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奈女隻域因緣經

關燈
為太子。

    非我所樂。

    王今自有嫡子生矣。

    應襲尊嗣。

    我願得行學醫術。

    王則聽之。

    王曰。

    汝不為太子者。

    不得空食王祿。

    應學醫道。

    王即命敕國中諸上手醫。

    盡術教之。

    而隻域但行嬉戲。

    未曾受學。

    諸師責謂之曰。

    醫術鄙陋。

    誠非太子至尊所宜當學。

    然大王之命。

    不可違廢。

    受敕已來。

    積有日月。

    而太子初不受半言之方。

    若王問我。

    我何以對。

    隻域曰。

    我生而有醫證在手。

    故白大王。

    捐棄榮号求學醫術。

    豈複懈怠煩師督促。

    直以諸師之道無足學者故耳。

    便取本草藥方針脈諸經。

    具難問師。

    師窮無以答。

    皆下為隻域作禮。

    長跪叉手曰。

    今日益知太子神聖實非我等所及也。

    向所問諸事。

    皆是我師曆世疑義。

    所不能通。

    願太子具悉說之。

    開解我曹生年之結。

    隻域便為解說其義。

    諸醫歡喜皆更起。

    頭面作禮承受其法。

     爾時隻域即自念言。

    王敕諸醫。

    都無可學者。

    誰當教我學醫道。

    時聞彼德叉屍羅國。

    有醫姓阿提梨。

    字賓迦羅。

    極善醫道。

    彼能教我。

    爾時隻域童子。

    即往彼國。

    詣賓迦羅所白言。

    大師我今請仁者。

    以為師範。

    從學醫術。

    經七年已。

    自念言。

    我今習學醫術。

    何當有已。

    即往師所白言。

    我今習學醫術。

    何當有已。

    時師即與一籠器及掘草之具。

    汝可于德叉屍羅國面一由旬。

    求覓諸草。

    有非是藥者持來。

    時隻域即如師敕。

    于德叉屍羅國面一由旬。

    求覓非是藥者。

    周竟不得非是藥者。

    所見草木一切物善能分别。

    知有所用處無非藥者。

    彼即空還。

    往師所白如是言。

    師今當知我于德叉屍羅國。

    求非藥草者。

    面一由旬。

    周竟不見非藥者。

    所見草木盡能分别。

    所入用處。

    師答隻域言。

    汝今可去。

    醫道已成。

    我于閻浮提中。

    最為第一。

    我若死後。

    次複有汝。

     于是隻域便行治病所治辄愈。

    國内知名。

    後欲入宮。

    于宮門前。

    逢一小兒擔樵。

    隻域望視悉見此兒五藏。

    腸胃。

    縷悉分明。

    隻域心念。

    本草經說有藥王樹。

    從外照内見人腹髒。

    此兒樵中得無有藥王耶。

    即往問兒。

    賣樵幾錢。

    兒白十錢。

    便雇錢取樵。

    下樵置地。

    闇冥不見腹中。

    隻域更心思惟。

    不知束中何所為是藥王。

    便解兩束。

    一一取之。

    以著小兒腹上。

    無所照見。

    辄複更取。

    如是盡兩束樵。

    最後有一小枝。

    栽長尺餘。

    試取以照。

    具見腹内。

    隻域大喜。

    知此小枝定是藥王。

    悉還兒樵。

    兒既已得錢。

    樵又如故。

    歡喜而去。

     爾時隻域自念。

    我今先當治誰。

    此國既小。

    又在邊方。

    我今甯可還本國始開醫道。

    于即還歸婆迦陀城。

    婆迦陀城中。

    有大長者。

    其婦十二年中常患頭痛。

    衆醫治之而不能差。

    時隻域聞之即往其家語守門人言。

    白汝長者。

    有醫在門外。

    時守門人即入白門外有醫。

    長者婦問言。

    醫形貌何似。

    答言。

    是年少。

    彼自念言。

    老宿諸醫治亦不差。

    況複年少。

    即敕守門人。

    語言我今不須醫。

    守門人即出語言。

    我已為汝白長者。

    長者婦言。

    今不須醫。

    隻域複言。

    汝可白汝長者婦。

    但聽我治。

    若差者随意與我物。

    時守門人複白之。

    醫作如是言。

    但聽我治。

    若差随意與我物。

    長者婦聞已。

    自念言。

    若如是無所損。

    敕守門人喚入。

    時隻域入詣長者婦所。

    問言。

    何所患苦。

    答言。

    患如是如是。

    複問。

    病從何起。

    答言。

    從如是如是起。

    複問。

    病來久近。

    答言。

    病如許時。

    彼問已語言。

    我能治汝。

    彼即取好藥。

    以酥煎之。

    灌長者婦鼻。

    病者口中酥唾俱出。

    時病人即器承之。

    酥便收取。

    唾别棄之。

    時隻域見已。

    心懷愁惱。

    如是少酥不淨。

    猶尚悭惜。

    況能報我。

    病者見已。

    問隻域言。

    汝愁惱耶。

    答言實爾。

    問言。

    何故愁惱。

    答言。

    我自念言。

    此少酥不淨。

    猶尚悭惜。

    況能報我。

    以是故愁耳。

    長者婦答言。

    為家不易。

    棄之何益。

    可用燃燈。

    是故收取。

    汝但治病。

    何憂如是。

    彼即治之。

    後病得差。

    時長者婦。

    與四十萬兩金。

    并奴婢車馬。

    時隻域得此物已。

    還王舍城。

    詣無畏王子門。

    語守門人言。

    汝往白王言。

    隻域在外。

    守門人即入白王。

    王敕守門人喚入隻域入已前頭面禮已。

    在一面住。

    以前因緣。

    具白無畏王子言。

    以今所得物。

    盡用上王。

    王子言。

    且止不須。

    便為供養已。

    汝自用之。

    此是隻域最初治病。

     爾時拘睒彌國。

    有長者子。

    輪上嬉戲。

    腸結腹内。

    食飲不消。

    亦不得出。

    彼國無能治者。

    彼聞摩竭國有大醫善能治病。

    即遣使白王。

    拘睒彌長者子病。

    隻域能治。

    願王遣來。

    時瓶沙王。

    喚隻域問言。

    拘睒彌長者子病。

    汝能治不。

    答言能。

    若能汝可往治之。

    時隻域乘車。

    詣拘睒彌。

    隻域始至。

    長者子已死。

    伎樂送出。

    隻域聞聲即問言。

    此是何等伎樂鼓聲。

    傍人答言。

    是汝所為來長者子已死。

    是彼伎樂音聲。

    隻域善能分别一切音聲。

    即言語使回還。

    此非死人。

    語已即便回還。

    時隻域即下車。

    取利刀破腹。

    披腸結處。

    示其父母諸親語言。

    此是輪上嬉戲。

    使腸結如是。

    食飲不消。

    非是死也。

    即為解腹。

    還複本處。

    縫皮肉合。

    以好藥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