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篇

關燈
奇的結果都來自于不神奇的小事。

     五一節之後,小雅因辭職賦閑在家,因此每天有時間在Q一Q群中給大家解讀易經,有人就給我留言,說易經是很神奇的天書,你這一解釋一點也不神奇了,肯定不對,請告訴我你的解釋之出處。

    這就是典型的“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人莫能知、莫能行”,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天道決定地道,地道決定萬物。

    日月有數,這是天道之數,也就是說,日月總是按一定的規律在那兒運行,但地道萬物秉日一精一月華而生,其大小成就之定數取決于先天之數,這也是一個定數。

    聖人清靜寡欲、明心見一性一、功德自然完備,而神明不失,于是需要用時便能用,不需要用時則伏藏。

     一個人如果太執着,為了追求某事而不惜代價,事業有可能成功,但所付出的往往得不償失,即使當上了皇帝也有所不足。

    我們事後去分析曆史,往往感歎某人當時怎麼會那麼糊塗,其實如果換成你在場,可能會更糊塗,因為太執着時神明過于消耗而顧此失彼。

    隻有那些不為私利,一心為衆生之大仁者,才能神明俱足,這樣的人也就是聖人了。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也。

     三才之間互惠互利之盜機,普通人是看不清的,即使你告訴他也不會相信。

    當小雅寫這兒時,Q一Q群裡正好有人在談論“量子漲落不确定一性一”等科學話題,小雅就告訴他們,這些科學家因不學習中國的傳統思想于是走入了一個死胡同中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科學家們解釋錯了2個概念:時間、空間。

    時間和空間都不是物質,它們是物質運動之後所産生出來的屬一性一,換句話說,如果萬物皆不運動了,世界上還有空間和時間嗎?這一點就告訴我們,一旦宇宙萬物停止運動,則時間和空間将迅速消失,就回到了無極狀态,回到了老子所說的“無”、佛家所說的“空”的狀态。

    再反過來,因為萬物運動,從“無”産生了“有”,也就産生了萬物,這也是佛家之所以說四大皆空的原因,因為萬物都是那個“空”因緣和合才變化出來的。

    老子、佛祖早已告訴大家,可大家并不相信。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道,本來是自然規律,這個規律可以被利用,從而為人類适當獲利。

    問題是人有貪得無厭之欲,不能節制。

    而懂得節制的君子畢竟是少數,所以君子明白道之後,能節制自己固守自己的本我。

    但普通人一旦明白一些規律,則必然為利益服務,過多地破壞了平衡。

    例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這類書很暢銷,就是因為許多人希望通過此一舉而成名,卻不知道踏踏實實地做好一些小事才是君子所為。

     當今,為什麼貪一官遍地都是,就是因為不明道,不具德,一旦有權則無不用其極。

    當今朝代如此,民國也如此,清朝、明朝、宋朝等,哪個朝代不是如此?所不同的隻是數目的大小而已。

    孔子、釋迦牟尼想通過傳道授業之法來改變人的思想品德,甚至共一産一黨一也是想通過教育來提高人的素質,其實都是枉然。

    中國搞了幾十年的思想品德課,全是空的,連講課老師自己也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