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方等頂王經(一名維摩诘子問)
關燈
小
中
大
行識空本無所有。
眼耳鼻口身心空本無所有地水火風空本亦無形。
因緣合成猶如五事成其屋宅。
何謂為五。
一曰材木。
二曰瓦草。
三曰土塹。
四曰人功。
五曰泥水。
以是五事乃成為屋。
本各别時都無屋名。
因緣合成身亦如是。
五陰緣對便有四大。
因名曰身地水火風各緣來合。
猶屋四柱四壁皆因緣會。
合成散壞皆無處所。
猶如夢中見屋宅城郭樹木華實。
流水田地犁牛諸種下其五谷各随時生。
人主用意獲之自給。
心神無明不達一切三界皆空。
因倚望求便生意識。
十二牽連往來周旋。
輪轉無際勞于神識。
沉迷五趣無懈息時。
不解本空如夢所見。
覺不知處何所歸趣。
至成正覺乃了五趣。
本無處所獨步無畏。
佛于是頌曰。
色痛想識空 眼耳鼻口意 本寂無所有 地水風火異 了界得自在 班宣無部章 所言上佛土 其境滅度想 諸法各有形 本亦無合會 不曉知空寂 其本無有身 無得不可逮 從緣對合成 無獲不可緻 又現望得生 在彼不修戒 亦複不犯禁 無行無有戒 是為諸法相 諸法無所有 因無明而生 以有無明法 便造明達智 諸法假有名 是名無所有 假号無有法 乃名曰滅度 所起無所生 因現有五陰 其陰無所見 因号有所現 所有無處所 因變示有法 法離生死業 長無生死難 如幻師化形 愚冥謂有人 所有無所有 明者不為迷 法生無所生 慧者無是計 諸法皆悉空 愚者不解此 法适有所生 便當有終沒 其生及病死 舍是無所畏 諸法一切空 法亦無所歸 善思當了斯 是佛所演法 正覺無所作 則為不可逮 若不得道處 乃見三界事 若望想佛道 則不求正覺 若行志存道 永不造無想 諸生死自然 不觀自然法 自然無所有 是為無為想 究竟無所生 所說不可得 以行無明業 因示無為法 以懷來衆義 諸法則自然 彼悉無所生 便無诤訟事 彼無不奉行 所宣深妙法 用一切起生 菩薩行愍哀 爾時善思以偈答世尊曰。
佛興出現世 皆用愍我等 身以為疑網 宣布是法義 佛出無思議 為具足興變 以壞魔羅網 說除六十二 以絕生死元 因坐佛樹下 永無有沉吟 宣消衆想著 解暢虛僞業 能仁滅諸見 勇猛為世俗 斷我衆狐疑 爾時世尊告善思童子。
菩薩所行未曾虛妄。
多所救護以恩加濟無有诤訟。
除去衆瑕一切無穢。
愍傷衆生行深遠義不懷望想。
世無堅固消去貪欲。
以無貪欲蠲棄衆結。
常行等心加于衆生志不虛妄。
大慈之行法不可得。
修大義吼不舍精進。
心行至真不失勤業。
無有娆害奉行忍辱而不诤訟。
無所睹見夙夜尊行。
善思一心棄于懈怠成就道行。
定意正受其心寂靜。
修于善慧一切諸法永無所得。
行無所畏心不怯羸。
顯發道心行無挂礙。
成就如來十種之力。
當以何行至殊特業。
尊其至慧奉無等倫。
遊于十方諸佛世界。
行無挂礙度脫一切。
時佛頌曰。
行無虛妄業 是諸菩薩辭 以奉于脫門 不畏諸礙行 無行謂正行 是菩薩之業 若能解是行 則無所貪求 以法救攝之 諸菩薩所宣 其無所得義 是行為無上 言吾行道法 則住于颠倒 以住颠倒業 便得有所畏 假使有诤訟 不見诤所在 明者作是達 行于無上乘 是乘無所畏 大乘最無極 畏與無所畏 是亦無放逸 一切無所有 衆行中最勝 設了悉虛靜 彼行無上道 斯行甚微妙 救護一切法 所濟亦深遠 消除衆望想 所行邈玄妙 二俱無處所 若能知本際 不倚念于法 法永無衆垢 亦不離垢去 是法本清淨 反宣舍于欲 而示現邪逆 愛欲不堅固 不轉文字業 斯句為無上 不著猶如幻 此則無言教 以棄反倒行 便無诤訟意 一切衆生行 是實不可得 若能曉了斯 此行乃善教 衆生以無明 故曰名黎庶 衆生法亦爾 是道則無上 其念及衆生 是永不可得 此為第一慈 歎慈乃無極 是曰世大施 斯乃為大士 常慕樂放舍 乃曰慧道心 正使不得法 諸法虛無實 示菩薩明達 是曰好布施 解法不可得 便無所恐畏 無尊是之法 乃曰為布施 法貌不可獲 佛法不可思 是戒無所犯 諸法無所著 佛土不可議 此不見諸界 于戒不望想 諸菩薩所歎 能忍諸衆生 一切不可得 佛所教訓誨 是法第一忍 佛複告善思。
