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下篇
關燈
小
中
大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
絕利一源,用師十倍。
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瞎子善聽,聾子善視,這些道理大家一聽就明白,因為是一心無二用。
勸學網有許多成員,道家想學、佛家想學、儒家也想學,小雅經常勸這些人,不要貪多,選擇其中一個,一門深入地學習,則你所能投入的一精一力是常人的十倍還不止,提高的速度反而很快。
等到一門有小成,其它佛家、道家、儒家都是相通的,再去學習就會很簡單,一通百通。
如果再能晝夜之間多次返複,那麼效果就會是常人的萬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于目。
《楞嚴經》中有認識世界的&ldquo八識&rdquo,其中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為感官接觸到事物,從而産生信息傳送于心。
心中有物,全是因為有五識接觸事物所引起。
這兒認為&ldquo機在于目&rdquo認為最關鍵的是眼睛,因為眼睛所獲取事物的信息最全面、最完整。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一性一餘,至靜一性一廉。
天地生萬物而不自生,謂之大恩大德,然而,一年四季之中,春生而秋殺,非為堯存,不為桀亡,乃自然規律,是以無恩。
因此春夏之迅雷、秋冬之烈風,無不蠢蠢然而動,皆屬于自然規律。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也經常有一些重大決策(迅雷)、一些重大舉措(烈風),我們如何應付呢? 不被迅雷所擊、不被烈風所吹,這就需要我們不随波逐流,要保持一種至樂、至靜的心态。
什麼是至樂、至靜?就是不直接抵觸,迅雷力量雖大,但力量很快就會消失,烈風雖刺骨,但飄風不終期,相信事情終會解決,這是至樂,甯神以保持清閑神明,這是至靜。
也就是說,既不要悲觀,又要有所作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也就是保持一性一廉。
這兩天菲武裝抓扣我漁民、越南沖撞我鑽井平台,許多人義憤填膺,恨不得一口氣将菲越徹底用武力打壓下去,這就典型屬于違背了至樂一性一餘、至靜一性一廉的心态。
最近,腐敗高官不斷被查落馬,但仍有大老虎、老老虎沒有抓住,于是百姓一片失望之中,這些都是沒有做到至樂至靜的緣故。
這并不是大家不夠聰明,而是大家雖然學習《陰符經》,但并沒有看到事情的陰符,也就是其背後的内情。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
天地自私嗎?老子告訴我們,天地極其自私,因為萬物皆有壽命,隻有天地長久,這是至私。
為什麼天地能夠長久,因為天地從來不自私,所以才成就他自私的結果。
許多人不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舉一個大家明白的事例來說明。
共一産一黨一在民國時期非常弱小,為什麼最後能在磨難中取得政權,因為當時的共一産一黨一是真心為百姓,許多人抛頭顱灑熱血,确實是在為百姓謀福祉,所以百姓也一心支持共一産一黨一,最後成就了共一産一黨一奪取政權的&ldquo至私&rdquo。
儒家為什麼要推行仁政,就是要執政者一心為百姓,這就是大仁,從而才能換取百姓一心為政一府。
文王之所以能從百裡之地而取天下,靠的就是行仁政,四方有識之士争向奔之。
縱觀曆朝曆代,打江山之人差不多都是現象上大公而無私,最後成就自己的&ldquo至私&rdquo,否則,政權一定不穩固。
禽,與&ldquo擒&rdquo通假,把握的意思。
炁,與&ldquo氣&rdquo通假,指事情的每一個細節。
要想做到大公無私最後成其私這樣的結果,其關鍵決不是在宣傳上下功夫,而是在行動上、小事情上真正做到。
國、共兩一黨一一個号稱&ldquo天下為公&rdquo,一個号稱&ldquo天下為共&rdquo,旗号并無分别,合起來就是&ldquo天下為公共&rdquo,但行為上卻完全不一樣。
因為共一産一黨一的軍隊不管多艱苦,始終将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所以共一産一黨一取得了天下。
可是當下呢?口号雖然沒有變,但腐敗如此嚴重,已經告訴了大家政一府是否已經失去了民心。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這與莊子所說&ldquo方生方死&rdquo意思差不多,也就是事物一出生就開始向死亡發展;一死亡就開始向出生發展。
生死輪回原本就是宇宙的生存法則,這個星球爆炸了,其碎片和釋放出來的能量就轉化到其它物體上,重新開始新的生命。
不僅生命是如此,恩與害也是如此,都是相對的。
陰與陽、對與錯,前與後,高與下,尊與卑也都是如此。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天文、地理已經與現代科學中的相同名詞有區别,範指與天道有關的一切道理稱之為天文,與地道有關的一切道理為地理。
文,原本是紋,紋中必有理,所以天文地理就是指天地之道理,也就是天地之自然規律。
