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卷下

關燈
而止。

    時外道人異日更會。

    文殊師利言。

    如我等仁者經書所說諷誦講義。

    以是觀之。

    沙門瞿昙有審谛德。

    所以者何。

    生大豪家種姓具足。

    父母苗裔清淨帝王轉輪聖種。

    一相有百福功德。

    我聞初始生時。

    釋梵奉敬皆動天地。

    三千世界而無受取。

    堕地而行至于七步。

    舉手而言。

    我為天上天下最尊。

    當為衆庶斷生老病死。

    龍王吐水釋梵共浴。

    諸天人民弦鼓伎樂放大光明休息衆惡道。

    一切諸根皆而具足。

    及于其本不具足者。

    皆令群生去塵勞恚悉使安隐。

    相師梵志豫說瑞應。

    若在家者作轉輪聖王。

    假使出家便當得佛。

    則為法王而轉法輪。

    然後棄國捐王在佛樹下。

    降伏億百千魔及官屬。

    緻得正覺便轉法輪無能當者。

    為諸沙門梵志天龍鬼神梵天及世間人民。

    說經講義。

    上中亦善其竟亦善。

    所謂上亦善者。

    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

    中亦善者。

    其意甚谛戒禁具足超逾衆智。

    竟亦善者以得脫空無想無願之法門。

    又上亦善者信寂無放逸。

    中亦善者意得定而等一。

    竟亦善者以見正智而了慧。

    又上亦善者于佛得無壞信。

    中亦善者于法得無亂淨。

    竟亦善者于衆僧得無敗信。

    又上亦善者不從他音聲。

    中亦善者而念寂靜。

    竟亦善者為聖賢平等見。

    又上亦善者為斷苦除集。

    中亦善者奉行八道。

    竟亦善者而盡滅取證。

    是為諸弟子上亦善中亦善竟亦善也。

    文殊師利曰諸菩薩上亦善者為遵大道意。

    中亦善者不樂小道意。

    竟亦善者勸助一切智。

    又上亦善者于諸衆生而發等意之慈。

    中亦善者用一切人故不厭大悲。

    竟亦善者喜悅護等意之行。

    又上亦善者為攝諸犯戒。

    令諸貢高無行之人進奉正義。

    其亂性者令得平等行。

    為除邪惡之智。

    中亦善者謂施戒忍精進一心智慧。

    竟亦善者以承六度無極勸一切智。

    又上亦善者行四恩教攝于衆人。

    中亦善者不惜身命而救護法。

    竟亦善者不堕諸冥滅盡。

    又上亦善者持心如地奉菩薩行而無合會。

    中亦善者于慧則不動搖立不退轉。

    竟亦善者心無所著得一生補處。

    是為諸菩薩上亦善中亦善竟亦善也。

     于是文殊師利。

    為諸異道而應說法。

    令五百人遠塵離垢諸法眼生。

    八千人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五百化人。

    便于地五心自歸舉聲言。

    南無佛歸命覺。

    諸異道人。

    亦複效諸化人于地五心自歸言。

    南無佛歸命覺。

    天帝釋尋時雨心華曰。

    汝等持此華供養世尊。

    于是文殊師利與大衆俱眷屬圍繞。

    往詣迦梨羅講堂上。

    到佛所稽首佛足卻住一面。

    諸外異道及衆弟子。

    以此衆華用上正覺。

    繞佛三匝卻住一面。

    五百化人。

    承文殊師利之德前白佛言。

    唯世尊。

    我等不敬見佛如來者法身。

    我等不欲聞法。

    法者不可得。

    我等亦不用衆僧功德。

    世尊賢聖之衆無合會行。

    我亦不用佛功德。

    其法界者無有德衍。

    我等不用世尊妙禦。

    一切諸法永寂無禦。

    我等不用如來土地之義。

    其解脫者已離華葉實。

    我等不欲知苦義。

    其願無二。

    我等不欲斷習一切諸法。

    真無有習。

    我不欲行道。

    其道以離行非行。

    我等不用盡證。

    諸法皆為永寂。

    亦不用止意。

    一切諸法住無所住。

    不用平等斷德非德為。

    非常生死而緻衆行。

    我等亦不用神足。

    無猶豫行亦無狐疑。

    無往來起生。

    我等不用諸根。

    信得諸根為失義。

    我等不用力。