色空不可得。
痛想行識空亦不可得。
所謂空者色則為空無複異空。
痛想行識空無複異空。
四大五陰十八諸種三界本空。
十二因緣無則為空無複異空。
現世度世有為無為。
四大皆空無複異空。
色如聚沫痛癢如泡。
思想如芭蕉。
生死如夢。
識如幻。
三界猶化。
五趣如影所以如影從緣對生。
三界本末欲界色界及無色界心意所為。
猶如畫師治素壁闆。
因緣合成猶如飛鳥飛行空中。
菩薩如是行無望想旋到十方。
猶日宮殿行于虛空不污衆冥。
菩薩如是獨步三界心無所著。
去淫怒癡三毒窈冥。
猶如蓮華生于泥中不與其合。
菩薩如是在于生死成最正覺。
心淨如空永無所著度脫一切。
佛時頌曰。
其心不可得 則無有诤訟 若不得衆生 是為第一忍 菩薩離懈怠 其志無所行 永無所勤修 乃曰最精進 其身及心意 所遣直無邪 菩薩無所說 是第一精進 若有懈怠者 菩薩化立之 無心無所行 住第一精進 其心不可得 内外無所著 若心不可逮 是則為定意 心常自勤修 自然無所有 無思無正受 乃曰逮三昧 所以言定意 以能作是行 安住名自然 是第一定意 不知慧所在 何所自然法 自然及與慧 二俱無所有 是法不可得 斯識行正法 不以識知法 自然無所有 若有了此行 菩薩意堅強 行第一之義 世所無所趣 衆會無等倫 為衆而宣法 斯等雖遊居 無衆生望想 佛複告善思。
一切諸法猶如幻化。
幻化本空悉無所有。
迷惑愚俗自計己身及與他人。
悉有所有故沈五趣。
敢能曉了是悉無所畏
眼耳鼻口身心空本無所有地水火風空本亦無形。
因緣合成猶如五事成其屋宅。
何謂為五。
一曰材木。
二曰瓦草。
三曰土塹。
四曰人功。
五曰泥水。
以是五事乃成為屋。
本各别時都無屋名。
因緣合成身亦如是。
五陰緣對便有四大。
因名曰身地水火風各緣來合。
猶屋四柱四壁皆因緣會。
合成散壞皆無處所。
猶如夢中見屋宅城郭樹木華實。
流水田地犁牛諸種下其五谷各随時生。
人主用意獲之自給。
心神無明不達一切三界皆空。
因倚望求便生意識。
十二牽連往來周旋。
輪轉無際勞于神識。
沉迷五趣無懈息時。
不解本空如夢所見。
覺不知處何所歸趣。
至成正覺乃了五趣。
本無處所獨步無畏。
佛于是頌曰。
色痛想識空 眼耳鼻口意 本寂無所有 地水風火異 了界得自在 班宣無部章 所言上佛土 其境滅度想 諸法各有形 本亦無合會 不曉知空寂 其本無有身 無得不可逮 從緣對合成 無獲不可緻 又現望得生 在彼不修戒 亦複不犯禁 無行無有戒 是為諸法相 諸法無所有 因無明而生 以有無明法 便造明達智 諸法假有名 是名無所有 假号無有法 乃名曰滅度 所起無所生 因現有五陰 其陰無所見 因号有所現 所有無處所 因變示有法 法離生死業 長無生死難 如幻師化形 愚冥謂有人 所有無所有 明者不為迷 法生無所生 慧者無是計 諸法皆悉空 愚者不解此 法适有所生 便當有終沒 其生及病死 舍是無所畏 諸法一切空 法亦無所歸 善思當了斯 是佛所演法 正覺無所作 則為不可逮 若不得道處 乃見三界事 若望想佛道 則不求正覺 若行志存道 永不造無想 諸生死自然 不觀自然法 自然無所有 是為無為想 究竟無所生 所說不可得 以行無明業 因示無為法 以懷來衆義 諸法則自然 彼悉無所生 便無诤訟事 彼無不奉行 所宣深妙法 用一切起生 菩薩行愍哀 爾時善思以偈答世尊曰。
