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诏 譯
爾時王舍城中。
有二童子。
一姓婆羅門。
一姓刹帝利。
其刹帝利童子。
名曰壽命。
是二童子。
從王舍城出。
于其路左。
共為戲劇。
彼壽命童子。
久發正信。
婆羅門童子。
不具正信。
乃謂壽命童子言。
我聞世尊先說。
善賢長者妻當生子。
其後生已。
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現于人中受天勝福。
乃至最後。
于我法中出家學道。
斷諸煩惱。
證阿羅漢。
彼善賢妻。
已趣命終。
子必随滅。
長者親屬。
送置屍陀林中。
我知是事。
豈非世尊說妄語邪。
時壽命童子。
即為婆羅門童子。
說伽陀曰。
日月星宿可墜地 山石從地可飛空 海水淵深可令枯 佛語決定無虛妄 是時婆羅門童子。
聞是伽陀已。
謂壽命童子言。
汝或不信。
我今同汝。
往屍陀林。
審觀是事。
于是世尊。
從王舍城。
次第而行。
彼二童子。
猶在路左。
共為戲劇。
時壽命童子。
遙見世尊大衆圍繞。
以宿善根故。
即說伽陀曰。
希有大牟尼 離諸動亂相 人天大衆俱 次第而圍繞 以師子吼音 能破諸外論 善斷衆疑網 最上難得見 佛往屍陀林 威儀相可觀 如風飄密雪 清冷而遍空 釋迦牟尼尊 現光明變化 刹那瞻睹者 随應獲利益 爾時摩伽陀國主。
頻婆娑羅王。
聞佛世尊先說。
善賢長者妻當生子。
其後生已。
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現于人中受天勝福。
乃至最後。
于我法中出家學道。
斷諸煩惱。
證阿羅漢。
彼妻已趣命終。
長者親屬。
送屍陀林。
今佛世尊。
與諸大衆圍繞。
亦詣屍陀林中。
王聞是已。
即自思惟。
我佛世尊。
若無義利。
而辄不往彼屍陀林。
将非善賢之妻死而複生。
世尊往彼欲為施作諸利益故。
我今宜應往觀是事。
是時頻婆娑羅王。
作是思惟已。
即與耆舊大臣宮嫔官屬圍繞而出。
王出城時。
彼二童子。
尚居路左。
共為戲劇。
彼壽命童子遙見頻婆娑羅王已。
即時前詣。
說伽陀曰。
最勝摩伽陀國主 臣佐圍繞出王城 發起決定淨信心 一切人衆皆歡喜 是時佛及一切人天大衆。
頻婆娑羅王。
乃至壽命童子等。
鹹悉至于屍陀林中。
爾時世尊。
即從口中。
放淨光明。
普照衆會。
時彼先占相者。
外道尼乾陀等。
亦在會中。
睹佛世尊放光明已。
即作是念。
今此沙門瞿昙。
于大衆中。
現光明相。
豈非善賢之子不命終邪。
作是念已。
謂長者言。
長者我觀沙門瞿昙現光明相。
必是汝子存而不沒。
善賢長者白言。
我師聖者。
此事若然。
我當雲何。
外道告言。
長者。
汝子若存。
當令入我法中普遍修學。
爾時長者将焚其妻。
先已積薪。
并所用物。
置屍于中。
舉火以焚。
火焰既發。
即從臍間。
漸次破裂。
中出蓮華。
于其華中。
有一童子。
端然而坐。
面貌端正。
色相殊異。
是時會中無數大衆。
悉睹是相。
歎未曾有。
諸正信者。
憶佛前言誠無虛妄。
時彼外道尼乾陀。
觀是事已。
心生苦惱。
斂然而住。
爾時世尊即告善賢長者言。
長者。
汝今收此童子。
護持養育。
時外道尼乾陀。
竊觀長者面相已。
謂言。
長者。
焚屍火中。
忽出童子。
于一切事。
皆不吉祥。
汝今不應收歸養育。
時善賢長者。
即不肯受。
是時佛告壽命童子言。
汝宜收此童子護持養育。
時壽命童子。
先審思已。
後白佛言。
于我舍中。
無處容受。
設得此子。
非我所宜。
時善賢妻。
焚燒已竟。
以佛光明威神力故。
火自息滅。
于刹那間。
天降細雪。
自然清冷。
收置餘薪。
淨其焚地。
是時火中。
出者童子。
安然而住。
于是世尊普告壽命童子等言。
汝等有正信者。
勿學外道邪異诳亂。
當住正念。
壽命童子白佛言。
世尊。
我于王族生。
亦于王族老。
我身清淨。
猶如牛頭妙栴檀香。
等無有異。
我實不知外道邪異诳亂等事。
是時世尊。
又複告彼善賢長者言。
今此童子。
是汝之子。
汝可收歸護持養育。
彼善賢長者。
邪見堅固。
不行正道。
