑。
五色光明巍巍甚妙。
青黃赤白紅紫之色從佛口出。
照于十方無量佛土。
還繞佛三匝從頂上入。
六反振動是三千大千世界。
上虛空中天雨細搗栴檀香。
木蜜衆香。
雨天好華晃耀人目。
箜篌樂器不鼓自鳴。
莊嚴虛空周匝十方靡不校飾。
此三千大千世界。
羅列諸寶交露[王*屈]琦妙帳。
高閣樹木流水浴池。
五音俱發和雅悲哀。
聞見此變莫不悅豫得未曾有。
賢者阿難即從坐起。
偏露右臂更整衣服。
長跪叉手前白佛言。
以何緣笑。
既笑當有意。
以偈歎佛。
聖尊未曾妄 大明不虛忻 慈愍世雄說 何緣而忻笑 天處虛空中 供養人中上 各口而歌詠 快哉宣經典 如高燈電光 若幹色微妙 斯耀亦如斯 光光照遠近 如諸佛之法 授與正道決 還繞身三匝 忽沒于頂上 聖尊笑輝耀 若幹種光色 出佛口入頂 唯說此瑞意 爾時世尊。
為賢者阿難。
說頌曰。
善思族姓子 造立德無量 當成如來覺 逮緻天人尊 佛語阿難。
是善思童子。
當值不可計會億垓兆佛。
世世随侍未曾遠之。
常用至心供養諸佛。
衣被飯食床榻卧具病瘦醫藥。
佛滅度後供養舍利。
興衆寶塔高四萬裡。
以持舍利著衆寶塔奉事供養。
以好名香衆華衣服衆妙若幹種寶伎樂幢幡栴檀雜香。
以解脫華及衆缯彩。
以用供事諸如來至真等正覺。
最後末世當得佛道。
号無垢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佛世尊。
爾時大聖。
即說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