佛興出現世 皆用愍我等 身以為疑網 宣布是法義 佛出無思議 為具足興變 以壞魔羅網 說除六十二 以絕生死元 因坐佛樹下 永無有沉吟 宣消衆想著 解暢虛僞業 能仁滅諸見 勇猛為世俗 斷我衆狐疑 爾時世尊告善思童子。
菩薩所行未曾虛妄。
多所救護以恩加濟無有诤訟。
除去衆瑕一切無穢。
愍傷衆生行深遠義不懷望想。
世無堅固消去貪欲。
以無貪欲蠲棄衆結。
常行等心加于衆生志不虛妄。
大慈之行法不可得。
修大義吼不舍精進。
心行至真不失勤業。
無有娆害奉行忍辱而不诤訟。
無所睹見夙夜尊行。
善思一心棄于懈怠成就道行。
定意正受其心寂靜。
修于善慧一切諸法永無所得。
行無所畏心不怯羸。
顯發道心行無挂礙。
成就如來十種之力。
當以何行至殊特業。
尊其至慧奉無等倫。
遊于十方諸佛世界。
行無挂礙度脫一切。
時佛頌曰。
行無虛妄業 是諸菩薩辭 以奉于脫門 不畏諸礙行 無行謂正行 是菩薩之業 若能解是行 則無所貪求 以法救攝之 諸菩薩所宣 其無所得義 是行為無上 言吾行道法 則住于颠倒 以住颠倒業 便得有所畏 假使有诤訟 不見诤所在 明者作是達 行于無上乘 是乘無所畏 大乘最無極 畏與無所畏 是亦無放逸 一切無所有 衆行中最勝 設了悉虛靜 彼行無上道 斯行甚微妙 救護一切法 所濟亦深遠 消除衆望想 所行邈玄妙 二俱無處所 若能知本際 不倚念于法 法永無衆垢 亦不離垢去 是法本清淨 反宣舍于欲 而示現邪逆 愛欲不堅固 不轉文字業 斯句為無上 不著猶如幻 此則無言教 以棄反倒行 便無诤訟意 一切衆生行 是實不可得 若能曉了斯 此行乃善教 衆生以無明 故曰名黎庶 衆生法亦爾 是道則無上 其念及衆生 是永不可得 此為第一慈 歎慈乃無極 是曰世大施 斯乃為大士 常慕樂放舍 乃曰慧道心 正使不得法 諸法虛無實 示菩薩明達 是曰好布施 解法不可得 便無所恐畏 無尊是之法 乃曰為布施 法貌不可獲 佛法不可思 是戒無所犯 諸法無所著 佛土不可議 此不見諸界 于戒不望想 諸菩薩所歎 能忍諸衆生 一切不可得 佛所教訓誨 是法第一忍 佛複告善思。
色空不可得。
痛想行識空亦不可得。
所謂空者色則為空無複異空。
痛想行識空無複異空。
四大五陰十八諸種三界本空。
十二因緣無則為空無複異空。
現世度世有為無為。
四大皆空無複異空。
色如聚沫痛癢如泡。
思想如芭蕉。
生死如夢。
識如幻。
三界猶化。
五趣如影所以如影從緣對生。
三界本末欲界色界及無色界心意所為。
猶如畫師治素壁闆。
因緣合成猶如飛鳥飛行空中。
菩薩如是行無望想旋到十方。
猶日宮殿行于虛空不污衆冥。
菩薩如是獨步三界心無所著。
去淫怒癡三毒窈冥。
猶如蓮華生于泥中不與其合。
菩薩如是在于生死成最正覺。
心淨如空永無所著度脫一切。
佛時頌曰。
其心不可得 則無有诤訟 若不得衆生 是為第一忍 菩薩離懈怠 其志無所行 永無所勤修 乃曰最精進 其身及心意 所遣直無邪 菩薩無所說 是第一精進 若有懈怠者 菩薩化立之 無心無所行 住第一精進 其心不可得 内外無所著 若心不可逮 是則為定意 心常自勤修 自然無所有 無思無正受 乃曰逮三昧 所以言定意 以能作是行 安住名自然 是第一定意 不知慧所在 何所自然法 自然及與慧 二俱無所有 是法不可得 斯識行正法 不以識知法 自然無所有 若有了此行 菩薩意堅強 行第一之義 世所無所趣 衆會無等倫 為衆而宣法 斯等雖遊居 無衆生望想 佛複告善思。
一切諸法猶如幻化。
幻化本空悉無所有。
迷惑愚俗自計己身及與他人。
悉有所有故沈五趣。
敢能曉了是悉無所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