即時又複竊
有二童子。
一姓婆羅門。
一姓刹帝利。
其刹帝利童子。
名曰壽命。
是二童子。
從王舍城出。
于其路左。
共為戲劇。
彼壽命童子。
久發正信。
婆羅門童子。
不具正信。
乃謂壽命童子言。
我聞世尊先說。
善賢長者妻當生子。
其後生已。
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現于人中受天勝福。
乃至最後。
于我法中出家學道。
斷諸煩惱。
證阿羅漢。
彼善賢妻。
已趣命終。
子必随滅。
長者親屬。
送置屍陀林中。
我知是事。
豈非世尊說妄語邪。
時壽命童子。
即為婆羅門童子。
說伽陀曰。
日月星宿可墜地 山石從地可飛空 海水淵深可令枯 佛語決定無虛妄 是時婆羅門童子。
聞是伽陀已。
謂壽命童子言。
汝或不信。
我今同汝。
往屍陀林。
審觀是事。
于是世尊。
從王舍城。
次第而行。
彼二童子。
猶在路左。
共為戲劇。
時壽命童子。
遙見世尊大衆圍繞。
以宿善根故。
即說伽陀曰。
希有大牟尼 離諸動亂相 人天大衆俱 次第而圍繞 以師子吼音 能破諸外論 善斷衆疑網 最上難得見 佛往屍陀林 威儀相可觀 如風飄密雪 清冷而遍空 釋迦牟尼尊 現光明變化 刹那瞻睹者 随應獲利益 爾時摩伽陀國主。
頻婆娑羅王。
聞佛世尊先說。
善賢長者妻當生子。
其後生已。
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現于人中受天勝福。
乃至最後。
于我法中出家學道。
斷諸煩惱。
證阿羅漢。
彼妻已趣命終。
長者親屬。
送屍陀林。
今佛世尊。
與諸大衆圍繞。
亦詣屍陀林中。
王聞是已。
即自思惟。
我佛世尊。
若無義利。
而辄不往彼屍陀林。
将非善賢之妻死而複生。
世尊往彼欲為施作諸利益故。
我今宜應往觀是事。
是時頻婆娑羅王。
作是思惟已。
即與耆舊大臣宮嫔官屬圍繞而出。
王出城時。
彼二童子。
尚居路左。
共為戲劇。
彼壽命童子遙見頻婆娑羅王已。
即時前詣。
說伽陀曰。
最勝摩伽陀國主 臣佐圍繞出王城 發起決定淨信心 一切人衆皆歡喜 是時佛及一切人天大衆。
頻婆娑羅王。
乃至壽命童子等。
鹹悉至于屍陀林中。
爾時世尊。
即從口中。
放淨光明。
普照衆會。
時彼先占相者。
外道尼乾陀等。
亦在會中。
睹佛世尊放光明已。
即作是念。
今此沙門瞿昙。
于大衆中。
現光明相。
豈非善賢之子不命終邪。
作是念已。
謂長者言。
長者我觀沙門瞿昙現光明相。
必是汝子存而不沒。
善賢長者白言。
我師聖者。
此事若然。
我當雲何。
外道告言。
長者。
汝子若存。
當令入我法中普遍修學。
爾時長者将焚其妻。
先已積薪。
并所用物。
置屍于中。
舉火以焚。
火焰既發。
即從臍間。
漸次破裂。
中出蓮華。
于其華中。
有一童子。
端然而坐。
面貌端正。
色相殊異。
是時會中無數大衆。
悉睹是相。
歎未曾有。
諸正信者。
憶佛前言誠無虛妄。
時彼外道尼乾陀。
觀是事已。
心生苦惱。
斂然而住。
爾時世尊即告善賢長者言。
長者。
汝今收此童子。
護持養育。
時外道尼乾陀。
竊觀長者面相已。
謂言。
長者。
焚屍火中。
忽出童子。
于一切事。
皆不吉祥。
汝今不應收歸養育。
時善賢長者。
即不肯受。
是時佛告壽命童子言。
汝宜收此童子護持養育。
時壽命童子。
先審思已。
後白佛言。
于我舍中。
無處容受。
設得此子。
非我所宜。
時善賢妻。
焚燒已竟。
以佛光明威神力故。
火自息滅。
于刹那間。
天降細雪。
自然清冷。
收置餘薪。
淨其焚地。
是時火中。
出者童子。
安然而住。
于是世尊普告壽命童子等言。
汝等有正信者。
勿學外道邪異诳亂。
當住正念。
壽命童子白佛言。
世尊。
我于王族生。
亦于王族老。
我身清淨。
猶如牛頭妙栴檀香。
等無有異。
我實不知外道邪異诳亂等事。
是時世尊。
又複告彼善賢長者言。
今此童子。
是汝之子。
汝可收歸護持養育。
彼善賢長者。
邪見堅固。
不行正道。
即時又複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