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卷下

關燈
此祇樹十方佛國。

    亦然無異審谛自在。

    世尊告我言。

    自歸文殊師利乃得脫耳。

    我即遙禮文殊師利。

    揵[木*遲]乃堕地。

    便前稽首佛足。

    白佛言。

    願世尊赦我所犯殃咎。

    唯天中天。

    吾已見文殊師利所現。

    假使我欲講說文殊師利智慧具足。

    無有盡時。

    菩薩境界之行而無限量。

    我以無智故撾揵[木*遲]。

    佛告我言。

    如卿屬者所見十方佛國中文殊師利在于佛邊者。

    文殊師利普于諸佛國。

    三月不現教授衆人。

    佛言。

    迦葉。

    文殊師利于此舍衛城中。

    開解五百女人。

    教化和悅王宮中采女。

    令得不退轉于無上正真道。

    使五百童子及五百童女立不退轉。

    當逮無上正真道。

    令無數人得聲聞及生天上者。

    我即問佛言。

    文殊師利為說何法所度人民乃如是。

    佛告我言。

    汝自問文殊師利。

    為說何法能度爾所人。

    我即問文殊師利。

    文殊師利答我言。

    唯迦葉随一切人本而為說法令得入律。

    又以戲樂而教授衆人。

    或以共行。

    或以遊觀供養。

    或以錢财交通。

    或入貧窮悭貪中而誘立之。

    或現大清淨行。

    或以神通現變化。

    或以釋梵色像。

    或以四天王色像。

    或以轉輪聖王色像。

    或現如世尊色像。

    或以恐懼色像。

    或以粗犷。

    或以柔軟。

    或以虛。

    或以實。

    或以諸天色像。

    所以者何。

    人之本行若幹不同。

    亦為說若幹種法而得入道。

    唯迦葉如是之比說五種法而得入審谛律。

    我問言。

    仁者為度幾何人。

    答我言。

    如法界。

    吾又問。

    法界為幾何乎。

    答曰。

    如虛空界。

    諸法及虛空界人種亦如是也。

    此人種法界虛空界。

    而無有二亦無二造。

    我又問文殊師利。

    我雖見有佛将為得無所益乎。

    亦不能有所教授度脫人也。

    佛法為空無人。

    何者有教度脫乎。

    文殊師利曰。

    唯迦葉。

    譬如有人得熱病。

    其人作種種讇言呓語。

    或有人見謂言。

    此人得鬼神病。

    便有良醫。

    來飲病人湯藥。

    其疾即愈。

    不複讇言呓語。

    于迦葉意雲何甯有鬼神及天。

    從其人身中出不乎。

    答曰。

    不也。

    以飲湯藥故其病得愈。

    文殊師利曰。

    如是迦葉。

    其醫于彼而多有所益耶。

    答曰。

    唯然。

    文殊師利曰。

    如是迦葉。

    世間人喜欺詐者則為熱病。

    起貪著心無有我。

    謂有我想流堕生死。

    是故諸佛世尊。

    有大慈悲具足之行現出世間。

    為斷二事及諸想行。

    以善權法令入法門。

    為除我想無他想又斷欺詐。

    為衆人說法。

    為除一切想。

    令不複樂入吾我及他人想。

    得度無極而緻無為。

    于迦葉意雲何。

    彼甯有吾我人壽命般泥洹者不乎。

    答曰。

    無也。

    文殊師利曰。

    唯迦葉。

    當知是義。

    所以有佛者何。

    其覺常現正義。

    不以起故。

    亦不用律故。

    欲覺度著無審塵勞者也。

    迦葉曰。

    甚難及。

    菩薩勤行如此。

    擁護衆生救濟一切不舍德铠。

    亦無所著亦不诤亂。

    清淨自然度于無為。

    用群萠故而被德铠。

    文殊師利曰。

    唯然迦葉。

    以故菩薩被大德铠。

    迦葉又曰。

    願文殊師利說諸菩薩德铠。

    文殊師利曰。

    菩薩有三十二德铠行。

    菩薩被是德铠往來周旋。

    何等為三十二。

     文殊師利言。

    唯迦葉。

    一者菩薩入無量生死德铠。

    擁護終始所為自然相。

    二者度無數人德铠。

    無有吾我想。

