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篇

關燈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道對于地道來說,有生有殺,這是自然規律,而人道不足之處在于喜生而惡殺,為私欲又擅殺。

    如果我們站在天道的高度來分析問題,就不會有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之事,所以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

    長生不老之事,隻可延長壽命,而決不可能永生,否則,天地不容。

     有人說,佛家可以涅槃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

    這是因為你不懂什麼叫“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謂涅槃,是指以衆生為念,徹底無私無欲,自己的形體已經捐給了大自然,從而實現靈魂或意識層面的不生不滅,不堕輪回。

    一個形體隻要能活動,就必然消耗能量,這個形體就不可能是不生不長,一定是有生有殺,所以說這是“道之理也”。

    即使是地球、甚至宇宙太空,都是有生有長,何況人之形體呢?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萬物之所以生,皆是秉天地之氣而生,生物與非生物、有機物與非有機物都是如此,所以說“天地被萬物所盜用”。

    人之所生存,則是依據萬物而生,人所呼吸天地之空氣,人所吃食物也是萬物之屬,人之排一洩也化入萬物之中,所以說“萬物被人所盜用”。

    人不可能不生不滅,所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自然,成為萬物之一,所以說“人也是被萬物所盜用”。

    這三者之間相互盜用達到一個平衡狀态,三才天地人才能相安無事。

     人類具有主觀能動一性一,最容易打破這一平衡。

    一毛一澤一東時代,為了糧食問題,大面積毀林造田,導緻生态被破壞,沙塵暴肆掠,現在整治需要花很多倍的代價。

    工業的發展使得空氣質量指數已經嚴重被破壞,PM2.5居高不下,大氣臭氧層被破壞,全球氣溫上升等。

    大面積商品房的擴建,水泥路面的大範圍增加,造成水泥下的土壤長期不能保濕,造成一下雨就成澇,不下雨則成旱的狀态。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明白上面所說的三盜相宜的原則,因此就必須按時而食,不可因自己的貪求,而不顧他人的死活,要懂得平衡尤其是生态的平衡。

    許多人也許認為小雅所說的内容,是現代人才提出來的,古人并無如此先進的思想。

    我們看孟子是怎樣告訴梁惠王的:“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斧斤為什麼要以時入山林?就是因為人過多地砍伐,森林的再生能力就失去了。

     現代許多人,包括政一府好大喜功,城市已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了,還在希望增加,而下水道卻又不與時俱進,造成廣州一下雨就澇。

    為了增加糧食産量,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闆結。

    蔬菜使用激素,連雞鴨魚肉都沒有一個是幹淨自然的原生态了。

    更可怕的是這些惡一性一循環大家已經習已為常,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了。

    一個“時”、一個“機”,這二者把握不好,遲早是要自食其果的。

    我們學習《陰符經》,如果還認識不到這一點,這篇經典也算是白學了。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在勸學網的Q一Q群裡,幾乎每天都有人在問有誰懂《陰符經》,仿佛這些求之若渴。

    如果小雅将這篇大家認為很神奇的《陰符經》提示出來,恐怕大家以後沒有太多的人再去喜歡這本書了。

    因為大家是“知其神而神”,也就是說因為大家不懂此經,聽人家說這是一本奇書,于是大家都很神往。

    等到小雅解密之後,大家一看原來不過如此,這些道理我也懂,于是“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就是他們不懂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