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第四

關燈
有樹。

    三曼陀揵陀(晉言其香普熏)。

    彼世界一一樹其香四百裡。

    其土皆生蓮華大如車輪。

    一華者有不可計百千葉無央數色。

    其華柔軟如天綩綖華生高二丈。

    華其香遍四天下香甚香。

    彼世界四天下栴檀為交露。

    經行處亦皆栴檀波昙華來在兩邊。

    彼世界無城郭縣邑聚落。

    但有交露帳。

    覆蓋其上。

    其世界人民食飲。

    譬如第五尼曼羅天上。

    複次彼放香普熏世界。

    佛号揵陀勿賴比(晉言香氣放光明)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現在說法。

    彼如來世界純是菩薩行。

    無有弟子緣一覺行者。

    其彼世界四天下悉遍滿皆得神足。

    其菩薩皆得不可思議忍。

    彼菩薩輩中。

    有菩薩名薩和昙無惟屈羅遊(晉言一切法無極積聚)。

    得不可思議願事。

    已得三忍神通為達。

    其所報答皆悉過上。

    供養甚多不可計諸佛。

    複次目連。

    彼一切法無極積聚菩薩。

    自念今欲問佛。

    傥肯說者而欲問之。

    作是念已便從坐起。

    放身一一毛之光明照四百裡。

    放身光明遍境界。

    若幹百千種華無央數色色甚鮮好。

    是華在于虛空去地七刃。

    心念欲持是供養。

    應時虛空中。

    聞柔軟音樂之聲。

    譬如天樂。

    是音樂聲皆出八種法印之聲。

    一一法印之聲。

    出八萬四千拘利經卷。

    出七萬二千偈。

    是時菩薩。

    便踴在虛空中結加趺坐。

    會九十六拘利那術百千人。

    皆住阿惟越緻地。

    皆得無所從生法忍。

    當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如是像色貌菩薩。

    目連。

    滿彼世界。

    一切人無有盲者亦無啞者。

    亦無跛者亦無聾者。

    無貧者無醜惡者。

    彼一切人民皆是菩薩。

    有三十二大人相。

    其世界無有他餘異雜行。

    彼國中亦無飲食者。

    但以禅歡喜為飲食。

    其國中無有羌虜夷狄雜類之人。

    亦無三惡道亦無邊地。

    亦不于彼間沒而緻他方國土生。

    若有沒滅者便逮得如來。

    佛言。

    如是目連。

    彼世界如來則我身是。

    我于彼土以法而教導。

    是名道神足無極之變化也。

    一切弟子緣一覺所不能及知。

     複次目連。

    于是三千大千刹土東北。

    去是四萬二千四天下世界。

    其世界名榆末陀那(晉言應時)。

    彼世界人民淫欲甚多。

    貪淫嗔恚愚癡悭貪。

    鬧愦強額諸根習邪。

    無信嫉妒犯惡多疑。

    弊惡急性懶惰懈怠。

    喜忘憨。

    無所畏。

    有吾我人壽命無黠智。

    譬如野禽畜獸不知慚羞。

    無有禮節心意癡狂。

    彼世界醜惡面目無色無所省錄。

    其處土地。

    但有污泥及諸不淨。

    生活勤苦衣食不充。

    喜鬥更相罵詈。

    六月一雨一歲再雨。

    五谷不豐惡行所緻。

    其世界地堅如鐵石[山/族]嶽不平。

    譬如蒺藜蹈傷人腳。

    毒惡止上及地但生荊棘。

    彼世界所出水人民飲之。

    濁惡醎苦臭穢不淨。

    衣被皆用草刍。

    貧窮困厄更相看視轉相作使。

    彼世界國王急性常喜嗔恚。

    其中人民役使作務甚大勤苦。

    治生田作谷粟錢财王皆奪取。

    鞕杖暴瘧無不被殃。

    如是目連。

    其國界中現世受殃甚劇乃爾。

    如是比類彼複倍過此。

    其世界中人命盡。

    皆堕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

    複次目連。

    彼四天下世界。

    如來名振波迦論真陀摩那迦樓(晉言傷悲憐念)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而為說法。

    彼佛如來。

    目連。

    現十八大變化而為說法七百歲。

    說法竟七百歲。

    無有一人解法者。

    是時世尊亦不厭惓。

    說法如故。

    常持大悲而為解說。

    如是目連。

    彼佛世尊。

    若至聚落郡國縣邑。

    若散居恒遊行無一處。

    所到其國人民罵詈輕易。

    挽滅唾言持怒作等。

    其世尊悉忍誘恤養護。

    欲使度脫得至泥洹。

    目連。

    是時如來。

    于爾所歲中說法常養護之。

    說法時有八萬四千那術人皆得阿羅漢。

    複八萬四千那術人得阿那含。

    複八萬四千那術人得斯陀含。

    複八萬四千那術人得須陀洹。

    諸大衆一日之中皆除須發作沙門悉受大戒。

    是時學者不學者。

    于三月中前所諸惡。

    從佛受誨皆得離之。

    一時俱般泥洹。

    彼佛恒常在。

    複養護緣一覺及菩薩行者。

    其所作罪惡故而生彼國。

    彼受苦痛乃爾一時皆得畢離。

    于是目連。

    複白佛言。

    惟世尊。

    是輩菩薩作何等罪。

    生于彼國土。

    佛告目連。

    菩薩有四事法往生彼國。

    何等為四。

    一者倚菩薩名而求供養。

    不學菩薩事。

    二者目連。

    于菩薩事不能行而懈怠。

    雖見亦複不能持。

    三者目連。

    菩薩見餘菩薩得供養。

    便妒嫉之言何以供養。

    是斷截他人功德而輕易之。

    四者目連。

    菩薩不能護身口意。

    以是故得是。

    用是事。

    目連。

    得生彼國。

    佛言目連。

    彼佛則我身是。

    我于彼國以法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