    三者供養無量佛德铠。

    皆為法身相。

    四者諸逆德铠。

    如呼聲之響相。

    五者護一切諸佛德铠。

    法界平等相。

    六者降一切魔德铠。

    于諸塵勞為清淨相。

    七者以正法化諸異道德铠。

    若有若無了入十二緣無根本相。

    八者一切所有施而不惜德铠。

    願入一切勾迹共相習樂相。

    九者為一切衆生積累戒忍功德德铠。

    而無所造相。

    十者普弘有所至德铠。

    為無所到相。

    十一者大精進力德铠。

    身意空寂相。

    十二者一切而為一心法身定意正受德铠。

    除一切諸著相。

    十三者無所挂礙智慧度無極德铠。

    諸無黠所有恩愛為清淨相。

    十四者大善權方便德铠。

    普現一切行相。

    十五者大慈德铠。

    無所傷害相。

    十六者行大悲德铠。

    視五道得如處空相。

    十七者大喜悅德铠。

    無有厭足相。

    十八者大護德铠。

    于苦樂不動轉相。

    十九者具足諸願德铠。

    觀脫如掌無所疑相。

    二十者不思一切蓋德铠。

    諸冥無有迹相。

    二十一者四大五陰所起德铠。

    如幻法化現好妙相。

    二十二者四種如供視毒蛇德铠。

    法界為平等相。

    二十三者諸入如空聚德铠。

    諸身無複挂礙相。

    二十四者三界所有德铠。

    不起有念相。

    二十五者審谛受諸有德铠。

    無所起相。

    二十六者大勇猛德铠。

    為不退轉相。

    二十七者大通達德铠。

    随一切人行而施藥相。

    二十八者大導師德铠。

    示現三道相。

    二十九者不斷三寶教德铠。

    皆現諸佛慧化普示義相。

    三十者一切諸法無所受無所生德铠。

    得不起法忍相。

    三十一者得住無動轉地德铠。

    皆降伏過弟子緣覺相。

    三十二者莊嚴道場德铠。

    為一心行平等智慧。

    于一切諸法如審正覺相。

    唯迦葉。

    是為菩薩行三十二大德铠。

    若有信受是三十二德铠者。

    可使四大有異其菩薩終不可動轉于無上正真道。

    迦葉又問。

    文殊師利諸弟子于是德铠而無有一。

    文殊師利曰。

    以是故。

    唯迦葉。

    諸弟子不得被大德铠。

    于迦葉意雲何。

    其勇猛大力之人所被铠。

    下劣不肖之子亦被是铠耶。

    迦葉曰不也。

    文殊師利曰。

    唯迦葉。

    菩薩所被大德之铠。

    一切弟子緣覺不能得被彼德铠也。

    說是諸菩薩德铠時。

    三萬二千諸天人。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迦葉謂舍利弗。

    唯賢者。

    文殊師利童子神通變化說法所現乃如是矣。

    我目所睹也。

     爾時賢者邠耨文陀尼弗。

    謂舍利弗。

    唯仁者。

    我亦見文殊師利所現變化。

    憶念昔者佛遊維耶離時。

    與六萬比丘衆圍繞供養于佛。

    是時我定意正受觀諸異道。

    見無數百千人當得度脫者。

    我便詣諸異道所而說法。

    聞吾所講而不受行。

    不念著意。

    诽謗形笑罵詈恚怒。

    在彼三月。

    不能教授開解一人也。

    厭而舍退。

    時文殊師利化作五百異道人。

    自以為師。

    與五百眷屬俱。

    詣薩遮尼揵弗所。

    前稽首禮而立一面。

    白言。

    我聞大師功名遠稱。

    吾故從他方大國來詣維耶離。

    今者大師是我世尊。

    當為和上願見敕教。

    當頂受其命睹如瞿昙。

    吾未曾聞大沙門說柔順妙法。

    彼時審裸形子曰。

    善哉善哉。

    仁者不久即當了我法律之行。

    所以者何。

    用至心故。

    于是審裸形子自告其衆。

    汝等當與此五百學志俱悅和合通同為行。

    轉相受法化等共學經義。

    假使此五百人有所說。

    卿等便當谛受善思念之。

    爾時文殊師利與五百學志等輩。

    聚會稍現其行審谛功德戒。

    遂逾于本而普自現。

    于其中間贊說三寶。

    亦複歎詠審裸形子正德之行。

    舍是因緣所講便默