常人因不明這些自然規律,所以将這些規律所表現出的現象,當作很神聖而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我們學習過道家思想的人,則對不同時間的物體進行研究,将其當作一種哲理或規律來加以區别,并
絕利一源,用師十倍。
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瞎子善聽,聾子善視,這些道理大家一聽就明白,因為是一心無二用。
勸學網有許多成員,道家想學、佛家想學、儒家也想學,小雅經常勸這些人,不要貪多,選擇其中一個,一門深入地學習,則你所能投入的一精一力是常人的十倍還不止,提高的速度反而很快。
等到一門有小成,其它佛家、道家、儒家都是相通的,再去學習就會很簡單,一通百通。
如果再能晝夜之間多次返複,那麼效果就會是常人的萬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于目。
《
心中有物,全是因為有五識接觸事物所引起。
這兒認為&ldquo機在于目&rdquo認為最關鍵的是眼睛,因為眼睛所獲取事物的信息最全面、最完整。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一性一餘,至靜一性一廉。
天地生萬物而不自生,謂之大恩大德,然而,一年四季之中,春生而秋殺,非為堯存,不為桀亡,乃自然規律,是以無恩。
因此春夏之迅雷、秋冬之烈風,無不蠢蠢然而動,皆屬于自然規律。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也經常有一些重大決策(迅雷)、一些重大舉措(烈風),我們如何應付呢? 不被迅雷所擊、不被烈風所吹,這就需要我們不随波逐流,要保持一種至樂、至靜的心态。
什麼是至樂、至靜?就是不直接抵觸,迅雷力量雖大,但力量很快就會消失,烈風雖刺骨,但飄風不終期,相信事情終會解決,這是至樂,甯神以保持清閑神明,這是至靜。
也就是說,既不要悲觀,又要有所作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也就是保持一性一廉。
這兩天菲武裝抓扣我漁民、越南沖撞我鑽井平台,許多人義憤填膺,恨不得一口氣将菲越徹底用武力打壓下去,這就典型屬于違背了至樂一性一餘、至靜一性一廉的心态。
最近,腐敗高官不斷被查落馬,但仍有大老虎、老老虎沒有抓住,于是百姓一片失望之中,這些都是沒有做到至樂至靜的緣故。
這并不是大家不夠聰明,而是大家雖然學習《陰符經》,但并沒有看到事情的陰符,也就是其背後的内情。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
天地自私嗎?老子告訴我們,天地極其自私,因為萬物皆有壽命,隻有天地長久,這是至私。
為什麼天地能夠長久,因為天地從來不自私,所以才成就他自私的結果。
許多人不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舉一個大家明白的事例來說明。
共一産一黨一在民國時期非常弱小,為什麼最後能在磨難中取得政權,因為當時的共一産一黨一是真心為百姓,許多人抛頭顱灑熱血,确實是在為百姓謀福祉,所以百姓也一心支持共一産一黨一,最後成就了共一産一黨一奪取政權的&ldquo至私&rdquo。
儒家為什麼要推行仁政,就是要執政者一心為百姓,這就是大仁,從而才能換取百姓一心為政一府。
文王之所以能從百裡之地而取天下,靠的就是行仁政,四方有識之士争向奔之。
縱觀曆朝曆代,打江山之人差不多都是現象上大公而無私,最後成就自己的&ldquo至私&rdquo,否則,政權一定不穩固。
禽,與&ldquo擒&rdquo通假,把握的意思。
炁,與&ldquo氣&rdquo通假,指事情的每一個細節。
要想做到大公無私最後成其私這樣的結果,其關鍵決不是在宣傳上下功夫,而是在行動上、小事情上真正做到。
國、共兩一黨一一個号稱&ldquo天下為公&rdquo,一個号稱&ldquo天下為共&rdquo,旗号并無分别,合起來就是&ldquo天下為公共&rdquo,但行為上卻完全不一樣。
因為共一産一黨一的軍隊不管多艱苦,始終将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所以共一産一黨一取得了天下。
可是當下呢?口号雖然沒有變,但腐敗如此嚴重,已經告訴了大家政一府是否已經失去了民心。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這與
生死輪回原本就是宇宙的生存法則,這個星球爆炸了,其碎片和釋放出來的能量就轉化到其它物體上,重新開始新的生命。
不僅生命是如此,恩與害也是如此,都是相對的。
陰與陽、對與錯,前與後,高與下,尊與卑也都是如此。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天文、地理已經與現代科學中的相同名詞有區别,範指與天道有關的一切道理稱之為天文,與地道有關的一切道理為地理。
文,原本是紋,紋中必有理,所以天文地理就是指天地之道理,也就是天地之自然規律。
常人因不明這些自然規律,所以将這些規律所表現出的現象,當作很神聖而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我們學習過道家思想的人,則對不同時間的物體進行研究,将其當作一種哲理或規律來加以區别,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