    一切諸有萬物無力悉羸劣。

    我等亦不用覺意。

    諸有永空無所覺。

    我等亦不用道。

    無數無世亦無求非利。

    我等亦不用寂滅。

    亦不澹泊。

    我等亦不有度世智慧之見。

    我等亦不求識義。

    如是為常有解脫義法界而無縛。

    我等亦不用沙門義。

    寂志者以超諸六所礙。

    我等亦不斷梵志色像。

    如是為梵志。

    亦不斷诽謗。

    我等亦不用比丘其自然者無所壞。

    我等亦不用諸度無極。

    如是六入為滅盡。

    我等不用止足。

    何為行無止足。

    吾亦無所欲。

    我亦無所厭足如也。

    于法無所受。

    于言亦無言如也。

    無有身無意無說。

    我等亦非無住。

    如是三界皆平等。

    吾等亦非無所習如也。

    無樂亦不等見。

    我等亦無閑居。

    一切三界而無有行閑居。

    吾等亦不行空。

    亦無所行如也。

    所舉為者亦空。

    吾等亦不乞丐如也。

    以除諸想。

    我等亦無生死畏如也。

    審谛平等見。

    吾等亦不淫怒癡。

    亦無诽謗如也。

    亦不想念亦不無想。

    吾等亦不斷塵勞之行。

    悉無所著為應自然。

    我等亦無有身亦無所出如也。

    是身非身。

    吾等亦不觀往見亦無如也。

    尊發相我等亦不除諸瑕穢。

    平等非常苦樂清淨吾我自然解脫。

    吾等亦不度使水。

    如是我輩不見此際彼岸。

    我等亦不斷他亦不求等度如也。

    空言解脫無念。

    我等不受處無所起無所求。

    欲其本際無所起住。

    亦不除猶豫。

    亦不疑于寂志。

    我等亦不無正心嫉妒以脫于信。

    亦不欲斷言說如也。

    以脫過去亦無想念。

    唯世尊。

    吾等亦不欲度無為。

    一切諸法皆寂而無為。

    說是語時。

    二百比丘得無起。

    餘漏盡意解。

    二百比丘從坐起。

    皆得四禅避易亡去。

    最後得諸未得。

    說是言一切世間悉亂用。

    說此法故。

    吾等本聞柔軟而應所講。

    今者所說法不入律行。

    亦不是世尊所教化于是邠耨文陀尼子白文殊師利。

    唯文殊師利。

    此二百比丘從坐起避易亡去。

    說是言乃講是法為亂一切世間。

    文殊師利曰。

    唯邠耨。

    有是緣講說此法。

    為亂一切世間。

    所以者何。

    唯邠耨。

    世間之本者謂身五陰四大六入著。

    畏生死願求無為。

    不知以為生死所受取。

    亦不得柔順無為如愁憂。

    于生死中無所樂。

    亦無泥洹。

    其不畏忍無所亂四谛無住。

    若有所著便為迷亂。

    亦無空谛四事無住。

    于道無诤亂著于經。

    欲得道則為二。

    以有二則為亂。

    于是平等者一切法則正。

    假使無二以無二則無亂有行。

    求是我所則為憍慢貢高。

    已有貢高則為亂。

    設使不有所著。

    非有所作。

    亦無等造。

    亦無邪作。

    亦不作亦非不作。

    亦不樂度亦非不樂度。

    是為無亂。

    以無亂則無二。

    而世尊言曰。

    我不與世間诤。

    世間與吾诤。

    所以者何。

    如來以斷诤亂之本。

    何謂诤亂之本。

    是誠信此欺詐。

    故世尊曰。

    誠谛之語有何言。

    欺詐語者為何說。

    其有無平等無偏邪。

    彼有何言說。

    謂有清淨。

     爾時文殊師利于亡去二百比丘前。

    中道化作大火。

    皆遍滿彼佛土。

    諸比丘所欲越度。

    皆見滿火。

    亦不能超火。

    欲以神足飛行過虛空。

    見空中有普鐵網。

    亦複見大水遍十方。

    恐懼衣毛為豎。

    遙見祇樹道徑。

    遍布青蓮華白蓮華黃蓮華紅蓮華。

    及睹衆人大會。

    即自回還至佛所。

    欲聽受法入祇樹。

    到迦梨羅講堂。

    詣佛所稽首佛足。

    卻住一面。

    邠耨問。

    此諸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