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譯
複次目連。
于是三千大千刹土東南方。
去是刹八萬四千四天下國土。
名三幔陀質(晉言遍等)。
其佛名質多拘沖怛薩阿竭阿羅诃三耶三佛(晉言幻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現在說法。
彼四天下世界盡甚好。
東西南北十八街巷珍寶滿地。
柔軟譬如天衣。
地生柔軟之草高四寸。
其地所有各各異種衆色。
如是皆悉遍行步。
若下足蹈地草皆柔軟可意。
足舉則生如故。
其地皆平如掌。
目連。
是遍等世界皆如此。
有城名颰陀郁沈(晉言善尊)。
其城中人安隐豐饒熾盛大樂。
東西長三十二俞旬。
南北廣十二俞旬。
如是目連。
彼善尊城人皆共居其中。
其國人民繁裔。
多于鴦迦摩竭拘留諸人民數。
如是目連。
其幻華如來世尊。
于善尊城中遊行止頓其中。
一會說法為師子吼。
令三十那術人皆得阿羅漢。
複有三十那術人得阿那含。
複有三十那術人得斯陀含。
複有三十那術人得須陀洹。
複有三十那術人發辟支佛行。
複倍不可計數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心複異不可計數人皆悉作功德。
目連。
是彼。
四天下世界。
有樹名末頭三被(晉言此樹)。
譬如蜜其華果實常有不乏。
其華果實味譬如百味飲食。
彼若男子母人。
欲得一華一果得以食之。
安隐飽滿七日不饑不羸。
色貌不減身體康強輕便有氣力。
食是已訖如服甘露。
亦無小便亦不大行亦無涕唾。
彼無田種殖者。
無舉賈償債者。
其國中皆共食是華果。
彼國初不知有貧富俱等無異。
彼世界如來。
目連。
有九十六億那術百千弟子衆。
其菩薩衆複倍于弟之。
有園名三曼陀拘沖(晉言法園)。
有雜果諸弟子衆食飲。
常在是園中坐。
其弟子衆菩薩衆皆坐樹下。
若欲食時樹自然動搖華果落堕皆在缽中。
食飲飽訖樹不動搖。
華果不堕還如本故。
如是目連。
彼世界所有事物。
過倍于是不可計。
目連。
彼世界如來則我身是。
我于彼世界以法而教導。
如是目連。
名為如來道神足無極之變化也。
一切諸弟子緣一覺所不及知。
複次目連。
于是三千大千刹土西南方。
去是四天下世界七萬四天下世界。
其世界名比實颰填(晉言容受)。
有八萬國王。
一一天下有八萬城。
城外有八萬聚落。
八萬王所治處。
八萬城八萬四千小城。
一一處城聚落處城小城拘利百千皆滿其中彼諸王皆奉行法。
非法之事皆悉除。
盡是諸王各有八萬四千夫人婇女。
爾時婇女端正世之最上。
一一諸王各有五百太子。
一一諸王各有萬二千女。
是萬二千女皆端正于世最上。
是諸王法無鞕杖亦無兵器。
是諸王各各自治在其國。
目連。
彼容受世界佛号波勿多羅陀那賴比怛薩阿竭阿羅诃三耶三佛(晉言寶放光明如來無所着等正覺)。
現在說法。
彼如來。
目連。
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時。
于彼四天下踴在虛空中。
去地七刃結加趺坐。
一加趺坐放大光明。
彼時四天下世界皆悉相見。
雨于天華諸音樂器不鼓自鳴。
一一樂器出百千音聲。
地為六反震動。
諸伎樂音譬如梵音聲。
不可計百千所作功德所緻。
轉于法輪一切諸欲垢皆悉盡。
無餘泥洹。
持菩薩所知為衆說法。
彼如來說法。
以是四天下世界。
八萬諸王及夫人婇女。
諸子諸女見佛變化已。
乃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
彼國中一切人民男子女人男兒女兒。
皆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是諸王及夫人婇女諸兒諸女。
從佛求作沙門。
是時如來皆悉聽為沙門。
為沙門已在在所處。
在所處及城郭縣邑聚落。
其所至到處。
皆步行不乘車馬。
卧起飲食常于寺舍。
不複田作種殖皆食自然。
天人來下而悉供養。
是時如來再會說法時。
一切諸弟子行者皆得斯陀含。
菩薩行者皆得歡喜忍。
三會說法時。
一切人皆得阿那含。
菩薩行者皆逮得五通。
四會說法時。
一切皆得阿羅漢。
菩薩行者皆得不起法忍。
夫人婇女男女皆得不起法忍。
爾時夫人婇女及諸女皆轉女人身。
悉得男子不複見女像。
時彼如來。
皆授決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于目連意雲何。
乃知彼土寶放光明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不。
目連言不及天中天。
佛言。
則我身是。
名為如來道神足無極之變化也。
是故目連。
一切弟子緣一覺所不能及知也。
複次目連。
于是三千大千刹土西北方。
去是五萬五千四天下世界。
其世界名揵沓提(晉言香氣)。
世界純以污勒迦挲羅栴檀。
其栴檀大如一錢者價。
