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奈女隻域因緣經

關燈
之。

    瘡即愈毛還生。

    與無瘡處不異。

    時長者子。

    即報隻域四十萬兩金。

    婦亦與四十萬兩金。

    長者父母亦爾。

    各與四十萬兩金。

    隻域念言。

    夫為師者須報其恩。

    今持一百六十萬兩金。

    與德叉屍羅國大師賓迦羅。

    念已持金詣師所。

    頭面禮師足。

    奉上此金。

    唯願大師。

    哀愍納受。

    師曰。

    便為供養已。

    我不須此寶。

    隻域殷勤至到。

    賓迦羅乃受此金。

    隻域奉辭禮足而去。

     爾時國中有迦羅越家女年十五臨當嫁日。

    忽頭痛而死。

    隻域聞之往至其家。

    問女父曰。

    此女常有何病。

    乃緻夭亡。

    父曰。

    女小有頭痛。

    日月增甚。

    今朝發作。

    尤甚于常。

    以緻絕命。

    隻域便進以藥王照視頭中。

    見有刺蟲。

    大小相生乃數百枚。

    鑽食其腦。

    腦盡故死。

    便以金刀披破其頭。

    悉出諸蟲。

    封著罂中。

    以三種神膏塗瘡。

    一種者補蟲所食骨間之瘡。

    一種生腦。

    一種治外刀瘡。

    告女父曰。

    好令安靜。

    慎莫使驚。

    十日當愈平複如故。

    到其日我當複來。

    隻域适去。

    女母便更啼哭曰。

    我子為再死也。

    豈有披破頭腦當複活者。

    父何忍使人取子那爾。

    父止之曰。

    隻域生而把針藥。

    棄尊榮位。

    行作醫師。

    但為一切命。

    此乃天之醫王。

    豈當妄耶。

    囑語汝言。

    慎莫使驚。

    而汝今反啼哭。

    以驚動之。

    将令此兒不複得生。

    母聞父言。

    止不複哭。

    共養護之。

    寂靜七日。

    七日晨明女便吐氣而寤。

    如從卧覺。

    曰我今者了不複頭痛。

    身體皆安。

    誰護我者。

    使得如是。

    父曰。

    汝前已死。

    醫王隻域故來護汝。

    破頭出蟲以得更生。

    便開罂出蟲示之。

    女見太便驚怖。

    深自慶幸。

    隻域神乃如是。

    我促得報其恩。

    父曰。

    隻域與我期言。

    今日當來。

    于是須臾隻域便來。

    女歡喜出門迎。

    頭面作禮。

    長跪叉手曰。

    願為隻域作婢。

    終身供養以報更生之恩。

    隻域曰。

    我為醫師。

    周行治病。

    居無常處。

    何用婢為。

    汝必欲報恩者。

    與我五百兩金。

    我亦不用此金。

    所以求者。

    凡人學道法當謝師。

    師雖無以教我。

    我嘗為弟子。

    今得汝金。

    當以與之。

    女便奉五百兩金。

    以上隻域。

    隻域受以與師。

    因白王。

    暫歸省母。

    到維耶梨國。

     爾時國中複有迦羅越家男兒。

    好學武事。

    作一木馬。

    高七尺餘。

    日日學習。

    騙上初學。

    适得上馬。

    久久益習。

    忽過去失據。

    落地而死。

    隻域聞之。

    便往以藥王照視腹中見其肝。

    反戾向後。

    氣結不通故死。

    複以金刀破腹。

    手探料理。

    還肝向前畢。

    以三種神膏塗之。

    其一種補手所獲持之處。

    一種通利氣息。

    一種生合刀瘡。

    畢囑語父曰。

    慎莫令驚。

    三日當愈。

    父承教敕。

    寂靜養視。

    至于三日兒便吐氣而寤。

    狀如卧覺即便起坐。

    須臾隻域亦來。

    兒歡喜出門迎。

    頭面作禮長跪白言。

    願得為隻域作奴。

    終身供養以報再活之恩。

    隻域曰。

    我為醫師周行治病。

    病者之家争為我使。

    當用奴為。

    我母養我勤苦。

    我未有供養之恩報母。

    卿若欲謝我恩者。

    可與我五百兩金。

    以報母恩。

    于是取金以上奈女。

    還歸羅閱隻國。

    隻域治此四人。

    馳名天下。

    莫不聞知。

     又南有大國。

    去羅閱隻八千裡。

    瓶沙王及諸小國。

    皆臣屬之。

    其王病疾積年不差。

    恒苦嗔恚。

    睚眦殺人。

    人舉目視之亦殺。

    低頭不仰亦殺。

    使人行遲亦殺。

    疾走亦殺。

    左右侍者。

    不知當何措手足。

    醫師合藥。

    辄疑恐有毒亦殺之。

    前後所殺。

    傍臣宮女。

    及醫師之輩。

    不可勝數。

    病日增甚。

    毒熱攻心。

    煩懑短氣。

    如火燒身。

    聞有隻域。

    即為下書。

    敕瓶沙王。

    征召隻域。

    隻域聞此王多殺醫師。

    大以恐怖。

    瓶沙又憐其年小恐為所殺。

    适欲不遣。

    畏見誅伐。

    父子相守。

    晝夜愁憂。

    不知何計。

    爾時瓶沙王乃将隻域。

    俱往佛所頭面禮足。

    而白佛言。

    世尊。

    彼王惡性恐殺醫師。

    為可往不。

    佛告隻域。

    汝宿命時與我約誓。

    俱當救護天下。

    我治内病。

    汝治外病。

    今我得佛。

    故如本願會生我前。

    此王病笃。

    遠來迎汝。

    如何不往。

    急往救護之。

    趍作方便。

    令病必愈。

    王不殺汝。

    隻域便承佛威神。

    往到王所。

    診省脈理。

    及以藥王照之。

    見王五藏及百脈之中。

    血氣擾擾悉是蛇蟒之毒。

    周匝身體。

    隻域白王。

    王病可治。

    治之保愈。

    然宜入見太後咨議合藥。

    若不見太後。

    藥終不成。

    王聞此語不解其故。

    意甚欲怒。

    然患身病。

    宿聞隻域之名。

    故遠迎之。

    冀必有益。

    且是小兒。

    知無他奸。

    忍而聽之。

    即遣青衣黃門。

    将入見太後。

    隻域白太後。

    王病可治。

    今當合藥。

    宜密啟其方。

    不可宣露。

    宜屏左右。

    太後即逐青衣黃門去。

    隻域因白太後。

    省王病。

    見身中血氣悉是蛇蟒之毒。

    似非人類。

    王為定是誰子。

    太後以實語我。

    我能治之。

    若不語我。

    王病則不可愈。

    太後曰。

    我昔于金柱殿中晝卧。

    忽有物來厭我上者。

    我時恍惚。

    若夢若覺。

    狀如魇夢。

    遂與通情。

    忽然而寤。

    見有大蟒。

    長三丈餘。

    從我上去。

    則覺有軀王實是蟒子也。

    我羞恥此。

    未曾出口。

    童子今乃覺之。

    何若神妙。

    若病可治。

    願以王命委囑童子。

    今者治之。

    當用何藥。

    隻域曰。

    唯有醍醐耳。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