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奈女隻域因緣經

關燈
後曰。

    咄童子慎莫道醍醐。

    而王大惡聞醍醐之氣。

    又惡聞醍醐之名。

    前後坐口道醍醐而死者。

    數千百人。

    汝今道此。

    必當殺汝。

    以此飲王。

    終不得下。

    願更用他藥。

    隻域曰。

    醍醐治毒。

    毒病惡聞醍醐是也。

    王病若微及是他毒。

    為有餘藥可以愈之。

    蟒毒既重。

    又已遍身體。

    自非醍醐終不能消。

    今當煎煉化令成水無氣無味。

    王意不覺。

    自當飲之。

    藥下必愈。

    無可憂也。

    便出見王曰。

    向入見太後。

    已啟藥方。

    今當合之。

    十五日當成。

    今我有五願。

    王若聽我。

    病可即愈。

    若不聽我。

    病不可愈。

    王問。

    五願盡何等事。

     隻域曰。

    一者願得王甲藏中新衣未曆軀者與我。

    二者願得令我獨自出入門無呵者。

    三者願得日日獨入見太後及王後。

    莫得禁呵我。

    四者願王飲藥當一仰令盡。

    莫得中息。

    五者願得王八千裡白象。

    與我乘之。

    王聞大怒曰。

    兒子何敢求是五願。

    促具解之。

    若不能解。

    今棒殺汝。

    汝何敢求我新衣。

    為欲殺我。

    便著我衣。

    詐作我身耶。

     隻域曰。

    合藥宜當精潔齋戒。

    而我來日久。

    衣被皆塵垢故。

    欲得王衣以之合藥。

    王意解曰。

    如此大佳。

    汝何故欲得自出入宮門令無禁呵。

    欲因此将兵來攻殺我耶。

     隻域曰。

    王前後使諸師醫。

    皆嫌疑之。

    無所委信。

    又誅殺之。

    不服其藥。

    群臣皆言。

    王當複殺我。

    而王病已甚。

    恐外人生心作亂。

    若令我自出入不見禁呵外人大小皆知王信我。

    必服我藥病必當愈。

    則不敢生逆亂之心。

    王曰大佳。

    汝何故日日獨入。

    見我母及我婦。

    欲作淫亂耶。

    隻域曰。

    王前後殺人甚多。

    臣下大小各懷恐怖。

    皆不願王之安隐。

    無可信者今共合藥。

    因我顧睨之間。

    便投毒藥。

    我所不覺。

    則非小事。

    故思惟可信者。

    恩情無二。

    唯有母與婦。

    故敢入見太後王後。

    與共合藥當煎。

    十五日乃成故欲日日入伺候火齊耳。

    王曰大佳。

    汝何故使我飲藥。

    一仰令盡。

    不得中息。

    為欲内毒恐我覺耶。

    隻域曰。

    藥有劑數。

    氣味宜當相及若其中息則氣不相繼。

    王曰大佳。

    汝何故欲得我象乘之。

    此象是我國寶。

    一日行八千裡。

    我所以威伏諸國。

    正怙此象。

    汝欲乘之。

    為欲盜以歸家。

    與汝父攻我國耶。

     隻域曰乃南界山中有神妙藥草去此四千裡。

    王飲藥宜當即得此草。

    重複服之。

    故欲乘此象詣往采之。

    朝去暮還。

    令藥味相及。

    王意大解。

    皆悉聽之。

    于是隻域煎煉醍醐。

    十五日成。

    化如清水。

    凡得五升。

    便與太後王後俱捧藥出。

    白王可服願被白象預置殿前。

    王即聽之。

    王見藥但如清水。

    初無氣味。

    不知是醍醐。

    又太後王後。

    身自臨合信其非毒。

    便如本要一飲而盡。

    隻域便乘象。

    徑去還羅閱隻國。

     爾時隻域适行三千裡。

    隻域年小力膂尚微。

    不堪疾迅頭眩疲極。

    便止息卧。

    到日過中。

    王噫氣出聞醍醐臭。

    便更大怒曰。

    小兒敢以醍醐中我。

    怪兒所以求我白象。

    正欲叛去。

    王有勇士之臣名曰烏。

    神足步行能及此象。

    即呼烏曰。

    汝急往逐取兒來。

    生将以還我欲目前捶殺之。

    汝性常不廉。

    貪于食故名為烏。

    此醫師輩多喜行毒。

    若兒為汝設食。

    慎莫食也。

    烏受敕便行。

    及之于山中曰。

    汝何故以醍醐中王。

    而雲是藥。

    王故令我追呼汝還。

    汝急随我還。

    陳謝自首庶可望活。

    若故欲走。

    今必殺汝終不得脫。

    隻域。

    自念我雖作方便求此白象。

    複不得脫。

    今當複作方便。

    何可随去。

    乃謂烏言。

    我朝來未食。

    還必當死。

    甯可假我須臾。

    得于山間啖果飲水。

    飽而就死乎。

    烏見隻域小兒。

    畏死懼怖言辭辛苦憐而聽之曰。

    促食當去。

    不得久留。

    隻域乃取一梨。

    吃食其半。

    以毒藥著爪甲中。

    以分餘半。

    便置于地。

    又取一杯水。

    先飲其半。

    又行爪下毒于餘水中。

    複置于地。

    乃歎曰。

    水及梨皆是天藥。

    既清香且美。

    其飲食此者。

    令人身安。

    百病皆愈。

    氣力兼倍。

    恨其不在國都之下。

    百姓當共得之。

    而在深山之中。

    人不知也。

    便進入山索求他果。

    烏性既貪。

    不能忍于飲食。

    又聞隻域歎為神藥。

    亦見隻域已飲食之。

    謂必無毒。

    便取餘梨食之。

    盡飲餘水。

    便下痢。

    痢如注水。

    躄地而卧。

    起辄眩倒。

    不能複動。

    隻域曰。

    王服我藥。

    病必當愈。

    然今藥力未行。

    餘毒未盡。

    我今往者。

    必當殺我。

    汝無所知。

    起欲得我以解身負。

    故使汝病。

    病自無苦。

    慎莫動搖。

    三日當差。

    若起逐我。

    必死不疑。

    便上象而去。

     隻域則過墟聚。

    語長伍曰。

    此是國王使。

    今忽得病。

    汝等急往。

    舁取歸家。

    好養護之。

    厚其床席。

    給與糜粥慎莫令死。

    死者王滅汝國。

    語畢便去。

    遂歸本國。

    長伍承敕。

    迎取養護。

    三日毒歇下絕。

    烏便歸見王叩頭自陳曰。

    我實愚癡。

    違負王教。

    信隻域言。

    飲食其餘水果。

    為其所中。

    下痢三日。

    始今旦差。

    自知當死。

    比烏還三日之中。

    王病已差。

    王自追念。

    悔遣烏往行。

    見烏來還。

    且悲且喜曰。

    賴汝不即将兒來當我恚時。

    必當捶殺。

    我得其恩。

    命得生活。

    而反殺之。

    逆戾不細即悔前後所抂殺者。

    悉更厚葬。

    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