當是世彼世界
于是三千大千刹土東南方。
去是刹八萬四千四天下國土。
名三幔陀質(晉言遍等)。
其佛名質多拘沖怛薩阿竭阿羅诃三耶三佛(晉言幻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現在說法。
彼四天下世界盡甚好。
東西南北十八街巷珍寶滿地。
柔軟譬如天衣。
地生柔軟之草高四寸。
其地所有各各異種衆色。
如是皆悉遍行步。
若下足蹈地草皆柔軟可意。
足舉則生如故。
其地皆平如掌。
目連。
是遍等世界皆如此。
有城名颰陀郁沈(晉言善尊)。
其城中人安隐豐饒熾盛大樂。
東西長三十二俞旬。
南北廣十二俞旬。
如是目連。
彼善尊城人皆共居其中。
其國人民繁裔。
多于鴦迦摩竭拘留諸人民數。
如是目連。
其幻華如來世尊。
于善尊城中遊行止頓其中。
一會說法為師子吼。
令三十那術人皆得阿羅漢。
複有三十那術人得阿那含。
複有三十那術人得斯陀含。
複有三十那術人得須陀洹。
複有三十那術人發辟支佛行。
複倍不可計數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心複異不可計數人皆悉作功德。
目連。
是彼。
四天下世界。
有樹名末頭三被(晉言此樹)。
譬如蜜其華果實常有不乏。
其華果實味譬如百味飲食。
彼若男子母人。
欲得一華一果得以食之。
安隐飽滿七日不饑不羸。
色貌不減身體康強輕便有氣力。
食是已訖如服甘露。
亦無小便亦不大行亦無涕唾。
彼無田種殖者。
無舉賈償債者。
其國中皆共食是華果。
彼國初不知有貧富俱等無異。
彼世界如來。
目連。
有九十六億那術百千弟子衆。
其菩薩衆複倍于弟之。
有園名三曼陀拘沖(晉言法園)。
有雜果諸弟子衆食飲。
常在是園中坐。
其弟子衆菩薩衆皆坐樹下。
若欲食時樹自然動搖華果落堕皆在缽中。
食飲飽訖樹不動搖。
華果不堕還如本故。
如是目連。
彼世界所有事物。
過倍于是不可計。
目連。
彼世界如來則我身是。
我于彼世界以法而教導。
如是目連。
名為如來道神足無極之變化也。
一切諸弟子緣一覺所不及知。
複次目連。
于是三千大千刹土西南方。
去是四天下世界七萬四天下世界。
其世界名比實颰填(晉言容受)。
有八萬國王。
一一天下有八萬城。
城外有八萬聚落。
八萬王所治處。
八萬城八萬四千小城。
一一處城聚落處城小城拘利百千皆滿其中彼諸王皆奉行法。
非法之事皆悉除。
盡是諸王各有八萬四千夫人婇女。
爾時婇女端正世之最上。
一一諸王各有五百太子。
一一諸王各有萬二千女。
是萬二千女皆端正于世最上。
是諸王法無鞕杖亦無兵器。
是諸王各各自治在其國。
目連。
彼容受世界佛号波勿多羅陀那賴比怛薩阿竭阿羅诃三耶三佛(晉言寶放光明如來無所着等正覺)。
現在說法。
彼如來。
目連。
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時。
于彼四天下踴在虛空中。
去地七刃結加趺坐。
一加趺坐放大光明。
彼時四天下世界皆悉相見。
雨于天華諸音樂器不鼓自鳴。
一一樂器出百千音聲。
地為六反震動。
諸伎樂音譬如梵音聲。
不可計百千所作功德所緻。
轉于法輪一切諸欲垢皆悉盡。
無餘泥洹。
持菩薩所知為衆說法。
彼如來說法。
以是四天下世界。
八萬諸王及夫人婇女。
諸子諸女見佛變化已。
乃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
彼國中一切人民男子女人男兒女兒。
皆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是諸王及夫人婇女諸兒諸女。
從佛求作沙門。
是時如來皆悉聽為沙門。
為沙門已在在所處。
在所處及城郭縣邑聚落。
其所至到處。
皆步行不乘車馬。
卧起飲食常于寺舍。
不複田作種殖皆食自然。
天人來下而悉供養。
是時如來再會說法時。
一切諸弟子行者皆得斯陀含。
菩薩行者皆得歡喜忍。
三會說法時。
一切人皆得阿那含。
菩薩行者皆逮得五通。
四會說法時。
一切皆得阿羅漢。
菩薩行者皆得不起法忍。
夫人婇女男女皆得不起法忍。
爾時夫人婇女及諸女皆轉女人身。
悉得男子不複見女像。
時彼如來。
皆授決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于目連意雲何。
乃知彼土寶放光明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不。
目連言不及天中天。
佛言。
則我身是。
名為如來道神足無極之變化也。
是故目連。
一切弟子緣一覺所不能及知也。
複次目連。
于是三千大千刹土西北方。
去是五萬五千四天下世界。
其世界名揵沓提(晉言香氣)。
世界純以污勒迦挲羅栴檀。
其栴檀大如一錢者價。
當是世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